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园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园本教研是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铸就场,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园本教研的质量是园所保教水平的核心,深化园本教研,提高教研成效,促进保教质量是当前幼教快速发展背景下刻不容缓的工作。园本教研在教研内容、教研深度、教研实效的管理保障等方面存在着不随人愿之处,笔者对园本教研的真谛进行进一步探究,针对问题去研究策略,从而提高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和实效,促进园本教研的质量,让园本教研真正成为推动园所提升保教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园本教研;教师;积极性
  园本教研就是立足于本园的实际情况,在开展具体的保教工作的基础上,思考与研究教师在本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见到的真实的问题与困难,以及教师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想法,教师能在这其中获取一定的经验,提升属于自己的专业理论,形成缄默性知识,从而在态度、知识、理念与专业上都有所促进与发展。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随着幼儿园课程的深化改革,课程游戏化的快速发展,各级教育部门以及本园对园本教研的力度也随之加大,密切加强园本教研的频率,努力稳定师资队伍,合理搭配师资结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园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尽管如此,本园的园本教研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由于教师积极性不高,教研意识不强等因素,导致园本教研开展不顺畅,教研实效不显著,教研与实际工作脱节等现象。基于此现状,笔者对本园园本教研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发现园本教研存在严峻的问题,并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对策进行研究。
  一、园本教研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研内容并非教师需求,主动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不高
  在现实中,很多时候园本教研的内容并不是来自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而是根据园所发展需要或主观感受或配合教育部门的工作安排,如评比、观摩、比赛而制定。以往园本教研研究的问题通常都是由教研组长提出,而来自一线教师日常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则是少之又少。有一次,教研组长在进班听课时发现某班的环境创设的主题不明显,不太符合上级环境创设评比的要求,于是便设计了与主题环境相关的教研活动,而这个活动对教师来说并非情愿,更觉得是任务和压力。这种自上而下制定的教研主题和内容脱离了一线教师的保教工作实践,不是她们所遇到或关注的问题,从而园本教研就变为了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教师也通常只是听从上级者的命令,做完成计划的行动者,而并非是教研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导致了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降低。
  (二)缺乏有效的园本教研管理和评价激励机制
  园本教研已经是幼儿园的一种日常活动,但是在活动热烈开展的背后,极大地缺乏相对应的激励机制来支持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园本教研虽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研機制,教师的主动参加与协作交流是主要的部分。但它的完善和发展非常需要教研管理者自上而下的管理,要注重建立一种能够为教师参与园本教研提供有效支持的制度或机制。激励机制看似是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但实际上却蕴藏着对教师的很多评价和要求,如在教研活动后,教师是否按照要求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专业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有时会发现有些教师在园本教研工作的评价中没有得到应有的赞同、夸奖及激励,其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就降低甚至消极,导致其完成园本教研的工作也只是为了单单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而不是去提升自我专业技能。以往我们对教师园本教研成果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以领导评价为主、缺乏教师自评和他评等,这种评价方式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对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不利影响,很难保持并有效地开展园本教研活动。
  (三)教师缺乏相应的教研意识和教研能力,难以实施应用
  在研讨中,教师的教研意识是其参与教研活动的重要动力,有了问题意识,才会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现实中,由于教师教研意识和能力不够,园本教研过程中经常发现很多教师只是随意地听一听、记一记,很多时候对问题并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反思为什么会这样,这种说法和做法合不合理,它的依据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等,显得尤为被动。主动提出问题的很少,教师之间缺少碰撞,缺乏专业的提升,最后园本教研变成了经验分享,变成了传达、接收指令,教研只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和少数骨干教师水平得到一定提升,不能有效地使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教研活动结束了,这些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和策略只是记录在本子上,被置诸高阁,留存在教研档案中而已,很多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实施这些教研的金点子。有一次,在进行课例教研活动后,笔者观摩了某位教师的课例活动,发现在教研活动中研讨的方法和理念,她并没有实施,而还是按照以往已不提倡的个人想法开展活动,活动效果并不理想。她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不强,没有将“所倡导的理论”转化为“所采用的理念方法和”实施,那么,园本教研只是纸上谈兵,停留在口头交流层面。
  二、深化园本教研管理,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一)科学制定园本教研内容,提升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谈论的话题让教师感兴趣,教师才会心甘情愿地参与教研,教研过程中才会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内在的驱动力下,教师的学习才会有效。当教师急需解决一个问题时,才会主动思考,才会有兴趣。
  1.拟定合适的教研计划,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兴趣
