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舞蹈创编技能,在教学中采用任务引领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引领法;幼儿舞蹈创编;任务实施
任务引领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要求教师根据任务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把教学目标转换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自主性的探究活动。在舞蹈教学中,通过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实施达到预期目标,我有这样几点想法:
一、任务内容要准确
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实施,首先应考虑任务的设计,根据任务来选择课程内容。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设计任务时应兼顾理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
1.内容切合实际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和技能水平有一个综合了解,评估、分析学生现有水平与用工要求的差距,结合学生现状,设置难易适中的任务。其次,在任务的设置中,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采用阶梯式的任务单,把整体任务细化成学生更容易完成的小任务,再由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让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激发学习热情,从而轻轻松松地达到学习目标。
2.任务设置具体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可以设置指向具体、相联的一组或系列任务。例如,在讲授幼儿舞蹈创编内容时,教师给出创编某个幼儿舞蹈的任务,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可以在一堂课中完成步法或手部动作的创编,也可以完成整体动作和队形的创编,目标的指向都很明确、很具体,最终都是为了完成整个幼儿舞蹈的创编。学生只有了解了具体的任务,才能更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为达成这一目标而积极地去完成任务。
二、任务准备要充分
任务实施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准备是否充分将直接关系到任务实施是否顺畅。有的教师正是因为准备不充分才导致了教学实施的无序、失效、失控等状况的发生。
1.做好课前沟通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认为,课堂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顺利完成任务、达到目标。在任务实施前,教师应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充分地了解,了解学生舞蹈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其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歌唱能力,也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为任务实施作铺垫。
2.准备实训设备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是舞蹈教学的关键所在,不但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任务实施前,应充分利用实训设备,准备任务资料和课件,创设任务场景。例如,幼儿园有某某活动,需要教师辅导某个节目,或者上一堂舞蹈公开课等。这样能使任务的操作性更强,更好地与工作要求有效结合。
3.准备任务内容
在前阶段的舞蹈教学中,我把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模块,把不同层次的任务分解到各个模块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做到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例如,在讲授幼儿舞蹈《坐火车的小老鼠》这一内容时,我设置了阶梯式的任务:完成一段舞蹈动作、完成两段舞蹈动作、根据音乐完成舞蹈、根据音乐创编舞蹈动作、根据音乐创编舞蹈(动作和队形)。接着,让学生分小组自由选择任务等级。最终的结果是,很多小组都选择了难度较大的第四、五项任务。这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绝对是个挑战。但实际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都尽可能地完成了既定任务。
三、任务实施要引导
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教师应扮演好适当的角色,既可以是任务的指导者,也可以是任务的监控者。
1.多种教学法相结合
在任务实施时,教师要把多种教与学的方法相结合,比如示范法、小组学习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使学生在保持学习热情的同时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任务实施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任务,教师应及时展开引导。例如,在创编幼儿舞蹈时,学生经常出现为创编而创编的动作,也就是动作的堆砌,没有连贯性,也没有合理性。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但浪费了学生的精力,也会使学生进入编排的误区。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指导学生摒弃不合适的动作,提高对舞蹈的整体把握能力。
四、任务评价要及时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或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机制,满意地点一点头,轻轻地拍一拍肩,真诚地夸上一二句,那作用非同小可。教師要善于揣摩学生的心态,很多学生非常努力地完成了任务,他们期待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也许,一部分学生在创编某些动作时费了很多心思,希望老师和同学发现他们别具匠心的闪光点。也许,一些挑战高难度任务的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欣赏的目光。诸如此类,教师应恰到好处地组织评价。在评价时,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学生自评、师生共评、小组评价互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自我完善的能力和客观评价的能力。教师的评价要中肯,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要有褒有贬,既看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又要拓展学生发展的前景,以此来鼓励学生快乐学习、善于探究、勇于创造。
【参考文献】
[1]任务引领课程改革系列教材[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
