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技巧浅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ingb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毕业升學统一考试压力随着考试改革日益减小,可是中考分数依然牵动着千万考生家长的心。中考作文,依然是中考这个焦点中的热点和难点。
  其实,中考作文也非无规律可循,这里我根据自己的一点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分析,归纳了中考作文中的一点技巧,希望能给读者一点启发。
  一、以新取胜
  文贵新,这是古今作文的共同要求,考场作文更是这样。酷暑盛夏,一篇清新的作文会如春风给阅卷老师带来一律凉爽,得个高分数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新有两重含义,一是选材立意新,二是表达新。选材新,要求学生从貌似平凡的小事中,发掘闪光的东西,小中见大或旧才新用。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写出非同凡响的好文章来。例如,有位同学,写歌颂老师的习作,他没有写带病上课,雨中让伞那些极易落入俗套的材料,而是开篇即“我有个尿裤子的经历”。后文写的是心细如发的老师照顾尿裤子的我寒风中换裤子的事。这件外扬的家丑,使读者耳目为之一新,心灵也受到一次美的熏陶。表达新,指在同样的立意中,在表达上琢磨新招儿。比如采用题记、运用第二人称行文、用小标题形式等,近些年来,有用人作文采用游记、病历、实验报告、小说等形式。这些形式若能运用得当,定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
  二、绘声绘色
  许多考生会选材会立意,但是一件事让他一写,只剩下干巴巴的一条筋了。全是概述,就是不会描写。要想让考场作文生动,一定要学会描写的本领。
  描写的目的是为了向读者介绍某个人某件事或某处景物的情况,所以,必须使用具体的语言进行,而不宜使用抽象的语言。所谓具体就是指在用词语时多从事物的数量、色彩、形态、性质等方面着眼,进行较细致的刻画,使读者产生历历在目的感觉。
  作文的语言还应富于形象性,行文所涉及的具体事物,均能通过巧妙的手法,使之栩栩如生。如:“冬天来了”一语,给人的印象就无形象可言。若是换成“北风呼啸的日子来了”或“朔风飘飘”形象就鲜明了,叙事的情景也有了。
  一般的说,具体形象之后,便可产生“形似”的效果,这便是“生”了。在此基础之上,还可追求“动”的意境。所谓的“动”,是指呼之欲出,跃然纸上。这里强调的是“神似”。比如毛主席诗词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句中,“飞”字用的别有韵味,一则表示建桥速度快,仅用十个月就完成建桥通车;二则也因桥墩高大,托起大桥,使之产生凌空欲飞之感,给人造成强烈的情感冲击,难怪人们格外欣赏这一名句。
  三、叙议结合
  在记叙文中,为加强感染力,还要在叙事的同时,适当的杂以议论,即叙议结合。运用此法,要注意叙述与议论的结合要自然贴切。叙要叙得充分详细,议要议得精炼中肯。特别是议不要太平淡,不要喊口号,要议出新见解,议出深含义。比如记一件好人好事时,如果就事论事发表议论:“小明真好,我要向他学习。”就显得平淡浅显,缺少感染力了。若能展开思路:“他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这样的议论就显得广泛而深刻了。
  当然,议论的深、新,富有启发性,要求作者在生活中养成善学习和勤思考的好习惯。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因为只有这样,考场上才有可能写出精辟独到的议论。
  四、开篇引人
  开头,是一篇文章最为吸引人的地方。语文专家夏丏尊先生曾说过:“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选择的恰当,足以奠定全幕的空气,使大家立刻把纷乱的杂念放下,专心一志看那下文的发展”.。
  常用的作文开头方法,前人已做很多的归纳了,这里我讲一点自己的经验之谈。首先是求精求简。我不赞成开头就是大段的铺叙。我主张考场作文开头就一句话,至多两句话,务求开篇点题创设情景引出要旨。就像《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二年余了,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多经典。其次是可删掉许多学生习作中的第一段的“破题句”直接入题。这种没有开头的开头,往往是直接进入情节,其效果比加一个点文题段落更新颖且更吸引人。再次是把原来的结尾换到开头。考场作文,学生往往由于准备不充分,写作状态是在写的过程中渐入佳境的,因此文章最富文采最富激情的部分出现在结尾,若能姜结尾移到开头来,其效果更好的。
  五、结语隽永
  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要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那才是好的结尾。
  许多考场作文的结尾都喜点一点文题,使文章结尾有扣题的作用,这对于防止越扯越远很有好处。有些文题本身就有较深的寓意,或者能激发读者的联想,有时全文的中心就在文题中,如:《好想对你说声对不起》、《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值得回忆的日子》等等,此时,点文题不失为一种避免跑题紧扣中心的稳妥之法。
  六、彩线穿珠
  线索,就是将材料串联起来的脉络,没有线索作文就显得零零散散,看不出头绪,有了线索,就能将材料有机地组合起来,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就像彩线穿珠。
  线索可以是时间。写人写事的文章都可以以时间为线索。用此法可以使事件的发展条理清楚。例如写人文章,用“那年我九岁”“那年我十二岁”“上了初三后”等表示时间的句子将材料串起来,这是一种容易掌握的手法,使用时,时间也不必完全是精确到年月日时的,也可以是春夏秋冬、不久前、最近等表示大约时间的词语。有些景物描写,也能表示时间的变化,如“梨花再次落满院落”、“一个满月的夜晚”记叙十分生动,兼有环境描写,这也是时间为线索的过渡。