  一份好的教研计划能帮助教师明确本学期的教研方向及内容,在学期末,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教师目前的教研困惑、需求和建议,开展教研沙龙,分享教师本学期的教研收获,共同商讨下学期的教研内容,制定出教师公认的教研计划,包括“园本培训方向”“教研主题”“级组问题研究”等,这样的教研内容才是立足本园实际,为教师服务的,能真正去研讨教师感兴趣和需要的问题,提高教师教研积极性的内在动力,让教师感觉到不是“之上而下”的教研任务,而是自身的需求。   2.立足教师实际,帮助教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教研内容一定要来自幼儿一日活动的教育实践的问题,而且是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的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本园立足本园实际,以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例如,笔者在观摩小班幼儿区域活动时,发现部分幼儿在进“生活区”时,选择最多的材料是“我为动物穿衣服”和“给动物喂食物”,较少主动去玩其它的材料,教师引导后,幼儿会选择其它材料,但会出现没有目的地玩弄材料。当班教师向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果把幼儿乐此不疲的游戏材料换掉,他们的兴趣就会受到影响;如果让幼儿继续操作这种材料,他们的兴趣就会受到抑制,不知该如何做是好?经了解,其他几个小班也出现同样的问题,针对此现象,笔者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主题是“小班生活区游戏材料投放的改进策略”,在教研活动中,教师讨论热烈,纷纷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背景下,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对区域材料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改进方案,既能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又能支持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生活区”得到了幼儿的喜爱。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教研活动,是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教师关注且主动提出的问题,他们研讨的积极性一下就提高了。
  (二)完善园本教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1.设立“智慧星”奖,鼓励教师大胆创新
  在教研活动中,鼓励教师在活动设计、学具研制、计划制定、游戏指导或者为商讨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价值性的金点子,一经教研组采用,就获得“智慧星”奖,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教师教研的积极性。例如,在一次学期末教研总结会的时候,小A教师提出能否将教师心理维护的方法来做教研活动?她说完,便组织起大家做了一个心理小游戏。游戏过后,每位教师都兴奋地与同伴讲述自己的感受,这次小尝试引发了教师很大反响,本园将此游戏列入了教研活动的团体游戏。小A教师得到了“智慧星”奖,大大鼓励了其他教师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其积极性。
  2.完善教研评价机制,评选优秀教研组和个人
  建立客观、公正的园本教研评价机制,采取“双三模式”教研评价。第一个“三模式”是对教研计划、教研活动和教研效果进行评价(如表1-3),每次教研活动后及时总结分析、跟踪评价,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第二个“三模式”是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评价和他评为辅的模式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大大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而且给予教师自我反思的路径,优化教研成效。在此基础上,以教师通过园本教研习得的理论、技能、策略等知识运用于教育实践的成效和教学论文、教育笔记和教研金点子为依据,学期末评选出“优秀教研主持人”和“优秀教研组”,提高了教师的内在动力。
  3.积极打造教研平台,重视促进教师发展
  重视每位教师的教研能力培养,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教研主持的申请,开展“教研主持结对子活动”,大教研组和小教研组长分别每学年培养一名教研主持人,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以一带二、二带四,为教师提供教研主持锻炼的平台。从园内教研,到对外公开教研,再到走出去镇区送研,为教师的教研水平创造了黄金的提升机会。A教师原本是一位不太愿意在众人面前发表观点的教师,通过在小组长的帮助下,她有声有色地主持了一场精彩的教研活动,她对教研的兴趣变得更加浓厚,还积极主动报名申请教研主持人的培养名额。B教师是园内的教研骨干,在园内开展教研公开活动,教研片区园所的教师纷纷前来观摩。C教师是镇区中心教研组的佼佼者,多次被邀请到多所幼儿园面向全镇园长和教研骨干公开送研,经验分享交流等,教师们共同打造的教研平台,获评镇区“优秀教研组”。
  (三)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教育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1.构建丰富的教研形式,激发教师教研热情
  (1)根据不同的教研内容采用不同的教研形式,如,小教研组集体备课采用“三段式教研”,即独立思考、准备方案——罗列问题、碰撞思辩——合作梳理、总结经验,三个环节既独立又有关联,例如,在大班社会活动《我要上小学》,集体备课采用“三段式教研”,第二环节气氛最为开放活跃,不同的理解能力和角度使教师的观点具有鲜明的个性,在交流质疑、思考中完善教案,达到了同课异构的效果。
  (2)在集体教研活动时,采用“世界咖啡”“鱼缸式研讨”“情景演练”“头脑风暴”“微格教研”“深度会谈”等不同形式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师在不同的教研环境中激发出不同的观点。在开展主题研讨的时候,可提前收集教师在相关主题活动中遇到的困惑,在研讨中,运用“头脑风暴”“世界咖啡”“鱼缸式研讨”等方式开展教研。同时,采用不同的思维方略,如,罗伯特议事制度、六顶思考帽、思维导图等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研讨,打破了以往个别教师不发言,或者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达到了共同研讨的氛围和效果。
  2.设立“解忧小驿站”,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
  在平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却又没有列入教研的计划中。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教师对小问题不了了之。我们在教师办公室设立“解忧小站”,利用一块磁性黑板帮助教师解决日常小问题。当教师遇到困惑时,将问题写在“求助帖”上,其他教师看到了,会纷纷在上面给予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这一方法得到了教师们的喜爱,经常会看见“解忧小驿站”贴着不同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就从小问题开始,对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有积极的帮助,也为教研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3.深入班级跟进指导,提高教研应用能力
  教研的最终目标就是实施应用,解决当下的教学问题。经常与教师沟通交流发现的问题,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帮助幼儿教师逐步树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如,在进行“小班生活区游戏材料投放的改进策略”教研活动后,笔者深入班级,指导教师对共同研讨改进方案的具体实施策略。一周后,观察小班发现,幼儿对优化后的新材料非常感兴趣,不再将其放在一边不理不睬了,也促进了幼儿的发展,看到幼儿有进步,教师就会有成就感。
  总之,园本教研的品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园所保教质量,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为切入點,提升园本教研的实效,科学合理制定园本教研内容,用专业视角甄别园本教研的问题,引领教师积极参与、深度反思,开展有发展价值的园本教研,并将教研成果在教育实践中实施,让园本教研真正成为推动园所提升保教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艳娟.教研员在园本教研中专业引领作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石艳,潘虹岚,于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园本教研管理[J].学前教育研究,2010(4):63-66.
  [3]崔迪,王雪松.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之中美比较[J].基础教育,2016,13(4):41-49+57.
  [4]刘晨.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16.
