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万州区根据本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近年来以“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为重点,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协调推动,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作为专业部门扎实实施,使全区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工作取得了重大进步。
制定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含校园网络中心、校园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班班通”设备、校园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等建设内容;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网络远程教育系统以及用于学校管理的学生、教务、科研、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系统的建设。
万州区共有学校134所,其中职中5所,中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22所、幼儿园7所。城区和农村信息化基础差异较大,城区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基础不同,在“数字校园”建设内容上也有很大差异。要建好万州区“数字校园”,必须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首先制定一份科学的切合万州实际的“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
组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专家组
由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组织,组建了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专家组,由专家组负责规划和方案的制定工作,同时组织专家组成员走出去,到“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或学校开展实地考察学习,从中汲取成功经验;另一方面组织专家组深入万州区各级各类学校调查研究万州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为制定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抓好建设规划和方案的实施工作
建立健全了“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专家组等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年度实施规划、工作措施、经费保障机制等,建立了不同类别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规划和方案重在落實。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严格按照规划和方案推进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确保“数字校园”建设保障经费逐年到位,按年度顺利完成“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同时加强对已建“数字校园”学校在“数字校园”设施设备管理和应用方面的指导。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要求有一支与之相匹配的技术队伍,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数字校园”建成后,由于校园网络管理的涉及面大,范围广,技术要求高,要发挥校园网络的巨大功能,学校首先必须要有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负责网络的系统、信息管理及网站建设维护等,确保网络的畅通安全运行及各项应用功能的正常使用。万州区一方面通过面向高校或社会公开招聘,加快引进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对现有网络管理人员以及有一定网络技术基础人员加强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训,提高现有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解决技能人才的缺口问题,保障数字校园系统的运行和应用。
“数字校园”最主要的应用是教学应用,数字化校园背景下要求教师具备三个层次的信息素养:一是熟悉计算机的概念和基本操作,二是能够运用各种应用软件,三是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区教委制定了关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培训的规划,逐年对全区教师分批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在培训层级上,建立市、区、校三级培训网络,对于市、区级骨干教师,派送参加国家级或省(市)级信息技术专项技能培训;区级培训由区教师进修校和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共同承担,对全区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普及和提高培训,校级培训由学校举办,由本校市、区级骨干教师担任主讲,对全校教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信息技术专项培训。通过分层培训,推动了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和技能提升。
大力建设万州区教育资源库
万州区在制定“数字校园”建设规划时,站在战略的高度,克服“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的观念,同步规划并建设本地教育资源库,保障“数字校园”网络充分发挥效用。
万州区教委作为本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领导、组织、协调作用,发动区教育系统各部门单位人员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建资源库。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建设,提供资源,成为资源库资源开发、应用的主力;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积极开发搭建维护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快捷的万州区教育资源库系统平台。教育科学研究所发挥教学研究的示范带头作用,带领学科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组织开展各种说课、上课、教案评比及论文竞赛等活动,把教师优秀的研究成果上传到本地教育资源库交流、共享,不断丰富资源库资源,提高资源库的应用价值。教师进修校将教师每年上传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到万州区教育资源库的情况纳入当年继续教育分数,促进教育资源库资源的不断更新。
建设教育资源库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方便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教育资源库资源以学科为中心根据学科知识特点进行建设和科学分类管理、上传资源。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教科所、进修校围绕教育资源库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研讨、竞赛活动,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库应用价值。
加强“数字校园”应用研究
数字化的校园环境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产生了众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与具备良好研究条件的学校共同积极申报国家级或市级“数字校园”专项课题,同时,以本中心承担课题为总课题,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并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分类梳理,设立涵盖“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的全方位的区级“数字校园”研究子课题,建议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申报,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从而形成完善的“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研究课题体系,解决“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龙宇翔.浅谈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管理[D].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
[2]刘文萍,张苏里.高校教师信息素质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8):55-56.
制定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含校园网络中心、校园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班班通”设备、校园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等建设内容;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网络远程教育系统以及用于学校管理的学生、教务、科研、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系统的建设。
万州区共有学校134所,其中职中5所,中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22所、幼儿园7所。城区和农村信息化基础差异较大,城区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基础不同,在“数字校园”建设内容上也有很大差异。要建好万州区“数字校园”,必须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首先制定一份科学的切合万州实际的“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
组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专家组
由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组织,组建了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专家组,由专家组负责规划和方案的制定工作,同时组织专家组成员走出去,到“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或学校开展实地考察学习,从中汲取成功经验;另一方面组织专家组深入万州区各级各类学校调查研究万州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为制定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抓好建设规划和方案的实施工作
建立健全了“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专家组等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年度实施规划、工作措施、经费保障机制等,建立了不同类别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规划和方案重在落實。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严格按照规划和方案推进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确保“数字校园”建设保障经费逐年到位,按年度顺利完成“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同时加强对已建“数字校园”学校在“数字校园”设施设备管理和应用方面的指导。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要求有一支与之相匹配的技术队伍,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数字校园”建成后,由于校园网络管理的涉及面大,范围广,技术要求高,要发挥校园网络的巨大功能,学校首先必须要有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负责网络的系统、信息管理及网站建设维护等,确保网络的畅通安全运行及各项应用功能的正常使用。万州区一方面通过面向高校或社会公开招聘,加快引进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对现有网络管理人员以及有一定网络技术基础人员加强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训,提高现有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解决技能人才的缺口问题,保障数字校园系统的运行和应用。
“数字校园”最主要的应用是教学应用,数字化校园背景下要求教师具备三个层次的信息素养:一是熟悉计算机的概念和基本操作,二是能够运用各种应用软件,三是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区教委制定了关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培训的规划,逐年对全区教师分批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在培训层级上,建立市、区、校三级培训网络,对于市、区级骨干教师,派送参加国家级或省(市)级信息技术专项技能培训;区级培训由区教师进修校和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共同承担,对全区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普及和提高培训,校级培训由学校举办,由本校市、区级骨干教师担任主讲,对全校教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信息技术专项培训。通过分层培训,推动了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和技能提升。
大力建设万州区教育资源库
万州区在制定“数字校园”建设规划时,站在战略的高度,克服“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的观念,同步规划并建设本地教育资源库,保障“数字校园”网络充分发挥效用。
万州区教委作为本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领导、组织、协调作用,发动区教育系统各部门单位人员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建资源库。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建设,提供资源,成为资源库资源开发、应用的主力;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积极开发搭建维护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快捷的万州区教育资源库系统平台。教育科学研究所发挥教学研究的示范带头作用,带领学科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组织开展各种说课、上课、教案评比及论文竞赛等活动,把教师优秀的研究成果上传到本地教育资源库交流、共享,不断丰富资源库资源,提高资源库的应用价值。教师进修校将教师每年上传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到万州区教育资源库的情况纳入当年继续教育分数,促进教育资源库资源的不断更新。
建设教育资源库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方便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教育资源库资源以学科为中心根据学科知识特点进行建设和科学分类管理、上传资源。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教科所、进修校围绕教育资源库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研讨、竞赛活动,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库应用价值。
加强“数字校园”应用研究
数字化的校园环境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产生了众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与具备良好研究条件的学校共同积极申报国家级或市级“数字校园”专项课题,同时,以本中心承担课题为总课题,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并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分类梳理,设立涵盖“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的全方位的区级“数字校园”研究子课题,建议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申报,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从而形成完善的“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研究课题体系,解决“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龙宇翔.浅谈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管理[D].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
[2]刘文萍,张苏里.高校教师信息素质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