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学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汉语教学过程也是一样的。学生学习兴趣才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提高汉语兴趣;民族学生;激发自信心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跨跃式发展,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多年来的实践反复证明,“民汉兼通”人才培养工作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则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人才的“突破口”。双语教育已成为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特色,成为影响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人做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的一名汉语教师,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思考谈一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汉语教学质量的问题。
1民族学生对汉语不感兴趣的原因分析
目前,少数民族学生对学习汉语兴趣不高导致汉语水平不高,所以对民族学校的汉语教师来说搞清这个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汉语兴趣不高的的原因只要有如下四种:
一是学生对汉语的重要性的意识不够。缺少了对学习汉语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就缺少了学好汉语的内在驱动力。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由于缺少交流的对象,学生读、说汉语的时间也仅仅为课堂上那有限的时间,回家后交流都是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加之学生不喜欢学汉语语法、词汇等,就会在心理上觉得学汉语很难,于是逐渐放弃学好汉语的念头,从而导致汉语成绩一再降低。
二是民族学生缺少学习汉语的氛围。汉语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部分学生尤其是牧区的纯民语学校的学生,由于所生活的区域地处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区,汉族居民较少,加之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用汉语交流的时间几乎不存在,还因为是民族学校,学生全部是民族学生,学生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也都是用母语,因为以上原因所以导致缺少汉语学习的氛围。
三是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使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受到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注意积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注意更新教学理念,导致教汉语的方法过时、手段单一,再加上部分汉语授课教师,本身的汉语水平不高,与新形势下汉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相适应,因而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经常给学生讲汉语语法,课文内容,做练习等等,这些单调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汉语产生了厌学情绪。部分教师知识更新慢,总是照本宣科,教者感到无趣,学生感到乏味,这样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从而极大的制约了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四是有些民族学生对汉语学习缺乏自信。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由于部分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失去信心,虽然学生意识到了学习汉语的重要性,但最终还是因为基础差和学习方法不恰当,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收到的学习效果始终不理想。这样就逐渐对汉语学习失掉了信心,失去了学习兴趣,进而产生了放弃汉语学习的心理。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这方面的问题,用各种各样的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自信。
2教师要多角度、多方式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充分潜能,培养学生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尊重、赞许和鼓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要注意自己在课堂上通过汉语的使用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力。教师对学生点滴的进步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鼓励应该有具体的指向,要言之有物,少用“好、很好”这样笼统的鼓励性评价,这样指向性不明确的评价,会让学生产生老师在敷衍自己的想法。教师的鼓励和赞扬要发自内心;要真诚、中肯;要适时;要恰如其分,不过分夸张。
2.2倾注“爱”,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老师的品德和威信甚至能成为学生学好一门学科动力,这就是一种感情迁移的现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才能信心百倍地学习,在学习中也才能富于探索和创新,教学的效率才能明显提高。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转嫁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没有这种爱,学生理想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爱,进而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因此通过师生情感交流达成师生之间的双方理解十分重要。教师要在课堂里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不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让他们更加努力好好学习,取得的成绩越大就越能提高他们的兴趣,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3挖掘资源,介绍灿烂文史。每逢节假日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把节假日的名称、来历告诉学生。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习俗、饮食以及与此相关的诗词歌赋的内容,凸显节日文化。这不仅使学生了解一些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吃饭,穿衣服,婚礼,葬礼,文学,艺术,历史等等,还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对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产生兴趣,进而自己去探讨了解更多的祖国文化。 2.4创设竞争机制,调动学习兴趣。学生通常都具有很强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将竞争机制引入汉语课堂教学中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我们可以运用朗诵比赛、课前演讲比赛、课前唱汉语歌曲等形式,再用全班的掌声、教师的评价加以鼓励,效果会更佳。学生乐于参加课堂上适当的竞赛活动,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2.5联系生活实际,揭示教学内容。只有学生能用汉语讨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时,他们才能感觉到汉语的实用性,基于这一点,作为老师就应该尽量让汉语走进他们的生活。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由浅入深的真实情景,如买东西、问路、打电话、就医、应聘、采访、评论等,借这些情景引导学生使用汉语。这样让学生把所学语言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不仅巩固了教学内容,而且还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2.6灵活运用,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否灵活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这方面的知识,具体来说有如下五种:
