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践教学中因班级人数多,出现教师无法 “点对点”释疑、纠错、评价需求以及课堂掌控难度大等突出矛盾。“学生助教”模式的实践,为解决实践教学难题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教学模式改革之路。
关键词:学生助教;教学模式;专业技能;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C-0028-03
一、“学生助教”模式产生的动因
“学生助教”模式是在“分层教学法”理论指导下,在团体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状况、技能水平、特长爱好,将部分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选拔、培养去指导相对水平较低的学生,发挥教学辅助作用,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共同进步,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1.目前学校每个班级都在40人左右。班级人数多,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师无法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采用“学生助教”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问题。
2.学生动觉智力差异客观存在,很难在同一时间段达到相同的培养目标。学生助教克服了教师“点对面”教学,难以满足“点对点”释疑、纠错、评价需求,课堂掌控难度大等突出矛盾。采用“学生助教”模式,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3.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易于沟通。通过实施“学生助教”模式,建立新型的学生关系,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二、“学生助教”模式的优势
近年来,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不断摸索创新逐渐建立完善了“学生助教”模式。“学生助教”,就是在高年级先行教学,先行训练的学生中挑选技能水平高、操作熟练、动作协调的学生,或选拔同级优秀学生代表,经过专门培训后参与教学,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发挥作用。这种学教互动的模式,具体教学优势表现在:
1.放大教师的教学功能。在当前职业学校教师教学任务普遍比较繁重的情况下,利用高年级同学或同年级中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同学,参与教学或技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改变粗放型的教学现状,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得到手把手的指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缓解当前师生比不合理的现状。
2.通过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施,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通过分析高职校学生在动觉智力上的差异性,探索出一条更适宜于职业教育学生自身发展的培养模式,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
三、“学生助教”模式的实施
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共同进步,以提高整体水平,具体实践过程如下:
(一)基于技能大赛分层递进式学生助教人才选拔
班级推优:面向在校全体学生。基本流程:学生提交申请、由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综合评定,选拔出个人素质高、肯做事、乐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优秀学生。
校技能大赛:各班推优学生在校“技能节”同台竞技,同年级项目相同,逐年递增。在统一标准下一比高低,比赛成绩突出的学生作为班级学生助教人员确定的重要依据。
班级学生助教:依据技能大赛比赛成绩按1:8的比例配备“班级学生助教”人员。班级学生助教采用导生制的组织形式:教师上课时将校技能节选拔出的学生先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学生助教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是教师的助手。
市级技能大赛选手:班级学生助教中技能水平更强的学生作为技能大赛训练队培养成员。训练队中成绩突出者将代表系部出战市级技能大赛。一二年级的学生助教作为中职项目的参赛选手,三四年级的学生助教作为高职项目的参赛选手。
省级技能大赛选手:在市级技能大赛中取得项目第一二名的学生,代表市级出战省赛。未获市赛金奖的选手,被评为“系级学生助教”。
系级学生助教:由系部统一安排,利用业余时间承担辅助教学、实验实训室维护与教学设备等工作,并享受勤工助学补贴。
国赛选手:省赛取得一、二名的学生继续代表省参加国家技能大赛。没有国赛项目的省级技能大赛选手可以申请“校级学生助教”岗位。
校级学生助教:根据学校校级学生助教的选拔、聘用与管理条例,被评为校级学生助教的,履行工作职责的同时,享受一定待遇。
(二)传递式助教培养方式
在学生助教培养过程中,形成了以教师指导,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学生助教培养方式。具体流程如图2。
图中技能大赛选手带四年级学生助教,四年级学生助带三年级学生助教,高年级带低年级,以老带新,符合培养学生技能递进的时间特性。并将技能大赛成果扩大,为数不多的技能大赛选手,将长期训练中积累的技术和技巧,通过“传、帮、带”,一变十,十变百,大大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解放教师的同时,不断传承,形成了人才梯队。
(三)制度化学生助教运行管理模式
1.技能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为推进“学生助教”模式奠定了运行框架,即图3所示。
2.学生助教制度化分层管理。
一是班级学生助教重培养、重激励。利用业余时间,以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对班级学生助教进行超前培训,并进行达标考核。在随班实习、时,学生助教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履行“助教”的职责。参与助教学生与实习指导教师并肩指导其他学生,节省了教师时间和精力,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二是加大系级学生助教监管。与班级学生助教有所不同,系级学生助教由系部安排工作。他们可以跨班、跨年级指导。遵行勤工助学考核,享受勤工助学同等补贴。
三是加强校级“学生助教”的选拔、聘用与管理。为做好学生助教的选拔、聘用与管理工作,出台了《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实训(实验)学生助教岗位设置与管理细则》,做到严格标准,规范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助教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实践成效
(一)常态教学,成绩提升
