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标标准的出台,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也需要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适应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需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活动,鼓励学生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容,开展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本文首先对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现状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重点对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具体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能力;教学情境;具体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作用,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动手能力,认识到学生数学实践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视,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展开,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进行动手实践。
1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现状问题
1.1 在数学课程中教师的课堂观念过于落后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让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帮助开展数学实施的动手探究,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提高。但是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的课堂观念过于落后,总是习惯在课堂上以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对各种数学理论的学习和背诵,之后就是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题型训练,让学生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1.2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动手积极性不高
在数学课程中学生是当之无愧的教学主体,各种教学措施都是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的,最终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采用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有不少学生的动手积极性不高,在日常学习中只知道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然后根据教师安排的练习题进行运算,一味的在书本上进行数学应用,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实践操作,甚至受应试教育影响,不愿意进行动手实践,而使得数学教学改革出现问题。
2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具体策略
2.1 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还非常活泼好动,不能总是强调学生保持安静,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個性特点,开展对学生的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方程式应用题”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这样一道题:有两根一样长度的绳子,一根绳子需要先减掉四分之一,然后在减掉三分之一,而第二根绳子需要先被减掉三分之一,然后再被减掉四分之一,请问大家这两根绳子最后哪一根最长?这样的问题可能学生不能很快的理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践操作,拿出两个一样长的绳子,让学生自己按照练习题进行剪裁,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这类知识的快速掌握。
2.2 重视数学教学工具,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就薄弱,在具体的知识积累方面有着严重的不足,再加上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教育是不行的,因此在数学课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教学工具的运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数学工具进行对数学知识的分析和研究,也可以借助各种辅助工具进行对数学问题的讲解和指导。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平面图形的基本认识”的内容时,需要了解到这些内容与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推导有关,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硬纸板上进行对相应图形的绘画,并用剪刀进行裁剪,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些图形的测量,从而进行数据记录。这样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对图形面积、周长的计算。
2.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数学课程中学生的想象力是进行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后就会积极进行对问题的分析和探索,从而促使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一个挂钟进行指导测量,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相关的圆形物体进行周长、面积的测算,鼓励学生在面对各种类似习题时能够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从而让学生对圆形知识形成有效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刘书娟.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3).
[2] 鞠桂兰.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2).
[3] 齐晓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04).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七一涪江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能力;教学情境;具体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作用,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动手能力,认识到学生数学实践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视,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展开,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进行动手实践。
1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现状问题
1.1 在数学课程中教师的课堂观念过于落后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让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帮助开展数学实施的动手探究,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提高。但是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的课堂观念过于落后,总是习惯在课堂上以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对各种数学理论的学习和背诵,之后就是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题型训练,让学生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1.2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动手积极性不高
在数学课程中学生是当之无愧的教学主体,各种教学措施都是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的,最终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采用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有不少学生的动手积极性不高,在日常学习中只知道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然后根据教师安排的练习题进行运算,一味的在书本上进行数学应用,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实践操作,甚至受应试教育影响,不愿意进行动手实践,而使得数学教学改革出现问题。
2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具体策略
2.1 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还非常活泼好动,不能总是强调学生保持安静,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個性特点,开展对学生的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方程式应用题”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这样一道题:有两根一样长度的绳子,一根绳子需要先减掉四分之一,然后在减掉三分之一,而第二根绳子需要先被减掉三分之一,然后再被减掉四分之一,请问大家这两根绳子最后哪一根最长?这样的问题可能学生不能很快的理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践操作,拿出两个一样长的绳子,让学生自己按照练习题进行剪裁,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这类知识的快速掌握。
2.2 重视数学教学工具,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就薄弱,在具体的知识积累方面有着严重的不足,再加上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教育是不行的,因此在数学课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教学工具的运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数学工具进行对数学知识的分析和研究,也可以借助各种辅助工具进行对数学问题的讲解和指导。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平面图形的基本认识”的内容时,需要了解到这些内容与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推导有关,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硬纸板上进行对相应图形的绘画,并用剪刀进行裁剪,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些图形的测量,从而进行数据记录。这样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对图形面积、周长的计算。
2.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数学课程中学生的想象力是进行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后就会积极进行对问题的分析和探索,从而促使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一个挂钟进行指导测量,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相关的圆形物体进行周长、面积的测算,鼓励学生在面对各种类似习题时能够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从而让学生对圆形知识形成有效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刘书娟.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3).
[2] 鞠桂兰.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2).
[3] 齐晓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04).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七一涪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