2.6.1介绍背景,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对陌生事物很有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给他们介绍故事的文化背景更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同时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还能学到课本以外的相关背景知识。
2.6.2分组表演,激活学生思维。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至三人,内容可由老师规定某篇课文,可自编自演,表演完以后让看的同学和演讲的同学互相即兴提问、回答或辩论,这种方法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2.6.3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展知识空间。教师给学生出课文标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可将自己的想象与课文内容结合,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2.6.4鼓励学生看汉语电影、学唱汉语歌曲。教育过程中给学生教汉语歌,让他们看汉语电影很重要,然后可以采取让学生复述电影情节,讲一个自己最难忘的场景片段,一个最难忘人物形象方式加深对内容的了解,这不仅能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愉悦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听力,口语水平。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汉语,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拨打学生的心弦,学唱汉语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汉语的理解。
2.6.5充分利用时间,加强对知识的积累和储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积累知识尤为重要,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教师可以利用每天授课前几分钟时间,向学生推荐一些励志格言、哲理警局、经典名句以及成语、俗语、谚语,然后让学生当天背会,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挑选喜欢的语句、文章片段、诗句等进行背诵。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不断丰富学生汉语知识储备的目的。
3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找出学生对汉语不感兴趣的原因,还要注重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并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以便更好地传授汉语知识。总而言之,语言学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汉语教学过程也是一样的。学生学习兴趣才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每一位老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探索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这样才能对提高教学的质量有所帮助。做为民族学校的汉语教师要深入了解汉语教学的规律,鼓励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大胆的探讨、摸索汉语教学的方法,积极参加各种经验交流会、探讨会等活动,及时发现和总结汉语教学中的一些好经验、好方法,不断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推动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提高汉语兴趣;民族学生;激发自信心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跨跃式发展,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多年来的实践反复证明,“民汉兼通”人才培养工作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则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人才的“突破口”。双语教育已成为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特色,成为影响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人做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的一名汉语教师,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思考谈一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汉语教学质量的问题。
1民族学生对汉语不感兴趣的原因分析
目前,少数民族学生对学习汉语兴趣不高导致汉语水平不高,所以对民族学校的汉语教师来说搞清这个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汉语兴趣不高的的原因只要有如下四种:
一是学生对汉语的重要性的意识不够。缺少了对学习汉语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就缺少了学好汉语的内在驱动力。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由于缺少交流的对象,学生读、说汉语的时间也仅仅为课堂上那有限的时间,回家后交流都是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加之学生不喜欢学汉语语法、词汇等,就会在心理上觉得学汉语很难,于是逐渐放弃学好汉语的念头,从而导致汉语成绩一再降低。
二是民族学生缺少学习汉语的氛围。汉语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部分学生尤其是牧区的纯民语学校的学生,由于所生活的区域地处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区,汉族居民较少,加之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用汉语交流的时间几乎不存在,还因为是民族学校,学生全部是民族学生,学生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也都是用母语,因为以上原因所以导致缺少汉语学习的氛围。
三是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使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受到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注意积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注意更新教学理念,导致教汉语的方法过时、手段单一,再加上部分汉语授课教师,本身的汉语水平不高,与新形势下汉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相适应,因而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经常给学生讲汉语语法,课文内容,做练习等等,这些单调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汉语产生了厌学情绪。部分教师知识更新慢,总是照本宣科,教者感到无趣,学生感到乏味,这样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从而极大的制约了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四是有些民族学生对汉语学习缺乏自信。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由于部分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失去信心,虽然学生意识到了学习汉语的重要性,但最终还是因为基础差和学习方法不恰当,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收到的学习效果始终不理想。这样就逐渐对汉语学习失掉了信心,失去了学习兴趣,进而产生了放弃汉语学习的心理。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这方面的问题,用各种各样的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自信。
