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毕业升學统一考试压力随着考试改革日益减小,可是中考分数依然牵动着千万考生家长的心。中考作文,依然是中考这个焦点中的热点和难点。
其实,中考作文也非无规律可循,这里我根据自己的一点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分析,归纳了中考作文中的一点技巧,希望能给读者一点启发。
一、以新取胜
文贵新,这是古今作文的共同要求,考场作文更是这样。酷暑盛夏,一篇清新的作文会如春风给阅卷老师带来一律凉爽,得个高分数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新有两重含义,一是选材立意新,二是表达新。选材新,要求学生从貌似平凡的小事中,发掘闪光的东西,小中见大或旧才新用。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写出非同凡响的好文章来。例如,有位同学,写歌颂老师的习作,他没有写带病上课,雨中让伞那些极易落入俗套的材料,而是开篇即“我有个尿裤子的经历”。后文写的是心细如发的老师照顾尿裤子的我寒风中换裤子的事。这件外扬的家丑,使读者耳目为之一新,心灵也受到一次美的熏陶。表达新,指在同样的立意中,在表达上琢磨新招儿。比如采用题记、运用第二人称行文、用小标题形式等,近些年来,有用人作文采用游记、病历、实验报告、小说等形式。这些形式若能运用得当,定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
二、绘声绘色
许多考生会选材会立意,但是一件事让他一写,只剩下干巴巴的一条筋了。全是概述,就是不会描写。要想让考场作文生动,一定要学会描写的本领。
描写的目的是为了向读者介绍某个人某件事或某处景物的情况,所以,必须使用具体的语言进行,而不宜使用抽象的语言。所谓具体就是指在用词语时多从事物的数量、色彩、形态、性质等方面着眼,进行较细致的刻画,使读者产生历历在目的感觉。
作文的语言还应富于形象性,行文所涉及的具体事物,均能通过巧妙的手法,使之栩栩如生。如:“冬天来了”一语,给人的印象就无形象可言。若是换成“北风呼啸的日子来了”或“朔风飘飘”形象就鲜明了,叙事的情景也有了。
一般的说,具体形象之后,便可产生“形似”的效果,这便是“生”了。在此基础之上,还可追求“动”的意境。所谓的“动”,是指呼之欲出,跃然纸上。这里强调的是“神似”。比如毛主席诗词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句中,“飞”字用的别有韵味,一则表示建桥速度快,仅用十个月就完成建桥通车;二则也因桥墩高大,托起大桥,使之产生凌空欲飞之感,给人造成强烈的情感冲击,难怪人们格外欣赏这一名句。
三、叙议结合
在记叙文中,为加强感染力,还要在叙事的同时,适当的杂以议论,即叙议结合。运用此法,要注意叙述与议论的结合要自然贴切。叙要叙得充分详细,议要议得精炼中肯。特别是议不要太平淡,不要喊口号,要议出新见解,议出深含义。比如记一件好人好事时,如果就事论事发表议论:“小明真好,我要向他学习。”就显得平淡浅显,缺少感染力了。若能展开思路:“他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这样的议论就显得广泛而深刻了。
当然,议论的深、新,富有启发性,要求作者在生活中养成善学习和勤思考的好习惯。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因为只有这样,考场上才有可能写出精辟独到的议论。
四、开篇引人
开头,是一篇文章最为吸引人的地方。语文专家夏丏尊先生曾说过:“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选择的恰当,足以奠定全幕的空气,使大家立刻把纷乱的杂念放下,专心一志看那下文的发展”.。
常用的作文开头方法,前人已做很多的归纳了,这里我讲一点自己的经验之谈。首先是求精求简。我不赞成开头就是大段的铺叙。我主张考场作文开头就一句话,至多两句话,务求开篇点题创设情景引出要旨。就像《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二年余了,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多经典。其次是可删掉许多学生习作中的第一段的“破题句”直接入题。这种没有开头的开头,往往是直接进入情节,其效果比加一个点文题段落更新颖且更吸引人。再次是把原来的结尾换到开头。考场作文,学生往往由于准备不充分,写作状态是在写的过程中渐入佳境的,因此文章最富文采最富激情的部分出现在结尾,若能姜结尾移到开头来,其效果更好的。
