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任何班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后进生,教育和转化这些后进生是学校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工作。有些教师对教育一两次仍不见效的学生就失去了信心,叹曰“朽木不可雕也”,因而放任不管或采取粗暴手段强管,结果是越放越差、越管越“斥”。
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特别是学习差、表现差的后进生,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更希望别人尤其是教师尊重、信任他们,但他们往往缺乏自制力。研究表明:后进生往往存在一些逆反心理,如:表面上傲慢骄横,内心却常常痛苦自卑:表面上对所犯错误满不在乎,心里却时时悔恨和自责;心里想学好,表面上却装作以落后为荣。据此,要教育和转化后进生、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必须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以唤起他们对所犯错误的自责和悔恨,使他们从痛苦自卑中解脱出来,产生要求改正错误的原动力,增强上进的信心和决心。反之,如果讽刺挖苦他们,歧视甚至体罚他们,就很容易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造成他们的对立情绪,使教育过程难以进行,产生教育的负效应。
尊重后进学生的自尊心,首先要理解、信任、关心他们,坚持正面引导。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要及时表扬鼓励,并给予真心诚意的关怀和帮助,以触动他们的心灵,达到思想感情的转化。人的感情总是双向流动的,教师向学生倾注友爱之情,学生就会受到感染,为之触动,产生情感共鸣。这就好比为理想教育架起一座桥梁。我在接任六年级时曾遇到一个学生,他思想落后、成绩也不好。我先找他谈了几次,仔细询问他的家庭、学习情况及个人爱好等。当了解到他擅长体育时,我就在学校组织运动会时选他参加,并亲自在跑道上给他“加油”,结果他一人获得两项第一。我抓住这一契机在全班表扬了他。他很感动,发奋努力学习,并在各方面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在这以后,只要发现他有优点或进步,我就及时表扬鼓励,并让他去做一些适合他的工作,每次他都干得很出色。第二学期,我让他担任体育委员,他似乎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成绩也逐步有了提高。
当然,尊重学生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学生,也不是不要正确、善意的批评。应根据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把尊重、信任同适度、正确的批评结合起来,使其从教师入情入理的批评中领会到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然而,对善意正确的批评,学生有时也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教育的成败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往往取决于师生间是否感情融洽、心理是否协调。批评要选准时机,批评前要研究学生当时的心理状态如何,切忌因顾及自己的“面子”而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一次我到教室,一个学生把书撕碎,丢在地上。我便问了一句:“是谁撕的?”只见一个学生高昂起头说:“是我!”两眼怒视着。当时,我没有说什么,而是默默地走出教室。事后了解到:这个学生由于成绩差,对升学失去希望,心里苦闷才用撕书发泄。过了几天,待那个学生心里平静了。我才与他交谈。他笑着说:“那天我是有意做给你看的。”我暗自庆幸当时的做法。之后,我耐心地对他进行说服教育,他高兴地接受了。
古今中外的许多事例证明,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要我们端正思想认识,破除“朽木不可雕”的错误思想,满腔热情地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其自尊心,培养其自信心,相信他们一定能改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特别是学习差、表现差的后进生,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更希望别人尤其是教师尊重、信任他们,但他们往往缺乏自制力。研究表明:后进生往往存在一些逆反心理,如:表面上傲慢骄横,内心却常常痛苦自卑:表面上对所犯错误满不在乎,心里却时时悔恨和自责;心里想学好,表面上却装作以落后为荣。据此,要教育和转化后进生、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必须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以唤起他们对所犯错误的自责和悔恨,使他们从痛苦自卑中解脱出来,产生要求改正错误的原动力,增强上进的信心和决心。反之,如果讽刺挖苦他们,歧视甚至体罚他们,就很容易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造成他们的对立情绪,使教育过程难以进行,产生教育的负效应。
尊重后进学生的自尊心,首先要理解、信任、关心他们,坚持正面引导。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要及时表扬鼓励,并给予真心诚意的关怀和帮助,以触动他们的心灵,达到思想感情的转化。人的感情总是双向流动的,教师向学生倾注友爱之情,学生就会受到感染,为之触动,产生情感共鸣。这就好比为理想教育架起一座桥梁。我在接任六年级时曾遇到一个学生,他思想落后、成绩也不好。我先找他谈了几次,仔细询问他的家庭、学习情况及个人爱好等。当了解到他擅长体育时,我就在学校组织运动会时选他参加,并亲自在跑道上给他“加油”,结果他一人获得两项第一。我抓住这一契机在全班表扬了他。他很感动,发奋努力学习,并在各方面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在这以后,只要发现他有优点或进步,我就及时表扬鼓励,并让他去做一些适合他的工作,每次他都干得很出色。第二学期,我让他担任体育委员,他似乎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成绩也逐步有了提高。
当然,尊重学生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学生,也不是不要正确、善意的批评。应根据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把尊重、信任同适度、正确的批评结合起来,使其从教师入情入理的批评中领会到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然而,对善意正确的批评,学生有时也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教育的成败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往往取决于师生间是否感情融洽、心理是否协调。批评要选准时机,批评前要研究学生当时的心理状态如何,切忌因顾及自己的“面子”而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一次我到教室,一个学生把书撕碎,丢在地上。我便问了一句:“是谁撕的?”只见一个学生高昂起头说:“是我!”两眼怒视着。当时,我没有说什么,而是默默地走出教室。事后了解到:这个学生由于成绩差,对升学失去希望,心里苦闷才用撕书发泄。过了几天,待那个学生心里平静了。我才与他交谈。他笑着说:“那天我是有意做给你看的。”我暗自庆幸当时的做法。之后,我耐心地对他进行说服教育,他高兴地接受了。
古今中外的许多事例证明,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要我们端正思想认识,破除“朽木不可雕”的错误思想,满腔热情地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其自尊心,培养其自信心,相信他们一定能改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