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创新;识字;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2(B)—0036—02
识字,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而如何攻破识字关,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识字教学体系,达到识字的目标,是每个使用新教材的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据笔者经验,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创设情境,激发儿童的识字欲望
1.结合入学教育,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渗透性识字教育。新课标教材《语文》上册与《品德与生活》开篇均安排了“我上学了”这一单元。教师可将教材进行整合,用三个课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第一个课时,教师首先可带领学生唱《上学歌》,鼓励学生边唱边跳,使其能感受到上学的快乐,认识汉字“上”“学”“了”;然后直接利用课本,让学生认识书的封面,认读“语”和“文”两个汉字,并引导学生自我介绍,从而认读“年”“班”“姓”“名”等字;最后借助插图,模拟师生见面后相互问好的情景,教育学生尊师、懂文明、懂礼貌。
第二课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目录和页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时能认识页码和目录,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适当安排实践活动: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用目录找到相对应的课文,在学生充分翻看语文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是否喜欢语文、怎样爱护书等问题,以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使其认识到语文书是他们的好朋友,要爱护它。然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复习“年”“班”等字,教会学生会写自己的姓名或认读家长的姓名。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寻找契机,教他们认字。校园中催人奋进的警示名言、引人注目的标牌和花坛上一句句护绿标语,都是识字教学极为宝贵的资源。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亲近了校园,又认识了许多与学校生活相关的汉字。
第三个课时,通过看图,教师要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教师可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读书手臂要伸直,写字做到“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教师要让他们从中认识“直”“拳”“尺”“寸”等字。
2.教师要精心布置教室,创设识字环境。为了让学生能大量识字,学校及教师应在布置教室上花费大量心血,如在教室的左右墙上挂上各种字体的中外名人名言、《小学生守则》等等,前后墙上张贴班风、校风建设大字、名家书画作品等等。学生每天看,每天读,渐渐就会认识这些字了。
二、改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识字
1.教师应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调动他们识字的积极性。识字学习是一个反复、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提供学生识字的机会,在具体教学中,要有层次、有梯度地把汉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学生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使他们在识字的同时,还能提高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如教师在教读学生某一课的生字时,可以运用以下方法:(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先教师拼读,后让学生小组学习,对不会读的字要求学生要互相帮助;(2)去掉生字拼音,学生先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式朗读;(3)各种形式比赛读;(4)找字卡,一个学生找出字卡展示,其他学生练习读;(5)做游戏,请两个小朋友,一个人读一个人找,其他学生做评价;(6)看图贴词语,即让学生把词语卡片贴到图画中(投影)相应的事物上;(7)把生字放回课文的词语中,引导学生朗读词语;(8)一个学生比划,另一个学生根据其表演动作,说出相关词语。
2.寓教于乐,教师应增强学生识字过程中的趣味性。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识字教学成功的关键。实验中,教师要在保留传统识字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力图打破识字教学的固定模式,把握情感识字的理念,把学生识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摆在首位,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与方法,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办法:(1)编顺口溜识字。利用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让其能生动活泼地记住生字。如“一点一横,两个老鼠打洞(六)”,“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下面一个斜宝盖,几字一加就为(亮)”等。(2)排游戏识字。游戏,能开发学生的思维,也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如“开火车”“摘苹果”“压红旗”“轮流当小老师”“玩扑克(字卡)”“走迷宫”等。(3)猜字谜。教师可把一些生字编成字谜,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如“把手罩在眼睛上(看)”,“上头小,下头大,你猜念个啥(尖)”等。(4)看实物识字。如在教学“笔”时,教师可给同学们看实物(一支毛笔),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积极想办法识字。
〔中图分类号〕 G62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2(B)—0036—02
识字,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而如何攻破识字关,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识字教学体系,达到识字的目标,是每个使用新教材的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据笔者经验,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创设情境,激发儿童的识字欲望
1.结合入学教育,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渗透性识字教育。新课标教材《语文》上册与《品德与生活》开篇均安排了“我上学了”这一单元。教师可将教材进行整合,用三个课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第一个课时,教师首先可带领学生唱《上学歌》,鼓励学生边唱边跳,使其能感受到上学的快乐,认识汉字“上”“学”“了”;然后直接利用课本,让学生认识书的封面,认读“语”和“文”两个汉字,并引导学生自我介绍,从而认读“年”“班”“姓”“名”等字;最后借助插图,模拟师生见面后相互问好的情景,教育学生尊师、懂文明、懂礼貌。
第二课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目录和页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时能认识页码和目录,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适当安排实践活动: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用目录找到相对应的课文,在学生充分翻看语文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是否喜欢语文、怎样爱护书等问题,以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使其认识到语文书是他们的好朋友,要爱护它。然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复习“年”“班”等字,教会学生会写自己的姓名或认读家长的姓名。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寻找契机,教他们认字。校园中催人奋进的警示名言、引人注目的标牌和花坛上一句句护绿标语,都是识字教学极为宝贵的资源。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亲近了校园,又认识了许多与学校生活相关的汉字。
第三个课时,通过看图,教师要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教师可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读书手臂要伸直,写字做到“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教师要让他们从中认识“直”“拳”“尺”“寸”等字。
2.教师要精心布置教室,创设识字环境。为了让学生能大量识字,学校及教师应在布置教室上花费大量心血,如在教室的左右墙上挂上各种字体的中外名人名言、《小学生守则》等等,前后墙上张贴班风、校风建设大字、名家书画作品等等。学生每天看,每天读,渐渐就会认识这些字了。
二、改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识字
1.教师应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调动他们识字的积极性。识字学习是一个反复、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提供学生识字的机会,在具体教学中,要有层次、有梯度地把汉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学生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使他们在识字的同时,还能提高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如教师在教读学生某一课的生字时,可以运用以下方法:(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先教师拼读,后让学生小组学习,对不会读的字要求学生要互相帮助;(2)去掉生字拼音,学生先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式朗读;(3)各种形式比赛读;(4)找字卡,一个学生找出字卡展示,其他学生练习读;(5)做游戏,请两个小朋友,一个人读一个人找,其他学生做评价;(6)看图贴词语,即让学生把词语卡片贴到图画中(投影)相应的事物上;(7)把生字放回课文的词语中,引导学生朗读词语;(8)一个学生比划,另一个学生根据其表演动作,说出相关词语。
2.寓教于乐,教师应增强学生识字过程中的趣味性。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识字教学成功的关键。实验中,教师要在保留传统识字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力图打破识字教学的固定模式,把握情感识字的理念,把学生识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摆在首位,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与方法,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办法:(1)编顺口溜识字。利用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让其能生动活泼地记住生字。如“一点一横,两个老鼠打洞(六)”,“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下面一个斜宝盖,几字一加就为(亮)”等。(2)排游戏识字。游戏,能开发学生的思维,也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如“开火车”“摘苹果”“压红旗”“轮流当小老师”“玩扑克(字卡)”“走迷宫”等。(3)猜字谜。教师可把一些生字编成字谜,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如“把手罩在眼睛上(看)”,“上头小,下头大,你猜念个啥(尖)”等。(4)看实物识字。如在教学“笔”时,教师可给同学们看实物(一支毛笔),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积极想办法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