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弄时间的魔法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n3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常常需要搭高铁南北奔波的音乐家有如此发现:
  离火车开车还有五分钟时,总有人开始匆匆忙忙地奔跑。我就想,急什么,五分钟,够演奏莫扎特交响曲的一个乐章了!
  的确,如果在脑海中奏起莫扎特的交响曲,想象这个乐章从头到尾的音乐,你会发现五分钟长得很!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还常常是玩弄时间、把时间拉长或压扁的魔法师。音乐当然可以把时间拉长,塞了那么多音符、旋律、和声、段落与悬宕变化,时间的质地变得浓稠了,我们必须以数倍的专注来对付同样的一段时间,于是就觉得莫扎特音乐的五分钟比平常的五分钟长那么多!
  音乐也可以压缩时间。音乐具备强烈的方向性,就像对时间进行不同的操控,好的演奏清楚地呈现方向,音乐总是朝着某个地方去,总是引领听众向某个令人向往、期待的目的地前行,在到达之前,或许突然转了个弯,浮现新的探索目标,或许折回打转,甚至迷路,然而无论如何,音乐不该也不会呆板停滞,更不会让人无聊地意识到时间存在与流淌的实况。因此在不断涨缩变化、一直制造方向期待的音乐中,时间被遗忘了,一回过神来,半小时、一小时就过去了;而且在音乐终止的瞬间,我们的精神尚在逡巡漫步,心中油然涌现最真实、最具体的呼唤:“不要停下来,这样的时光不要那么快消逝!”
  一代代的音乐家都清楚自己和时间的关系,也就不断发明各种操弄时间的魔法工具。贝多芬喜欢用八分音符接三连音再接十六分音符的方式,制造巧妙却节制的渐快效果。到浪漫主义时代,演奏中弹性速度的应用可以自由拉长、缩短音符的节拍。另外,休止符在音乐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也不断升高,因为音乐家发现,让流动中的声音突然静止,是最具戏剧性的手法,仿佛让时间同时被凝固,创造出完全背离物理原则的感受。



  现代音乐里,有凯奇的经典作品《四分三十三秒》。这是一首钢琴曲,一位钢琴家带着秒表上台,在琴前坐定,然后将琴盖盖上,同时按下秒表,盯着秒表等四分三十三秒后,起身鞠躬离场。
  那是四分三十三秒的静默。一首完全由休止符构成的乐曲。听起来像恶作剧式的噱头,钢琴家根本没有弹下任何音符,只是轻松地坐在那里,太混时间了吧!
  然而这是形式构造下的静默,不是一般的静默。这是有开头有结尾,而且是由钢琴不发声所制造出的静默,规范了听众感受这份静默的方式。更重要的,这是由音乐史上各种休止符试验后,衍生出来的一种时间魔术,让我们离开原本的环境,以音乐式、聆听式的心情来面对那四分三十三秒的时间。
  凯奇的《四分三十三秒》创作于1952年,早在他之前半个世纪,法国人阿莱斯就写了一段九小节长的《给聋人的葬礼进行曲》,从头到尾都是空白的。更有趣也更重要的,还有1919年捷克作曲家舒尔霍夫的“五首风景小品”。
  这五首小品中间的一首,标题为《未来》的,演奏起来不会发出任何声音。《未来》和凯奇的作品不同,虽然静默,却有明确的乐谱,而且乐谱不只像阿莱斯那样画了几个小节,而是每个小节都被填满了——填满了长长短短的不同休止符。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三连音休止符、附点休止符,乃至三十二分休止符。这是一段静默,没错,然而在舒尔霍夫的想象中,是非常复杂、复杂到简直忙碌的音符,串连成这片静默。
  舒尔霍夫的静默,先于凯奇,却比凯奇的更前卫、更丰富。凯奇作品中的四分三十三秒,对听众和演奏者,是同样“震耳欲聋的静寂”。可是舒尔霍夫的作品,对听众和演奏者,或者说对单纯聆听的人和了解乐谱的人,展现出不同的静默形式。
  一般人听到的,是延续、无从打断、没有被破坏的静默。乐谱上写的,却是用各种方式切分开来的,或长或短的休止符,以它们自己的原则联系在一起,才产生的静默。静默中,舒尔霍夫并没有让时间还原成物理间隔,由秒表的刻度来记录,而是让在静默中流淌的时间拥有一种自己的音乐逻辑,走着和手表、时钟不一样的段落节奏。
  看着舒尔霍夫的乐谱,我们可以,我们必须想象一种非天然、人造的静默。静默不是被动的没有声音、聲音被抽离的状态,静默是由几百个主动、刻意的休止符悉心连缀起来的。
  看着舒尔霍夫的乐谱,我们还能顺着追索、感受那长短不一的静默。一连串三十二分休止符构成的静默,被切得细细碎碎的快速休止,无可避免地给人一种神秘的忙碌感,空无中的忙碌,或者是接近现代人工作脉动的荒芜。长一点的静默,占满一小节的全休止符,难免让人为之屏息,拉长呼吸的节奏。是了,面对同样的静默,我们的身体却会有不同的反应。我们身体或快或缓的反应差异,使得静默、静默中的时间有了快慢差异。
  这是音乐操弄时间的终极实验。透过这个静默实验,我们得以探触音乐的神秘本源,声音静止,但我们作为一个人的生命与感受,不会随之停歇。我们还在呼吸,还在思考,也就还在时间中记忆、体验或期待。音乐明示、暗示导引我们呼吸的速度,也就同时改变了我们主观生命与客观时间之间的关系。音乐还引发我们对生命有了或平静或激动的思考,逗诱我们回忆过去、凝视当下或盼望未来,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感受,就带来时间不同的流逝速度,甚至是不同的流逝方式。
