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也是决定中国产业经济走向的关键一年。国家近期出台产业政策,真正唱响了“创新与节能”的产业主旋律。
编者按:国家发改委酝酿了整整两年出台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与之相配套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期望通过政府“有形之手”,为竞争已趋白热化的行业“降温”,同时淘汰落后工艺、鼓励节能环保。相信这将为今后几年的多个产业走向产生巨大影响。
穿插:业内人士指出,这与中国寻求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是相一致的,对产能存在过剩和潜在过剩的行业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
200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集中力量对部分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中国目前钢铁和电解铝行业、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等7大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有潜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且一些高能耗的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仍在盲目发展,这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国家近期出台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与之相配套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业内专家指出,国家出台产业政策,以政府的“有形之手”科学地干预市场,目的在于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两个文件的出台,将国家对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加以具体化,将会进一步指导2006年的产业发展与运行。
重大产业调整政策应运而生
国家发改委最近有一个统计数据,在几年以内,中国的汽车生产能力将达到1800万辆,2000年中国国内市场汽车的需求是1000万辆,生产能力要超过80%;电解铝:现在生产能力是1030万吨,尚有260万吨闲置能力;铁合金:生产能力2200万吨,当前企业开工率只有40%;电石:生产能力1600万吨,有一半能力放空;交通能力已经超过需求1亿吨,而在建和已建能力各有3000万吨;另外,一般的机械加工制造、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以及日用商品制造能力都普遍存在过剩。由此可见,中国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有进一步严重化的趋势,如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调整战略就难以实现。
国家酝酿了整整两年的时间,适时出台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原则、方向和重点。与之配套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包括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三类目录,涉及农业、水利、煤炭、电力、交通、信息产业、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建材、机械、轻纺、服务业、环境和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等20多个行业。其中,鼓励类539条,限制类190条,淘汰类399条。
产业调整:循环经济唱主角
“能耗是划分目录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比如说鼓励类,凡是符合节约能源和资源,能够综合利用的一些项目,特别是一些采用高新技术来降低能耗的项目我们都把它列入鼓励类。列入限制类的有五条标准,其中一条标准就是不利于资源和能源节约。凡是资源和能源消耗高,严重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项目则被列入淘汰类。”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司长刘治具体解释道。
“两个文件的制定,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为了便于企业和投资者看清动态的形势变化,从而作出准确的行业调整。”刘治表示,对于“有较高技术含量,有利于促进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的项目,被列为鼓励类项目。
“在未来的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循环经济相关产业将获得很好的发展。”刘治说。业内人士指出,这与中国寻求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是相一致的,对产能存在过剩和潜在过剩的行业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
汽车产业“版图”重划小排量车成新宠
此次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汽车产业的产能远远大于市场需求,被列为重点调整的行业。业内人士指出,该《目录》的出台将对中国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汽车行业将会加速行业组织结构调整。主要表现为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市场竞争,开展行业间的资产重组,形成若干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了汽车产业改革发展的方向是节能环保、自主品牌、结构优化,汽车产业新的市场竞争格局将逐步形成,例如,国家鼓励发展压缩天然气、氢燃料、合成燃料、液化石油气、醇醚类燃料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等。
另外一个重要影响是,引导消费结构调整。轿车消费向小型车转移,大中型客车消费向大型化转移,重卡消费向大吨位转移等。据了解,中国对小排量汽车的各种限制将在3月底前取消。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在安全性、动力性和外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同时其燃油消耗少、尾气排放低、外形尺寸小、道路和车位占用面积少等优点也日益突出。目前,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已成为汽车发展的主流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在近日发布的《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中,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从自身做起,带头使用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并要求舆论大力宣传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在能耗、性能、安全、操作、停车、价格等方面的优点,树立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良好信誉,鼓励消费者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
