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天人合一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形与意的表现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35306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国的建筑也同文化一样古老。任何社会的产物都无法摆脱文化的影响,建筑作为社会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更无法独立于文化之外,中华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可谓是影响深远。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含有深沉的文化哲理,表现了中国人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心理构成。
  关键字:天人合一大象无形意境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梁思成先生认为,“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征包括:一个高起的台基,作为木构梁柱为骨架的建筑物的基座,再支承一个外檐伸出的坡形屋顶。这种骨架式的构造使人们可以完全不受约束地筑墙和开窗。正是这种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得它能够适应中华文明的任何延伸地。”[梁思成,清式营造法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1年.]
  1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人文思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国的建筑也同文化一样古老。任何社会的产物都无法摆脱文化的影响,建筑作为社会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更无法独立于文化之外,中华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可谓是影响深远。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含有深沉的文化哲理,表现了中国人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心理构成。
  中国建筑中最高地位的是礼制建筑, 比如故宫、天坛、宗庙、明堂、辟雍,它是中国建筑博大精深的最集中体现,中国受封建制度统治了两千多年,而封建制度中最重要的便是礼制和宗法制,礼制建筑突出王族的至高无上和封建思想的宗教礼法、意识形态和哲理观念。
  
  2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观念,同样也是道家和儒家这两大中国传统文化流派的精髓所在,中华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可谓是影响深远,“天人合一”观念的基本内涵是:从“天人一物, 初无间隔”的基本点出发, 探究天地自然界发展变化特点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共济的一般规律。一般认为,“天”指大自然,而“人”即指人类。“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合一、和谐。
  在远古时代,人类生产力低下,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对于人类来说是无比强大,因为认知的局限,人类对于大自然抱有一种敬畏之心。为了建立信仰,人类将大自然作为自己膜拜的对象,比如说日、月、星,希望通过祭祀与自然进行交流,从而得到自然的眷顾和庇护。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些被膜拜的对象被人类抽象为天、地,人的生存需要得到天、地的认可,所以天人合一的前身或许是天、地、人合一。渐渐的,人类又赋予了膜拜对象一些人性的特质,让它“拟人化”,形成后来至高无上的神明,也称为天,古人常言“皇天在上”。帝王们自称真龙天子,秉承“天”的意志来统治人们,这样就完善了帝王统治的权威。
  “天”是自然而然、天真,不加伪饰的本然状态,天的运行变化并不强制性的去改变什么,它就那样自然而然地运行着,无欲无为,并不力争达到什么,但却达到了一切。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品格正是天所具有的,也正是人们所应效法的。人们回归了这本性,便与无为而无不为的宇宙天地之道融为一体、契合无间,达到自由的精神状态。
  古人讲究的天人合一,是说自然环境和人造建筑可以互相交流,和谐共生。中国古建筑展现的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本文所探讨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观,也正是基于这一基本涵义作为出发点。以老、庄为代表的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天人合一”观,具有天然的美学品格。它对中国古典建筑、园林设计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如天坛、故宫、江南典型民居、园林等,就充分展示了中国古建筑、园林设计的群体美、环境美、亲和自然之美,创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之美,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园林设计之美学思想的深厚文化底蕴。
  