  音乐停止,静默袭来,但只要那静默在音乐的架构与设计中,它就能让我们更接近、更了解音乐。
其他文献
我过去以为有钱人只生活在有钱人的空间里:顶级游轮、私人飞机、加长轿车……他们很少会出现在公共空间,也就是我等普通人常涉足的地方。就像《红楼梦》里的小丫头骂上不得台面的婆子:“我们到的地方儿,有你到的一半儿,那一半儿是你到不去的呢!”后来慢慢发现,有钱人何其多,有时吃饭、喝咖啡,旁边就坐着几个。人们喜欢在吃东西的地方谈生意,大概是“大隐隐于市”的意思。  柳敬亭说书可以下酒,谈生意不仅可以下酒,还可
期刊
在金庸的小说里,主角经常流落荒山无人岛。黄蓉在明霞岛烤野羊,张无忌在山谷里烤鱼,令狐冲在溪边烤田鸡,不一而足;张翠山和殷素素初到冰火岛,只能吃野果,一旦弄到火种,就拿来烤熊肉吃。  这就是烧烤的美妙之处:除了养育自古以来地球上的人类,还在小说里救活了无数大侠和探险家。究其原因,烧烤实在太质朴、太简单了——有了火,怎么做都成。  中国有个成语:脍炙人口。“脍”是细切的肉,“炙”是烤熟的肉。说明代人已
期刊
洗衣机把我们的双手从洗衣盆里解放了出来,再懒的人有了全自动洗衣机之后,洗衣服的频率也会有所提高。  不过懒是无止境的,比如在使用洗衣液和衣物消毒液这件事上,不少人还想出了更偷懒的办法——把洗衣液和衣物消毒液一起倒进洗衣机里。那么,把它们俩一起倒进洗衣机,随着洗衣机“嗡嗡”地旋转,衣服会被洗得更干凈吗?  当然不是!1+1的结果可能小于2  一般的清洁产品之所以能起到清洁作用,是因为它们含有表面活性
期刊
《清明上河图》可以说是国人最耳熟能详的画作之一。这幅北宋社会的“百科全图”,主要描绘的是12世纪初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南一隅清明节热闹的市井风貌。  长期以来,这幅画要表现什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宋室南渡之后,北宋耆老旧臣怀念京都之盛,更愿意把此画视为歌颂北宋宣和年间盛世景象之作。另一方面,这幅画自问世以来,不断被临摹,历朝统治者着眼于“清明”二字,往往将其用作对自己治下“盛世清明”的颂
期刊
我的一个朋友说:“我小时候远远看到爸爸回家了,就好像老鼠见到猫,迅速躲起来,一点都不觉得爸爸疼我。”他一脸不平,“他疼我的时候也要骂,先骂一句,再拉过来狠狠拍一拍,然后抓抓头,就表示他疼爱我了。”  父母不是不爱子女,只是不愿意表现得太明显,这是许多中国父母的特性。可能他们小时候,你的祖父母就是用这种含蓄的方式对待他们的,所以他们学到的是隐藏,而不是表现。  或许因为父母太含蓄,孩子们也变得会隐藏
期刊
你注意到了吗?在一些时候,人们在处理财务问题时做出非理性的选择,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你面对的钱数。举个例子,法国经济学家莫里斯·阿莱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试验。阿莱对100个人(其中包括很多受过专业训练的统计学家、经济学家)进行了其所设计的虚拟赌局测试:选择A,有100%的机会得到100万元;选择B,有10%的机会得到500万元,89%的机会得到100万元,1%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  在这两个选
期刊
作为闻名世界的人道主义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关注战争冲突、正在消失的文化、古代传统以及當代社会。而这一次,他将镜头对准阅读者。他通过拍摄这些无处不在的读书人,向人类阅读行为的无穷魅力致敬。
期刊
正因季节更移,世间才熙熙多趣。  人言:“万物情致以秋为上。”此言虽实,然最撩动人心者,当数春之佳色。鸟鸣声饱含春韵,日光和煦,自墙根小草萌芽始,春意渐深,霞明玉映。樱花盛放,倘不幸为风雨所欺,便匆匆凋零,散落满地。此后绿叶繁茂,满目青翠,牵动人的春愁遐思。梅香更令人追怀往事,忆思旧情。山岚萦绕,藤花娇柔,美景所在,使人不忍遗忘。  人言:“灌佛会、贺茂祭时,枝头缀满嫩叶,生机盎然,青绿鲜嫩。此乃
期刊
艾薩克和妻子露丝在维特罗斯超市购物。经过啤酒货架时,艾萨克拿了一打马卡比啤酒放进购物车里。  “你为什么拿这么多啤酒?”露丝问。  “因为现在是特价,12瓶啤酒只要6英镑。”艾萨克回答。  “把这些啤酒全部放回货架。”露丝以命令的口吻说,“我们买不起,现在手头非常紧,请你不要忘了这一点。”  一会儿,他们经过化妆品区,露丝拿起一瓶面霜放到购物车里。  “你为什么又要买一瓶面霜?”艾萨克问。  “因
期刊
龙门清远禅师说,学道者有两个常犯的毛病:一是骑驴找驴,二是骑了驴不肯下。他说:“骑却驴了,更觅驴,可杀,是大病。”因此,“除却觅驴病,狂心遂息”。骑驴不肯下,比前一病更难医。“山僧向你道,不要骑。你便是驴,尽山河大地是个驴,你作么生骑?你若骑,管取病不去。若不骑,十方世界廓落地。”  骑驴觅驴,我想我大概不会了。保不准的是,骑上驴子就不愿下来。如是,驴成了虎——骑虎难下。近来狂读古诗,直至头晕眼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