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他们就能够积极钻研习题,知难而进,勤学好问,就不怕学不好数学。
一、排除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我时常扮演学生的角色,思考问题时:有时我领头,引导学生思考;有时我插个话,激起深思;有时我故意来个装糊涂,引发学生大胆与老师争论。一次与学生比赛:“谁口算得又对又快”中,当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着算着,我故意把“5300-3000”的得数说成5000,同时又若无其事地往下念,可专心听讲想找碴的学生一跃而起,喊:“错了!错了!老师把减数3000当成300算,应该等于2300。”他们得意地说着,而我为他们的用心学习和敢于与老师争论的精神而高兴,笑着赞美道:“真专心,算得对,有本事,谢谢!”学生深感我既是他的老师,又是他的“战友”,这样师生间感情交流融洽,教学目标也就得以落实。
二、不轻易指责、批评学生
我引导学生在老师讲解或同学回答问题时,边听边议,不随意附和,不当“接收器”,并允许他们听到不同看法或不理解之处,当即举手提出自己的意见或疑问。如在教学乘数是一位数时,请一位同学板演602×5=310计算错在哪里,当时大部分同学刚学过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一个同学用估算的方法分析,他说:“积310比因数602小,错了。”话音一落,又有一个同学问:“老师是不是乘法计算出来的积总是比其中一个因数大呢?”同学们纷纷议论,大部分同学说:“积当然要大于因数。”而有的则认为:“积有时等于因数,有时是0。”对于这偏离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并议,我不急于肯定与否定,也不随便指责批评,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然后,我表扬那些爱思、多想的同学的探索精神,并告诉全班同学,升到高年级学习时,还能更完整地解答这个问题。就目前所学知识来说,当一个因数是1时,积等于另一个因数;当因数是0时,积等于0;当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另一个因数。同学们好奇地听着,求知欲望顿时倍增。这样,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学习兴趣盎然,自觉获取知识的欲望也就加强了。
三、提供学习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老师应从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出发,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促使主动学习。如教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例:学校食堂运来一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分析讲解后,教师可出一些与例题相似的其他题目,提供给学生多练的机会。如:小明看一本课外书,计划每天看15页,8天可看完,实际每天看20页,几天可看完?又如:找一些趣味题目让学生去做,激发学习兴趣。例:
①一根木材长4米,每1米锯一段要锯几次?
②一个正方形有四个角,切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③1至300数字“2”出现几次?
④一个桃3分,一个李4分,7个橄榄1分。1元钱要买桃、李、橄榄共100个,该如何买?
……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有效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提到“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更是要求教师注意挖掘孩子的智力、潜能。那么,如何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创设良好的情绪气氛,以情感为动力,推动孩子去感知、去体验、去认识。如教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单纯在课堂上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感到单调、抽象,如果先让学生回顾长方形周长怎么算:(长 宽)×2,再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比较区别在哪里,让学生分清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公式的区别,防止以后在计算时混淆。再让学生量一量课桌的长和宽,算出课桌的面积,还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量一量篮球场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再量一量花坛等等。让学生自己量自己算,通过实践,加深认识,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创设争论气氛,增强学习内驱力
根据儿童好胜心强的这一特点,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一道填空题:9□486≈10万里应填几,学生的答案有好几种,有的认为□里填5,有的认为□里填9,有的认为填7,有的认为填4,还有的认为填0,我不急于表态,而是先肯定敢想敢说的精神,然后让他们讨论:有的说填4错了,因为我们学过“四舍五入法”四舍去不能进一,这个数就不能约等于10万;有的说:“填0更错;”有的说填5以上的数。老师让学生安静,共同分析:为什么填4是以下是错的呢?填5以上是对的呢?我们学过求一个近似数要用什么方法?同学们齐声回答:“用四舍五入法。”1~4舍去,5~9舍去要向前一位进“1”,说对的同学心里甜滋滋,说错的同学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题目做完了,同学们争论着,探讨着,他们的思维活跃,思考水平提高,领略到深层次思维的乐趣。
实践证明,只要能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学好数学。
