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分析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kon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使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尽快适应社会,实现与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无缝对接,使学校成为社会人力资源的贮备库,已成为全社会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各高校都要有清醒的认识,有针对性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掌握就业动态,务求实效。
   201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已突破630万人,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国家对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如何实现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无缝对接,使学校成为社会人力资源的贮备库,培养出适时就业人口,已成为全社会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现状
   2011年大量制造业企业出现用工荒,农民工资待遇超越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依然非常突出。虽然政府、高校、企业和各种人才交流机构有针对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就业招聘会,但成效与用人单位及学生希望值相差甚远,与当前社会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以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的压力和挑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不到位
   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学生进校伊始,应下大力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念和创业意识,使学生学有目标。但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传统的理论讲解显然不能满足要求,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现在普遍存在学生进校后由辅导员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由政治思想理论课教师兼职进行理论教学,教学模式、师资水平及学科建设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尽管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院校的就业工作比较了解,但是却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学校就业指导机构设置与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不到位,信息不畅
   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高职高专院校普遍设立了就业办公室,专门负责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但其主要职能只是指导各专业教学单位进行生源统计和汇总、就业手续办理、组织就业技巧培训、担任适当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参与就业心理教育、统计发布就业信息、举办校园招聘会、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等工作。虽然能有效地使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掌握市场情况,对他们顺利地进入职场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仍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一是学校普遍存在教学、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等工作归口不同的校领导分工负责的现状,造成常规教学与职业规划教育存在不对称,尚不能将职业规划教育完全融于日常教学中;二是专业教师对就业指导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使以“出口带动进口”的口号没有全面落实,专业教学与就业需要脱节,学校就业指导教育与专业教学没有在师资上形成合力;三是就业指导人员主要从事日常事务工作,缺乏研究型就业指导人才;四是就业指导课程开设针对性不强,教师缺乏实际经验,不能够能好的做到有的放失,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五是没有与社会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
   (三)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课时数普遍符合要求,但教学目的与效果不佳
   教育部已将《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与创业教育》定为必开课程并有最低课时量规定,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实训环节作了明确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已将其作为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各高校都有清醒的认识并在实践认真落实,同时就不同专业有针对性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掌握就业动态。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清就业形势,理解就业政策,规范就业程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对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学科建设滞后,队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陈旧,在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诸环节脱勾,造成教学效果难以达到应有成效。
   (四)就业、创业教育理念尚须加强
   目前从事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的指导人员大多是兼职教师或者是就业办公室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综合培训,也缺乏深入实践调研,虽然工作在不断深入开展,但通常只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来讲授就业形势如何严峻,求职简历如何制作,签约手续如何办理等方面的内容,形式和内容仅仅限于就业信息的传递,就业政策的宣讲,面试技巧的培训及就业手续的办理等被动型的服务,这种短期被动“服务式”的教育理念,只是对一部分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学生起到程序性的指导作用,对刚出校门学生各方面的适应能力要求过高。随着 “90后” 正在成为在校大学生主体,年龄结构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毕业生人数却不断增加,这种仅仅以“服务”为主的就业指导教育已不能满足学生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应加快转变思路,调整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变“服务式”就业指导为“提高式”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的重点在于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制作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自我认知入手,涵盖兴趣、特长、价值观、专业能力、知识结构等;从认识社会,清楚职业环境入手,进而明确职业愿景;从分阶段有重点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职业生涯入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规划,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二、高职高专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入校必修课并贯穿于学习始终,在大学生择业和适应社会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就业观和目标定位,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工作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其成因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高职高专学生求职心理定位与现代职业观念矛盾,增加了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的难度
   学生入校后受社会、家庭和个人认知的影响,将自身价值定位在社会上层,追求领导岗位及管理层,典型的就业观念有两种:一是“一步到位”。认为十年寒窗后一毕业就能找到一个生活环境好,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好,福利待遇好,发展前景好的“五好”单位,希望自己的就业起点和就业平台能够一步到位,这样自己就可以少奋斗几年;二是传统的职业观念。大学毕业生受传统思想和社会、家庭的影响,“官本位”思想严重,尤其是被称为“国考”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持续升温,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许多基层单位、农村工作和一线生产岗位却很少有人前往工作;三是大学生正处在人格逐渐成熟的时期,缺乏稳定性,容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随着西方现代职业理论的传播和媒体对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宣传,“精英阶层”的渲染及炒作,诱使很多毕业生在求职中更容易受到他人或环境的信号暗示,丧失了独立思考的精神,在功利化倾向中迷失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四是“90后”大学生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同时抗挫折能力的欠缺,导致其就业心理波动性较大,增加了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指导的难度。很多大学生就业困难,并不是因为就业能力不够,而是其就业观念已经落伍,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
