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何为文学阅读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qi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打开网络,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写作。快速的浏览式的阅读,来不及在闪烁的光标下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没有这种耐性,也没有这种信赖。作为网络写作,他们甚至认为看得懂就可以了,句子对错无关紧要。既然如此,读者的仔细和缓慢也就太划不来、太傻了。一掠而过最好,或者根本就用不着看。
  就这样,阅读受到了伤害,进而又伤害了写作本身。今天的读与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语言状态和言说方式,表现和印证了这个民族的特质,其内涵、情态、信心和力量等等,都从中显现出来。这个民族是否认真,有无恒力和定力,有无追求的意志,都能够从集体的言说方式上得到表现。
  语言的演进有一个过程。中国的新文学发展从白话文开始到现在,虽然受到大量翻译作品的影响,经历了不断的演进和变化,但仍然植根于中国古代经典。它一路跟着新的社会发展下来,成为活的、变化的、跃动的和生长的,在一天天前进。它成了一个民族、一个时期最精炼最灵活、也是最有生命力的表述和概括,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牵引,是一个民族语言的奔跑。所以文学的语言直接影响到一个时期新闻的话言、一般的生活用语,甚至影响到公文写作。相对枯燥刻板的公文是在文学语言的牵引下,缓慢而又谨慎地往前行走的,它需要在等待中接受最新的表述,包括一些词的使用。
  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杰出作家使用的甸子和词汇,以及他们的言说方式,大约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到达一般的作家那里;再过两三年即到达新闻媒体和学生作文中;最后,又是两三年之后,就开始出现在公文当中。这就是语言演进的大致轨迹。当然,再杰出的作家也要向民众、向生活的各个方面吸纳语言,但是最终的概括和升华,是完成在他的手里。
  我的意思是说,网络和繁杂的通俗劣质传媒,破坏了一个民族在语言方面的正常演进,造成了整整一代人、一个时期无法深入准确的表述,进而失语,对人们的心态和思考形成负面影响,积成了实际生活中的创造障碍。因此,如何唤醒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文学阅读、理解文学阅读,就成了整个民族的、至关重要的一件大事。
  现在人人都痛感浮躁对人的伤害。无趣、寂寞,求助于网络、电视等声相制品,结果不仅没有缓解这种症状反而使其更加严重。刺眼的灯光效果,闪烁的光标,五光十色斑斑驳驳。可是它反衬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却让他们显得更加灰头土脸。要抱怨找不到对象,要做事没有方向。不自觉地过去了一天,明天又接踵而至,一天一天就这么消耗掉。而过去,我们有一杯茶、一本好书,几乎什么都有了。你现在试试看可不可以?大概不行。因为已经丧失了对书的感情,书太多了,让人反感和要扔掉的书太多了。一句话,我们被淹没在声音和文字中,我们无法选择也无力鉴别。我们的眼睛和耳朵都已经太疲劳。
  我有一位朋友,他说苦于找不到好书。我送给了他一本,结果第二天让我看到了一个疲惫而兴奋的他。他说读了一夜的书,说怎么还有这么好的书!可见真正找到了一本好书,读进去,全部的想象空间被占满和利用了,跟着书中的一切去设想去游走,那种感觉真是好极了。他不是一个文学中人,一本小说却能把他如此吸引。他现在正读这本书的第三遍。可见人世间好书还是有的。
  关键是读书要有个心情,有个方法,有个区别。不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字评价高于一切,而是指它们需要完全不同的阅读方式,就好比不同的食物需要不同的吃法一样。读文学作品,一般而言关注的重点不是它的情节,而是细节;不是中心思想之类,而是它的意境;不是快速掠过句子,而是咀嚼语言之妙;不是抓住和记住消息,而是长久地享用它的趣味。
  有一个从事哲学研究的朋友对我说出一个困惑,即现在有那么多的小报网站、那么多的信息传递渠道,我们接受的刺激已经够多了,为什么还要读小说之类?这等于问文学何为、其存在的理由,当然是一个大问题。我仔细想了,对他说:你通过眼睛和耳朵去捕捉和了解的社会信息,它和文学阅读还完全不是一回事。文学阅读会让你慢下来,以获得文字和语言的快感。比较起一本绝妙的深沉的小说,你所看到听到的那些信息和故事,它们还是直白、简单多了;它们没有独特的想象力,表迷上也不够讲究,显得粗糙多了;而且好的文学作品的意境、它的细部,还要靠你自己去想象——这个过程就是再创造。
其他文献
连续担任商河县招商局局长6年的陈晓东,最难以释怀的是5年前“那一杯水”的故事。  那是在2007年夏天,在他的盛情邀请下,  位颇具实力的福建企业家莅临商可考察。参观完现场,双方入室洽谈,陈晓东的同事奉上杯茶水,对方刚喝口就惊讶地问:“哎呀l你们的水怎么这么咸呀?”  “咸吗?”陈晓东还想要解释,“我们喝了这么多年,怎么没感觉出来呀?”  “确实咸!这个项目没法谈了,我们是做食品的,水质会影响我们
