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榆九:我喜欢奔走在路上的感觉

来源 :保险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外人眼中,他是亲切、和善的公司老总;在下属心中,他是精明、踏实的领导;在同行口里,他是善于经营的保险界翘楚。眼前这位言语间始终带着微笑的业界传奇人物就是合众人寿山东分公司总经理刘榆九。
  9月10日,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被透过玻璃窗的温暖阳光包围,在他紧锣密鼓的行程安排中,与我们的谈话算是难得的休息了。
  
  十二年保险生涯的追逐
  
  刘榆九是地道的山东人,出生在临沂,成长在青岛,但在他身上却看不到北方人的粗旷,相反,温然的话语中有着南方人的和润温婉。问起他有什么“曾经的辉煌”,他三言两语就把自己的保险从业经历“潦草”地带过了,在他看来,一切只能用成绩和事实表明实力,而语言有时是苍白的。
  大学毕业后,刘榆九来到青岛双星集团工作,平淡的日子让正值而立之年的他感到厌倦,他毅然选择辞职。在经历了两年的生意场后,1995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平安人寿保险,从业务员、业务主任、经理、大区经理逐步晋升,并在1999年完成他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转变,他被平安人寿任命为泰安中支总经理,从此也开始了他两年一个机构的不平凡经历。2001年在泰安中支经营进入稳定期时,他被委任为平安人寿淄博中支总经理,又一次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2003年他回到青岛平安本部,本应该是享受收获成果的时候,他却又一次踏上征途,这次他选择的是保险业不发达的新疆,面临更大的挑战,他也得到了更多的机会。2006年3月,刘榆九带着挑战与自信加盟合众人寿。
  


  
  跟合众一起成长
  
  做为一家新成立的寿险公司, 百业待兴,而山东保险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省内众多保险公司林立,谈及合众在山东市场的成功,刘榆九认为首先应当归功于合众优秀的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合众人寿倡导一种和谐、自然的企业文化。成长、分享、快乐一直是合众文化的体现。”刘榆九说,一个企业一年的发展,看销售;五年的发展,看产品;十年的发展,看管理;百年的发展,看文化。合众的“和合”文化让他学到很多。“和合”文化与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时代主题相契合,这个社会安定了,老百姓满意了,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刘榆九一再强调合众的成绩是团队的成功,谈到团队建设,刘总的话也多了起来,这是一个他最有发言权的话题,他建立的团队,目前都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并有所突破。他们的成绩为这个团队做了最好的诠释:目前为止个险营销已经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经过短短两年的发展,合众人寿山东分公司已经成为年保费收入过两亿元,机构开设近十家的“新公司”;明年计划营销翻番,全年总保费达到3亿;完成省内机构铺设、保费规模及市场占有率均力争进入前六名……
  
  频繁跳槽,欲速则不达
  
  谈及对从业者的寄语,刘总说:保险行业内跳槽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存在人才流动,但是频繁的跳槽是不正常的,最终个人的发展无疑会走上死路。如果一个人通过跳槽来达到薪资、职务的要求,那就像催熟的蔬菜瓜果,没有醇香的味道,是经不住天长日久的检验的。做保险和做学问一样,也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创业的艰辛寂寞和社会浮华的诱惑,最初要沉淀自己,打好基础。
  “那您自己也是跳槽过来的呢,怎么看待自己的跳槽呢?”我想将他一军,看这个和润温婉的男人如何应对。他只是笑笑,便说,“是被合众吸引了。”合众的文化其实是与刘总的气质相契合,都让人感觉那样不温不火。其实他在保险这条路上走的一直很顺利,虽然也有得有失,可他更看重的是今天的得,他的成功也归功于这样的心态。
  于更好的留住人才,分享是在合众人寿时时刻刻可以感受到的一种企业文化与精神。合众一直努力建立公司与员工共同的价值体系,让员工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利益,将合众打造成为“最佳雇主企业”。这种文化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尽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他希望年轻的员工在他这里能真正学到点东西,这便是合众的留人秘诀。
  
