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中要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而在当前大班制教学环境下,一个班级几十名同学,同时学习一个例题,讨论同一个问题,共同完成一样的作业,在教学中采取“一刀切”,很难顾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个性的差异,智力的差异,久而久之,出现了“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教师费力不讨好”的现象. 而在教学中采取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分类教学,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则可最大限度地克服这一弊端. 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实施分层教学的:
一、学生的分层
分层分类教学要求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承认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深入地观察、调查和研究,对各名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习惯、性格特征、个人特长等方面了如指掌,分析每名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且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的“差异”进行编组. 这样编组不仅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位置”,选好奋斗目标,而且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减少各层次学生间的干扰与影响,这也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畅通的保证. 所以 开学初两个星期我首先要考察并搞清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性格特征、个人特长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综合学习水平、男女、身高、人数等情况,均匀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每个人都在和自己能力相当的同学竞争,而评比时是以小组为单位,所以同组的同学也会为整个小组的荣誉积极主动地去帮助自己小组中成绩较差的同学. 这样班级就自然形成了“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积极奋进的集体.
二、目标的分层
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整体把握大纲与教材的情况下,弄清本节课的重点、关键点、难点以及本节课的目标,然后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制定. 制定出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 通过分层分类的教学,促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达到应有目标要求. 只有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的学习成为可能,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方法的分层
教学过程要承认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培优辅差,适应各层次的学生要求. 比如,对概念性较强的或难点较多的教材进行全班讲解;对于可温故知新的,或者内容比较浅显的教材,放手让优等生独立学习,对中等生进行“半扶半放”,而对后进生要进行鼓励,辅导他们学习新的内容. 在教师不能做到一一辅导的情况下,而小组内学习较好的学生则可做好老师的得力小助手,直接对自己小组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四、提问的分层
提问要根据问题的难度情况选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让每个水平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在后进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启发,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回答,对一些思维力度大的较难问题,教师要设置台阶,分层提问,减少坡度来提问中等生;在突破重难点时,就要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及时进行反馈. 这样安排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言可发,学有所得,让每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也能体验到成功.
五、练习的分层
练习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熟练运用新知. 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平衡,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练习应分别安排. 实践证明,在分层教学的练习中,对练习进行弹性处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大纲要求,而对优等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时尽量要做到一题多解,尽量要用多种方法,还要求找出最佳方法,由此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以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思考,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灵活安排.
六、作业的分层
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必须分层次,并有针对性. 鉴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学生要实施分层要求. 根据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及较高要求,以“下要保低,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为原则,课外作业布置分为必作题和选作题. 不同学号的学生规定的必做题与选做题也不同,这样相同学号同学完成的作业相同也交在一起,方便教师批改和评价反馈. 这样,使每名学生都能通过自身努力独立完成作业,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训练和提高.
七、评价的分层
小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评价. 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用同一尺度去评价,不仅会扼杀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优秀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秀生精益求精,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 在班级分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就能有效落实分层评价的需求,比如提问时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度选择不同水平的同学来回答,一般来讲哪一层回答对了就加几分,由于成绩越差的学生回答对问题加的分越多,而班级的评比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这样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所以每个小组都会团结合作,只要回答对了小组就会得到加分,小组成员都会得到鼓舞,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总之,在分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克服现有的课堂大班制不能照顾个别学生的缺陷,更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主动探究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促进各类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能有效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
一、学生的分层
分层分类教学要求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承认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深入地观察、调查和研究,对各名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习惯、性格特征、个人特长等方面了如指掌,分析每名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且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的“差异”进行编组. 这样编组不仅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位置”,选好奋斗目标,而且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减少各层次学生间的干扰与影响,这也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畅通的保证. 所以 开学初两个星期我首先要考察并搞清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性格特征、个人特长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综合学习水平、男女、身高、人数等情况,均匀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每个人都在和自己能力相当的同学竞争,而评比时是以小组为单位,所以同组的同学也会为整个小组的荣誉积极主动地去帮助自己小组中成绩较差的同学. 这样班级就自然形成了“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积极奋进的集体.
二、目标的分层
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整体把握大纲与教材的情况下,弄清本节课的重点、关键点、难点以及本节课的目标,然后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制定. 制定出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 通过分层分类的教学,促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达到应有目标要求. 只有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的学习成为可能,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方法的分层
教学过程要承认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培优辅差,适应各层次的学生要求. 比如,对概念性较强的或难点较多的教材进行全班讲解;对于可温故知新的,或者内容比较浅显的教材,放手让优等生独立学习,对中等生进行“半扶半放”,而对后进生要进行鼓励,辅导他们学习新的内容. 在教师不能做到一一辅导的情况下,而小组内学习较好的学生则可做好老师的得力小助手,直接对自己小组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四、提问的分层
提问要根据问题的难度情况选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让每个水平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在后进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启发,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回答,对一些思维力度大的较难问题,教师要设置台阶,分层提问,减少坡度来提问中等生;在突破重难点时,就要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及时进行反馈. 这样安排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言可发,学有所得,让每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也能体验到成功.
五、练习的分层
练习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熟练运用新知. 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平衡,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练习应分别安排. 实践证明,在分层教学的练习中,对练习进行弹性处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大纲要求,而对优等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时尽量要做到一题多解,尽量要用多种方法,还要求找出最佳方法,由此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以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思考,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灵活安排.
六、作业的分层
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必须分层次,并有针对性. 鉴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学生要实施分层要求. 根据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及较高要求,以“下要保低,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为原则,课外作业布置分为必作题和选作题. 不同学号的学生规定的必做题与选做题也不同,这样相同学号同学完成的作业相同也交在一起,方便教师批改和评价反馈. 这样,使每名学生都能通过自身努力独立完成作业,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训练和提高.
七、评价的分层
小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评价. 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用同一尺度去评价,不仅会扼杀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优秀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秀生精益求精,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 在班级分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就能有效落实分层评价的需求,比如提问时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度选择不同水平的同学来回答,一般来讲哪一层回答对了就加几分,由于成绩越差的学生回答对问题加的分越多,而班级的评比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这样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所以每个小组都会团结合作,只要回答对了小组就会得到加分,小组成员都会得到鼓舞,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总之,在分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克服现有的课堂大班制不能照顾个别学生的缺陷,更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主动探究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促进各类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能有效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