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困生”是高校学生中典型的一类群体,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有责任及义务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他们的心理问题更要重视,尽快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处理好学习与生活、工作的关系。
关键词:学困生;沟通;尊重
案例描述:我所带的学生有一名比较特殊,他是家里的独苗,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条件优越,父母溺爱,这使他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衣食无忧的生活。入学时纪律散漫、自私、高傲,不懂得谦让、关心别人,不会学习,从不允许别人摸他的东西,有时因为点小摩擦甚至对学生“拳脚相加”。总之,班里的同学对他“恨之入骨”,恨不得把他从花名册中除名。
案例分析:造成像这样的独生子女成为小霸王的“学困生”,究其原因,这与父母对其娇生惯养有很大关系。“学困生”顾名思义是指在学习或行为习惯上表现不佳的学生。在与他们的接触和交往中,发现其存在不少的心理问题,同时表现出来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另类行为,如自私、高傲、不懂得宽容、关心他人;性情暴躁,不能与人相处;纪律散漫,上进心不强;行为随意性强,讨厌别人约束自己;在学校不想学、学不进等等。“学困生”尤其需要辅导员老师的关心、呵护,为纠正“学困生”的不良行为,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
一、学会尊重,对待“学困生”像对待知心朋友一样
有些辅导员总是喜欢以一种严肃的形象出现,板着面孔对“学困生”说教,凭主观印象办事,不注重学生的内在想法,结果造成学生心理极为不满,出现抵触情绪和行为。作为辅导员,要想和学生沟通,年龄不是问题,关键是心态,要尊重学生,老师也依然可以怀有一颗年轻的心、童真的心,和他们平等相处,了解他们的爱好,这样会使他们觉得我们和他们没有距离感,会觉得我们很有亲和力,使彼此之间的感情超出师生之情,成为好朋友。为此,我经常找这名“学困生”谈心,渐渐地他向我倾述他的苦恼和快乐,而在他面前,我只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同时他也感受到我在乎他的一言一行,重视他的感受。从此他自信多了,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宽容学生的过错,是我们与学生沟通的金钥匙。
二、学会宽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学困生”的行为
有一次,我到教室查课,恰好碰到他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我看着他,只是平常地说了句:“看你匆忙的样子,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事了?需要老师帮忙吗?”没想到那节课他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学困生”都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及逆反心理,自信心不够,纪律松散,自制力差,缺乏团队精神,他们的心理可以说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对学生缺点、错误的表现,若是优秀生,我们很容易对他宽容、谅解,但对待“学困生”,就未必能做到宽容,或许因为“恨铁不成钢”、缺乏宽容的气度,而无法与学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其实,“学困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方面表现比较差,受到的批评自然也比较多,父母的训斥,同学的讥笑,这些在他们看来已是家常便饭,若再加上辅导员没有技巧的批评,只会让他们更加逆反,更加封闭自己。因此,我对这类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行为有足够的耐心,以宽容的态度来处理,尊重其人格,慢慢的他们也放下心理包袱,向我打开心扉。
三、学会赏识,帮助“学困生”找回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看我们会不会运用“赏识教育”这把金钥匙开启学生心灵。上文案例中的学生在篮球赛、劳动、文艺汇演等活动中,都非常投入且充满自信,好胜心特别强。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给像他这样的“学困生”提供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与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注意发现他的闪光点,适时用激励性语言给予鼓励。对其所犯错误,注意教育方法,巧妙进行批评引导,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进步,让他们在正面的肯定与成功的快乐中逐渐进步。
四、学会指导,引导“学困生”走出困境
在一次与“学困生“的聊天中,他曾说过:“爸爸妈妈最不了解我。我做错了什么事,他们也不责备我,只是一味的迁就我,有时我真的想和他们谈谈我的真实想法,哪怕……他们除了满足我的物质需要外,根本没人关心我在想什么,想干什么?”那次,我深深体会到他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引导的问题。基于此,我多次与他的父母进行沟通,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切忌不问事情曲直一味迁就,在家里可以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要一直惯着他,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和建议。我又多次与班干部谈话,引导他们能接纳“学困生“,谦让他们一些,多给他们些鼓励与帮助……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他也一点一点地在变化。在学校开展的一次募捐活动中,他把平时积攒的200多元零花钱全部捐了出来,平时哪个同学有困难,他都会无私的伸出援助之手……真正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中。
我们作为辅导员,要尊重“学困生”的人格,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行为、情感和隐私。要给“学困生”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正如卡耐基在《成功经典笔记人性的优点》中所说,深入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和他人,鼓励比批评更容易让人接受,这两点是与人为善的艺术也是如何赏识他人的艺术。所以,不要指责学生,而要尝试了解他们,试着揣摩他那样做的原因。
只要我们正视了“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表现出来的另类行为,端正态度,通过亲情沟通、赏识教育等交流方式,就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找回自我,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以良好心理素质和全新的精神状态投入在学习和生活中。
参考文献:
[1]赵崇峰.高校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119-121.
[2]崔怀将.高校学困生的类型诊断与矫正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132-134.
