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项目课程教材开发与编写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项目课程教材开发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机制,对项目课程教材建设如何突出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体现先进性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中职教育;项目课程;教材开发
目前,项目课程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主导理念。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越了我国历次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这场改革的形成,存在政府有力推动的因素,但笔者认为,主要因素还是源于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源于中职学校自身强烈的改革意愿。
为了配合教育部提出的“做中学、做中教”的中职教学改革思路,教育部组织国内多家出版社出版了部分新国规教材,但只是局限于部分文化基础课程和极少数的专业基础课程。大量的专业课程的教材仍为空白,弥补这些空白必须依靠一线的专业课教师。近期,笔者承担了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项目课程教材的主编工作,下面尝试以《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课程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中职项目课程的基本概念
普通教育以知识为主要构成要素,而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构成要素比较复杂,最为基本的有知识、技能、任务和产品(服务)。以这四个不同的要素为参照点,形成了职业教育的四种课程模式,即学科课程、技能训练课程、任务课程和项目课程。学科课程强调让学生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技能训练课程是让学生反复练习单项技能的课程,即俗称的实训;任务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课程,即能力本位课程;项目课程则是以项目为参照点贯穿整个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所设计的综合化情境中学习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二、当前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材的现状
从当前中职学校对于《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专业教材的使用情况来看,由于相应的中职层次的教材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中职学校一般是借用高职甚至本科教材。实践证明,这类教材大多是基于学科课程体系,存在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实践内容明显不足等缺点,不太适应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
三、开发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项目课程教材的意义
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职业人才的任务,职业教育必须遵循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则。教材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也是联系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外延及人才规格的桥梁。职业教育改革不但从教学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而且在教材的使用上也要打破传统教材的模式,解构传统的学科课程,适应特定行业或特定专业教学的需要。
因此,开发计算机网络专业项目课程教材,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中职教育教学与实训的需要,凸显本校的专业特色和个性,为学生搭建就业和生存的快捷平台。同时,也可以促进专业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四、开发、编写计算机网络专业项目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
1.以项目为基本单位编排整合教材内容。
项目课程教材开发不是对传统学科型教材的简单改造,而是将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进行整合,应体现以下三点:(1)结构的任务化、项目化。以项目为基本单位编排教材内容。(2)从做到学。应当先呈现项目,指导学生尝试性完成项目,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建构知识,理论与实践应统一到项目中。(3)从阐述式到对话式。教材的表达方式要由原来的知识阐述变为与学习者对话。教材要有“学生”、要有“声音”。
2.基础理论知识的安排要“必需够用”的原则。
由于中职生源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使中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许多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出现上课睡觉、训练懈怠的现象。但从多元智能理论来分析,他们只是抽象思维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相对来说较弱,而其他智能尤其动手能力却并不逊色,甚至相当不错。因此,在项目课程的专业教材编写和内容选择上,基础理论知识的安排要把握好“必需”与“够用”这两个度。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经验性知识为主,“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理论性知识为辅。同时,应积极构建职业能力训练模块,加强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培养。
五、教材的开发与编写
1.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确定职业职责和课程项目及具体任务。
为了使本项目课程教材体现社会发展对中职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反映《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中的热点问题和技术应用的现状,增强项目课程教材中所采用教学项目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首先,我们通过与国内网络设备主流品牌的生产商(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开展专家座谈,开展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群)能力素质要求的研究;其次,我们检索相关科技文献,了解网络设备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和技术规程。最后,我们根据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和课程定位,搜集、整理和设计课程项目,加大了技能训练任务的设置。
2.以职业能力逻辑线索安排教材内容。
本项目课程教材中的项目考虑到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结合企业、行业的需要。同时,考虑到学校要帮助学生在实训之余拿到相应专业的技能操作证书,为就业做准备,教材应与职业技能证书的相关知识配套,与国家工信部电子行业颁发的“网络设备调试员”技能鉴定标准衔接。
在教材的编排上,打破以往教材的编写模式,即以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宗旨。按实际生产中工作流程或工作过程的顺序、以职业能力逻辑线索编排教材内容。教材将理论与实训进行整合,首先呈现项目,指导学生尝试性完成项目,从做到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建构知识,理论与实践统一到项目中。如《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项目课程教材内容采用了“任务-实施步骤-相关知识-拓展”的结构体系。其中任务对应职业能力,相关知识对应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