通过实行“学生助教”模式,大大缓解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在教学目标达成、专业中高级考通过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近两年中级工考核通过率达到了100%,学生的实训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二)技能大赛,屡创佳绩
学校为了培养技能大赛选手付出了大量的资源与精力,参赛学生经过长期的打磨都是训练有素、技艺精湛,而获得国赛、省赛奖的同学是学校宝贵的资源。用前一届参加技能大赛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参与指导下一届参赛同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发展,使得学校在国赛和省赛中屡获佳绩。
(三)学生助教,好评如潮
由调查可见,学生对“学生助教”普遍认同,且在交流沟通上比教师更有优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配备学生助教使其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有收获的占87.5%。
(四)学生助教模式,催生技能型教师
电子工程系2008级学生顾吴华,学生期间曾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江苏赛区“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在课堂上,因为专业成绩突出,被选为助教,成为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助教工作的开展,使得自身的实践操作水平不断提升巩固。
基于其在实践操作上杰出的动手能力和专业领域突出的学习能力,系部通过研究商讨后,将顾吴华吸纳进教师队伍。参加工作以来,顾吴华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竞赛系列活动中获得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7名;同时,创建电子工程系科技社团并担任社团指导教师,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为系部技能大赛做人才储备工作。
顾吴华培养的成功,坚定了学校坚持走“学生助教”的教学模式。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在实践中前行,在前行中总结,推行“学生助教”模式以来,学校的人才培养,教育实践,学生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由于在职业学校中开展“学生助教”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还是一个新兴事物,我们仅进行了一种探索性的研究,因此,在一些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1.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应该进一步的调整,课程设置与课程改革还有待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2.在江苏省内职业教育有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中职,实施的过程应该有所区别,在这一点上,研究需要针对两个群体特点、培养目标的不同,进一步调整,以显示实施的不同。
3.如何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实行“学生助教”模式,这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总之,作为一种探索式的教学模式改革,还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不断完善与总结,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责任编辑:冯志军)
关键词:学生助教;教学模式;专业技能;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C-0028-03
一、“学生助教”模式产生的动因
“学生助教”模式是在“分层教学法”理论指导下,在团体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状况、技能水平、特长爱好,将部分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选拔、培养去指导相对水平较低的学生,发挥教学辅助作用,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共同进步,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1.目前学校每个班级都在40人左右。班级人数多,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师无法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采用“学生助教”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问题。
2.学生动觉智力差异客观存在,很难在同一时间段达到相同的培养目标。学生助教克服了教师“点对面”教学,难以满足“点对点”释疑、纠错、评价需求,课堂掌控难度大等突出矛盾。采用“学生助教”模式,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3.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易于沟通。通过实施“学生助教”模式,建立新型的学生关系,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二、“学生助教”模式的优势
近年来,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不断摸索创新逐渐建立完善了“学生助教”模式。“学生助教”,就是在高年级先行教学,先行训练的学生中挑选技能水平高、操作熟练、动作协调的学生,或选拔同级优秀学生代表,经过专门培训后参与教学,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发挥作用。这种学教互动的模式,具体教学优势表现在:
1.放大教师的教学功能。在当前职业学校教师教学任务普遍比较繁重的情况下,利用高年级同学或同年级中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同学,参与教学或技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改变粗放型的教学现状,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得到手把手的指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缓解当前师生比不合理的现状。
2.通过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施,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通过分析高职校学生在动觉智力上的差异性,探索出一条更适宜于职业教育学生自身发展的培养模式,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
三、“学生助教”模式的实施
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共同进步,以提高整体水平,具体实践过程如下:
(一)基于技能大赛分层递进式学生助教人才选拔