(责任编辑:李雪虹)
一、排除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我时常扮演学生的角色,思考问题时:有时我领头,引导学生思考;有时我插个话,激起深思;有时我故意来个装糊涂,引发学生大胆与老师争论。一次与学生比赛:“谁口算得又对又快”中,当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着算着,我故意把“5300-3000”的得数说成5000,同时又若无其事地往下念,可专心听讲想找碴的学生一跃而起,喊:“错了!错了!老师把减数3000当成300算,应该等于2300。”他们得意地说着,而我为他们的用心学习和敢于与老师争论的精神而高兴,笑着赞美道:“真专心,算得对,有本事,谢谢!”学生深感我既是他的老师,又是他的“战友”,这样师生间感情交流融洽,教学目标也就得以落实。
二、不轻易指责、批评学生
我引导学生在老师讲解或同学回答问题时,边听边议,不随意附和,不当“接收器”,并允许他们听到不同看法或不理解之处,当即举手提出自己的意见或疑问。如在教学乘数是一位数时,请一位同学板演602×5=310计算错在哪里,当时大部分同学刚学过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一个同学用估算的方法分析,他说:“积310比因数602小,错了。”话音一落,又有一个同学问:“老师是不是乘法计算出来的积总是比其中一个因数大呢?”同学们纷纷议论,大部分同学说:“积当然要大于因数。”而有的则认为:“积有时等于因数,有时是0。”对于这偏离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并议,我不急于肯定与否定,也不随便指责批评,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然后,我表扬那些爱思、多想的同学的探索精神,并告诉全班同学,升到高年级学习时,还能更完整地解答这个问题。就目前所学知识来说,当一个因数是1时,积等于另一个因数;当因数是0时,积等于0;当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另一个因数。同学们好奇地听着,求知欲望顿时倍增。这样,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学习兴趣盎然,自觉获取知识的欲望也就加强了。
三、提供学习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老师应从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出发,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促使主动学习。如教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例:学校食堂运来一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分析讲解后,教师可出一些与例题相似的其他题目,提供给学生多练的机会。如:小明看一本课外书,计划每天看15页,8天可看完,实际每天看20页,几天可看完?又如:找一些趣味题目让学生去做,激发学习兴趣。例:
①一根木材长4米,每1米锯一段要锯几次?
②一个正方形有四个角,切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③1至300数字“2”出现几次?
④一个桃3分,一个李4分,7个橄榄1分。1元钱要买桃、李、橄榄共100个,该如何买?
……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有效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提到“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更是要求教师注意挖掘孩子的智力、潜能。那么,如何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创设良好的情绪气氛,以情感为动力,推动孩子去感知、去体验、去认识。如教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单纯在课堂上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感到单调、抽象,如果先让学生回顾长方形周长怎么算:(长 宽)×2,再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比较区别在哪里,让学生分清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公式的区别,防止以后在计算时混淆。再让学生量一量课桌的长和宽,算出课桌的面积,还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量一量篮球场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再量一量花坛等等。让学生自己量自己算,通过实践,加深认识,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创设争论气氛,增强学习内驱力
根据儿童好胜心强的这一特点,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一道填空题:9□486≈10万里应填几,学生的答案有好几种,有的认为□里填5,有的认为□里填9,有的认为填7,有的认为填4,还有的认为填0,我不急于表态,而是先肯定敢想敢说的精神,然后让他们讨论:有的说填4错了,因为我们学过“四舍五入法”四舍去不能进一,这个数就不能约等于10万;有的说:“填0更错;”有的说填5以上的数。老师让学生安静,共同分析:为什么填4是以下是错的呢?填5以上是对的呢?我们学过求一个近似数要用什么方法?同学们齐声回答:“用四舍五入法。”1~4舍去,5~9舍去要向前一位进“1”,说对的同学心里甜滋滋,说错的同学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题目做完了,同学们争论着,探讨着,他们的思维活跃,思考水平提高,领略到深层次思维的乐趣。
实践证明,只要能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学好数学。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