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小衔接,实现持续发展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年龄小,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和态度非常重要,这决定着他们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当关注幼小衔接,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态度习惯与品行,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实现持续发展。
  一、教授常识,让幼儿学会生活
  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这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学会了生活,才能热爱生活,并体味生活的美好。所以,在一日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穿衣、叠被、穿鞋、刷牙、整理用品等等。如果有机会则不妨带幼儿到园外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面对复杂的环境,学会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例如,带幼儿参观消防队,请消防员叔叔给他们讲解防火知识和技能,发现火情拨打119电话。
  二、适当引导,学会与人友好交往
  学会做人,首先得教会幼儿与人相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面对周围的世界和环境时,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为自己着想。在幼儿园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同学之间更易发生冲突与不快,因此,引导幼儿融洽相处、互相尊重成为日常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此,我经常将一些典型事例放到幼儿一日活动中来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告诉幼儿怎样面对同学的不礼貌行为,怎样解决自己和同伴之间的纠纷,怎样与同伴友好相处。讨论后,明确告诉幼儿,哪些行为是对的,会受到同伴的喜欢和老师的表扬;哪些行为是错的,是不友好的,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例如,“你想玩一个玩具,可同学正在玩,该怎么办呢?”告诉幼儿,不能跑过去抢,可以走上前去和同学一起玩,或在一旁耐心等待,也可以和同学交流让自己玩一会儿。如果遇到困难——肚子疼了、不舒服了,要告诉同学报告老师,这都是与同学交往的技能与知识。
  三、寓教于乐,培养幼儿热爱学习的品质
  幼儿年龄小,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契合他们的认知规律。例如,语言课上,教师用击鼓传花的方式进行字词游戏,首先由教师说一个两字词语,然后开始击鼓,拿到花朵的幼儿接着说出一个与前面的词相关的词语,如果答不上来要给大家唱首歌曲。这样,一边玩,一边学,教室里气氛浓厚,学生兴致十足,慢慢地就能培养幼儿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
  当然,幼儿良好品行与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平时的教育中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努力地去培养。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幼儿才能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实现自己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课程独特的学科特点决定其特有的教学情境和要求,它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效率,这是信息技术教师经常探讨的一个话
十一月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星星点点透着温柔和悠闲,深蓝色的天空中一抹淡淡的白云,阵阵秋风吹过,一扫夏日的慵懒、闷热,心情就此沉寂,不觉也胃口大开,此时,最宜赖在温婉的粤
进入初中,由于学科的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很多学生感到学习吃力。然而,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来说,又明显是一个质的飞跃。作为和代数并列为初中两大知识点的几何学,常因为其图形变化多端,解题方法多种多样,很多学生感到力不多心。如何在这样一个“高压”的因素下学好几何呢?  初中几何主要研究的是平面图形,它是通过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来表达的。几何课本一开始是用比较抽象的文字语言介绍新的概念,对于这些
情感是英语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教师真诚的情感投入,是开展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是师生良性互动的不竭动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牢固基石。
数学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它被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为学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