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校园建筑已经不仅仅是普通的设计,它还要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做到美观、节约,尤其是在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对学校建筑设计的安全质量更是尤为关注。对此,建筑施工方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着眼于未来,加强建筑的安全性和美观度,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保证设计的节约环保。本文对校园规划和学校建筑设计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学校;校园规划;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不同时代的校园都带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痕迹,体现着一个学校蕴含的教育办学风格和性质。不同地区由于人文、财政、资源和决策者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从而造就了在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学校校园的规模、建筑形态的组合、构成及空间的形态、校园的性质等,也体现出一个地区对文化的教育理念培养及经济发展的状况。一个高品质的学校可以给一个地区创造财富,可以使整个地区的商业、居住、饮食、娱乐、办公等房产也就运运而生,可以说一个不重视教学办学的地区是没有未来的,我们建筑师要肩负着重任,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实施校园规划与建设。
一、现代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发展趋势
1、知识资源高度聚集
这一点在大学校园的规划、建筑设计里体现得更为明显。首先,多功能图书馆的建设成为了知识资源的中心;交叉院系规划时注重位置上的聚拢、靠近。其次是汇集多种学科、多种形式大学的“大学城”的规划、建立,以达到知识资源的共享,优势学科的开放,信息的互通有无。大学城不光把大学的自身资源聚集
起来,还吸引了社会上高新技术企业靠拢,进而使社会上的知识资源得以汇集。现在的中、小学逐渐合并,地域上紧邻图书馆、少年宫,辅导机构侧畔从生,也使大量的知识资源汇聚起来。
2、学校建筑规划、建筑设计逐渐生态化
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现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同样的,生态理念也被引入到现代校园规划、建筑设计里。现代校园规划、设计生态化的表现有:一方面学校增加了绿化面积,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巧置了池塘流水、雕塑、花坛叠石、亭台石凳、小型建筑等景观,保护生态的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另一方面学校在保持原有特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汇集融合各种人文气息与当下美学气息,形成学校独特鲜明的标志性风景,促进学校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学校建筑规划、建筑设计逐渐人文化
现代学校的人文性,除了在学生管理、教学科研中表现出重视、尊重人性以外,还体现在学校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当中。学校建筑规划、建筑设计的人文化最主要体现在居住区域里。现在学校居住大都采用集合社区的方式。集合社区居住方式能营造出轻松的生活氛围,使学生在其中能体验到居住环境的品质,从而生活愉悦、学习高效。其次,学校建筑规划、建筑设计的人文性还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例如文化走廊的建设、公共娱乐体闲区的建设、报纸书籍共阅区的建设等。这些建设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也不断完善、不断贴近师生的生活,满足师生个人发展的需求。
4、学校建筑规划、建筑设计更注重诗意、美感
学校生活模式单一,对学生的思维会有一定的禁锢作用,这也是传统学校规划的弊端。解决这一弊端的方法之一就是要改善学校的物质基础设施,使学校建筑规划、建筑设计更具有诗意、美感。当今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盛行,对学生的影响令人担忧。而诗意的、更具美感的校园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随时间的推移,人的精神、审美能力会发生扭转、得到提高,并逐渐摆脱鄙陋、庸俗的价值观念[1]。所以,具有诗意、美感的校园规划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学校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设计强求象征意义
譬如校园的平面构图要像龙、像火箭或别的什么什么,还要加上一些轴线组织如生态轴、人文轴、历史轴,等等。有这些象征意义和轴线本来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在规划设计中脱离实际、刻意求之,而忽视甚至损害交通组织、建筑的合理规模及朝向等实质性的内容,这就本末倒置了。
2、设计理念大而空
时下的校园规划流行谈理念,诸如生态理念、环境理念、空间理念、文化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智能化理念、网络化理念,等等。然而真正实现这些理念少之又少,提出的许多理念往往成为空口号,并没有相应的技术措施去落实。即使落实,有的也仅是以一种肤浅的方式去落实。譬如在有的学校的校园建设規划中,所谓生态理念,就是大片绿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就是简单的分期建设等。
3、规模偏大,尺度失真
一般新建校区的占地面积较大,于是在规划设计中普遍追求大空间、大轴线、大广场,如要设置几公顷的水面,建设上千米长、百米宽的景观大道,数万平方米的广场之类。但这样的环境设计真的建起来后,就会发现失真了,往往与校园环境空间所需要的安宁、亲切、宜人的氛围相悖,学生和教师在其中活动,感觉并不舒服失去了人的尺度,校园就变成了一个非人性化的空间。
4、重形式,轻功能
校园环境空间,往往除了景观作用,还具有很实际的使用功能,如集会、休闲、晨读、交流、 运动,等等,需要景观设计师细致地考虑。现在的一些设计,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活动需要考虑得不足,园林、广场、水面、草坪空间都很大,却“不近人情”,或者 因为缺少宜人的活动设施而“无人问津”,或者干脆谢绝进人。这些空间,或许中看,却不中用,很难让人产生场所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提高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对策
1、加强校园规划设计
1.1 确保学校远离工业区,保障学校周遭的交通方便