[3]王伟华.高校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探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11(3):85-88.
关键词:学困生;沟通;尊重
案例描述:我所带的学生有一名比较特殊,他是家里的独苗,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条件优越,父母溺爱,这使他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衣食无忧的生活。入学时纪律散漫、自私、高傲,不懂得谦让、关心别人,不会学习,从不允许别人摸他的东西,有时因为点小摩擦甚至对学生“拳脚相加”。总之,班里的同学对他“恨之入骨”,恨不得把他从花名册中除名。
案例分析:造成像这样的独生子女成为小霸王的“学困生”,究其原因,这与父母对其娇生惯养有很大关系。“学困生”顾名思义是指在学习或行为习惯上表现不佳的学生。在与他们的接触和交往中,发现其存在不少的心理问题,同时表现出来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另类行为,如自私、高傲、不懂得宽容、关心他人;性情暴躁,不能与人相处;纪律散漫,上进心不强;行为随意性强,讨厌别人约束自己;在学校不想学、学不进等等。“学困生”尤其需要辅导员老师的关心、呵护,为纠正“学困生”的不良行为,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
一、学会尊重,对待“学困生”像对待知心朋友一样
有些辅导员总是喜欢以一种严肃的形象出现,板着面孔对“学困生”说教,凭主观印象办事,不注重学生的内在想法,结果造成学生心理极为不满,出现抵触情绪和行为。作为辅导员,要想和学生沟通,年龄不是问题,关键是心态,要尊重学生,老师也依然可以怀有一颗年轻的心、童真的心,和他们平等相处,了解他们的爱好,这样会使他们觉得我们和他们没有距离感,会觉得我们很有亲和力,使彼此之间的感情超出师生之情,成为好朋友。为此,我经常找这名“学困生”谈心,渐渐地他向我倾述他的苦恼和快乐,而在他面前,我只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同时他也感受到我在乎他的一言一行,重视他的感受。从此他自信多了,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宽容学生的过错,是我们与学生沟通的金钥匙。
二、学会宽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学困生”的行为
有一次,我到教室查课,恰好碰到他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我看着他,只是平常地说了句:“看你匆忙的样子,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事了?需要老师帮忙吗?”没想到那节课他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学困生”都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及逆反心理,自信心不够,纪律松散,自制力差,缺乏团队精神,他们的心理可以说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对学生缺点、错误的表现,若是优秀生,我们很容易对他宽容、谅解,但对待“学困生”,就未必能做到宽容,或许因为“恨铁不成钢”、缺乏宽容的气度,而无法与学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其实,“学困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方面表现比较差,受到的批评自然也比较多,父母的训斥,同学的讥笑,这些在他们看来已是家常便饭,若再加上辅导员没有技巧的批评,只会让他们更加逆反,更加封闭自己。因此,我对这类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行为有足够的耐心,以宽容的态度来处理,尊重其人格,慢慢的他们也放下心理包袱,向我打开心扉。
三、学会赏识,帮助“学困生”找回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看我们会不会运用“赏识教育”这把金钥匙开启学生心灵。上文案例中的学生在篮球赛、劳动、文艺汇演等活动中,都非常投入且充满自信,好胜心特别强。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给像他这样的“学困生”提供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与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注意发现他的闪光点,适时用激励性语言给予鼓励。对其所犯错误,注意教育方法,巧妙进行批评引导,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进步,让他们在正面的肯定与成功的快乐中逐渐进步。
四、学会指导,引导“学困生”走出困境
在一次与“学困生“的聊天中,他曾说过:“爸爸妈妈最不了解我。我做错了什么事,他们也不责备我,只是一味的迁就我,有时我真的想和他们谈谈我的真实想法,哪怕……他们除了满足我的物质需要外,根本没人关心我在想什么,想干什么?”那次,我深深体会到他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引导的问题。基于此,我多次与他的父母进行沟通,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切忌不问事情曲直一味迁就,在家里可以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要一直惯着他,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和建议。我又多次与班干部谈话,引导他们能接纳“学困生“,谦让他们一些,多给他们些鼓励与帮助……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他也一点一点地在变化。在学校开展的一次募捐活动中,他把平时积攒的200多元零花钱全部捐了出来,平时哪个同学有困难,他都会无私的伸出援助之手……真正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中。
我们作为辅导员,要尊重“学困生”的人格,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行为、情感和隐私。要给“学困生”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正如卡耐基在《成功经典笔记人性的优点》中所说,深入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和他人,鼓励比批评更容易让人接受,这两点是与人为善的艺术也是如何赏识他人的艺术。所以,不要指责学生,而要尝试了解他们,试着揣摩他那样做的原因。
只要我们正视了“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表现出来的另类行为,端正态度,通过亲情沟通、赏识教育等交流方式,就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找回自我,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以良好心理素质和全新的精神状态投入在学习和生活中。
参考文献:
[1]赵崇峰.高校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119-121.
[2]崔怀将.高校学困生的类型诊断与矫正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132-134.
[3]王伟华.高校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探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11(3):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