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当中,很多教学方法以及思想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出现,让学生在课程中面对着非常多的选择。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做到突破诸多的局限性,站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对这些创新方法进行审视和应用,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  农村小学  数学教学  开展对策
  【课题】本文为2018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提升农村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579)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3-0156-01
  前言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将“素养”作为基础的,也就是技能、知识、情感态度,而核心素养则更加凸显其中的关键部分,是学生在个体生活、接受教育当中逐渐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因此,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开展中,也应将核心素养作为导向,借助这样的方式来展现学科价值,促使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一、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数感
  在数学学科当中,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种创新的形式和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问题的突破,也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学习意识的形成等,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逐渐的形成良好的数感。所以,在课程教学的开展中,教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找寻适当契机。结合实际生活,将数学特质展现出来,使得学生更好的挖掘数和形间的关系,使其在数学学习当中获取到更多。
  譬如,在传授“小数意义”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数形结合”该思想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数感,使其得到更多。比如,教师可以展现出正方形,并在正方形上标注0.02、0.01、0.2、0.1,使得学生先对小数有着一定的理解;而在讲解到“十进制”这一关系时,教师就可以将某一正方形划分成10份、100份等,和其他的数值对等,借助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使其積极观察、思考、动脑等,促使学生的各方面得到锻炼。
  二、基于核心素养,深化问题理解
  在数学学习的实际开展当中,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是同样重要的,通过问题的提出和理解,能深化学生的思维等,使其产生一定的探究兴趣,深入地参与到知识点的研究当中[1]。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也应在此方面发挥引导作用,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在情境下经历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等,使得学生对数学问题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知,让学生本身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如,在传授“年、月、日”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这样的生活情境:“某一天,小红回到家里问妈妈,为什么同学小明今天也是12岁,却过了12次生日,而我今天也是12岁,才过过3次生日呢?”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你能帮助小红解决这一问题吗?”“在这一情境当中有着哪些有效的信息?”“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等等,使得学生在这其中的思维更加灵活和活跃等,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基于核心素养,强化思维品质
  小学生由于受到了年龄的限制,自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强的,并且在学习当中敢于应对一些挑战,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的一个要点[2]。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也应抓住这一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本身的思维更加活跃,促使思维品质方面的增强,使得核心素养培养得到实践。
  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将现代技术引入进来,借助于此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思考。比如,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展现一些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案,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案有着怎样的特点?当学生阐述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将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演示出来,促使学生思维品质的增强,使其的思维更加灵活和活跃。
  四、基于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发展的更好,促使核心素养思想价值的展现,教师也可以不断的增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让学生在这其中有更多的发展,为后续的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夯实作用。
  例如,在讲解完“统计”相关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预留一个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在生活中选择一个统计主题,并自行收集数据、分析整理、绘制图表等,在后续的学习中展现出来,使得学生在这其中的各项能力得到锻炼,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论
  在课程开始时,核心素养与各个方面都是息息相关的,需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等,促使其学习习惯的形成,使学生产生更多的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至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敢于突破现状,站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对教育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等,为课堂的开展增添光彩,将学科价值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完地贡.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探思[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3):144.
  [2]冉中舟.农村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创新的思考[J].才智,2019(08):148.
其他文献
【摘要】在信息化环境下,我国的英语课堂也在不断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其中课堂观察与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模式的价值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用策略。以期教师能够在实践中,开展科学的课堂观察,从而对自身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 初中英语 课堂观察与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受到学生专业基础与学习能力等的多种因素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不同的学生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能够较好的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还能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科目的教学提供积极意义。【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 分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O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
期刊
【摘要】在英语的学习当中,学生很容易对英语的一些文化和知识产生困惑。这样的困惑,就是因为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随着英语教学在中国文化教育科目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学生们所接触到的外国文化以及意识也越来越丰富。怎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到英语知识的同时,对于跨文化意识也进行一定的渗透和培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高中英语 跨文化意识 渗透与培养  【中图分类号】C633.41 【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遵循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任务、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优选教学方法,采取适当的组织形式,并及时进行教学评价,科学处理教材,进而改革和创新,才能使英语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关键词】教材处理 课堂活力  【课题项目】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268。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跟随着教育的发展步伐,不断的改进教学策略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如何面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呢?心理学告诉人们: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美术教学中随意涂抹能够刺激他们的感官,以及能动性的表现,数学同时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领域,例如图形的变化、叠加、重合、变形以及黄金分割比等等,数学图形与美术的巧妙结合能够增加学
期刊
【摘要】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解题是学生经常遇到的学习项目。解数学题,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解题的效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教师應当注重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进行反思。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题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3-0144-01  当前新一轮
期刊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改变传统教学的新模式,科学设计其教学案例,并坚持长期研究之,对助推教师教学技能精进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 数学 翻转课堂 教学案例 高效课堂  【课题项目】本篇论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2016年规划课题“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尝试与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6]GHB0897。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学科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正逐步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因此“以生为主”的前置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广泛。  【关键词】前置性任务单 年段侧重 分层设计 提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3-0151-01  前置性学习任务单,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彰显学
期刊
【摘要】为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体验成功的快乐, 收获成功的喜悦。本文旨在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从三方面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 即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堂评价, 让学生喜欢自主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自主学习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期刊
【摘要】本文在说明了微课特征的基础上,以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例,给出了微课在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总结、课后复习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微课 课程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重点研究项目(2018-JSJYZD-012)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3-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