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剧影射的中日文化差异初探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FQY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医疗剧,人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的都要经历生老病死,从呱呱坠地到弥留之时,我们已经记不清和医院、医生护士打过多少次交道,所以这一类的影视剧一经播出,人们总是能从中找到共鸣。医疗剧最早源于美国,那种直视手术现场,血淋淋的画面令人触目惊心。而日本医疗剧则更侧重于背后蕴藏的人性力量,让人体会到社会的不公和生命的坚毅,引发对人性的思考。再说到国产医疗剧,则主要侧重从缓解医患关系角度设置故事情节,符合中国国情。本文拟以《心术》、《白色巨塔》为例探讨中日医疗剧的差异并分析其内在因素。
  一、首先从叙事手法来看
  《心术》主要侧重于以医护人员为主线,不同病患与病例穿插其中,借着医院这个平台,医生与医生之间,医生与护士之间,医生与患者之间,护士与患者之间发生了种种百转千回的情感故事。让人们对医护人员的工作、生活以及医患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颇符合国人的口味。家长里短,情感纠葛,医患关系都是《心术》热播的卖点。而以《白色巨塔》为代表的日本医疗剧,其叙事的侧重则有所不同,它主要以出身贫寒但医术精湛的外科医生财前五郎的一生为主线,揭露了日本医学界选举贿赂以及日本公立大学医学院内部充满矛盾、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和派系斗争,挑战了日本社会长期以来已成为绝对禁忌的森严的等级制度。最终通过对人性的真实揭露,引发人们对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深刻思考。
  二、其次从医学专业知识的表述方面
  《心术》与《白色巨塔》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国产医疗剧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恐怕在于具有专业严谨性的医学问题难以对观众做系统的普及,甚至对创作者而言,没有专业顾问的引导,也无法保证不出纰漏。《心术》作为国产医疗剧的登峰之作,在专业方面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例如把白大褂当风衣穿,剧中诸如心肺复苏的时间不够,医生洗手方式不对等技术性问题屡见不鲜。而日剧《白色巨塔》中则有这样一段闭目模拟手术的特写镜头,手指动作的精准令许多真正的医生都赞叹不已。在一次访谈中,主演唐泽寿明提到为了追求手术中完美的真实感,当年足足看了 12 个小时的真实手术的拍摄录像,拍摄时身边专门安排了两个专业的医生做指导。高度的专业性,营造出了绝对真实的氛围,吸引所有专业与非专业观众的注意力。
  三、从故事情节设置和细节的处理方面
  以《心术》为代表的国产医疗剧剧情过于拖沓冗长,叙事线索杂乱,主要人物不突出,主要矛盾不清晰,细节上,尤其是配乐上有待强化,这也是国产电视剧普遍存在的尴尬现状。当情节推动到瓶颈时,无法与场景合一的音效每每令人莫名其妙,本身略显拖沓的叙事在此作用下更让人心生烦躁。日剧中的音乐往往独具特点,和叙事的贴合度很高,甚至很多是专门为情节与人物量身定做的。
  造成以上差异的内在原因何在,笔者试从中日文化差异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一)国产医疗剧,虽然是以医院为背景,医护人员为主线,但无论如何也离不开人与人情感的表达,爱情、亲情、友情始终都是国产影视剧的主打内容,以《心术》为代表的医疗剧除了要表达以上的情感之外,还得再加上人们所关注的医患关系,这与国人的关注焦点以及与中国国情是相吻合的。而日剧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虽然表面上以娱乐为主要目的,但是它并不全是娱乐精神的承载与体现,它总会与观众讨论生存的意义,这也许与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小国所引发的人们的不安和对于生存状态的迷失以及国内的高自杀率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它却不给观众一个十分明确的答案,而是告诉人们,只要活着,生存下去,便会知晓,从而引领人们对生活的意义、对人生的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因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日剧中的多种不同的价值观念的并存,甚至冲突,但在剧中并不会明示或者暗示谁对谁错。而这种将本国文化和作品的思想融入到剧中角色的言语和行为中的做法,又比教条似的简单说教更容易令受众接受,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被感染。以《白色巨塔》为代表的日本医疗剧也是这样,除了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更多的是引发人们对人性的思考。
  (二)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对主人公的描写大多或褒或贬,尤其在《心术》中对霍思邈的描写,风流倜傥,医术精湛,富有爱心。而在日剧,尤其是《白色巨塔》中对主人公的描写则是褒贬参半的,或者说是矛盾的。财前五郎的勃勃野心和刚愎自用以及教授选票的争夺战,都使其忽视了对佐佐木庸平的术后诊视,从而导致佐佐木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尽管如此,小说中的财前五郎又并不是一个不顾患者死活的伪君子;作为医生,他是那样的热爱自己的事业,并为此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勤奋和努力。这与中日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日本民族是含蓄、暧昧的民族,即使别人有错,也不会直接指出,而是委婉表达,即使不愿意做某事,也从不会直接拒绝。以心传心是日本人相互交流的最佳形式,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交流方式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在影视作品中对人物的描写从来不会单一的褒奖或贬低,好坏自由观众评说。
