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050410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核心之一,剩余价值理论是人类经济研究史上重大的理论飞跃,不但为分析资本主义制度提供理论工具,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一般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南。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化对剩余价值论的认识,加强对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现实意义的认识。
  关键词:剩余价值理论;基本内容;现实意义
  第一节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如果要了解剩余价值理论,首先应该理解剩余价值产生条件理论。货币与资本有着密切的关系,马克思指出:货币是“商品流通的最后产物,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资本总公式,也就是资本流通公式,是G—W—G'。货币所有者先是用货币购买商品,然后再把商品卖出去,获得更多的货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公式则是:W—G—W。在这个商品流通公式中,商品所有者一般来说是用自己的商品换取他人的货币的,然后再用换得的货币购买一些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由于它们都是以商品货币形式进行运动,表现形式有相似之处。
  马克思把G—W—G'这个公式称为资本总公式。因为这个公式不仅仅适用于一般意义上的产业资本,同时也适用于借贷资本和商业资本等其他各样各种资本的运动形式。
  这个资本总公式G—W—G'的矛盾,就是从形式上看,终点G'比起点G多出了一个△G,表明流通的结果带来了剩余价值,这同价值规律中要求的等价交换原则相矛盾。所以,如何从理论上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也就是要研究剩余价值是从哪儿产生的?这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还需引入劳动力的概念,什么是劳动力呢?劳动力也就是人的劳动能力。一般来说的话,劳动力能够成为商品,是有两个前提条件的:第一,劳动力所有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必须是一无所有的,他既没有任何的生产资料,也没有任何的生活资料,所以不得不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自己的生活;第二,劳动力所有者具有人身自由,能够将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但是,劳动者不能出卖劳动力的所有权,只能出卖劳动力的使用权,而且是出让定期的劳动力使用权。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也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的所有者他的生活所必需的一些个生活资料的价值。各国劳动者的生活需要和自然条件、社会历史条件有所不同,所以劳动力价值的决定有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在资本的流通中,资本家如果按照劳动力价值购买了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劳动者的定期劳动力的使用权就归资本家所有了,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全部新价值,包括其中的剩余价值。所以说,没有劳动力转化为商品这个前提条件,货币也就不会转化为资本,货币就不能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的,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具有强制性和奴役性。资本主义条件下雇佣工人生产的商品价值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不变资本价值;第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第三,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创造的用来补偿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价值。如果用,v代表可变资本,m代表剩余价值c代表不变资本,可以知道,商品的价值构成就是c+v+m。
  由于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价值变动的结果,因而研究资本价值增殖的程度,必须抽去不变资本。剩余价值率m'=mv。它表明雇佣工人在劳动过程新创造的价值中,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部分和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部分之间的比率。
  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来表示。工人全部的劳动时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劳动时间,在这个时间支出的劳动叫必要劳动;另一部分是叫剩余劳动时间,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中支出的劳动叫做剩余劳动。可以得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上述两公式是以两种形式表示同一个剩余价值率。前者采取物化劳动形式计算,后者采取活劳动形式计算,两者都是表示资本家对自己的雇佣工人剥削的程度。因为可变资本的总量总是有限的,因而,资本家总是设法提高剩余价值率,以便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量。
  剩余价值生产有着自然条件和历史前提的。自然条件分为人本身的自然和人周围的自然,而人周围的自然又分为生活资料的源泉和生产资料的源泉。人必需满足的自然需要越少,人周围的自然条件越好,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可提供的剩余劳动时间就越多。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生产力,就不可能有剩余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剩余价值有自然基础。实质上是说,自然没有绝对障碍阻碍人们提供剩余劳动。
  当人类摆脱动物状态且劳动具有一定社会性时,占有别人的剩余劳动关系才能出现。人类文化初期,人们需要少,提高的剩余劳动少,靠别人生活的人也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劳动逐步增加,靠别人生活的人也逐渐增加。资本主义生产的生产力起点不是自然的恩赐,而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
  第二节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应用
  创造经济剩余是人类社会的生存之本,是任何社会制度的共有属性。这种一般性与每个具体社会制度下的特殊属性并不矛盾,创造经济剩余的共性寓于特殊性中。具体社会制度下的特殊属性是内在一般属性的现实表现,所以,剩余价值是经济剩余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特殊的表现形式,虽然体现了经济剩余的共性,但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其具体社会制度下的特殊属性,剩余价值有特定含义的概念。工人的劳动所得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对抗的,这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原因。资产阶级为了取得剩余价值建立起一套利己的治理机制,控制效率。