六、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机制
1.教材开发与教学模式构建一体化机制。
项目课程教材开发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现阶段各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理实分割”教学模式,二是“项目”教学模式,前者是各中职学校现阶段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后者是各中职学校正在探索试用的教学模式,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理实分割”教学模式下,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是分别编写与开发的。而在“项目”教学模式下,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是合二为一的,理论教材同时也是实训教材,不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不同步的问题。在本教材中,我们采用任务对应实训,用相关知识对应理论。其中知识是为项目任务的完成服务的,项目任务是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的。
2.校企合作、联合开发教材机制。
开发实用性强、仿真程度高、能充分满足职业技能培养的项目课程教材,需要应用到大量的典型案例等来自企业一线岗位的原始素材,以及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操作方法或操作技巧等。这对于长期在教育岗位工作、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的专业教师来说是难以完成的,或者说不能高质量地完成。所以,在《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教材开发初步方案确定之后,经过了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网络学院的专家、售后工程师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反复讨论和修改。教材开发过程中企业一方的开发人员与校方开发人员定期不定期地进行交流、交换意见、取长补短。
3.教材开发与教学素材资源库建设配套机制。
为了建立和完善项目课程教材开发与教学素材资源库建设的配套机制,我们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定项目课程教材开发计划或方案时,将教学素材资源库的建设作为一项主要内容并预先进行建设;二是确定多种原始素材的收集途径,发动广大师生尤其是历届毕业生的优势共同收集;三是与锐捷网络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取得公司的大力支持;四是建立教学素材资源库制作、利用、管理、耦合和对外开放等网络平台,并以此为窗口向全社会开放,以便于充分发挥教学素材资源库的利用效能。
4.教材开发与“双师”培养联动机制。
项目课程教材开发虽然依赖于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或行业专家的合作,但教材开发的策划者和施用者仍然是学校的专业教师,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及其实务操作水平如何,对教材开发的策划、教材内容的组织、教材编写方法的设计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学校专业教师必须对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典型网络搭建案例及其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都必须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与掌握,否则将难以进行项目课程教材开发的策划和设计。
(作者单位: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健.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J].职教通讯2006,(3).
[3]马成荣.就业导向下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06,(4).
责任编辑朱守锂
关键词:中职教育;项目课程;教材开发
目前,项目课程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主导理念。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越了我国历次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这场改革的形成,存在政府有力推动的因素,但笔者认为,主要因素还是源于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源于中职学校自身强烈的改革意愿。
为了配合教育部提出的“做中学、做中教”的中职教学改革思路,教育部组织国内多家出版社出版了部分新国规教材,但只是局限于部分文化基础课程和极少数的专业基础课程。大量的专业课程的教材仍为空白,弥补这些空白必须依靠一线的专业课教师。近期,笔者承担了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项目课程教材的主编工作,下面尝试以《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课程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中职项目课程的基本概念
普通教育以知识为主要构成要素,而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构成要素比较复杂,最为基本的有知识、技能、任务和产品(服务)。以这四个不同的要素为参照点,形成了职业教育的四种课程模式,即学科课程、技能训练课程、任务课程和项目课程。学科课程强调让学生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技能训练课程是让学生反复练习单项技能的课程,即俗称的实训;任务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课程,即能力本位课程;项目课程则是以项目为参照点贯穿整个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所设计的综合化情境中学习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二、当前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材的现状
从当前中职学校对于《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专业教材的使用情况来看,由于相应的中职层次的教材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中职学校一般是借用高职甚至本科教材。实践证明,这类教材大多是基于学科课程体系,存在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实践内容明显不足等缺点,不太适应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
三、开发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项目课程教材的意义
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职业人才的任务,职业教育必须遵循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则。教材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也是联系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外延及人才规格的桥梁。职业教育改革不但从教学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而且在教材的使用上也要打破传统教材的模式,解构传统的学科课程,适应特定行业或特定专业教学的需要。
因此,开发计算机网络专业项目课程教材,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中职教育教学与实训的需要,凸显本校的专业特色和个性,为学生搭建就业和生存的快捷平台。同时,也可以促进专业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四、开发、编写计算机网络专业项目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