  综上所述,我们在观看不同国家的影视剧作品时,对于同类作品人们往往习惯做以比较,但不能简单的对其褒奖或贬低,因为不同影视作品是不同文化的体现,文化没有好坏之分,接收本民族的影视文化作品的同时也要求同存异的去理解其他民族的影视文化作品,吸收其精华,摈弃其糟粕,在此基础上将本民族的影视作品发扬光大。
其他文献
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改编自张嘉佳的同名小说,这是一部由张嘉佳担任编剧,张一白导演的电影。它的最初的定位就是都市爱情电影,为了囊括世间百态,展现“全世界”这个核心主题,从一开始就偏离了小说原有的情感脉络和故事的发展方向。把虚无的抒情叙述情节转化成落到实处的具体故事情节,为了有始有终,更贴近现代都市的感情观、价值观,电影改编小说的力度非常大,对书迷们来说无疑是一次颠覆性的改造,但对于电影市场来说,
一部电影的拍摄是多方合作的结果,导演正是那个统筹一切工作同时又有最高发言权的人,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导演的个人风格影响着整部电影的格局,导演风格几乎等同于电影风格。导演乌尔善目前只有四部影片——《肥皂剧》《刀见笑》《画皮2》和《寻龙诀》。虽然作品数量少,但每一部都特色鲜明,票房成绩斐然,短短几年时间完成了从个性化到类型化的电影风格转变,这样的发展速度惊人,在导演界也是罕见的。广告导演出生的乌尔善,从
[摘要]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紫颜色》中的女主人公西丽是一位黑人女性,从年幼无知到最后在莎格和索菲亚等一系列女性的帮助和影响下确立了女性意识,开始了新的生活。  [关键词] 《紫颜色》 女性意识 父权  引言  当代著名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是一名非常坚定的黑人女权主义者,她的长篇小说《紫颜色》曾经荣获美国文学界的三项大奖——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
电视动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电视动漫所面对的也是较为特殊的对象,作为绝大多数动漫所面对的特殊消费对象儿童而言,由于其正处在人生极其关键的成长阶段,任何外界干扰与影响对儿童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电视动漫无小事。儿童期是最为关键的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儿童的注意力、语言、思维、情绪等诸多方面都尚未成熟,道德、教养、生活、行为、人格、气质等各方面的可塑性都非常强,在这样一个既极其敏感又极其特殊的发展
[摘要]影片《黑天鹅》凭借极具张力的人物内心刻画征服了观众。它虽然被归类为惊悚片,但是电影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惊悚的画面感,更是对弗洛伊德人格系统理论中“本我”概念的深层思考。  [关键词] 本我 超我 完美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3.024    《黑天鹅》诠释了一种复苏的野性之美。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给观众展示出的是人物极具张力的内心世界。我们
作为两部跨世纪的电影,中国电影《白日焰火》及日本电影《天国车站》,在剧情主线和结局上出现了惊人的相似,这究竟是巧合?还是一种必然?  一、 两部影片的艺术奖项与剧情比较  《白日焰火》是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我国唯一同时获得最佳影片奖和最佳男主角奖的“双熊”影片,具有时代意义。《白日焰火》的创作源自霍桑的小说《威克菲尔德》,由刁亦男执导,廖凡、桂纶镁、王学兵主演。《天国车站》虽是老片,但在1985年,获
一部出色的电影好比一趟人生,有悲欢离合,有风雨惊魂,有琴声如诉,更有岁月如梭。影片《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便如此。故事匆匆地在落魄的好友口中转述,流露出几分苦涩的欢笑,转眼物是人非,古董店里破碎的歌碟,让人回味起已逝去多年的往事,只有歌声伴我飞。Born in ship,grow in ship,die in ship,三个片段似的短语,很简单、也很清晰地描述了他的一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60集电视连续剧《老农民》是由张新建执导,高满堂编剧的向中国8亿农民致敬的力作。全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乡土中国”的历史图景:那个在中国北方一个叫麦香村的地方,自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到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制、取消农业税,一直到200
[摘要] 电影从诞生之初就与商业息息相关,好莱坞称雄世界电影市场也证实了商业性对电影的重要程度。中国电影在2011年迎来了票房市场的辉煌和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商业为主流是2011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电影将面对来自外部更大的挑战,中国电影产业化是中国电影必须面对的课题,而中国电影商业化之路是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和壮大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电影商业化
2012年,一部纪录片在央视一套的非黄金时段播出却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被称为“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被认为是“纪录片回归大众视野的标志”,这部纪录片就是央视纪录片频道制作的《舌尖上的中国》。  央视纪录片频道自2011年开播以来,各方的担忧、疑虑涌现:在与电视剧、综艺节目的竞争中,纪录片是否能走入新天地?央视记录频道总监刘文用三组数字介绍了纪录频道开播以米的变化:“记录频道开播第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