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路径
一、实践育人的含义
实践育人是指高校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是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按照国家对大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感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价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的理解,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分为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的非理论教学形式的教学活动。具体形式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把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或经典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讨论;观看影视资料,通过直观了解历史事件或科技前沿等,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随后学生进行讨论;安排学生授课实践,教师规定相应内容,让学生备课、讲课、评课,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校内实践教学主要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具体形式主要包括:演讲、辩论赛、主题征文、读书活动等。校外实践教学主要是在学校外开展的非传统理论教学形式的教學活动,具体形式主要包括:见习、实习、勤工俭学;参观考察,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等;志愿者行动,参加公益性劳动等。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首先, 自古以来,万般皆下贱,唯有读书高。这个读书是读圣贤之书,技艺是排除在外的。相反,从事技艺是低等职业,从思想上有轻视技艺的倾向。其次是资金投入。学校愿意花钱建气派的图书馆,购置大量图书,购买各种数据库,也不愿花太多钱到实践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设备容易折旧,而且每进行一次实践活动,就要投入不少资金。然而,从教育过程来看,学生既是教育客体,也是教育主体,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着重于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才能真正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重视实践环节。
(二)基地建设不稳定。实践教育基地是实施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平台。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地建设,可以提高基地的育人效果。但长期以来,实践教育基地重建立轻建设。学校都按要求在校内外挂牌基地,但是一旦项目完成,开始会使用一两次,但之后就很多少使用,一方面是学校不够重视只是完成任务的心态,另一方面是资金欠缺,基地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
(三)校园文化建设很薄弱。校园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校园物质环境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大的作用,但不少学校在这方面认识不到位。载体环境建设方面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高校阅报栏很少,文化长廊不及时更新内容。有些学校建了思政课网站,甚至开通了微信或微博公账号,但是内容贫乏,只是个公告栏的角色,没有能吸引学生的最新国内国外信息,也没有能吸引学生的深度好文,学生去了一两次后就搁置一边了。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最喜欢、最热衷于参与的活动,但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学校很多的校园文化活动都是重创立重形式,疏于管理轻实效。另一方面,学生社团作用的发挥不到位。校园内社团五花八门,加入的学生也不少,但是效果不佳。社团活动参与面较狭窄,活动形式单一,不能切入广阔的社会层面,只在校园内部空转,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四)社会实践效果不理想。学校、教师及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比较注重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及提高,没有把社会实践活动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弱化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学校及老师对社会实践活动做的方案,大多的是从专业技能的提高方面来进行设计的,如何在社会实践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且让老师很顺利地操作掌控,这在方案设计中非常欠缺。学校为了节省经费,也怕出现安全问题,每次参加实践的学生很少,参与面不够广泛。大部分参加实践的学生最终都集中到三好学生、社团负责人、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群体,重点轻面,忽视了广大普通学生的需求,忽视了大部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效果的具体途径
(一)成立高效的领导机制。领导高度重视是实践育人取得成效的关键。学校应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指导委员会,由主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校领导牵头,直接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工作。只有高位推动,下面的院系领导才会足够重视,只有院系领导重视教师才会重视,如此一环扣一环,实践育人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二)建立有效的实践育人系统。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及实践育人的特点设定一套完善的实践育人运行系统。要加强实践育人过程的管理、监控与考核。要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等。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处和其他部门齐抓共管,明确分工,统筹协调,加强合作,从而建立一个高效的实践育人系统。
(三)设立实践育人保障机制。首先是师资保障 。高校实践育人的关键在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主要由任课教师承担,但任课教师数量有限,精力和时间有限。因此,学校应整合校内外资源,比如辅导员、班主任和社会热心的知名人士也可以担任实践教学指导老师。二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素质,更要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素质。其次是经费保障。学校要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专项经费。这些经费可用于教师培训费用、社会实践活动经费等,这样才能为系统、规范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提供经费保障。
(四)构建实践育人综合评价体系。建立规范、合理、客观、公正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才能切实推进实践育人机制的健康运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从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学生对教师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所谓学生评价,就是学生对实践指导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准备、教学方法等进行量化评价。第二,同行评价。邀请相关专家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第三,自我评价。开展了实践教学后学校和老师作要自我评价。检查每次实践教学是否按大纲要求和实施方案开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等。第四,社会评价。对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和社会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本人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 朱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探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07)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路径
