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动态及其启示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识教育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要求与重要支撑。2016年起,芝加哥大学在拓宽通识教育途径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尝试,如开展以海外学习计划、大学附属机构开设的实践课程为主的学生参与项目,调整核心课程设置,并以科学的管理组织与课程评价模式为保障,创建了具有芝加哥大学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作为美国通识教育典范,芝加哥大学构建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逻辑可为我国“双一流”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学要实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一流本科教育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核心任务与重要基础[1],而通识教育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加快“双一流”建设进程的背景下,分析世界一流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特点,探索其实践逻辑,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成立于1891年,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该校因其独特而卓越的通识教育模式,成为美国通识教育的典范。研究通过收集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相关的第一手资料,梳理了2016年以来该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调整动态,并对芝加哥大学的通识教育现状进行介绍,探析其通识教育的课程建设特点,以期为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与“双一流”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一、重实践、重科研的学生参与项目
  拓宽通识教育途径是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的改革重点之一,表现在积极探索、开展多形式的学生实践项目,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实践学习体验,主要包括海外学习计划与大学附属机构开设的实践课程等。
  (一)海外学习计划
  芝加哥大学设立了巴黎中心、北京中心、香港中心、德里中心4个国际中心,以加强与国际高校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截至2017年末,芝加哥大学共提供了54个学习项目,遍布维也纳、巴黎、巴塞罗那、雅典、北京、柏林等地[2]。学生可通过在线申请的方式报名参与海外学习项目,每学年内最多可提交三个申请。
  芝加哥大学提供人文、文明研究及艺术(Humanities Civilization Studies and the Arts)、自然及數学科学(Natural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相关的海外学习项目,以满足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的需求。其一,人文、文明研究及艺术。项目数量由2001年的7个增加到2017年的17个(见表1),每个项目相当于3学季(Quarters)的课程。以“维也纳与西方文明”(Vienna in Western Civilization)课程为例,于每学年的秋学季开展为期10周的集中强化学习,提供学生实地体验的机会,游览维也纳及其周边的历史遗址与艺术珍品以学习维也纳所蕴藏的中欧历史和文化。其二,自然及数学科学。芝加哥大学自2012年开展与自然及数学科学相关的海外学习项目。以2018学年的“巴黎:天文学”(Paris: Astronomy)项目为例,该项目由3门关于天文学的理论与观测的物理科学课程构成,通过参观博物馆、实验室以及参加法国天体物理学家的客座讲座,使学生获得该领域最前沿技术的第一手资料,了解该领域最新的热点研究课题。其三,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模块相关的海外学习项目实行较晚,自2016年起才启动,项目数量比较少,主要有“巴黎:社会政治思想经典”(Paris: Classics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项目。
  海外学习项目多以小班教学的形式,进行历时9或10周的密集课程学习,除学习特定的课程内容外,学生还需参加相应的语言学习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文化,加强与当地的文化交流。同时,几乎每项海外学习项目都会提供一些短途、长途旅行,游览当地及周边的历史古迹或博物馆,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二)芝加哥大学附属机构开设的实践课程
  芝加哥大学于2016年允许学生通过参加大学附属机构开设的课程来满足自然及数学科学模块的通识教育要求,如位于马萨诸塞州的海洋生物实验室(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MBL)开设了三类课程项目,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合作研究或从事实地工作的机会。其一,“MBL9月份课程”(MBL September Courses)项目,专为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设计,并利用MBL独特的研究优势与自然环境资源提供为期3周的密集课程,共开设3门课程,内容跨越生物科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与数学等学科,项目规定班级人数控制在15人以下,每名学生选择1门课程学习,2017年的项目已于2017年9月2日至22日完成。其二,“环境科学学期”(Semester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SES)项目,专为对环境研究、政策和管理感兴趣的学生设计,为期15周,该项目包含2门核心课程、1门选修课程,并要求学生在期末的研讨会上汇报研究成果。其三,其他项目机会,如“MBL预定课程”(MBL Pre-orientation Program)、“Metcalf暑期实习”(Metcalf Summer Internship at MBL),提供学生近距离接触MBL的机会。[4]
  这些实践课程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低年级本科生也有机会全面参与科学研究,并在完成课程之外,能够在MBL与芝加哥大学教师的指导、协作下完成独立的研究项目,并获得相应资助。除此之外,还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利用地理、研究优势,提供实验室操作、实地工作的实践经验。
  二、宽领域跨学科的核心课程设置
  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涵盖了人类知识的各领域,结构比较完整,包括人文、文明研究及艺术,自然及数学科学,社会科学三大学科模块,为学生提供了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并且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由一系列跨学科的课程构成,强调在跨学科领域的探索中树立跨学科的思维意识。   (一)人文、文明研究及艺术课程
