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我一直在思索如何能够上好这门课程,使师生都能够在教与学中得到快乐,使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中。思想政治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政治课的革新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是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解决不足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达到教学目的?为此浅谈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
首先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缺乏正确的教材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部分教师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生活经历、学习基础等实际,只从教者本身的角度出发,准备和组织教学,搞“一刀切”,因而造成课上“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显得很吃力,学生却无动于衷,失去了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例如有些优质教学光盘,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典型范例,可是部分学校、部分老师就是没有用起来;网络上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但由于一些教师盲目自大,先进的经验不去学习,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使一些优质教学资源没有发挥最大效益。作为教师,应根据教情和学情,充分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我们既要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指导作用,又要跳出教材和教参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打破教材的原有顺序,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适当拓展延伸;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机地进行糅合,发挥每个资源的长处和优势,为课堂所用。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政治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深思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不足多,学生启动不足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其次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一些教师由于对这一理念缺乏深刻的理解,以为新课改追求的是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合作探究,教师就解放了,无需教师去准备和组织,于是片面追求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讨论时间又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作为教师要在课前精心组织、准备和安排,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安排活动。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过程中,应及时巡视课堂,发现不足时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寻找不足的着手点。在课堂活动中,要科学地合理安排,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活动,以期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或主动性的目的。
再次过于注重学生的个体代表效应,弱化学生群体效益。就学生方面来说,由于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在当听众,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合作形式,有侧重地实现一类或两类目标。在评价合作学习时,要以“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作为评价合作学习的目标和尺度,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另外,合作学习要发表了意见也不会受到重视。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使每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就教师而言,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选取合作学习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合作性和可评估性。其次,对合作学习的目标确定要适当,起点太高,尽管合作学习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三维目标的均衡达成,但客观地说,一节课能将三维目标一并实现,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合作形式,有侧重地实现一类或两类目标。再次,在评价合作学习时,要以“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作为评价合作学习的目标和尺度,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另外,合作学习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
最后片面强调表扬激励作用,忽视批评指正的功效。新课程强调尊重、赏识,其实质是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的发展能力,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但是,有些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评价的内涵和作用,认为实施新课程就批评学生,对学生只是一味地表扬。于是,课堂上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对学生取得的一点成绩过分表扬:“你很聪明”、“你回答得最好”等等,给学生的回答每次都给予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轰轰烈烈,过分地吸引人的“眼球”。在不少老师看来,激励与批评是对立的,强调激励就批评,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识,表扬亦能造成伤害。殊不知,过分的褒奖有时会适得其反,缺乏激励性,还有可能“过犹不及”,误导学生。其实,新课程并没有让批评惩戒“安静地走开”,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明白,表扬激励和批评惩戒是教育的双翼。适当地批评指正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感到一种被关心、被关注的温暖。批评在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中或缺,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批评,做错了就应该给予批评,有时甚至是严肃的批评。学生固然喜欢被表扬,但是对于真诚的实事求是的批评,也是心存感恩的,他们会去深思自己的失误、寻找缘由,使个体在心理上有一种强化,对错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避开再犯类似的错误,从而推动个体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发现学生的不足时,应该以一种直接而真诚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学生及早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表扬与批评都应该在教育中发挥其共有的作用。没有激励的教育,是刻板的、没有动力的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是虚伪的、不负责任的教育。只有在不断完善与激励中,才能实现教育的有效性,才能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善、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单位:贵州省印江自治县沙子坡中学)
首先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缺乏正确的教材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部分教师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生活经历、学习基础等实际,只从教者本身的角度出发,准备和组织教学,搞“一刀切”,因而造成课上“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显得很吃力,学生却无动于衷,失去了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例如有些优质教学光盘,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典型范例,可是部分学校、部分老师就是没有用起来;网络上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但由于一些教师盲目自大,先进的经验不去学习,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使一些优质教学资源没有发挥最大效益。作为教师,应根据教情和学情,充分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我们既要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指导作用,又要跳出教材和教参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打破教材的原有顺序,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适当拓展延伸;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机地进行糅合,发挥每个资源的长处和优势,为课堂所用。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政治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深思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不足多,学生启动不足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其次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一些教师由于对这一理念缺乏深刻的理解,以为新课改追求的是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合作探究,教师就解放了,无需教师去准备和组织,于是片面追求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讨论时间又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作为教师要在课前精心组织、准备和安排,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安排活动。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过程中,应及时巡视课堂,发现不足时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寻找不足的着手点。在课堂活动中,要科学地合理安排,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活动,以期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或主动性的目的。
再次过于注重学生的个体代表效应,弱化学生群体效益。就学生方面来说,由于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在当听众,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合作形式,有侧重地实现一类或两类目标。在评价合作学习时,要以“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作为评价合作学习的目标和尺度,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另外,合作学习要发表了意见也不会受到重视。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使每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就教师而言,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选取合作学习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合作性和可评估性。其次,对合作学习的目标确定要适当,起点太高,尽管合作学习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三维目标的均衡达成,但客观地说,一节课能将三维目标一并实现,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合作形式,有侧重地实现一类或两类目标。再次,在评价合作学习时,要以“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作为评价合作学习的目标和尺度,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另外,合作学习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
最后片面强调表扬激励作用,忽视批评指正的功效。新课程强调尊重、赏识,其实质是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的发展能力,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但是,有些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评价的内涵和作用,认为实施新课程就批评学生,对学生只是一味地表扬。于是,课堂上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对学生取得的一点成绩过分表扬:“你很聪明”、“你回答得最好”等等,给学生的回答每次都给予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轰轰烈烈,过分地吸引人的“眼球”。在不少老师看来,激励与批评是对立的,强调激励就批评,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识,表扬亦能造成伤害。殊不知,过分的褒奖有时会适得其反,缺乏激励性,还有可能“过犹不及”,误导学生。其实,新课程并没有让批评惩戒“安静地走开”,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明白,表扬激励和批评惩戒是教育的双翼。适当地批评指正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感到一种被关心、被关注的温暖。批评在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中或缺,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批评,做错了就应该给予批评,有时甚至是严肃的批评。学生固然喜欢被表扬,但是对于真诚的实事求是的批评,也是心存感恩的,他们会去深思自己的失误、寻找缘由,使个体在心理上有一种强化,对错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避开再犯类似的错误,从而推动个体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发现学生的不足时,应该以一种直接而真诚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学生及早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表扬与批评都应该在教育中发挥其共有的作用。没有激励的教育,是刻板的、没有动力的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是虚伪的、不负责任的教育。只有在不断完善与激励中,才能实现教育的有效性,才能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善、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单位:贵州省印江自治县沙子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