一、实践育人的含义
实践育人是指高校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是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按照国家对大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感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价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的理解,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分为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的非理论教学形式的教学活动。具体形式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把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或经典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讨论;观看影视资料,通过直观了解历史事件或科技前沿等,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随后学生进行讨论;安排学生授课实践,教师规定相应内容,让学生备课、讲课、评课,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校内实践教学主要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具体形式主要包括:演讲、辩论赛、主题征文、读书活动等。校外实践教学主要是在学校外开展的非传统理论教学形式的教學活动,具体形式主要包括:见习、实习、勤工俭学;参观考察,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等;志愿者行动,参加公益性劳动等。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首先, 自古以来,万般皆下贱,唯有读书高。这个读书是读圣贤之书,技艺是排除在外的。相反,从事技艺是低等职业,从思想上有轻视技艺的倾向。其次是资金投入。学校愿意花钱建气派的图书馆,购置大量图书,购买各种数据库,也不愿花太多钱到实践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设备容易折旧,而且每进行一次实践活动,就要投入不少资金。然而,从教育过程来看,学生既是教育客体,也是教育主体,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着重于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才能真正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重视实践环节。
(二)基地建设不稳定。实践教育基地是实施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平台。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地建设,可以提高基地的育人效果。但长期以来,实践教育基地重建立轻建设。学校都按要求在校内外挂牌基地,但是一旦项目完成,开始会使用一两次,但之后就很多少使用,一方面是学校不够重视只是完成任务的心态,另一方面是资金欠缺,基地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
(三)校园文化建设很薄弱。校园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校园物质环境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大的作用,但不少学校在这方面认识不到位。载体环境建设方面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高校阅报栏很少,文化长廊不及时更新内容。有些学校建了思政课网站,甚至开通了微信或微博公账号,但是内容贫乏,只是个公告栏的角色,没有能吸引学生的最新国内国外信息,也没有能吸引学生的深度好文,学生去了一两次后就搁置一边了。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最喜欢、最热衷于参与的活动,但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学校很多的校园文化活动都是重创立重形式,疏于管理轻实效。另一方面,学生社团作用的发挥不到位。校园内社团五花八门,加入的学生也不少,但是效果不佳。社团活动参与面较狭窄,活动形式单一,不能切入广阔的社会层面,只在校园内部空转,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四)社会实践效果不理想。学校、教师及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比较注重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及提高,没有把社会实践活动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弱化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学校及老师对社会实践活动做的方案,大多的是从专业技能的提高方面来进行设计的,如何在社会实践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且让老师很顺利地操作掌控,这在方案设计中非常欠缺。学校为了节省经费,也怕出现安全问题,每次参加实践的学生很少,参与面不够广泛。大部分参加实践的学生最终都集中到三好学生、社团负责人、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群体,重点轻面,忽视了广大普通学生的需求,忽视了大部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效果的具体途径
(一)成立高效的领导机制。领导高度重视是实践育人取得成效的关键。学校应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指导委员会,由主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校领导牵头,直接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工作。只有高位推动,下面的院系领导才会足够重视,只有院系领导重视教师才会重视,如此一环扣一环,实践育人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二)建立有效的实践育人系统。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及实践育人的特点设定一套完善的实践育人运行系统。要加强实践育人过程的管理、监控与考核。要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等。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处和其他部门齐抓共管,明确分工,统筹协调,加强合作,从而建立一个高效的实践育人系统。
(三)设立实践育人保障机制。首先是师资保障 。高校实践育人的关键在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主要由任课教师承担,但任课教师数量有限,精力和时间有限。因此,学校应整合校内外资源,比如辅导员、班主任和社会热心的知名人士也可以担任实践教学指导老师。二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素质,更要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素质。其次是经费保障。学校要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专项经费。这些经费可用于教师培训费用、社会实践活动经费等,这样才能为系统、规范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提供经费保障。
(四)构建实践育人综合评价体系。建立规范、合理、客观、公正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才能切实推进实践育人机制的健康运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从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学生对教师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所谓学生评价,就是学生对实践指导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准备、教学方法等进行量化评价。第二,同行评价。邀请相关专家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第三,自我评价。开展了实践教学后学校和老师作要自我评价。检查每次实践教学是否按大纲要求和实施方案开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等。第四,社会评价。对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和社会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本人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 朱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探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