五、结语隽永
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要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那才是好的结尾。
许多考场作文的结尾都喜点一点文题,使文章结尾有扣题的作用,这对于防止越扯越远很有好处。有些文题本身就有较深的寓意,或者能激发读者的联想,有时全文的中心就在文题中,如:《好想对你说声对不起》、《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值得回忆的日子》等等,此时,点文题不失为一种避免跑题紧扣中心的稳妥之法。
六、彩线穿珠
线索,就是将材料串联起来的脉络,没有线索作文就显得零零散散,看不出头绪,有了线索,就能将材料有机地组合起来,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就像彩线穿珠。
线索可以是时间。写人写事的文章都可以以时间为线索。用此法可以使事件的发展条理清楚。例如写人文章,用“那年我九岁”“那年我十二岁”“上了初三后”等表示时间的句子将材料串起来,这是一种容易掌握的手法,使用时,时间也不必完全是精确到年月日时的,也可以是春夏秋冬、不久前、最近等表示大约时间的词语。有些景物描写,也能表示时间的变化,如“梨花再次落满院落”、“一个满月的夜晚”记叙十分生动,兼有环境描写,这也是时间为线索的过渡。
线索可以是地点的变换。这种手法在记叙中也十分常见,尤其是人物活动范围较大时。地点交代清楚了能使事件发展脉络十分清晰,使所叙事件头绪分明,给读者眉清目秀之感。
线索可以是物。叙事文章中,往往有一件具体实物十分突出。这件事物贯穿文章始终,是人物性格的表现,事件发展的关键这种实物便构成了全文的线索。例如以一块橡皮为线索,回忆两人之间的友谊;以一块伤疤为线索,记叙同学们对我负伤后的关怀;以皱纹为线索,歌颂母亲为加藤的付出对我无私的关爱等等。这些习作,以物为线索,使记叙十分紧凑,材料十分集中,中心也十分突出。近几年来,许多考场作文题目本身就要求以物为线索,如:《清晰的面孔》、《母亲的手》、《门前的路》等。
中考作文是一场实力的较量,掌握了这些作文的技巧,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强化作文技巧方面的训练,把这些技巧内化成技能我,唯其如此,你才能带着自信的微笑步入中考考场,夺魁折桂,笑傲群雄。
其实,中考作文也非无规律可循,这里我根据自己的一点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分析,归纳了中考作文中的一点技巧,希望能给读者一点启发。
一、以新取胜
文贵新,这是古今作文的共同要求,考场作文更是这样。酷暑盛夏,一篇清新的作文会如春风给阅卷老师带来一律凉爽,得个高分数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新有两重含义,一是选材立意新,二是表达新。选材新,要求学生从貌似平凡的小事中,发掘闪光的东西,小中见大或旧才新用。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写出非同凡响的好文章来。例如,有位同学,写歌颂老师的习作,他没有写带病上课,雨中让伞那些极易落入俗套的材料,而是开篇即“我有个尿裤子的经历”。后文写的是心细如发的老师照顾尿裤子的我寒风中换裤子的事。这件外扬的家丑,使读者耳目为之一新,心灵也受到一次美的熏陶。表达新,指在同样的立意中,在表达上琢磨新招儿。比如采用题记、运用第二人称行文、用小标题形式等,近些年来,有用人作文采用游记、病历、实验报告、小说等形式。这些形式若能运用得当,定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
二、绘声绘色
许多考生会选材会立意,但是一件事让他一写,只剩下干巴巴的一条筋了。全是概述,就是不会描写。要想让考场作文生动,一定要学会描写的本领。
描写的目的是为了向读者介绍某个人某件事或某处景物的情况,所以,必须使用具体的语言进行,而不宜使用抽象的语言。所谓具体就是指在用词语时多从事物的数量、色彩、形态、性质等方面着眼,进行较细致的刻画,使读者产生历历在目的感觉。
作文的语言还应富于形象性,行文所涉及的具体事物,均能通过巧妙的手法,使之栩栩如生。如:“冬天来了”一语,给人的印象就无形象可言。若是换成“北风呼啸的日子来了”或“朔风飘飘”形象就鲜明了,叙事的情景也有了。
一般的说,具体形象之后,便可产生“形似”的效果,这便是“生”了。在此基础之上,还可追求“动”的意境。所谓的“动”,是指呼之欲出,跃然纸上。这里强调的是“神似”。比如毛主席诗词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句中,“飞”字用的别有韵味,一则表示建桥速度快,仅用十个月就完成建桥通车;二则也因桥墩高大,托起大桥,使之产生凌空欲飞之感,给人造成强烈的情感冲击,难怪人们格外欣赏这一名句。
