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科目作為初中科目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科目改革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发展的全过程,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整个世界构成的时代脉络。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更为客观的视角去分析社会中发生的热点事件。历史更多时候更像一面镜子,学生可以通过历史科目的充分学习,进而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现以史为镜、以史明得失。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对于正处于青春期躁动不安的学生来说,历史知识距离自己非常遥远,对学生存在吸引力的缺失。再加上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依旧采用以分数为导向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对学生内在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相应培养工作有所缺失,这对实现学生综合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达成是极为不利的。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引言
发展学生各阶段、各科目的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行业教育目标和主要发展趋势,不仅是新课改提出的全新教学要求,还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大环境下对人才的现实需求。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通过建立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并在体系建设中贯彻以德育人、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促使学生在教育中掌握终身发展所需的优秀品德和个人魅力,并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个人修养、社会属性、爱国情怀等方面进行充分培养。并通过引导教育的方式转换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促使学生由被动记忆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实现学生课堂主人翁的意识充分觉醒。在历史课程教学工作中,如何建设核心素养体系,并在体系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如何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适时转变为主动学习;如何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建立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以上都是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接下来本人将通过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进行策略浅析,希望能为各位读者带来一些新思考。
二、核心素养内涵浅析
核心素养是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在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教育各阶段需把教学目标转向培养学生的内在核心素养,对学生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和核心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教育培养要求。历史素养指的是通过教师引导教育,并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合理运用,实现学生在面对相应历史问题时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判断、总结、评价,并通过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实现内在价值体系的全面建设。在实际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先进教学手段的适时运用,实现学生健全人格、道德基础、审美情趣、情感表达等内在素养的全面培养。并通过相应史实案例讲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三、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浅析
1、立足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发起者存在,是推动课堂发展的有力推手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保障,在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中,想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科目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解教材历史知识点,导致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够密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感觉到学习枯燥乏味。长此以往,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甚至一些学生还会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素质教育全新教育目标自然无法有效达成。通过上诉问题分析,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需要立足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实现对传统教育方法的有力改革、适时创新。
教学实例: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章节课程中,本人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有效运用,首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视频展示,在视频展示过程中穿插讲解相应历史教材知识点。在选取视频教学素材的时候,本人通过对电视剧片段的截取构建成为教学视频。在视频播放和史实讲解完毕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电视剧与历史材料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进行讨论和总结。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对历史科目学习兴趣的充分培养,还通过电视剧和史实资料的对比,使学生意识到在面对相应历史问题时,史实资料作为唯一、真实的学习素材,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实现了师生、生生间的充分互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最终实现学生内在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2、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促使学生深入情境进行思想教育
在历史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熟悉自主学习方法、充分构建历史思维。在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中,教师想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通过情境构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历史情境构建过程中首先对学生进行充分引导,实现学生身临其境。并在历史情境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基于自我思考进行文章创作,实现学生历史思维的充分构建。
教学实例:在进行八年级上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章节学习过程中,在讲述到“火烧圆明园”时,文字的描述对学生的刺激效果有限。这时本人通过网络搜集而来的圆明园复原图与破坏后的圆明园图片进行对比展示,实现教学情境的充分构建。通过讲解战争的残酷促使学生意识到和平的可贵,还通过描绘清政府腐朽导致的经济衰落,经济的衰落引发的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在其中对侵华事件细节进行充分描述。通过细节描述进行的情境建设使得学生身临其境,最终实现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通过教学互动环节,实现学生“学以致用”
在实际历史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环节的引入,实现学生自发思考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本人在课前通过对旧知识点开展的问题构建,在课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回忆,并鼓励学生大胆回答自发思考后的个性化见解,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实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充分尊重,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实例:在每一学期课堂教学工作完毕后,本人都会构建相应的学期历史科目学习总结活动,在活动中本人向学生展现相应关键词,例如:通商口岸、经济建设、侵略手段等。要求学生结合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内容和自身思考开展相应主体文章创作,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述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思想,本人都给与充分鼓励并开展相应解答工作。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实现了学生历史思维的充分培养,保证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真实历史感悟还得以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
综上所诉,初中历史教师想要在实际教学课堂中实现教学具有实效性、趣味性、目标性、计划性,就需要对传统教学课堂进行适时改造、充分创新,这不仅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手段,也是保证学生内在核心素养全面培养的重要方法。希望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本文阅读产生一些新思考,并得以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为培养学生内在核心素养提供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燕飞.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7 (2) :43.
