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文化和语言又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自身文化和第二语言文化的差异是影响学生第二语言交际能力发展的阻碍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逐步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并不断完善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教育;重要性及方法
一、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中国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未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认为学生只要认真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英语词汇和语法,就能够利用英语进行交际。事实上,由于对西方文化的不了解,而在英语学习和交际环节中出现错误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中国人与外国人进行交际时,常常冒出“How much money you earn a month?”这样一句话来表示对友人的关心,但是由于中外两国文化的差异,外国人会觉得自身的隐私受到侵犯,引起反感,而中国人却毫无觉察。
(二)文化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学好英语课程的关键。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适度地渗透文化因素,学生就会因为与自身文化的差异,而激发其求知欲,逐渐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语言文化差异
由于思维模式、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语义文化
中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相同的词汇有些也具有不同的文化底蕴。例如“individualism”和“个人主义”两个词在英汉互译中意义相同,但是二者却在中西方国家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底蕴。“individualism”在英语中的释义是“the principle or habit of independent thought or action”。在美国,个人主义者的典型形象就是移民时期的拓宽者,是褒义词。而汉语中的“个人主义”则是指那些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至上的人,属于贬义词。学生在不了解文化教育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影响其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2.体态语的文化差异
体态语属于“非语言交际”的范畴,它指人运用身体动作同外界交流情感的方式,主要包括面部表情、手势、谈话距离、姿势等内容。非语言教育和语言交际一样具有文化差异,只有了解交际双方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后,才能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比如表示自杀或者杀头,中国人会通过手掌侧面抹脖子来表示,而美国人则通过一只手指太阳穴来表示。再比如美国人经常用手指轻碰太阳穴来赞许某人聪慧、有头脑,在中国,这一体态语则表示“脑子有毛病”。
3.辅助语言的文化差异
辅助语言主要通过声调、语调、语速快满、停顿来对言语起伴随作用。世界各国人民都有利用辅助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习惯,但其具体使用方式也因文化不同存在差异。如果美国人习惯高声说话,来表现其精力充沛、干劲十足,而东方人则比较含蓄,说话声调比较低沉。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导入方法
(一)选择兼顾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同步发展的辅助教材
在国家规定的教材外,教师应向学生推荐那些有助于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同步发展的辅助教材。在具体篇目的选择上,应选取那些内涵丰富、语言精炼的英美文学名篇以及介绍语言国家风俗习惯的材料。只有学生深层次地了解了所学语言的使用环境、语态、语境等内容,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注重创新和多元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常采用注解、对比、融合、实践等方法进行教学,这类方法无疑对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点效果明显。但是,笔者为了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模式,常采取“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扮演文中不同的角色,深入角色内心深处,体味文化情景。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增加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创新,使教学方法更加多元化。
(三)深入剖析中西文化差异
比较法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方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文化思维方面也具有明显的差别。所以,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注重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使学生逐步养成英语文化思维。如“He bulled his way into the room”,他挤过人群走进房间。从“bull”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牛在汉语中代表踏实、能干,也可以与固执和骄傲联系起来。而英语中的“bull”用作动词时则表示凶猛。此外,英语中还有一个固定搭配“a bull’s voice”表示说话声音又高又粗,这些都说明“牛”在西方文化中具有“粗鲁”的含义。
(四)鼓励学生养成英语阅读的良好习惯
学生只在课堂上学习英语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课后英语阅读训练。通过阅读,来了解英语国家的民俗习惯、社会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加深对英国国家的了解,逐渐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如短语“crown of thorns”,荆棘之冠,根据其字面意思,学生不难理解,而这一表达则源于《圣经》,是耶稣受难前,士兵用荆棘之冠对其戏弄。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知晓一些文化典故,以此来提升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养成英语阅读的良好习惯。
结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认清楚英语文化教育与知识点讲授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掌握文化教育的导入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文化敏感性的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萍.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1(13).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教育;重要性及方法
一、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中国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未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认为学生只要认真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英语词汇和语法,就能够利用英语进行交际。事实上,由于对西方文化的不了解,而在英语学习和交际环节中出现错误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中国人与外国人进行交际时,常常冒出“How much money you earn a month?”这样一句话来表示对友人的关心,但是由于中外两国文化的差异,外国人会觉得自身的隐私受到侵犯,引起反感,而中国人却毫无觉察。
(二)文化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学好英语课程的关键。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适度地渗透文化因素,学生就会因为与自身文化的差异,而激发其求知欲,逐渐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语言文化差异
由于思维模式、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语义文化
中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相同的词汇有些也具有不同的文化底蕴。例如“individualism”和“个人主义”两个词在英汉互译中意义相同,但是二者却在中西方国家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底蕴。“individualism”在英语中的释义是“the principle or habit of independent thought or action”。在美国,个人主义者的典型形象就是移民时期的拓宽者,是褒义词。而汉语中的“个人主义”则是指那些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至上的人,属于贬义词。学生在不了解文化教育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影响其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2.体态语的文化差异
体态语属于“非语言交际”的范畴,它指人运用身体动作同外界交流情感的方式,主要包括面部表情、手势、谈话距离、姿势等内容。非语言教育和语言交际一样具有文化差异,只有了解交际双方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后,才能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比如表示自杀或者杀头,中国人会通过手掌侧面抹脖子来表示,而美国人则通过一只手指太阳穴来表示。再比如美国人经常用手指轻碰太阳穴来赞许某人聪慧、有头脑,在中国,这一体态语则表示“脑子有毛病”。
3.辅助语言的文化差异
辅助语言主要通过声调、语调、语速快满、停顿来对言语起伴随作用。世界各国人民都有利用辅助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习惯,但其具体使用方式也因文化不同存在差异。如果美国人习惯高声说话,来表现其精力充沛、干劲十足,而东方人则比较含蓄,说话声调比较低沉。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导入方法
(一)选择兼顾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同步发展的辅助教材
在国家规定的教材外,教师应向学生推荐那些有助于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同步发展的辅助教材。在具体篇目的选择上,应选取那些内涵丰富、语言精炼的英美文学名篇以及介绍语言国家风俗习惯的材料。只有学生深层次地了解了所学语言的使用环境、语态、语境等内容,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注重创新和多元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常采用注解、对比、融合、实践等方法进行教学,这类方法无疑对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点效果明显。但是,笔者为了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模式,常采取“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扮演文中不同的角色,深入角色内心深处,体味文化情景。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增加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创新,使教学方法更加多元化。
(三)深入剖析中西文化差异
比较法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方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文化思维方面也具有明显的差别。所以,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注重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使学生逐步养成英语文化思维。如“He bulled his way into the room”,他挤过人群走进房间。从“bull”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牛在汉语中代表踏实、能干,也可以与固执和骄傲联系起来。而英语中的“bull”用作动词时则表示凶猛。此外,英语中还有一个固定搭配“a bull’s voice”表示说话声音又高又粗,这些都说明“牛”在西方文化中具有“粗鲁”的含义。
(四)鼓励学生养成英语阅读的良好习惯
学生只在课堂上学习英语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课后英语阅读训练。通过阅读,来了解英语国家的民俗习惯、社会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加深对英国国家的了解,逐渐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如短语“crown of thorns”,荆棘之冠,根据其字面意思,学生不难理解,而这一表达则源于《圣经》,是耶稣受难前,士兵用荆棘之冠对其戏弄。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知晓一些文化典故,以此来提升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养成英语阅读的良好习惯。
结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认清楚英语文化教育与知识点讲授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掌握文化教育的导入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文化敏感性的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萍.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