三、叙议结合
在记叙文中,为加强感染力,还要在叙事的同时,适当的杂以议论,即叙议结合。运用此法,要注意叙述与议论的结合要自然贴切。叙要叙得充分详细,议要议得精炼中肯。特别是议不要太平淡,不要喊口号,要议出新见解,议出深含义。比如记一件好人好事时,如果就事论事发表议论:“小明真好,我要向他学习。”就显得平淡浅显,缺少感染力了。若能展开思路:“他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这样的议论就显得广泛而深刻了。
当然,议论的深、新,富有启发性,要求作者在生活中养成善学习和勤思考的好习惯。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因为只有这样,考场上才有可能写出精辟独到的议论。
四、开篇引人
开头,是一篇文章最为吸引人的地方。语文专家夏丏尊先生曾说过:“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选择的恰当,足以奠定全幕的空气,使大家立刻把纷乱的杂念放下,专心一志看那下文的发展”.。
常用的作文开头方法,前人已做很多的归纳了,这里我讲一点自己的经验之谈。首先是求精求简。我不赞成开头就是大段的铺叙。我主张考场作文开头就一句话,至多两句话,务求开篇点题创设情景引出要旨。就像《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二年余了,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多经典。其次是可删掉许多学生习作中的第一段的“破题句”直接入题。这种没有开头的开头,往往是直接进入情节,其效果比加一个点文题段落更新颖且更吸引人。再次是把原来的结尾换到开头。考场作文,学生往往由于准备不充分,写作状态是在写的过程中渐入佳境的,因此文章最富文采最富激情的部分出现在结尾,若能姜结尾移到开头来,其效果更好的。
五、结语隽永
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要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那才是好的结尾。
许多考场作文的结尾都喜点一点文题,使文章结尾有扣题的作用,这对于防止越扯越远很有好处。有些文题本身就有较深的寓意,或者能激发读者的联想,有时全文的中心就在文题中,如:《好想对你说声对不起》、《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值得回忆的日子》等等,此时,点文题不失为一种避免跑题紧扣中心的稳妥之法。
六、彩线穿珠
线索,就是将材料串联起来的脉络,没有线索作文就显得零零散散,看不出头绪,有了线索,就能将材料有机地组合起来,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就像彩线穿珠。
线索可以是时间。写人写事的文章都可以以时间为线索。用此法可以使事件的发展条理清楚。例如写人文章,用“那年我九岁”“那年我十二岁”“上了初三后”等表示时间的句子将材料串起来,这是一种容易掌握的手法,使用时,时间也不必完全是精确到年月日时的,也可以是春夏秋冬、不久前、最近等表示大约时间的词语。有些景物描写,也能表示时间的变化,如“梨花再次落满院落”、“一个满月的夜晚”记叙十分生动,兼有环境描写,这也是时间为线索的过渡。
线索可以是地点的变换。这种手法在记叙中也十分常见,尤其是人物活动范围较大时。地点交代清楚了能使事件发展脉络十分清晰,使所叙事件头绪分明,给读者眉清目秀之感。
线索可以是物。叙事文章中,往往有一件具体实物十分突出。这件事物贯穿文章始终,是人物性格的表现,事件发展的关键这种实物便构成了全文的线索。例如以一块橡皮为线索,回忆两人之间的友谊;以一块伤疤为线索,记叙同学们对我负伤后的关怀;以皱纹为线索,歌颂母亲为加藤的付出对我无私的关爱等等。这些习作,以物为线索,使记叙十分紧凑,材料十分集中,中心也十分突出。近几年来,许多考场作文题目本身就要求以物为线索,如:《清晰的面孔》、《母亲的手》、《门前的路》等。
中考作文是一场实力的较量,掌握了这些作文的技巧,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强化作文技巧方面的训练,把这些技巧内化成技能我,唯其如此,你才能带着自信的微笑步入中考考场,夺魁折桂,笑傲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