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诉法中的辩护制度对反贪工作的影响以及反贪部门的对策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nwu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刑诉法的实施,在较大范围内对反贪侦查工作造成的影响及反贪部门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刑事诉讼法;辩护制度;反贪侦查
  新刑事诉讼法在较大范围进行的改动,给检察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律师辩护制度这一方面,反贪工作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但我们也应深刻的认识到,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们应提高认识,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提高侦查水平,才能做好新环境下的反贪工作。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新刑诉法中的辩护制度对反贪工作的影响及反贪部门应采取的对策。
  一、新刑诉法中的辩护制度及对反贪工作的影响
  新刑诉法中关于辩护制度的修改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律师介入案件的时间提前
  旧的刑诉法规定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才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只能聘请律师。而新刑诉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而两者的区别很大:聘请的律师只能向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和控告,代为申请取保候审;而辩护人除了具有上述权限外,还可以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并提出意见。辩护人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从审查起诉阶段提前到侦查阶段,从一开始就能向犯罪嫌疑人全面了解案件的情况,这大大增强了辩护力量,增加了侦查部门的难度。
  (二)在会见犯罪嫌疑人方面,律师的权限及地位得到增强
  旧的刑诉法则是笼统规定侦查阶段受委托的律师有权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而修改后的刑诉法规定辩护律师持“三证”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可以发现,新旧两条规定的主要区别在于“可以”和“应当”上,修改后的刑诉法对律师的会见规定具体、明确。也就是说在反贪侦查阶段,律师可以毫无障碍的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律师的介入,缓解了犯罪嫌疑人的压力,增强了其对抗心理,同时也给反贪工作带来了困难。
  (三)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不被监听
  修改后的刑诉法规定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旧刑诉法规定的“可以派员”为侦查机关对会见过程派员在场以及监听提供了依据,在实践中也往往如此。而新刑诉法规定,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时,侦查机关将不能派员在场进行监听,这使得律师和犯罪嫌疑人能在一个独立的封闭空间自由交流,此种情况最大限度地维护了犯罪嫌疑人和律师的权益,但也相应增加了犯罪嫌疑人翻供的风险,大大增加了侦查的难度。
  二、反贪部门应对新刑诉法中辩护制度规定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的侦查理念,重视初查工作
  目前在反贪部门在办案过程中,一般都是在证据收集得基本完备之后再立案侦查,而这样的侦查方式在新刑诉法实施后很难适应律师提前介入案件带来的变化,传统的侦查方式要适应新的形势变化,水平才能获得相对应提高。这就对侦查人员办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侦查人员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和理念,要把“重实体、轻程序”的理念转变成“注重实体,程序为先”的理念,在重视取证程序的合法性的同时,也要注意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杜绝不文明办案的行为,避免给辩护律师以可乘之机。同时重视初查工作,要求侦查人员将办案工作重心前移,提高对初查工作的重视度,通过开展有效的初查工作,在立案前律师还未介入,还未对案件造成干扰的阶段,尽可能获取较为充分的证据和信息。
  (二)转变原有的侦查方式和策略,提高侦查人员業务能力
  反贪部门侦查人员在多年实践经验中已经成形的侦查方式与策略,在律师的介入下都可能失去作用,因此应调整初查方法,转变传统的以人立案的侦查方式,针对不同案件,采取以账查事、以事查案的方法,有计划地查清关键性细节。同时要加强与外部执法环境的沟通与配合,提高取证水平,保障案件质量。其次,应重视首次讯问活动。讯问是自侦部门取得案件成功的关键环节,侦查人员通常以讯问作为突破口,面对律师的提前介入,首次讯问活动显得极其重要,讯问人员应充分重视首次讯问,做好询问前的准备,务必确保首次讯问完整的反映侦查人员在侦查过程中掌握的事实和证据。再次,应加强业务培训。面对大修改,侦查人员应通过培训等方式加强对新规定的学习,不断提高侦查取证能力、审讯突破能力。新刑诉法还规定在“现有证据不能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关侦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因此,反贪部门还应组织开展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侦查人员从容面对庭审过程的水平。
  (三)加强与律师协作,深化对律师执业的监督
  随着律师的提前介入,办案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必然会与律师打交道。一方面,办案人员要按照法律规定,充分尊重律师的诉讼权,为其行使诉讼权提供方便;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律师的沟通与联系,在相互尊重、理解、共识的基础上,建立庭前证据开示制度,开示各自掌握的证据,包括律师通过自行取证获得的无罪证据等,都应及时向检察机关开示。检察机关在支持和保障律师依法执业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及律师协会的联系,及时通报情况,建议并督促他们加强对律师的管理,规范律师执业行为,确保案件在合法的环境下公正有序的办理。对律师在诉讼活动中伪造、毁灭证据、妨害证人作证、串通他人作伪证等违法犯罪行为,检察机关则要认真严肃查处,确保诉讼活动顺利进行。