  做保险也是做人
  
  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心和远大抱负的企业,合众人寿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公益事业。自开业至今,合众人寿先后向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科学家等赠送了累计保额近10亿元的保险产品。此外,合众人寿还积极参与“春蕾计划”、“国际戒烟大赛”、“保护母亲河”植树活动、“合众助学行” 公益活动以及启动保护黑龙江扎龙、兴凯湖、三江、洪河等四处国际湿地志愿者计划。刘榆九认为,这些正是合众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
  谈到未来的规划,合众的思路是“夯实基础,先做大,再做强”。刘榆九解释说,夯实基础就是加强基础管理,规范经营;先做大,再做强是指在所能占有的市场上提高保费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逐步加强品牌宣传,提升公司品牌价值。
  走上保险这条路,从最初为求得一条出路到把保险做为终生的事业,十二年的保险生涯对于他却像刚刚开始踏上征程,保险生涯已经像血液一样溶进他的身体,他甚至还没想过,除了保险这份事业,还去做什么。
其他文献
从数据上看,中国保险业这块蛋糕越做越大,但从品质上讲,这块蛋糕未必纯正、鲜美;许多人觉得保险本身挺好,就是无法接受推销保险的方式。  越来越多的人虽然逐渐了解保险,但对保险的成见也在加深,尤其是对推销保险的方式越来越反感。早在几年前,上海某座写字楼门上张贴出“防火、防盗、防保险”的告示。相信那个贴告示的人一定对推销保险反感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笔者还听到这样一句笑话:远看像大款,近看像老板,仔细一看
期刊
在创刊之际,本期保险家排行榜特地选出了亚洲保险界的10位金字塔尖的人物,展现出一个豪华全明星保险人物阵容,他们各有特色,各持所长,他们是标杆,是旗帜。在这里,我们不以保费论英雄,而是让读者更多了解他们的保险理念与品德才能。    最佳品牌  营销精英  刘朝霞:品牌团队的塑造  人物注解:中国人寿首位“保险皇后”、美国百万圆桌会议(MDRT)顶级会员、中国保险业十大明星、中国人寿全国精英俱乐部主席
期刊
他的理想是做一名大学教授,受人尊敬,因为学问,因为人品,因为宽容。只是,这么多年,他始终在做“为官”或者“为商”者,包括在国华人寿。他认为自己智商不高,就是用功,就是勤奋,所以,他便想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事实上,他不过是对自己的溢美之词有些苛刻而已。因为在所有人看来,乔林这一生,“混”的很成功也很有价值。人物素描:  他是中国第52家寿险公司的掌舵者,在竞争激烈的中国保险界,他想用最短的
期刊
总裁一职空缺近9个月之久的中国人寿(601628)9月26日发布公告,董事会委任万峰为公司总裁。万峰长达四年的副职身份宣告结束。  今年1月,中国人寿上演了一场人事变动。原中国人寿总裁吴焰调任人保集团,其后吴焰向中国人寿董事会递交了辞呈。吴焰离任后,中国人寿总裁一职一直空缺,由中国人寿副总裁万峰主持工作。  现年49岁的万峰是中国人寿的“少壮派”,拥有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从事寿险工作长达25年
期刊
国内保险商们正在对付如期而至的保单给付高峰期,但一个足以令保险公司老总焦虑的数字却不恰当地冒出来。  据一家老字号保险公司的老总透露,在这拨数百亿元的给付金中,只有7%到8%的比例会回流。而在其他保险公司中,客户流失状况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意味着,在前一份保单了结后,绝大多数客户会毅然决然地离开,而仅有极小部分选择“回头”。  说服一位老客户续保远比拉到一张新保单更容易,这是国外保险业通行的法则
期刊
寿险人员跳槽禁超三次    “江苏保监局和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正在推动建立《寿险从业人员流动自律公约》,根据初步设想:寿险从业人员在其从事保险的职业生涯中,流动不得超过3次,后两次之间不能少于2年;新公司接受其他公司跳过来的人员,也必须满足在上一公司服务时间不少于2年的条件。”近日,在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主办、太平人寿江苏分公司承办的江苏省第六届寿险公司总经理高峰会上,江苏保监局副局长王治超介绍了江苏
期刊
90%以上的市场份额让竞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控在中资保险公司手中。尽管外资公司来者不善,但在占据先发优势的本土公司的打压下处于下风。尽管如此,他们对于自己在中国保险市场的未来仍普遍感到乐观。    国外保险公司在中国的扩张步伐遇到了跟银行业同样的麻烦。  时间已经过去近六年,当初的承诺已经如期兑现。但中国的保险业并未像刚刚“入世”时大多数人担心的那样,在洋保险的冲击下溃不成军。中国保险业大势未变。仅就
期刊
2009,我们去增员    金融危机带来严重的失业问题,对于保险业引进人才来说,是一个机会。其实增员不是最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反倒是如何挑到对的人,让对的人进入团队并且使他可以做得更好不至于脱落。    2009年的增员形势很乐观  衣晓娟    代理人主管中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推销是一条命,增员是九条命;推销是求生存,增员是延续生命;推销是赚现在的钱,增员是赚未来的钱;推销是赚零用钱,增员是赚
期刊
连续加息正在挤压传统寿险保单的竞争优势,但综合而言,加息对于保险业长期利好。保险不同于一般金融投资品,其本质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在加息减税的大背景下,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正在回归。    2007年9月14日,央行宣布,自2007年9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60%提高到3.8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期刊
全线扩张“狼性”初显    2007年夏末,英国皇家太阳联合保险和日本三井住友火灾保险成为沪上第二批获得“分改子”批复的外资产险,外资公司在华新一轮的扩张因此而逐渐拉开了大幕。  作为中国保险市场开放最早的城市,上海曾是无数外资公司和新兴中资公司布局的重镇。上海保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至5月外资保险在上海市场的份额已由2005年5月的15%上升到21%,更有个别外资保险公司如美亚,其产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