可见,节能环保的小排量汽车将成2006年消费者的新宠,时下,夏利等小排量经济型轿车的热销仅仅是赛前预演,小排量车的春天已经为期不远。
围剿落后产能钢铁行业拉开整合大幕
自2005年4月份以来,国内钢材市场剧烈震荡,价格一路下跌,企业效益下滑。据统计,钢铁行业2005年前10个月的利润增幅同比回落52.2个百分点,而钢材库存量却增长49%。导致这种状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大于求。而该淘汰的落后产能没有淘汰,低水平重复建设没有得到遏制。
“对钢铁产业,从2006年开始,300立方米以下的炼铁的高炉和20吨以下的炼钢转炉和电炉就要进行淘汰。”刘治表示。此次发改委下达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钢铁业限制类的内容14个,淘汰类的内容30个,并提出了具体淘汰时间表,大部分是在2005年和2006年之前必须淘汰。措施就是严格执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控制钢铁工业生产能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支持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推进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建立长效机制。
业内人士指出,预计2006年国内钢铁业将是一个调整年,而今,围剿落后产能的战斗已经打响,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状况将得到改变,钢市有望实现稳定。这对2006年及未来几年国内钢材市场平稳运行形成有力的支撑。
借宏调东风促纺织行业更新升级
而对于纺织行业,按照《目录》规定,高档纺织生产、印染和后整理加工等11项技术、设备被列为鼓励类项目,74型染整生产线为限制类项目,1332系列络筒机等32项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及产品被列入淘汰类项目。聚氯乙烯普通人造革生产线正在限制类中,这意味着作为人工皮革的第一代产品——PVC人造革,将禁止投资新建,即将面临淘汰。PVC因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非常有害,也引起了国际环保组织和有关人士对PVC的关注。像PVC这些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产品,已经进入限制类项目,将禁止投资新建。对于现有生产能力,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措施改造升级。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勇认为,目录的出台为“十一五”纺织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发展方向,今后协会的当务之急是继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列入鼓励类产品、设备的产业化进程,以先进替代落后,完成行业的更新升级过程。
高勇说,淘汰类纺机设备目前在一些老企业和中小企业中使用仍比较普遍,如1332系列络筒机和1511系列织机,但更多企业是将其改造之后再行使用,其性能与原始装备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观。
高勇表示,国家此次推出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的举措,为“十一五”纺织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发展方向,也将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具体化,有助于推动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别墅、高尔夫球场、赛马场不能想建就建
另外,《目录》还为奢侈工程降温。对于各地奢侈兴建的“宽马路”、“大广场”等现状,《目录》提出,小城市和重点镇的城市主干道不得超过40米,中等城市不得超过55米,大城市不得超过70米。同时,《目录》对大中小城市集会广场的面积标准也做出了规定。
而且,将别墅、高尔夫球场、赛马场列入限制类的新建项目。对属于限制类的新建项目,禁止投资,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各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质检、消防、海关、工商等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
可见,随着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国家一再警告投资者不要再打别墅的主意。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房地产CEO高峰论坛”上,国土资源部一位官员透露,2006年,国家将继续停止别墅等低密度住宅建设用地的供应,并出台措施严查尚在违规批出的别墅用地。建议开发商“不要再打别墅的主意”。目前中国建设用地资源紧张,乱批别墅、高尔夫球场等用地事关国家利益问题,国家今后会更加重视。而且建设部将严查违规批出的别墅用地。
商业服务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包括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服务业结构等八个方面。业内人士感到,有了政策的春风,包括商业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将迎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春天。
近期,国家统计局修正了2004年GDP,使得第三产业在中国GDP中的比重从31.9%上升到40.7%。由于消费的增加主要靠包括商业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来拉动,但在市场经济中,最终能在增加居民消费中起主导作用的仍是企业特别是广大商业服务企业。包括零售、批发、餐饮等在内的商业服务业是与居民生活最密切的行业也是增加居民消费的“先锋队”、“排头兵”,因而,业界人士指出,应该积极发挥商业服务业在扩大内需的带头作用。
因此,业界专家指出,今后一段时期,拓宽消费领域、拓展新业态、扩大服务功能、挖掘营销模式等等应该是商业服务行业积极拓展的目标,以此满足消费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另外,启动农村消费会对国民经济带来的推动力却是不容忽视的。为让农村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助推器,商务部把开拓农村市场作为内贸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2005年2月,商务部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目标是从2005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培育出约25万家农家店。目前,苏果在苏、皖、鲁、豫、鄂、冀6省份建立的近1500家连锁店中,有980多家开办在郊县乡镇,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