  线索可以是地点的变换。这种手法在记叙中也十分常见,尤其是人物活动范围较大时。地点交代清楚了能使事件发展脉络十分清晰,使所叙事件头绪分明,给读者眉清目秀之感。
  线索可以是物。叙事文章中,往往有一件具体实物十分突出。这件事物贯穿文章始终,是人物性格的表现,事件发展的关键这种实物便构成了全文的线索。例如以一块橡皮为线索,回忆两人之间的友谊;以一块伤疤为线索,记叙同学们对我负伤后的关怀;以皱纹为线索,歌颂母亲为加藤的付出对我无私的关爱等等。这些习作,以物为线索,使记叙十分紧凑,材料十分集中,中心也十分突出。近几年来,许多考场作文题目本身就要求以物为线索,如:《清晰的面孔》、《母亲的手》、《门前的路》等。
  中考作文是一场实力的较量,掌握了这些作文的技巧,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强化作文技巧方面的训练,把这些技巧内化成技能我,唯其如此,你才能带着自信的微笑步入中考考场,夺魁折桂,笑傲群雄。
其他文献
古诗虽然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篇幅较少,但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意境优美,感情真挚,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与德育的好教材。由于它富有音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深受学生喜爱,往往不用多少时间就能熟成诵。然而,古诗言简意丰,教学中常发现学生对诗中用凝炼的语言表达的诗意不易理解,造成教师讲述,学生抄写的乏味现象,课堂气氛低落。因此,教学中我充分考虑低所级学生的实际,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改变往日凭字解说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方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往往忽略了阅读教学与作文的整合,常常将二者割裂开来,使得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都很机械,读是读写是写,尽管学生读了很多的书,可是提起笔来依然不知云何。面对这种情况,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整合,颇有收获,主要的做法如下: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为创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一些原有建筑出现了老化的问题,因此需要有更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技术来完成对原有建筑的加固.本文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技术进行分析,
Subsurface fluid injections can disturb the effective stress regime by elevating pore pressure and potentially reactivate faults and fractures. Laboratory studi
“可持续发展”一节的内容,概念多、原理多。若空洞讲述,学生既难理解,也难发展其能力。如何将抽象的原理、概念讲述清楚,并让他们愉快地掌握呢?实践证明:“寓教育与活动中
公务员考核制度是公务员队伍建设事业的基础性制度,一套科学、合理的公务员考核制度对于促进公务员队伍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巨大成功,各种管理信息系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发出来并在各行业广泛应用,使得事务处理变得更加准确、高效,积累的数据更是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但数据泛滥、信息贫乏仍困扰着决策者。作为新的数据利用技术和工具,数据挖掘技术日益盛行并成为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支柱。本文从税务决策支持系统发展和需求出发,全面介绍决策理论和数据挖掘概念及其应用,在分析税务信息化现状基础上,基于数据挖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通过实践,我想就此谈谈自己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看法:  (一)、应清楚地认识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诵背十分强调,但在我们的眼中这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只有读熟了课本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期刊
期刊
高尔基在《论剧本》中说:“剧本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其所以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所以可以说,戏剧是语言和动作的艺术,这也是戏剧文学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之一。  然而在戏剧作品的教学中,我们更多注重的是戏剧的情节和个性化的语言,容易忽视的是戏剧的动作性语言。黑格尔曾经说过:“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