期刊
于冲认为,作为山东的区域旅游品牌,“好客山东”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有机结合,是利用传统优秀文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现代产业的积极尝试。  山东不仅是一个经济强省、文化大省,而且还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厚的旅游大省。进入21世纪,山东旅游在全国崛起,亮点频现,旅游事业如朝阳冉冉高升。特别是近几年,山东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在全国独树帜,在当前中同旅游产业发展版图中,山东无疑是色彩最为鲜亮的区域之。日臻完善
期刊
韩国泰成中高等学校孔子课堂走进居民区    2011年伊始,韩国泰成中高等学校孔子课堂应龙仁市水枝区星福洞居民区邀请开设了初中级汉语日常口语会话班,共60名小区居民伴随兔年新春踏上汉语学习之旅。  韩国泰成中高等学校孔子课堂针对居民小区成人口语班一直以来秉持“快乐汉语,让汉语脱口而出”的宗旨,针对小区居民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赴中国旅行,专门开设“旅行用语口语会话训练”。在龙仁市、东柏洞等几个大
期刊
在许多人心目中,孔子大概就是个满口仁义说教、耻于乃至反对言利的所谓圣人。这实在是对孔子的一种偏见。孔子不是道学家,他期望人们重视提高道德修养,但他从未想过也不曾为人们竖起难以跨越的标杆。他的道德期求总是以大众不难接受和易于做到为尺度,或者说,他希望人们做的,无非就是于己无损而又有利于人的好事。我们从孔子对发生在两名弟子身上两件事的评论上,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据《吕氏春秋·察微》记载,弟子子
期刊
济南的气候有个特点,本地话称作“春脖子短”,大致是说寒冷的冬天刚刚过去,酷热的夏天便急匆匆地来报到,其司的转换极为短暂。  “春脖子短”几乎年年都会出现,前几天还在春节的热闹里,这几天已经处于高温的燥热中,天气预报说最高气温达到25℃以上,让那些没有济南生活经验的漂亮MM措手不及,冬装尚未放进衣柜,夏装尚未搭配,又忍耐不得高温,只得应急上阵,裸露了小腿或腰身,叫不怀好意的男人大饱眼福,大流涎水。这
期刊
2011年2月22日至3月3日,应韩国韩中文化协会全罗北道支部以及日本日中经济交流协会和山口县日中友好协会的盛情邀请,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建军率山东省文化代表团一行6人出访日韩。在日韩各友好团体的鼎力相助下,代表团成功举办了两场“孔子故乡·中国山东图片展”,拜会并采访了日韩多个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与当地的新闻媒体开展了良好的互动交流,达成了多项交流成果。    文化齐鲁,海岱如画。山东是
期刊
从剑桥驱车向北250公里,就到了古罗马时期的英国古城约克。  这里历史悠久。纽约就是新约克的意思,那时的美国人就希望建一个像约克一样的城市,可见约克在人心中的位置。  公元71年,这里就是古罗马人的下不列颠首府,为了抵御外敌,罗马人修筑了城墙和城堡。几经修补保存至今,应该有2000年了。人们就在这城墙内外正常的生活。这里也是宗教中心,在中古时期,教皇的势力比皇室还要强大。  约克的中心地区是在古城
期刊
春节又称阴历年、农历年,俗称“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山东地区曾经是商朝文化的重心之一,因此春节传统习俗在山东地区保留的相对多一些。  古时的春节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作为农历年的开始,称为“岁首”。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基本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延续至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期间,人们会走亲访
期刊
一张千船云集的老照片,再现了董家口港一百年前热闹的渔港氛围。董家口港在明清和民国时期便是著名的渔港,每年4、5月间,集结渔船千余艘,岸上渔行多达六七十家,卧棚连片,热闹非凡,有“日出于杆旗,日落万盏灯”、“日进斗金”之誉。  相比同时期青岛市区港口发展的如火如荼,百余年来,这里天然良港的优势没有得到施展的舞台。借助新时代的大好形势,现在这里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集港区、临港产业区、生态居住“三
期刊
“好人和坏人创造历史,庸人传宗接代。”高中时代的班主任曾这么语重心长地教导我。用他的话说:凤毛麟角的好人和坏人像星星样挂在高空,熙熙攘攘的庸人如野草一般春荣秋枯。  我们姑且把好人和坏人称为大人物,庸人称为小人物。近来读史发现:小人物体会不到大人物的风光,大人物也享受不了小人物的乐趣。  不信,看看这些人。  涂山氏。大禹的女人。大禹是谁?全国防汛总指挥。给这样一个男人做女人,既享受风光,也承担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