  [5]苏云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及治理路径[D].东北师范大学,2015.
  [6]黄俊.改进幼儿园园本教研现状的策略探析[J].文教资料,2018.
  [7]马富成,马雪琴.当前幼儿园园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西学院学报,2011.
  责任编辑  吴华娣
其他文献
【摘要】劳动教育,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劳动立德树人理念,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劳动教育不仅能补偿身心缺陷、培养人格品质,更重要的是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合格劳动者,是完成立德树人使命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立德树人;劳动教育;培智学校;智障学生  一、劳动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内在联系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勤于劳动,《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是育人的重要阶段,是塑造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如何在求善求美的核心与前提下开启学生的“理性”思维,是广州市南沙区金隆小学(以下简称“金隆小学”)的育人目标。在相关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本文对慧心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指导性进行一定的讨论,并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将慧心教育理念运用到音乐教学中。  【关键词】慧心教育;小学;音乐  “将孩子的健康发展放在心上,教育的智慧必然产生”—
期刊
语文统编版教材提出了语文要素,出现在三年级之后的每单元的单元导读页,是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制定的。统编教材编写组成员徐轶说:“语文要素是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分解和细化,指向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达成。”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语文要素则将培养核心素养的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有更加清晰、明确的目标。  语文要素,换句话说,就是将语文核心素养拆分开的一个
期刊
【摘要】我校基于面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衷下开发了高中英语配音校本课程。将英语配音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当中,并以配音大赛为载体,借助配音表演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配音中富有哲理的主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学习能力,有助于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和思维品格,提高英语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校本课程;英语配音;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面向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期刊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交流是新时代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把握机遇、顺流奋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交流,需要系统的政策法规、管理措施等体系机制的保障和各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全社会联动协助。夯实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之基础,实现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之目的。  【关键词】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  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完善创新合作机制,建立互利共赢合作关系,
期刊
【摘要】课堂训练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合理运用训练的方式提高训练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训练;训练质量;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是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来达到的。众所周知,训练质量的高低,对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讲究训练的方式和提高训练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摘要】六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上已有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怎样提高六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道难题。提高六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要立足习作教学,了解学生的习作水平和习作需要,探求适合学生的习作学习的策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六年级;学生;习作;现状;策略  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对其认识的世界和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习作,首先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动态过程,是学习表达的
期刊
【摘要】如何探索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复习效率?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问题引领,讲练结合,分层推进,以生为本,合作交流,讲题释疑,探究本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引领;合作探究;讲题释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复习课中,如果师生双边活动进行得好,往往会超出教师的
期刊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学校教育中,“传道授业解惑”固然重要,立德树人却是教育的首要任务。笔者站在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角度进行思考,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为小学班主任有效实施德育管理指出明确的方向。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有效措施  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由此
期刊
【摘要】班级特色文化是指具有独特性和优异性的班级文化,是“因班制宜”“因生而生”的班级文化。近年来,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围绕“文化浸润心灵,班级彰显特色”开展特色班级实践探索,本文以“百灵鸟”特色班级建设为案例,从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物质文化等方面及过程性实践,探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百灵鸟;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是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班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