  人文、文明研究及艺术模块课程分为人文课程(Humanities)、文明研究课程(Civilization Studies)、艺术课程(Arts)三大部分,旨在教会学生如何从学术、历史、审美等角度赏析著作;如何深层次解读文学、哲学作品及经典著作;如何识别这些文章提出的重要学术性问题;如何敏锐且有说服力地表述与讨论这些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在特定的文化与时代框架内研究文本及特定视觉或表演艺术形式等内容的学习能力。
  2016年起,芝加哥大学规定学生修读6门课程,包括至少2门人文课程、2门文明研究课程及1门艺术课程,第6门课程可在上述任何类别中选择,并且要求学生修读人文写作研讨会(Humanities Writing Seminars),提高学生学术写作能力。
  课程立足于多学科、跨学科的角度,一方面,将人文学科与生物科学、数学科学等自然科学学科综合交叉,如“西方文明中的科学、文化与社会”(Science,Culture,and Society in Western Civilization)课程聚焦西方科学的起源与发展,追溯生物、心理、自然与数学等科学学科的演变过程;另一方面,將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学科综合交叉,如“西方文明的音乐”(Music in Western Civilization)课程主要探索了具有广泛文化意义的西方音乐作品,除音乐角度外,还教授学生从政治学、经济学等角度进行研究,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多学科地全面理解这些主题知识。
  (二)自然及数学科学课程
  自然及数学科学模块课程分为物理科学课程(Physical Sciences)、生物科学课程(Biological Sciences)、数学科学课程(Mathematical Sciences)三大部分,旨在让学生探索自然与宇宙的重要特征,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对多种形式的科学观察、科学推理与自然法则的优势及局限进行探讨;通过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或形式逻辑中精确的人工语言发展学生形式推理的能力。
  2016年起,芝加哥大学规定学生修读6门课程,包括至少2门物理科学课程、2门生物科学课程及1门数学科学课程,第6门课可在上述任何类别中选择。
  物理科学课程整合了不同的学科知识,强化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生物科学课程尊重学生的专业差异,针对四类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制定了对应的选课要求。数学科学课程通过探究不同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规划、分析、解决问题与评估方案的能力,包括使用精确的人工语言进行形式推理的方法等,主要提供了互联网络编程导论(Introduction to Programming for the World Wide Web II)、计算机的科学与应用(Computer Science with Applications)等课程。
  (三)社会科学课程
  社会科学模块课程旨在通过展示社会科学学科的主要观点、理论与调查来加深学生对社会科学领域中基本概念、理论与哲学的认识,论证如何通过想象活动与系统分析来阐述基本问题,并探讨社会生活的本质。芝加哥大学规定学生修读3门课程。
  1995年以来,该模块的核心课程内容变化不大,2017-2018学年社会科学模块课程内容如表2所示。
  综上,不难发现,芝加哥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涵盖范围广,学科交叉性强,不仅注重对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整合,还侧重跨学科知识与现实问题的综合性理解。通过提供全面的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与现代生活紧密关联的现实问题,更强调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维方式。
  三、科学且高效的管理与评估
  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主要由学部(Collegiate Divisions)、大学咨询委员会(Committee of the College Council)、大学理事会(College Council)等机构组织管理。1965年,根据各学科领域发展的需要,芝加哥大学设立了五个学部监管通识教育课程,分别是生物科学学部(Biological Sciences Collegiate Division)、人文学部(Humanities Collegiate Division)、新大学学部(New Collegiate Division)、物理科学学部(Physical Sciences Collegiate Division)与社会科学学部(Social Sciences Collegiate Division),通过各学院院长间的合作,力求在为学生提供坚实学术基础与保持专业化之间寻求一个均衡点[6]。这种将不同学科领域中的通识教育课程交由各学部自主安排与规划的做法,更有利于开展、监管通识教育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具体事务。目前,生物科学学部已开发出创新且趣味性强的本科生教育的课程计划,其中包括面向所有本科生提供的通识教育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物科学学部还关注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学术诚信问题[7]。社会科学学部则提供五年的通识教育系列课程,这些课程主要介绍了分析人类现象的基本模式以及为社会科学工作奠定基础的中心概念、理论与探究方法相关的著作,社会科学学部还对与世界主要文明相关的通识教育课程提供资助[8]。大学咨询委员会、大学理事会则每学季定期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讨论,探讨相关的课程建设问题,除此之外,这些机构还关注其他大学事务,如新生入学管理、考试管理、学位管理等[9],是横跨各个学院的综合性行政组织机构,以保障课程管理规范合理、科学高效地进行。
  对通识教育的课程评价采用线上评价的形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短期评价,每年定期征求师生对课程设置、结构、内容等方面的意见,并结合学生选课的情况,对通识教育课程的科目编排或选修方式等做小范围调整,如2017-2018学年的“权力、身份与反抗”系列课程调整了课程顺序与编号;二是中期评价,课程实施5~10年期间对课程内容进行大范围调整,涉及课程内容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某些课程等,如2010年开设的“戏剧历史与理论”(History and Theory of Drama)系列课程已于2016年秋学季被撤销;三是长期评价,跟踪调查毕业15年以上的学生,探访大学时期通识教育课程对其人生带来的影响,根据毕业生反馈的建议再进行调整。[10]   除了课程评价,芝加哥大学的学业评价多元且合理,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有机结合,更有利于科学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目前芝加哥大学的学业考核采用共同的成绩评定方式,即4分制评分(4 point scale for grades)[11],根据平均绩点GPA(Grade Point Average),评定等级(见表3)包括A、A-、B 、B、B-、C 、C、C-、D 、D、F等级。此外,芝加哥大学还划分了非质量评分等级(Non-Quality Grades),包括I(Incomplete)、P(Pass)、NGR(No Grade Reported)、R(Registered or Audit)、W(Withdrawn)等级。芝加哥大学规定通识教育课程不可使用P的评定等级,避免学生只关注课程及格与否,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保证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
  四、启示
  通识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芝加哥大学的通识教育强调知识广度,侧重方法与能力的习得,其建设过程中的实践逻辑与经验,对我国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与借鉴作用。