  3天人合一与大象无形
  
  中国道教的创始者老子创立了许多有关哲学、社会和人生的命题,虽然这些命题并没有直接论述建筑,但是它们被后人奉为经典,并学以致用到建筑设计中来, 使之变成建筑文化的特殊命题。
  老子:“ 蜒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墉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王弼注,老子[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3 月,十一章]
  上面这段话中,老子强调的是,人们所看不到的所谓的虚无空间比肉眼可见的实体更加具有本质性,抽象的“无”可以给看得见的有形的存在提供不断完备和深入的空间。挖个洞作为房子来使用,房子功能的实现用的是洞里看不见的无形的空间,无形的空间虽然用感官无法真实感受到,但这一本质却给人用更多可以看见的有形的物品来不断充实房屋的文化、生活、祭祀等等功能。
   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拱,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 老子,王弼注,老子[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3 月,四十一章]
  老子深知大智若愚的哲学寓意,这一段话从各个方面论述了“有”与“有”的统一辩证关系,“无为而无不为”的“道”既是“无”,又是“有”,是“无”与“有”二者的统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一种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大象无形”很好地诠释了许多中国传统建筑的形态特点,比如刚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群,虽然土楼有方形土楼和圆形土楼,但是以圆土楼居多,方圆本为中国文化中最中庸、和谐的形象,方,正而不斜,可无限延伸;圆,无棱无角,自成一体。承启楼其巨大的圆形外观与辽阔的天穹相呼应,夯筑而成的本色黄土与闽西大地相连接,由高到低的四环圆楼循序渐进,用最简单的形式语言描绘出的是一个朴实无华,上应天穹,下接黄土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承启楼墙体的用料以土为材料,“客家山区山多土多, 建楼均可就地取材。讲究的做法有的还用三合土即黄土、白灰、砂子拌和夯筑, 有的土中还掺入红糖水和林米浆,以增加土墙的坚硬程度。因此有的土墙夯好后铁钉都难以钉人, 经数百年风雨仍完好无损。”这种墙体的做法不仅体现了古代客家人的智慧结晶,更体现出古人对于自然的崇敬,与大地融为一体。这样的表现与老子提出的“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就很协调了。
  幾十户同族人家共同生活在一座土楼中,大小相同的住房整体上给人以视觉的平衡和心理上的和谐体验,也显示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平等的。人和在天人合一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理念,古人云:天时地利人和,人和是人们唯一能够掌控的环节,和,可以解释为和谐、和睦,此和与彼合虽不同却有相通之处。古人通过建筑设计,将人们的社会活动、家庭活动有目的和方向地统一于建筑空间之中,营造出和谐之美。
  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王弼注,老子[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3 月,十二章]
  老子:“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纳。跺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老子,王弼注,老子[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3 月,四十一章]
  老子的话说的是“色、音、味”本是人类生活中最基础的组成感知,是常人必定要面对的生活,人们本来生活在有形的色的环境中,人们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外界太多的诱惑,我们疲于应对,因为对于多的渴望,不管是财富、名誉还是其他,我们都在追求,蓦然回首,却发现我们需要的其实很少。“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中国山水画最有意境的从来不是浓墨重彩的画卷,而是在于一大片留白之中那醒目的几笔。在老子看来,真正的巧并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去卖弄自己的聪明,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规律,在这种顺应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获得实现。一切艺术家的杰作,一方面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另一方面却又都处处显得是浑然天成的,似乎是非人力所能创造的。没有任何违背规律的人为的、任意的东西。这种合目的与合规律的高度统一,就是人们所谓的“天人合一”,也就是老子所谓的“大巧”、“大音”和“大象”了。
  而中国传统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比如说山西应县木塔应县,外形优美,粗犷中见玲珑,古朴中见典雅,明明只是简单的六层重檐,远远望去应县木塔并没有让人惊艳,却又让人隐隐知道,只有在离开之后,才会开始怀念。我们已然无从揣想,当年梁思成攀着塔顶垂下的铁链,在塞外的风沙中登上这座危塔的塔尖时,是否也曾发出过类似古人的感喟:“不独尽览山川城郭之胜,而胜衰之故又可观也。”古人的敏感与诗意,已然在城市日益攀升的建筑间消耗殆尽,或者真诚的喟叹,通常都来自新鲜感,而永远不会为司空见惯所激发。远眺、近观、仰视,塞北冬日的微风轻轻吹来,千年来,木塔是年事己高,但不变的是漫漫历史长河中人们对它不尽的咏叹。
  