1.以项目为基本单位编排整合教材内容。
项目课程教材开发不是对传统学科型教材的简单改造,而是将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进行整合,应体现以下三点:(1)结构的任务化、项目化。以项目为基本单位编排教材内容。(2)从做到学。应当先呈现项目,指导学生尝试性完成项目,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建构知识,理论与实践应统一到项目中。(3)从阐述式到对话式。教材的表达方式要由原来的知识阐述变为与学习者对话。教材要有“学生”、要有“声音”。
2.基础理论知识的安排要“必需够用”的原则。
由于中职生源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使中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许多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出现上课睡觉、训练懈怠的现象。但从多元智能理论来分析,他们只是抽象思维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相对来说较弱,而其他智能尤其动手能力却并不逊色,甚至相当不错。因此,在项目课程的专业教材编写和内容选择上,基础理论知识的安排要把握好“必需”与“够用”这两个度。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经验性知识为主,“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理论性知识为辅。同时,应积极构建职业能力训练模块,加强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培养。
五、教材的开发与编写
1.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确定职业职责和课程项目及具体任务。
为了使本项目课程教材体现社会发展对中职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反映《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中的热点问题和技术应用的现状,增强项目课程教材中所采用教学项目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首先,我们通过与国内网络设备主流品牌的生产商(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开展专家座谈,开展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群)能力素质要求的研究;其次,我们检索相关科技文献,了解网络设备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和技术规程。最后,我们根据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和课程定位,搜集、整理和设计课程项目,加大了技能训练任务的设置。
2.以职业能力逻辑线索安排教材内容。
本项目课程教材中的项目考虑到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结合企业、行业的需要。同时,考虑到学校要帮助学生在实训之余拿到相应专业的技能操作证书,为就业做准备,教材应与职业技能证书的相关知识配套,与国家工信部电子行业颁发的“网络设备调试员”技能鉴定标准衔接。
在教材的编排上,打破以往教材的编写模式,即以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宗旨。按实际生产中工作流程或工作过程的顺序、以职业能力逻辑线索编排教材内容。教材将理论与实训进行整合,首先呈现项目,指导学生尝试性完成项目,从做到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建构知识,理论与实践统一到项目中。如《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项目课程教材内容采用了“任务-实施步骤-相关知识-拓展”的结构体系。其中任务对应职业能力,相关知识对应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
六、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机制
1.教材开发与教学模式构建一体化机制。
项目课程教材开发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现阶段各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理实分割”教学模式,二是“项目”教学模式,前者是各中职学校现阶段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后者是各中职学校正在探索试用的教学模式,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理实分割”教学模式下,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是分别编写与开发的。而在“项目”教学模式下,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是合二为一的,理论教材同时也是实训教材,不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不同步的问题。在本教材中,我们采用任务对应实训,用相关知识对应理论。其中知识是为项目任务的完成服务的,项目任务是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的。
2.校企合作、联合开发教材机制。
开发实用性强、仿真程度高、能充分满足职业技能培养的项目课程教材,需要应用到大量的典型案例等来自企业一线岗位的原始素材,以及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操作方法或操作技巧等。这对于长期在教育岗位工作、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的专业教师来说是难以完成的,或者说不能高质量地完成。所以,在《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教材开发初步方案确定之后,经过了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网络学院的专家、售后工程师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反复讨论和修改。教材开发过程中企业一方的开发人员与校方开发人员定期不定期地进行交流、交换意见、取长补短。
3.教材开发与教学素材资源库建设配套机制。
为了建立和完善项目课程教材开发与教学素材资源库建设的配套机制,我们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定项目课程教材开发计划或方案时,将教学素材资源库的建设作为一项主要内容并预先进行建设;二是确定多种原始素材的收集途径,发动广大师生尤其是历届毕业生的优势共同收集;三是与锐捷网络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取得公司的大力支持;四是建立教学素材资源库制作、利用、管理、耦合和对外开放等网络平台,并以此为窗口向全社会开放,以便于充分发挥教学素材资源库的利用效能。
4.教材开发与“双师”培养联动机制。
项目课程教材开发虽然依赖于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或行业专家的合作,但教材开发的策划者和施用者仍然是学校的专业教师,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及其实务操作水平如何,对教材开发的策划、教材内容的组织、教材编写方法的设计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学校专业教师必须对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典型网络搭建案例及其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都必须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与掌握,否则将难以进行项目课程教材开发的策划和设计。
(作者单位: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健.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J].职教通讯2006,(3).
[3]马成荣.就业导向下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06,(4).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