   (二)高职高专院校缺少专业化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在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体系中,大部分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教师编制定位模糊,尽管有教学任务,但其工作的专业性很难得到承认,分散在政治理论课、专业系以及就业办公室等部门。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的课程,对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不但要熟悉就业政策和就业环境,还需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信息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高职高专院校中,大部分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多为曾带过毕业班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或是思政专业的兼职教师,很少有专门从事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科研方面,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的产物,比如从心理学视角研究职业测评,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研究职业生涯管理,从教育学视角研究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从思政教育视角研究就业观、职业观等。而现阶段,就业指导课程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或高等教育系列,有待进一步探讨。教师鲜有机会深入实际对社会需求做仔细、有针对性的调研。职称评审方面,就业指导教师应该走教师岗位评定体系还是走管理岗位评定体系,目前尚未确定,并且这两个体系的评审成员很少有职业指导领域的专家,评审结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将直接影响就业指导教师的晋升。这就会使许多教师只将就业指导工作作为自身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阶段式跳板,一旦条件成熟就会转到其他岗位,造成就业指导岗位的人员流失,进而影响整个组织的工作绩效。
   三、创新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的思路
   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配合,针对我国目前人力资源现状,按照高职高专培养目标要求,理清思路,多措并举。
   (一)优化教学资源,加强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高专院校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团队。重点提高教师的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能力,并且将职业指导资格化,使就业指导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目标迈进,积极开展教学与管理的交流活动,确保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融入专业课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有针对性地聘请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校外职业指导专家、资深职业规划师定期举办讲座,开展职前教育,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准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有关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
   (二)转变观念,变就业指导为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
   现在很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往往片面地认为把毕业生送到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完成了既定“就业率”,就已经完成了本届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其实远远不够,这只是低层次的以找到能够满足人基本需求的工作,也就意味着就业。属于低档次的动物性需求,人的社会属性则要求大学毕业生还要满足更高层次的情感需求和其他需求,最后达到自我实现,而这些需求必须依靠全程化的职业指导。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产生的,社会分工越频繁,产生的职业就越多。在我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布一批新职业,这些职业对毕业生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要想把握机遇,就要认识到职业的内在属性、个人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与职业相关的职业适应、职业规划、职业倦怠等知识,从而能够及时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只有如此才能在就业的基础上实现职业发展,最终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应尽快转变观念,加强职业发展教育指导工作及其相关的课程建设。
   (三)增强服务意识,端正大学生就业心态
   强化学生主动服务社会意识,其形成良好的择业价值观。在不断提高职业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加深职业感情,磨练职业意志,明确目标,坚定信念,养成良好职业行为和职业习惯;坚守传统美德,在职场中坚守信仰,树立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奉献思想,真正做到“平凡中的伟大追求”。
   总之,高职高专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要立意高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切实抓住市场导向,拓宽思路,坚持走产学相结道路,激发学生自身潜能,树立竞争意思和创业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有所作为。
  
   课题:本文是2010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B172。
  
   (作者简介:李 强,男,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同时又是易耗竭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使有限的矿产资源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之为全县人民造福,为子孙后代造福。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同时又是易耗竭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因此,怎样更有效地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好我县的矿产资源,事关县计民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有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效果的评价。在应用评价的组织形式中,要注意过程评价与总结评价相统一;要注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统一;要注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并运用网络进行评价。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综合性、针对性、发展性、实践性等特点,高校思想政治理实践教学评价可以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能源行业及敏感行业甚至把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其健康的发展对于与社会的稳定及人民生活质量是可靠的保障,良好的财务状况,在
世界一流高校是国家一流人才培养的摇篮,一流人才是建设世界一流强国的基础,西方国家正是凭借一流大学控制着整个学术科技霸权,支撑着其军事和综合国力。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在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问题上,学术界的态度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强调大学的理念、精神、灵魂、文化等软实力的建设;一种是倾向于物质资源和学术指标,大学的经费、实验室、科研成果等硬实力的建设。在当前,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
到今年10月,高清海先生离开我们即将整整一周年。先生是当代中国卓有建树的哲学家,在此我无法、也不愿意用寥寥数语来全面概括和评价先生的思想,其范围之广、思虑之深,无法用
以三跨单箱多室连续箱梁桥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跨宽比情况下建立恒载条件下单梁模型与梁格模型,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对不同跨宽比连续箱梁桥计算方法提出建议,其分析结论对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及推行,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文章从医院经济运营角度出发,探讨加强、规范医院财务会计和管理分配制度;规范医院整体结构和财务职能;调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演变成台湾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时至今日,海峡两岸共发生过五次大的军事危机,其中以金门战役为主的第一次台海危机(1954年9月3日—1955年5月)影响极为深远。它不但影响到此后两岸关系和中国的统一,更是因为由于美国的插手而变得复杂和敏感。   一、第一次台海危机的爆发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政府本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