班级推优:面向在校全体学生。基本流程:学生提交申请、由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综合评定,选拔出个人素质高、肯做事、乐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优秀学生。
校技能大赛:各班推优学生在校“技能节”同台竞技,同年级项目相同,逐年递增。在统一标准下一比高低,比赛成绩突出的学生作为班级学生助教人员确定的重要依据。
班级学生助教:依据技能大赛比赛成绩按1:8的比例配备“班级学生助教”人员。班级学生助教采用导生制的组织形式:教师上课时将校技能节选拔出的学生先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学生助教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是教师的助手。
市级技能大赛选手:班级学生助教中技能水平更强的学生作为技能大赛训练队培养成员。训练队中成绩突出者将代表系部出战市级技能大赛。一二年级的学生助教作为中职项目的参赛选手,三四年级的学生助教作为高职项目的参赛选手。
省级技能大赛选手:在市级技能大赛中取得项目第一二名的学生,代表市级出战省赛。未获市赛金奖的选手,被评为“系级学生助教”。
系级学生助教:由系部统一安排,利用业余时间承担辅助教学、实验实训室维护与教学设备等工作,并享受勤工助学补贴。
国赛选手:省赛取得一、二名的学生继续代表省参加国家技能大赛。没有国赛项目的省级技能大赛选手可以申请“校级学生助教”岗位。
校级学生助教:根据学校校级学生助教的选拔、聘用与管理条例,被评为校级学生助教的,履行工作职责的同时,享受一定待遇。
(二)传递式助教培养方式
在学生助教培养过程中,形成了以教师指导,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学生助教培养方式。具体流程如图2。
图中技能大赛选手带四年级学生助教,四年级学生助带三年级学生助教,高年级带低年级,以老带新,符合培养学生技能递进的时间特性。并将技能大赛成果扩大,为数不多的技能大赛选手,将长期训练中积累的技术和技巧,通过“传、帮、带”,一变十,十变百,大大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解放教师的同时,不断传承,形成了人才梯队。
(三)制度化学生助教运行管理模式
1.技能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为推进“学生助教”模式奠定了运行框架,即图3所示。
2.学生助教制度化分层管理。
一是班级学生助教重培养、重激励。利用业余时间,以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对班级学生助教进行超前培训,并进行达标考核。在随班实习、时,学生助教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履行“助教”的职责。参与助教学生与实习指导教师并肩指导其他学生,节省了教师时间和精力,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二是加大系级学生助教监管。与班级学生助教有所不同,系级学生助教由系部安排工作。他们可以跨班、跨年级指导。遵行勤工助学考核,享受勤工助学同等补贴。
三是加强校级“学生助教”的选拔、聘用与管理。为做好学生助教的选拔、聘用与管理工作,出台了《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实训(实验)学生助教岗位设置与管理细则》,做到严格标准,规范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助教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实践成效
(一)常态教学,成绩提升
通过实行“学生助教”模式,大大缓解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在教学目标达成、专业中高级考通过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近两年中级工考核通过率达到了100%,学生的实训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二)技能大赛,屡创佳绩
学校为了培养技能大赛选手付出了大量的资源与精力,参赛学生经过长期的打磨都是训练有素、技艺精湛,而获得国赛、省赛奖的同学是学校宝贵的资源。用前一届参加技能大赛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参与指导下一届参赛同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发展,使得学校在国赛和省赛中屡获佳绩。
(三)学生助教,好评如潮
由调查可见,学生对“学生助教”普遍认同,且在交流沟通上比教师更有优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配备学生助教使其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有收获的占87.5%。
(四)学生助教模式,催生技能型教师
电子工程系2008级学生顾吴华,学生期间曾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江苏赛区“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在课堂上,因为专业成绩突出,被选为助教,成为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助教工作的开展,使得自身的实践操作水平不断提升巩固。
基于其在实践操作上杰出的动手能力和专业领域突出的学习能力,系部通过研究商讨后,将顾吴华吸纳进教师队伍。参加工作以来,顾吴华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竞赛系列活动中获得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7名;同时,创建电子工程系科技社团并担任社团指导教师,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为系部技能大赛做人才储备工作。
顾吴华培养的成功,坚定了学校坚持走“学生助教”的教学模式。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在实践中前行,在前行中总结,推行“学生助教”模式以来,学校的人才培养,教育实践,学生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由于在职业学校中开展“学生助教”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还是一个新兴事物,我们仅进行了一种探索性的研究,因此,在一些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1.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应该进一步的调整,课程设置与课程改革还有待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2.在江苏省内职业教育有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中职,实施的过程应该有所区别,在这一点上,研究需要针对两个群体特点、培养目标的不同,进一步调整,以显示实施的不同。
3.如何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实行“学生助教”模式,这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总之,作为一种探索式的教学模式改革,还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不断完善与总结,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责任编辑:冯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