工业区的噪音与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远离工业区的基本目的即是为了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此外,交通也是在进行学校布局规划时的重点考虑因素。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主要是由学校与家庭两个部分构成,一所偏僻的学校虽然能够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然而却为学生的上学制造了障碍,且交通不便的区域势必就会人烟稀少,也会影响学生的人身安全。
1.2 确保学校的布局规划与区域人口的密度相结合
当前大多数县城工业区与居民区混杂,为学校合理的布局规划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然而,相关部门可以居民生活区为中心,是学校尽量远离工业区,接近居民区。人口密度大的居民区域,是设置学校的最佳区域。
1.3 校园建筑设施要充分结合当地环境和特色
校园建筑设施是体现一个学校硬件条件的关键,所以很多学校都在建筑风格和理念上下功夫,并没有考虑到当地环境是否适合。所谓生态理念,就是要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一些盲目的跟风建筑只会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校园设计者在校园规划时,要结合当地地形,当地气候,当地环境来进行[2]。在有山坡的地方,可以借鉴当地居民的房屋建筑风格,尽量做到建筑牢靠,在一些阴雨天气比较频繁的地区,就要考虑整个校园的排水系统。
2、注重功能分区的合理组合
校园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教学科研区、行政区、运动区、休闲绿化区、学生生活区。要求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动静分明,运用建筑手法形成有机的联系。在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用房合理面积的基础上,注重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贯通,适当突出共享空间[3]。各个学科之间应相互开放,促进交流。校园规划设计要侧重建筑群组之间的联系,通过广场、庭院、门厅、步廊等将各个部分建成有机的整体。为师生留出充分的交流和活动场所。
3、注意安全防卫没置
校园的环境安全是师生板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校园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校园规划的安全性设计,其中涉及到充分考虑师生的生理、心理安全需要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师生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校园各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提高校园的安全防卫能力。
结束语
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除了要保证教与学基本使用功能的满足,还应不断弘扬学校自身的文化氛围、地域特色,不断挖掘校园的人文性、现代性和诗意美感。从而能给师生以文化、精神的熏陶,并能满足、提升国家素质教育模式发展所需的基础,进而实现校园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付丽莹.校园规划与学校建筑设计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7):56-59.
[2]曹烽.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142-146.
[3]王一凡.基于生态理念的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设计实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21):31-33.
关键词:学校;校园规划;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不同时代的校园都带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痕迹,体现着一个学校蕴含的教育办学风格和性质。不同地区由于人文、财政、资源和决策者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从而造就了在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学校校园的规模、建筑形态的组合、构成及空间的形态、校园的性质等,也体现出一个地区对文化的教育理念培养及经济发展的状况。一个高品质的学校可以给一个地区创造财富,可以使整个地区的商业、居住、饮食、娱乐、办公等房产也就运运而生,可以说一个不重视教学办学的地区是没有未来的,我们建筑师要肩负着重任,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实施校园规划与建设。
一、现代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发展趋势
1、知识资源高度聚集
这一点在大学校园的规划、建筑设计里体现得更为明显。首先,多功能图书馆的建设成为了知识资源的中心;交叉院系规划时注重位置上的聚拢、靠近。其次是汇集多种学科、多种形式大学的“大学城”的规划、建立,以达到知识资源的共享,优势学科的开放,信息的互通有无。大学城不光把大学的自身资源聚集
起来,还吸引了社会上高新技术企业靠拢,进而使社会上的知识资源得以汇集。现在的中、小学逐渐合并,地域上紧邻图书馆、少年宫,辅导机构侧畔从生,也使大量的知识资源汇聚起来。
2、学校建筑规划、建筑设计逐渐生态化
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现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同样的,生态理念也被引入到现代校园规划、建筑设计里。现代校园规划、设计生态化的表现有:一方面学校增加了绿化面积,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巧置了池塘流水、雕塑、花坛叠石、亭台石凳、小型建筑等景观,保护生态的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另一方面学校在保持原有特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汇集融合各种人文气息与当下美学气息,形成学校独特鲜明的标志性风景,促进学校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学校建筑规划、建筑设计逐渐人文化
现代学校的人文性,除了在学生管理、教学科研中表现出重视、尊重人性以外,还体现在学校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当中。学校建筑规划、建筑设计的人文化最主要体现在居住区域里。现在学校居住大都采用集合社区的方式。集合社区居住方式能营造出轻松的生活氛围,使学生在其中能体验到居住环境的品质,从而生活愉悦、学习高效。其次,学校建筑规划、建筑设计的人文性还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例如文化走廊的建设、公共娱乐体闲区的建设、报纸书籍共阅区的建设等。这些建设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也不断完善、不断贴近师生的生活,满足师生个人发展的需求。
