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管县”体制改革问题探讨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0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管县体制自1982年实行,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暴露出了众多弊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体制改革的要求,迫切需要推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阻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省管县 市管县 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在未来的五年中,要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省管县体制改革,实质上是上层建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重大改革,对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加快城市化进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省管县”体制的内涵
  “省直管县”体制是指省、市、县行政管理关系由“省一市一县”三级管理转变为“省一市、省一县”二级管理,对县的管理由现在的“省管市一市领导县”模式变为由省替代市,实行“省直管县”。 2009年7月,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在2012年底前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全面推行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
  二、现行“市管县”体制衍生的问题
  (一)行政层级的增加,导致行政成本的增加和政府办事效率低下。
  实行市管县体制后,行政区划由省县乡三级变为省市县乡四级。凡是县与省之间需要上情下达或下情上达的问题,都不得不经由市一级中间层次,影响了信息传递速度,降低了行政效率。同时,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因为一方面,“下属为了免受剥削而对信息有所保留”; 另一方面,“信息每向上传递一个层级,都可能被修改”。 管理体制层级越多,行政成本就越大,公共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越难以准确落实,层层过滤就会形成“漏斗效应”。而且,地级市不仅要管理市区,还要管辖周边县,其规模和机构设置必然相对较大,行政成本相应增加。
  (二)“市压县”、“市刮縣”的现象层出不穷。
  “市管县”的意图是城市带动县城发展,但是,很多城市没有这个带动能力。在集聚为主、扩散为辅、溢出为负的工业化初期和中期,区域经济活动首先会向城市集中。如果中心城市欠发达、很落后,那么,整理县资源,“支援”市资源的问题就更突出了。县的经济管理权受到限制,市级政府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入到主要城市的建设中,只顾中心城市的建设,使得很多资源到不了县一级,不仅没有拉动周边县域经济的发展,反而成了县域经济的“抽水机”。这就违背了“市管县”的初衷,发挥不了中心城市的经济优势,对附近落后县乡产生辐射效应。
  三、“省管县”改革过程中来自省、地、县三级的阻力
  (一)省级政府的管理幅度和管理难度加大。
  “省管县”体制取消了地级市政府这个中间层级,马上又面临了一个问题——省级政府管理幅度过宽,管理难度增大。尤其是对于一些人口众多的大省和自治区而言,这个矛盾会更突出。我国现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平均每个省级行政单位下辖80多个县。管理幅度在50~80个县的有8个省,管理幅度在80~100个县的有7个省,管理幅度在100个县以上的有8个省。比如,四川省下辖181个县,河南省下辖159个县。虽然现在的信息和交通技术条件使省直管县具有可行性,但如此众多的县级行政单位无疑给省级政府的管理带来了一些的问题。
  (二)地级政府的裁撤和人员精简。
  实行省管县后,地级市与县处于同等地位,只是不能再管县,而不是被完全撤销。只是将地级市的人事、财政、资金、项目等各项权力剥离出去,涉及到利益重新分配的问题。所以有人曾形象地将这一过程称之为地方政府间的权力和利益的博弈。比如,以前县的财政收入被市里截留,现在直接交到省里,市的财政收入就会减少。作为一级地方利益主体,地级市政府自然不甘心权力的流失,它们会采取相应对策,尽可能维护自身利益。比如,将所辖的县改设为区,如湖北省黄石市改下陆为区、浙江省杭州市改萧山和余杭为区等等。由此可见,实行省直管县体制是对旧体制下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其阻力之大不难想象,其间困难可想而知。
  (三)县级政府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
  实行省管县后,县级政府拥有了大量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这势必会增加县级政府的内设机构,聘用更多的公务员来实行管理,这样将会造成新一轮的机构臃肿、人员膨胀的境况,这不符合改革的初衷。同时,省级政府由于管辖范围比较大,在对强化县级财政的直管上可能力不从心,从而导致其对县级政府的监督和约束力度弱化。另一方面,市财政将把财力更多地投向市区,减少帮扶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各级地方政府相互独立、相互竞争,为实现本地区的高增长,往往不顾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积极推行地方保护,从而导致诸侯经济、区域壁垒现象。
  四、“省管县”改革的实现路径
  (一)改革必须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机构的合理设置相结合。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物权法》中新增担保物权为着眼点,分析其给银行业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挑战,并结合银行业自身特点寻求化解风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物权法 银行业 风险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一、物权法新增设的担保物权及其相关概念  (一)引入浮动抵押制度。  《物权法》中首次引入浮动抵押制度。浮动抵押指以企业并不固定的全部或部分财产为标的的抵押。该制度肇端于英美法的上浮
期刊
摘要:坚持党委集体领导,落实“十六字”方针,必须妥善处理好党委书记和委员的关系、委员个人与党委会集体的关系、多数与少数的关系、端正思想与履行组织程序的关系。  关键词:党委 集体领导 会议决定  中图分类号:F246 文献标识码:A    党委集体领导,是指凡属本单位的重大问题,都必须由党委会集体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集体作出决定。党委会决定问题,要按照“集体领
期刊
摘要:本文对我国行政垄断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剖析了我国行政垄断的现实危害性,并解读《反垄断法》中有关行政垄断规制的内容,最后针对规制行政垄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供有关学者和立法者参考。  关键词:行政垄断 滥用行政权力 主管机构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期刊
摘要:公平和效率是经济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如何将提高效率与实现公平结合起来是我们现阶段发展市场经济所需解决的重。本文认为,在经济法领域内,公平与效率应该是相统一的关系,公平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效率是实现公平的基础,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才能保证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增长,实现社会正义。  关键词:公平效率的统一 市场经济 代际公平  中图分类号:DF4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身是万州工业园区,成立于2002年,是重庆市第一批省级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阶段,也是万州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必由阶段,经过8年来对万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已使其具备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本条件。但是,从总体战略规划上看,未满周岁的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仍然还处在初级的工业园区阶段,必须以工业园区的建设为依靠是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理顺万州工业园区与万州第二大城市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国的民营经济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其自身所具有的灵活性和生命力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亮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民营企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压力。  关键词:民营经济 宏观调控 发展道路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一、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的民营经济起步较晚,在其起步期间更步履维艰,在夹缝中求生存,依靠自
期刊
摘要:为了能加深对房地产市场的了解,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的研究方法,以武汉市商品住宅为例,研究各宏观因素对武汉市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  关键词:灰色关联 武汉  中图分类号: F293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房地产业关系到人们的安居条件,关系到民生的改善,关系到产业链上钢铁、建材及家电家居用品等行业的发展,同时对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也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房地产业重要性是
期刊
摘要: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系统对供电企业内控体系的状况进行评估,是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引入项目成熟度,阐述了如何在供电企业建立内控评价系统。  关键词:内控评价 成熟度模型 COSO框架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供电企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社会稳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有企业,建立健全内控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内控的评价则是对内控本
期刊
摘要:经过二十几年的摸索,我国啤酒行业的分销渠道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但在对分销渠道的构建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啤酒行业 渠道  中图分类号:F30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啤酒行业营销渠道的主要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初期,我国啤酒企业的分销渠道的状况相当混乱。随着市场营销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推广,经过二十几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内地民营企业的现行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探究内地民营企业绩效考核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的原因,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期能给相关的管理者与从事绩效考核的专业人员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国内地 民营企业 绩效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研究的是中国内地民营企业的绩效考核问题,对于民营企业定义,笔者比较倾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