  在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的工作日延长了劳动者的劳动过程,而劳动过程的延续就能不断地实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以生产资料为载体实现价值的增殖。延长工作日反过来,也给资本主义的生产带来了限制,资本的本性要求劳动者一直处于劳动过程中,但劳动者的生理条件的限制,这是不可能的,尽一切方法压榨劳动者,过度劳动只能使劳动者的体能退化,早衰甚至早亡。因此,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是提高效率的基础,还应着眼于工人,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治理具有警示的意义。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一旦绝对剩余价值的方式陷入困境,则转而采取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主要的手段是通过科技进步,通过各种办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虽然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超出环境的承受力,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对于我国的企业而言,企业利用大量的资源、大量的能源由耗费型企业向集约型企业转变,让企业对其产生的污染的控制由局部的、末端的控制向全面的、全程的控制转变,增强对环境的应变性即对环境的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生态资源的利用的适应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每个国家出现资源短缺问题都尤其的突出,要求经济向集约型增长,即将有限资源集中投入重点的项目和投入优势工业中去,实现资源的最优组合。这就要求企业集约化的经营,将资金、劳动力等经济资源集中于新产品的开发和重要的产品的生产,同时,实现全面节约的战略,制定和实施资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目标和措施,减少资源的占用与消耗,加快资源大规模的集中流动,集中而有重点的使用形成优势。(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第一版序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第一版序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张衔.《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专题研究[Z].四川大学,2011。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刘畅,女,(1990—),湖北宜昌人,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公共政策作为公共部门进行资源分配和利益调整的价值取向,其代表的公共性、公益性体现了公共部门最核心的伦理价值。但在现实中,政府内在侵蚀性的增加以及工具理性逐渐扩张和价值理性慢慢缩小的趋势,使公共伦理的权威性、公正性受到了挑战,这必将导致我国公共政策的失衡,并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期刊
作者简介:翟丽薇(1989-),女,满族,陕西省兴平市人,硕士在读,单位:西北大学 文化遗产学院考古学专业,研究方向:文化遗产管理。  摘要:完整性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核心理念,国际遗产宪章为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文化遗产完整性原则从《威尼斯宪章》到《西安宣言》,不仅在内涵上经历了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而且在保护范围上经历了由单一到复合、由有形到无形的转变。完整性原则的演变和深化对文
期刊
作者简介:勾秀兰(1969年-),女,河北围场人,大专,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在财务管理方面就会面临更多挑战。在新形势和运行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在财务管理方面不断深入思考,针对存在的不足不断探讨和分析,找到最适当且具高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行政;管理  前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对中国古代设计文化与美学思想的研究,通过分析什么是设计、设计的起源以及设计文化的价值取向,总结出中国古代设计美学思想特别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设计文化;美学思想;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设计历经数千年的探索发展,在陶器、青铜器、金银玉器、漆器、家具、建筑、园林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具有东方特色、辉煌灿烂的设计文化,不仅对周边、东南亚诸国,而且对西方近现代设计
期刊
作者简介:魏颖(1978.12-),女,籍贯:江苏泰州,2006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现供职单位泰州学院,讲师、学位,硕士、研究方向:营销管理。  摘要: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经济环境和经营模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在面对新经济时代的挑战时,要创新自身的营销策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结合新经济时代环境下的营销特点,提出了新经济时代的营销创新策略。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
期刊
作者简介:彭坤(1981年-),女,辽宁彰武人,辽宁省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发展。  摘要:东北大学秦书生所著的《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解析》一书,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途径。该书别具匠心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实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升华。该书对于从事科学发
期刊
摘要:虽然近年来中国企业并购日本企业的趋势上升,但由于日本从产业政策到法律制度上对外资并购的限制和排斥,我国的并购之路仍艰难。为我国企业并购日本企业提出相应的对策,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本文将介绍分析日本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的相关规定。  关键词:日本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禁止垄断法  2009年,上海电气收购日本田边包装机械设备,宁波中兴收购日本马谷公司,家电连锁巨头苏宁电器并购日本老字号电器连锁企
期刊
摘要: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乐器市场,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乐器企业,而企业的品牌视觉形象在当代社会中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与质量的竞争,品牌作为一种竞争手段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剖析企业的视觉形象不管是核心的标志设计,还是延伸的应用设计中所运用到的适合现代社会的流行设计元素,企业标志设计都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成功的乐器企业标志设
期刊
作者简介:赵聪,籍贯:黑龙江省黑河市,学历:研究生,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摘要:张承志的作品总是透出一种强烈地寻求精神家园的意识,本文试图以张承志八十年代极具代表性的作品《黄泥小屋》为切入点,试图剖析黄泥小屋作为一种精神意象所承载的对信仰的执着探寻,并再现张承志作品中所表达的对宗教的精神皈依。  关键词:精神家园;信仰;宗教  张承志是80年代
期刊
摘要:插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被普遍应用于现代设计领域的各个方面,并成为了现代视觉艺术发展的一个闪亮点。如果以现代设计观念来审视插画,它不但是视觉传达的一种方式,更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是运用图像对所表达的主题内容做出艺术化的解释。所以现代插画的形式、风格、题材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之前插画是传统的手绘方式,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和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使现代插画呈现出丰富多彩和个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