4、学校建筑规划、建筑设计更注重诗意、美感
学校生活模式单一,对学生的思维会有一定的禁锢作用,这也是传统学校规划的弊端。解决这一弊端的方法之一就是要改善学校的物质基础设施,使学校建筑规划、建筑设计更具有诗意、美感。当今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盛行,对学生的影响令人担忧。而诗意的、更具美感的校园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随时间的推移,人的精神、审美能力会发生扭转、得到提高,并逐渐摆脱鄙陋、庸俗的价值观念[1]。所以,具有诗意、美感的校园规划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学校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设计强求象征意义
譬如校园的平面构图要像龙、像火箭或别的什么什么,还要加上一些轴线组织如生态轴、人文轴、历史轴,等等。有这些象征意义和轴线本来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在规划设计中脱离实际、刻意求之,而忽视甚至损害交通组织、建筑的合理规模及朝向等实质性的内容,这就本末倒置了。
2、设计理念大而空
时下的校园规划流行谈理念,诸如生态理念、环境理念、空间理念、文化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智能化理念、网络化理念,等等。然而真正实现这些理念少之又少,提出的许多理念往往成为空口号,并没有相应的技术措施去落实。即使落实,有的也仅是以一种肤浅的方式去落实。譬如在有的学校的校园建设規划中,所谓生态理念,就是大片绿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就是简单的分期建设等。
3、规模偏大,尺度失真
一般新建校区的占地面积较大,于是在规划设计中普遍追求大空间、大轴线、大广场,如要设置几公顷的水面,建设上千米长、百米宽的景观大道,数万平方米的广场之类。但这样的环境设计真的建起来后,就会发现失真了,往往与校园环境空间所需要的安宁、亲切、宜人的氛围相悖,学生和教师在其中活动,感觉并不舒服失去了人的尺度,校园就变成了一个非人性化的空间。
4、重形式,轻功能
校园环境空间,往往除了景观作用,还具有很实际的使用功能,如集会、休闲、晨读、交流、 运动,等等,需要景观设计师细致地考虑。现在的一些设计,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活动需要考虑得不足,园林、广场、水面、草坪空间都很大,却“不近人情”,或者 因为缺少宜人的活动设施而“无人问津”,或者干脆谢绝进人。这些空间,或许中看,却不中用,很难让人产生场所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提高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对策
1、加强校园规划设计
1.1 确保学校远离工业区,保障学校周遭的交通方便
工业区的噪音与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远离工业区的基本目的即是为了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此外,交通也是在进行学校布局规划时的重点考虑因素。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主要是由学校与家庭两个部分构成,一所偏僻的学校虽然能够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然而却为学生的上学制造了障碍,且交通不便的区域势必就会人烟稀少,也会影响学生的人身安全。
1.2 确保学校的布局规划与区域人口的密度相结合
当前大多数县城工业区与居民区混杂,为学校合理的布局规划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然而,相关部门可以居民生活区为中心,是学校尽量远离工业区,接近居民区。人口密度大的居民区域,是设置学校的最佳区域。
1.3 校园建筑设施要充分结合当地环境和特色
校园建筑设施是体现一个学校硬件条件的关键,所以很多学校都在建筑风格和理念上下功夫,并没有考虑到当地环境是否适合。所谓生态理念,就是要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一些盲目的跟风建筑只会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校园设计者在校园规划时,要结合当地地形,当地气候,当地环境来进行[2]。在有山坡的地方,可以借鉴当地居民的房屋建筑风格,尽量做到建筑牢靠,在一些阴雨天气比较频繁的地区,就要考虑整个校园的排水系统。
2、注重功能分区的合理组合
校园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教学科研区、行政区、运动区、休闲绿化区、学生生活区。要求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动静分明,运用建筑手法形成有机的联系。在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用房合理面积的基础上,注重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贯通,适当突出共享空间[3]。各个学科之间应相互开放,促进交流。校园规划设计要侧重建筑群组之间的联系,通过广场、庭院、门厅、步廊等将各个部分建成有机的整体。为师生留出充分的交流和活动场所。
3、注意安全防卫没置
校园的环境安全是师生板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校园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校园规划的安全性设计,其中涉及到充分考虑师生的生理、心理安全需要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师生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校园各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提高校园的安全防卫能力。
结束语
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除了要保证教与学基本使用功能的满足,还应不断弘扬学校自身的文化氛围、地域特色,不断挖掘校园的人文性、现代性和诗意美感。从而能给师生以文化、精神的熏陶,并能满足、提升国家素质教育模式发展所需的基础,进而实现校园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付丽莹.校园规划与学校建筑设计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7):56-59.
[2]曹烽.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142-146.
[3]王一凡.基于生态理念的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设计实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2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