  (四)全面落实新刑诉法关于同步录音录像的相关规定
  新刑诉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录音或者录像应当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作为反贪部门,应该严格落实新刑诉法关于同步录音录像的相关规定。首先同步录音录像是一种固定和保全证据的方式,可以有效遏制犯罪嫌疑人翻供;其次对侦查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过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也可以证明反贪干警在讯问过程中严格依法办案,并未采取刑讯逼供、诱供等非法手段。因此,无论是从保全证据的角度还是从保护反贪干警的角度,反贪部门都必须贯彻落实好同步录音录像制度。
其他文献
摘 要:为适应"大建设"体系的要求,推进电力工程建设管理的专业化、集约化、扁平化,进一步规范输变电工程业主项目部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通过市县两级电力工程建设部门专业人员的融合办公,研究组建市县一体化运作的输变电工程业主项目部,加强业主项目部对工程建设过程的有效管控,有效推进项目按计划实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 ; 一体化; 管理模式  国家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建党10
作者简介:朱蕾(1988-),女,江苏大丰人,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2011级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国家所有权,顾名思义即所有权属于国家,与罗马法所言的“所有权是上天赋予所有人对于财产的绝对支配权”不同,国家这一集公权、私权于一体的主体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以及国家所有权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公”与“私”,这就注定了在面对以强大的行政权力为后盾的公法性时,其私法性往往被覆盖。纵观我国国家所有
水稻白叶枯病是世界和我国各水稻产区的重要病害。该病由黄单胞水稻变种引起,由于病原菌变异频繁、发生规律复杂、地区间差异大,药剂防治效果不佳,从而水稻品种遗传改良是控制该
【摘要】未成年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因此,在现有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的了。本文主要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以及未成年犯罪成因、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进一步构建提出了相关性的建议。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構建  一、我国未成年人
FIB标定血浆用来标定FIB标准曲线,直接影响标准曲线的精度,也就影响病人FIB项目测试结果的准确度,文章对FIB标定血浆浓度范围进行研究,确定了FIB标定血浆的一个最佳浓度范围.
作者简介:邱萍(1988-),女,汉族,四川成都人,金堂县人民检察院,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  【摘要】本文针对控辩双方意见交换中的实践经验以及现有的理论研究,提出在刑事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建立律师证据收集、控辩双方证据交换的证据制度,合并于意见交换制度中。  【关键词】意见交换;证据收集;证据交换;制度建立  一、控辩意见交换的现状及意义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修正)的实施,
摘要:近日来,笔者遇到一起看似简单的案件,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不算严重,涉案数额也不大,但是简单的案情下面却隐藏着一个个玄机,在定案过程中,引发了很多的思考,不仅觉得这个小案例其实很精彩。本文中,笔者力求通过对该案例的深入分析,来探讨《刑法》适用过程中的一些常见且典型的问题。  关键词:强制猥亵妇女罪;主观故意;转化抢劫罪;犯罪既遂;自首  作者简介:邱志强,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专职检委员会委员、
目的为评价红曲治疗大鼠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取12周龄的Wistar大鼠90只,手术法完成大鼠骨折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治疗组(红曲)、阳性对照组(伤科接骨片)和
【摘要】证据作为刑事诉讼的基础,对提高司法的公正性具有重要作用,证据制度的改革是正确定罪量刑和公正审判的保障,可以有效的防止冤家错案的发生。针对我国多年来冤家错案以及刑讯逼供等问题,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的改革将进一步改善刑事诉讼案件的处理结果。本文简要分析证据制度在新刑事诉讼法中的改革,并通过对其中的修改要点加以分析发现证据制度改革对刑事诉讼案审理的影响。  【关键词】新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  
作者简介:朱孝斌(1985-),女,河南新乡妇联干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在职研究生。  【摘要】本文阐述了妇女信访代理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优越性,探析了国内妇女信访代理制度的做法与经验,进而提出了妇联推进妇女信访代理制完善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妇女信访;代理制度;思考;建议  一、妇女信访代理制度的优越性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正在陆续推行妇女信访代理制度,妇女信访代理制度具备无偿性、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