2教师要多角度、多方式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充分潜能,培养学生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尊重、赞许和鼓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要注意自己在课堂上通过汉语的使用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力。教师对学生点滴的进步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鼓励应该有具体的指向,要言之有物,少用“好、很好”这样笼统的鼓励性评价,这样指向性不明确的评价,会让学生产生老师在敷衍自己的想法。教师的鼓励和赞扬要发自内心;要真诚、中肯;要适时;要恰如其分,不过分夸张。
2.2倾注“爱”,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老师的品德和威信甚至能成为学生学好一门学科动力,这就是一种感情迁移的现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才能信心百倍地学习,在学习中也才能富于探索和创新,教学的效率才能明显提高。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转嫁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没有这种爱,学生理想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爱,进而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因此通过师生情感交流达成师生之间的双方理解十分重要。教师要在课堂里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不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让他们更加努力好好学习,取得的成绩越大就越能提高他们的兴趣,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3挖掘资源,介绍灿烂文史。每逢节假日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把节假日的名称、来历告诉学生。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习俗、饮食以及与此相关的诗词歌赋的内容,凸显节日文化。这不仅使学生了解一些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吃饭,穿衣服,婚礼,葬礼,文学,艺术,历史等等,还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对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产生兴趣,进而自己去探讨了解更多的祖国文化。 2.4创设竞争机制,调动学习兴趣。学生通常都具有很强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将竞争机制引入汉语课堂教学中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我们可以运用朗诵比赛、课前演讲比赛、课前唱汉语歌曲等形式,再用全班的掌声、教师的评价加以鼓励,效果会更佳。学生乐于参加课堂上适当的竞赛活动,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2.5联系生活实际,揭示教学内容。只有学生能用汉语讨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时,他们才能感觉到汉语的实用性,基于这一点,作为老师就应该尽量让汉语走进他们的生活。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由浅入深的真实情景,如买东西、问路、打电话、就医、应聘、采访、评论等,借这些情景引导学生使用汉语。这样让学生把所学语言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不仅巩固了教学内容,而且还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2.6灵活运用,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否灵活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这方面的知识,具体来说有如下五种:
2.6.1介绍背景,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对陌生事物很有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给他们介绍故事的文化背景更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同时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还能学到课本以外的相关背景知识。
2.6.2分组表演,激活学生思维。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至三人,内容可由老师规定某篇课文,可自编自演,表演完以后让看的同学和演讲的同学互相即兴提问、回答或辩论,这种方法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2.6.3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展知识空间。教师给学生出课文标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可将自己的想象与课文内容结合,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2.6.4鼓励学生看汉语电影、学唱汉语歌曲。教育过程中给学生教汉语歌,让他们看汉语电影很重要,然后可以采取让学生复述电影情节,讲一个自己最难忘的场景片段,一个最难忘人物形象方式加深对内容的了解,这不仅能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愉悦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听力,口语水平。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汉语,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拨打学生的心弦,学唱汉语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汉语的理解。
2.6.5充分利用时间,加强对知识的积累和储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积累知识尤为重要,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教师可以利用每天授课前几分钟时间,向学生推荐一些励志格言、哲理警局、经典名句以及成语、俗语、谚语,然后让学生当天背会,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挑选喜欢的语句、文章片段、诗句等进行背诵。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不断丰富学生汉语知识储备的目的。
3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找出学生对汉语不感兴趣的原因,还要注重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并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以便更好地传授汉语知识。总而言之,语言学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汉语教学过程也是一样的。学生学习兴趣才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每一位老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探索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这样才能对提高教学的质量有所帮助。做为民族学校的汉语教师要深入了解汉语教学的规律,鼓励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大胆的探讨、摸索汉语教学的方法,积极参加各种经验交流会、探讨会等活动,及时发现和总结汉语教学中的一些好经验、好方法,不断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推动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