[2]郑应花.谈谈“任务引领”教学法的重要意义[J].职业教育,2011(6)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任务引领法;幼儿舞蹈创编;任务实施
任务引领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要求教师根据任务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把教学目标转换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自主性的探究活动。在舞蹈教学中,通过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实施达到预期目标,我有这样几点想法:
一、任务内容要准确
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实施,首先应考虑任务的设计,根据任务来选择课程内容。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设计任务时应兼顾理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
1.内容切合实际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和技能水平有一个综合了解,评估、分析学生现有水平与用工要求的差距,结合学生现状,设置难易适中的任务。其次,在任务的设置中,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采用阶梯式的任务单,把整体任务细化成学生更容易完成的小任务,再由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让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激发学习热情,从而轻轻松松地达到学习目标。
2.任务设置具体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可以设置指向具体、相联的一组或系列任务。例如,在讲授幼儿舞蹈创编内容时,教师给出创编某个幼儿舞蹈的任务,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可以在一堂课中完成步法或手部动作的创编,也可以完成整体动作和队形的创编,目标的指向都很明确、很具体,最终都是为了完成整个幼儿舞蹈的创编。学生只有了解了具体的任务,才能更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为达成这一目标而积极地去完成任务。
二、任务准备要充分
任务实施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准备是否充分将直接关系到任务实施是否顺畅。有的教师正是因为准备不充分才导致了教学实施的无序、失效、失控等状况的发生。
1.做好课前沟通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认为,课堂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顺利完成任务、达到目标。在任务实施前,教师应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充分地了解,了解学生舞蹈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其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歌唱能力,也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为任务实施作铺垫。
2.准备实训设备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是舞蹈教学的关键所在,不但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任务实施前,应充分利用实训设备,准备任务资料和课件,创设任务场景。例如,幼儿园有某某活动,需要教师辅导某个节目,或者上一堂舞蹈公开课等。这样能使任务的操作性更强,更好地与工作要求有效结合。
3.准备任务内容
在前阶段的舞蹈教学中,我把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模块,把不同层次的任务分解到各个模块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做到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例如,在讲授幼儿舞蹈《坐火车的小老鼠》这一内容时,我设置了阶梯式的任务:完成一段舞蹈动作、完成两段舞蹈动作、根据音乐完成舞蹈、根据音乐创编舞蹈动作、根据音乐创编舞蹈(动作和队形)。接着,让学生分小组自由选择任务等级。最终的结果是,很多小组都选择了难度较大的第四、五项任务。这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绝对是个挑战。但实际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都尽可能地完成了既定任务。
三、任务实施要引导
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教师应扮演好适当的角色,既可以是任务的指导者,也可以是任务的监控者。
1.多种教学法相结合
在任务实施时,教师要把多种教与学的方法相结合,比如示范法、小组学习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使学生在保持学习热情的同时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任务实施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任务,教师应及时展开引导。例如,在创编幼儿舞蹈时,学生经常出现为创编而创编的动作,也就是动作的堆砌,没有连贯性,也没有合理性。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但浪费了学生的精力,也会使学生进入编排的误区。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指导学生摒弃不合适的动作,提高对舞蹈的整体把握能力。
四、任务评价要及时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或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机制,满意地点一点头,轻轻地拍一拍肩,真诚地夸上一二句,那作用非同小可。教師要善于揣摩学生的心态,很多学生非常努力地完成了任务,他们期待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也许,一部分学生在创编某些动作时费了很多心思,希望老师和同学发现他们别具匠心的闪光点。也许,一些挑战高难度任务的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欣赏的目光。诸如此类,教师应恰到好处地组织评价。在评价时,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学生自评、师生共评、小组评价互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自我完善的能力和客观评价的能力。教师的评价要中肯,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要有褒有贬,既看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又要拓展学生发展的前景,以此来鼓励学生快乐学习、善于探究、勇于创造。
【参考文献】
[1]任务引领课程改革系列教材[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
[2]郑应花.谈谈“任务引领”教学法的重要意义[J].职业教育,2011(6)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