  第一,优化结构,强化课程的实践性与研究性。芝加哥大学积极探索第二课堂在通识教育中的应用,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实践参与机会,能够突破课堂教学的束缚,为学生研习相关领域知识提供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并且将通识教育与科研有机结合,把现实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作为教学重点,提倡学生在做中学。目前,我国高校研究性、实践性通识教育课程比例偏低的现象并不少见,应增强师生对研究性、实践性课程的重视与参与,开发以调研、参观、体验、科研等为主的课程项目,使低年级本科生能够在科学研究、实践学习过程中接受通识教育。
  第二,注重理性能力训练与实用能力培养。芝加哥大学的通识教育致力于为学生的知识探究提供学科基础,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与批判,培养积极的思考习惯与探究心态,增强独立思考能力。目前,我国通识教育课程的扩展性不够,学生专业面狭窄,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弱,高校应以开发学生能力为导向,强调全面发展学科知识、思维能力与公民素质。[13]
  第三,加强内涵建设,建立长期、动态的课程评价机制。课程评价是开展通识教育的关键环节,芝加哥大学运用多形式的评价方式,定期对课程内容、结构、选课要求、选修方式等展开评价,尤其注重对评价结果的应用反馈,适当对课程进行调整,有效提高了通识教育课程质量。目前,我国通识教育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评价的质量标准、指标体系、评价的方法等都尚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14]
  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过程中,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但诚如耶鲁大学前任校长理查德·莱文所言:“对中国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在异域文化当中发展起来的全新教育理念,因此,不加变动而全部照搬到中国是很难成功的”[15]。在借鉴西方一流大学的先进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立足本国文化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力争提升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水平,逐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钟秉林,方芳.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J].中国大学教学,2016(4):4-8.
  [2][3]Uchicago. Study Abroad Programs[EB/OL].http://study-abroad.uchicago.edu/programs, 2017-12-25.
  [4]Uchicago.The College at 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MBL)[EB/OL].https://college.uchicago.edu/academics/college-marine-biological-laboratory-mbl,2017-12-25.
  [5]Uchicago.Core Curriculum[EB/OL].http://college.uchicago.edu/academics/college-core-curriculum, 2017-12-25.
  [6]Uchicago.Collegiate Divisions[EB/OL].http://college.uchicago.edu/academics/collegiate-divisions, 2017-12-25.
  [7]Uchicago.Biological Sciences Collegiate Division[EB/OL].https://bscd. uchicago.edu/content/undergrad-research, 2017-12-27.
  [8]Uchicago. Social Sciences Collegiate Division[EB/OL].http://college. uchicago.edu/academics/social-sciences-collegiate-division, 2017-12-29.
  [9]Uchicago.Governance[EB/OL].http://college.uchicago.edu/about/governance, 2017-12-25.
  [10]蘇志勇.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管理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1.
  [11][12]Uchicago.Grading Policies[EB/OL].http://registrar.uchicago.edu/page/university-grading-policies, 2017-12-25.
  [13]孟艳,黄建红.大学课程结构优化的逻辑[J].现代教育管理,2015(10):67-71.
  [14]钟秉林,王新凤.通识教育的内涵及其本土化实践路径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5):3-9.
  [15][美]理查德·莱文.通识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角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7):8-10.
其他文献
文章着重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举例说明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讨论英语学习过程中凸显的文化差异现象对英语习得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从文化差异入手,避免文
人文精神反映了人的内在价值和社会的普遍正义,是大学英语教育的灵魂。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英语人才的办学目标,为人文精神的
文章陈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归纳了高等教育国际化五方面的要素,并对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由趋异走向部分趋同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
文章评析了海派女作家创作的得与失,指出她们为中国文学审视都市提供了独特的经验,使上海作为一个感性化、人性化的都市形象区别于其他城市,但她们的缺失在于飘渺的小资情调
文章讨论了常QC黎曼流形N^n+1的具有常标准数量曲率的超曲面M在N的生成元法于M的情况下关于|B|^2的Pinching问题。
2013年7月22日起实施的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法》提出建立一种新类型的科学文化专业类公共机构——大学与机构共同体,以促进知识分享和转移、提升法国高等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国
文章主要是就目前语文新课标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所必然涉及的一些认识,提出了叶圣陶"大工具"论的概念,并指出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依据和功能,以促进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