  4形有尽而意无穷
  
  “形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包括了形的感知和意的延伸,形,建筑形式艺术,意,情感与文化的交融。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所在就是意,意在形之外而又不脱离于形,在有形的实体中营造无形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无限的延伸之意。
  中国古典园林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寓于各个细节之中,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造园的著作《园冶》就以“天人合一”为总纲,开篇的《园说》就明确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思想,在其后的各章中更是处处体现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协调,在虚与实、情与景、奇与正等问题上它都要求把对立的双方和谐地统一起来。在一个有限的空间环境里,园林景观的存在形式不单单是一个死的景物,更深层次的还寄托了设计者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等文化内涵。朴拙本真的山川之美抚慰着文人对人生进行忧患思索的心灵,在这样的精神文化背景下,人们在自然山水的真美中去伪存真,回归天性,成为“天人合一”思想的主要意蕴和精髓。但是园林乃方寸之地,无法移山挖海,只有一湖水,一块石,中国古典园林的绝妙之处便是化石为善,化湖为海,化实为虚,正是所谓的形有尽而意无穷。让人们产生联想,给人以余味或遐想的余地,通过眼前具体的景物,暗示更为深远的优美境界。
  苏州园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艺圃,艺圃不在苏州名园的风景区之内,附近没有标示,没有游客服务中心,它是苏州少数真正“隐居”的园林。艺圃的面积与留园之类的相比甚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苏州园林的精华全浓缩在这方圆之内。中的水榭背靠建筑,南临池水,最引人遐想的便是那屋顶的一条线,仿佛要伸出园子而去,正对着水榭看时,水榭的屋顶仿佛在向两侧缓缓地扩张,将天地练成一线。是响月廊中靠园子外的一边的假墙,外面还有一道外围墙,两墙之中栽种着葱葱绿竹,透过墙洞,加上左右的牌匾,感觉整个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谓天人合一之境界。
  “天人合一” 的建筑观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中心思想, 是古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在建筑中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管凯雄. 建筑的大象无形 [J]. 新建筑, 2004, 03): 68-9.
  [2]刘萍. 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研究 [D]; 武汉理工大学, 2008.
  [3]盧丽华. 永定客家土圆楼“和谐”美学特征研究 [D]; 西南大学, 2011.
  [4]彭红. 天人合一思想在我国古典建筑中的表现 [J]. 邵阳学院学报, 2004, 03): 17-8.
  [5]周霞, 刘管平. “天人合一”的理想与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观 [J]. 建筑学报, 1999, 11): 50-1.
  [6]老子. 王弼注. 老子[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3 月
  
  作者简介:
  陈艺丹,1992年5月,女,福建龙岩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
  廖晓娟,1991年10月,女,福建龙岩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
其他文献
1、加快形成符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根据行业的特色和本企业的特点,尽快形成自己的文化理念。新时期国内外的经济形势都要求企业形成和构建和谐的、创新的、团结的、蓬勃向上的企业文化,创建文明和谐的企业环境,也只有在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中,职工才更有积极性,更有责任感去为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贡献力量,而这正是企业得以创新最需要的软环境。例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有一根绳子,
期刊
摘要:胶东半岛老路拓宽项目中老路基固结沉降基本稳定,两侧地基基本为原状地基,控制新老路基差异沉降是重点,采用三角形布桩穿透粉质粘土层的浆喷桩为地基处理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地基;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胶东半岛老路拓宽工程路线经过区域属缓丘陵及准平原地貌单元,路基中高压缩性的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为9m左右,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一般在120Kpa左右。在路基
期刊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 “三个树立”  树立效益观念:搞企业要讲求效益,做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讲求效益。要看企业文化是否得到升华,企业的凝聚力是否增强;要看职工的政治立场是否坚定了,思想觉悟是否提高了,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要看企业是否发展了,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了,职工收入是否增
期刊
【摘要】市场在资源、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起配置主导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尽完善的初级阶段,要解决建筑市场无序竞争、队伍结构失衡、主体信用缺失、科技含量低、高端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单纯依靠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是无法实现的,必须配合以行业主管部门在依法行政基础上的宏观调控和行政推动,多种手段综合作用才能实现建筑业的科学和谐发展。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沥青路面的优点是坚实性、耐久性、防渗性强,同时在低温时也不容易开裂,在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沥青路面的施工较为复杂,因此,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应注意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同时优化施工质量评定标准,将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关键词】公路施工;沥青面层;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公路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沥
期刊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实施者,是党员群众的主心骨,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关系和经济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党建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党员意识,是对每个共产党员的必然要求。要保
期刊
【摘要】钻孔灌注桩易受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易发生质量事故,且其加固处理难度大,费用较高。找出其事故发生的原因,研究相应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事故;原因;预防和处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钻孔灌注桩的桩长和桩径不断加大,单桩承载力也越来越高,同时,也使单柱单桩的设计成为可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也随之发展起来,且无论何种工程建筑都离不开岩土工程。岩土工程的兴起,使得锚固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为在岩土工程中滑坡现象经常出现,使用锚固技术可以防止滑坡而影响整个工程建筑。锚固技术包括锚索、锚杆以及其它结构,有时候会是单独进行滑坡治理,有时候会根据工程的需要而进行多种防滑技术的结合。锚固技术在深基坑、巷道、码头、边坡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在不断地实践工作中
期刊
创新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他可以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形成凝聚力、吸引力、发展力和市场竞争力。创新企业文化必须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以“人本管理”为基础,通过创建学习型
期刊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我们的基本方略。在加强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面,我们重点要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一、立法要坚持科学、民主,提高立法质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种利益关系将更加错综复杂,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任务还十分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