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学生观要求将学生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人,将他们看做是学习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和挖掘,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构建学生积极向上的自主课堂。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一切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现实。”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课堂上的数学学习其实许多是生活中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例如,教学“利息和利率”一课前,我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呀?”“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我笑而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都学得积极主动,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让学生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实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实物的习惯,并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二、在体验中感受数学
体验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经历,体验学习不仅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它使学习进入了一个生命的状态。因为有了体验,学习过程不仅要用大脑思考,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手去做,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这已不仅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发现、探索、创造的活力,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例如,学习“质数和合数”课尾时,我没有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对大家说:“快下课了,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吗?”学生高兴地齐答:“好!”“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动脑筋走出课堂’。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数符合老师卡片上的要求,你就可以上台来给大家判断,然后走出课堂。”游戏开始了,我先出示一张卡片“质数”,学号是质数的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走上台来汇报。如学号是2的学生说:“我的学号是2,它是质数,而且是最小的质数。”学号是17的学生说:“我的学号是17,因为它只有两个约数,所以它是质数。”班上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正确地说了一句话,让其他同学判断,高兴地走出了教室。接着,我又拿出第二张卡片“偶数”,学号能被2整除的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说话后离开了教室。最后我问学号是1的学生:“你说老师要出示一张什么样的卡片,你就可以出去呢?”1号学生说:“老师只要出示一张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卡片,我就可以出去了。”质数和合数是抽象的数学概念,我用游戏式体验学习结束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体验中质疑、思考,在体验中发现、创造,在体验中抽象、提升。
三、在探究中领悟数学
教育家赞可夫告诉我们:“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把学习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应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迈向学科领域的第一个引导者,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所以教师要把握好探究的方向和方法,在知识的迁移转换间进行最具有权威性的“引航”。只有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尝试、探究、判断、归纳、总结,并在教师有目标的诱导下,发现数学知识中的规律性,寻求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有效。
如教学“余数”时,我创设一个与本班学生有关的情境:“二(2)班有50名学生,每8名学生安排在一个篮球架打篮球。假如你是体育老师,你认为怎么安排才合理?”先让学生独立探究,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50 ÷ 8=6(个)……2(人),先安排6个篮球小组,剩下2人,可以插到上面6个 小组中。”马上有学生反对:“因为要求是8名学生为一组,应该再安排两个人为一组,需要7个篮球架。”又有学生反对说:“因为学校没有这么多篮球架,应该安排这两个学生做记分员和裁判。”……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当中,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之所以这么投入,思维这么活跃,是因为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或是他们耳濡目染的知识素材,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四、在合作中学习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我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每个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合作学习环境,使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交流,人人有机会参与活动,人人做学习的主人,真正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这种“开放型”、“交往型”的合作学习方式,让数学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合作学习尊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使学生思有所悟,议有所得,学有所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多元互动,整合集体智慧,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包括学困生都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学习过程,随时随地提出问题,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指点和帮助。
如小组合作学习统计初步知识时,我先创设问题情境:我校食堂负责人为搞好学生营养配餐,向同学们了解对菜肴口味的喜好情况,并向学生提供本校学生营养午餐的一周菜单。然后请学生合作分组调查,以6人为一组调查本组每位同学最喜爱吃的菜肴,按荤菜类、蔬菜类、汤类分别记录,并把调查结果张贴在指定位置。接下来请学生根据各组的调查记录进行统计,并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最后小组讨论,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结合对营养的认识进行讨论,向食堂提出营养配餐的合理建议。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开始,真正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创设充满活力、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快乐活动、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合作感悟,真正成为具有一定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学习主人!
(责编蓝天)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一切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现实。”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课堂上的数学学习其实许多是生活中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例如,教学“利息和利率”一课前,我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呀?”“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我笑而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都学得积极主动,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让学生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实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实物的习惯,并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二、在体验中感受数学
体验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经历,体验学习不仅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它使学习进入了一个生命的状态。因为有了体验,学习过程不仅要用大脑思考,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手去做,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这已不仅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发现、探索、创造的活力,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例如,学习“质数和合数”课尾时,我没有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对大家说:“快下课了,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吗?”学生高兴地齐答:“好!”“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动脑筋走出课堂’。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数符合老师卡片上的要求,你就可以上台来给大家判断,然后走出课堂。”游戏开始了,我先出示一张卡片“质数”,学号是质数的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走上台来汇报。如学号是2的学生说:“我的学号是2,它是质数,而且是最小的质数。”学号是17的学生说:“我的学号是17,因为它只有两个约数,所以它是质数。”班上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正确地说了一句话,让其他同学判断,高兴地走出了教室。接着,我又拿出第二张卡片“偶数”,学号能被2整除的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说话后离开了教室。最后我问学号是1的学生:“你说老师要出示一张什么样的卡片,你就可以出去呢?”1号学生说:“老师只要出示一张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卡片,我就可以出去了。”质数和合数是抽象的数学概念,我用游戏式体验学习结束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体验中质疑、思考,在体验中发现、创造,在体验中抽象、提升。
三、在探究中领悟数学
教育家赞可夫告诉我们:“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把学习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应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迈向学科领域的第一个引导者,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所以教师要把握好探究的方向和方法,在知识的迁移转换间进行最具有权威性的“引航”。只有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尝试、探究、判断、归纳、总结,并在教师有目标的诱导下,发现数学知识中的规律性,寻求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有效。
如教学“余数”时,我创设一个与本班学生有关的情境:“二(2)班有50名学生,每8名学生安排在一个篮球架打篮球。假如你是体育老师,你认为怎么安排才合理?”先让学生独立探究,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50 ÷ 8=6(个)……2(人),先安排6个篮球小组,剩下2人,可以插到上面6个 小组中。”马上有学生反对:“因为要求是8名学生为一组,应该再安排两个人为一组,需要7个篮球架。”又有学生反对说:“因为学校没有这么多篮球架,应该安排这两个学生做记分员和裁判。”……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当中,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之所以这么投入,思维这么活跃,是因为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或是他们耳濡目染的知识素材,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四、在合作中学习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我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每个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合作学习环境,使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交流,人人有机会参与活动,人人做学习的主人,真正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这种“开放型”、“交往型”的合作学习方式,让数学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合作学习尊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使学生思有所悟,议有所得,学有所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多元互动,整合集体智慧,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包括学困生都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学习过程,随时随地提出问题,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指点和帮助。
如小组合作学习统计初步知识时,我先创设问题情境:我校食堂负责人为搞好学生营养配餐,向同学们了解对菜肴口味的喜好情况,并向学生提供本校学生营养午餐的一周菜单。然后请学生合作分组调查,以6人为一组调查本组每位同学最喜爱吃的菜肴,按荤菜类、蔬菜类、汤类分别记录,并把调查结果张贴在指定位置。接下来请学生根据各组的调查记录进行统计,并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最后小组讨论,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结合对营养的认识进行讨论,向食堂提出营养配餐的合理建议。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开始,真正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创设充满活力、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快乐活动、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合作感悟,真正成为具有一定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学习主人!
(责编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