[2]雷建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 (11) : 174.
[3]黄磊.初中历史和谐课堂优化环境教学之我见[J].成功(教育),2011(16).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引言
发展学生各阶段、各科目的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行业教育目标和主要发展趋势,不仅是新课改提出的全新教学要求,还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大环境下对人才的现实需求。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通过建立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并在体系建设中贯彻以德育人、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促使学生在教育中掌握终身发展所需的优秀品德和个人魅力,并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个人修养、社会属性、爱国情怀等方面进行充分培养。并通过引导教育的方式转换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促使学生由被动记忆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实现学生课堂主人翁的意识充分觉醒。在历史课程教学工作中,如何建设核心素养体系,并在体系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如何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适时转变为主动学习;如何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建立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以上都是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接下来本人将通过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进行策略浅析,希望能为各位读者带来一些新思考。
二、核心素养内涵浅析
核心素养是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在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教育各阶段需把教学目标转向培养学生的内在核心素养,对学生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和核心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教育培养要求。历史素养指的是通过教师引导教育,并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合理运用,实现学生在面对相应历史问题时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判断、总结、评价,并通过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实现内在价值体系的全面建设。在实际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先进教学手段的适时运用,实现学生健全人格、道德基础、审美情趣、情感表达等内在素养的全面培养。并通过相应史实案例讲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三、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浅析
1、立足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发起者存在,是推动课堂发展的有力推手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保障,在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中,想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科目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解教材历史知识点,导致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够密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感觉到学习枯燥乏味。长此以往,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甚至一些学生还会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素质教育全新教育目标自然无法有效达成。通过上诉问题分析,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需要立足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实现对传统教育方法的有力改革、适时创新。
教学实例: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章节课程中,本人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有效运用,首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视频展示,在视频展示过程中穿插讲解相应历史教材知识点。在选取视频教学素材的时候,本人通过对电视剧片段的截取构建成为教学视频。在视频播放和史实讲解完毕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电视剧与历史材料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进行讨论和总结。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对历史科目学习兴趣的充分培养,还通过电视剧和史实资料的对比,使学生意识到在面对相应历史问题时,史实资料作为唯一、真实的学习素材,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实现了师生、生生间的充分互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最终实现学生内在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2、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促使学生深入情境进行思想教育
在历史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熟悉自主学习方法、充分构建历史思维。在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中,教师想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通过情境构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历史情境构建过程中首先对学生进行充分引导,实现学生身临其境。并在历史情境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基于自我思考进行文章创作,实现学生历史思维的充分构建。
教学实例:在进行八年级上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章节学习过程中,在讲述到“火烧圆明园”时,文字的描述对学生的刺激效果有限。这时本人通过网络搜集而来的圆明园复原图与破坏后的圆明园图片进行对比展示,实现教学情境的充分构建。通过讲解战争的残酷促使学生意识到和平的可贵,还通过描绘清政府腐朽导致的经济衰落,经济的衰落引发的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在其中对侵华事件细节进行充分描述。通过细节描述进行的情境建设使得学生身临其境,最终实现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通过教学互动环节,实现学生“学以致用”
在实际历史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环节的引入,实现学生自发思考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本人在课前通过对旧知识点开展的问题构建,在课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回忆,并鼓励学生大胆回答自发思考后的个性化见解,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实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充分尊重,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实例:在每一学期课堂教学工作完毕后,本人都会构建相应的学期历史科目学习总结活动,在活动中本人向学生展现相应关键词,例如:通商口岸、经济建设、侵略手段等。要求学生结合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内容和自身思考开展相应主体文章创作,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述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思想,本人都给与充分鼓励并开展相应解答工作。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实现了学生历史思维的充分培养,保证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真实历史感悟还得以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
综上所诉,初中历史教师想要在实际教学课堂中实现教学具有实效性、趣味性、目标性、计划性,就需要对传统教学课堂进行适时改造、充分创新,这不仅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手段,也是保证学生内在核心素养全面培养的重要方法。希望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本文阅读产生一些新思考,并得以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为培养学生内在核心素养提供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燕飞.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7 (2) :43.
[2]雷建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 (11) : 174.
[3]黄磊.初中历史和谐课堂优化环境教学之我见[J].成功(教育),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