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可畏,生死苍茫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十二公民》讲述的是一桩满带争议与疑问的“富二代弑父”案是否有罪的问题。十二个处于不同阶层的“陪审员”在一个模拟法庭中进行讨论且最终结果必须一致,在讨论的过程中,十二位“陪审员”以舌头作为论辩的武器,将内心的真情作為最后的武装,将真相一点一点渗透直至水落石出。
  然而,不管是向善还是向恶,影片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种人性的无从责备和中国国民性的深刻思考。假如不是这个简单的认证罪犯的过程,也许这个富二代就会被判处死刑,影片剖析的中国社会种种弊端也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电影中关于人的讨论和社会的讨论十分瞩目。在关于社会问题的讨论中,我想从三个部分入手,首先,是人的先入为主思想对人判断的干扰问题。在主持人告知大家案件内容之后,大家以11:1的票选结果判定富二代有罪,在尚未讨论就做出这样的判断,说明了大家先入为主的思想起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他们在早已将罪犯目标锁定富二代,在他们心中,司法这座天平早在开始前就已经倾斜,所以出现了这样的结果。甚至在后来的讨论中,即使有人发现了证词的漏洞,部分“评审员”依旧为他们心中所认为的“真理”寻找借口。
  法律的判决是理智占主导的,当感性认识上升主导时,人们的双眼难免会被蒙蔽。而这种先入为主思想影响人判断的事情,我们在生活当中也屡屡发现。正如前段时间微博疯传的“右肾丢失事件”,在人们没有进行查证的情况下,社会舆论将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在了风口浪尖处。这种敏感的新闻使有先入为主这样错误思想的人,率先举起讨伐的大旗,从医疗事故到黑市买卖,大开脑洞。
  与此同时,联系医患间的矛盾,从而将医生,医院放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其实,如果我们可以以理智的态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很快就能发现其中的漏洞,然而就因为我们对于这类敏感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当我们遇见内心固化的印象,这时候的判断就是以人情甚至说是以道德作为唯一的判罚准则,就会出现情与法的冲突。
  其次是偏见和歧视问题。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很多冲突都源于偏见,偏见很容易产生却很难消除。电影中,七号评审员对四号评审员的冷嘲热讽,体现的是当代人的仇富心理作祟,由于自己的自卑,他将所有的坎坷失败归结于“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借口当中。
  在现实中,关于富二代的讨论往往占据头条位置,如果出现负面消息,人们就将其归结为纨绔子弟,不学无术,有钱人的奢靡,如果出现正面消息,人们又会质疑他们的成功是否含有水分,这种仇富的心理甚至会上升为一种病态的报复心理。这体现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收入差距拉大之后,人们对于收入分配和社会对待不公的不满。
  当前国人的真实的心理状态则是对财富的矛盾:一方面极力求富,在没有富有之前又是很典型的阿Q精神,这种传统伦理观念与现代文明观念的强烈碰撞产生了极大的心理隔阂和冲突,然而,任何人的成功和失败究其原因,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关于人生的规划和态度,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做好自己,不要用自己的自卑对别人的成就恶语相向。
  此外,还有关于地域歧视的思考。电影中十号“审判员”作为北京人,对河南保安十一号“审判员”极尽讽刺。电影当中的地域歧视也让我们以小见大,看到现实当中关于地域歧视的问题。各个地域之间经济文化发展各有差异,生活方式和习惯也有很大不同。
  然而,我们中的一些人并没有将这些不同,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求同存异。而是作为歧视各个地区的证据。比如“广东人是不是什么都吃啊”“河南人都偷井盖”等等,而河南作为地域歧视最严重的省份,在去年“和颐酒店女生遭袭”事件中,又被送上了舆论顶峰。
  电影中的十一号审判员是河南的落榜生,在大学里当了保安,然而十号审判员却一直拿他是外地人什么都不懂,作为反驳的理由。这种赤裸裸的地域歧视,已经对整个省的人民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每个地区都是平等的,经济的发达与否不代表这个省市人民的素质高低。电影中通过对地域歧视的反映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地域歧视给人造成的伤害。
  最后,关于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否的讨论。蹲过冤狱的混混、五号陪审,一个被误判进入监狱,混过黑帮、哥哥挨过刀子,他身上所承载的是“痛苦岁月的感同身受的怜悯”与“对过去不堪生活的抛弃”。他从自己被误判八年的亲身经历出发,揭示了当代中国法律执法过程中的问题。在法律问题上,千分之一的错误就会造成一个人百分之百的悲剧。
  关于《十二公民》这部电影,存在许许多多的争议,但是我想说,电影是一种声音,它所反映的或者说它所记录的是大千世界的人生百态。《十二公民》将社会的负面撕开一个小口,好让我们顺着小口去找到病根。或许有的人觉得它与一般的商业电影比,少了炫丽刺激的视觉效果,少了配乐的感染烘托。
  但是,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的艺术,它更像是一幅展现在人们眼前的社会全貌的画卷,它将社会微缩于荧屏之上,它用或讽刺或纪实的方法让人去关注,去思考。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或微笑或叹息之后,明白影片真正要传达给我们的意图。
  作者简介:钱芳莹(1996-),女,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大学文学院,2015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
其他文献
一、用最有创意的情景来点亮学生的热情  我们听了无数的课,可是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们多年后还能为之喝彩的亮点太少。而一个恰到好处的情境创设能激活课堂,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让教学任务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完成。下面这几个例子是近几年来,让我津津乐道,反复提及的:  在八年级下册Unit 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Section A 第一课时中,呈现直接引语和间接引
期刊
案例背景  转眼间,参加工作已经第三个年头,担任班主任也近两年了,秉承着校训“成就优雅与智慧的人生”,在培养孩子文明礼仪教育方面,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案例描述  朱同学,这个孩子可以不论场合,不论地点,不论环境的想说就说。在班级里,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不是追跑就是打闹,吓唬同伴。上数学课坐在课堂里,做鬼脸逗同学发笑,拿别人的书,不让别人做作业,影响了老师上课,影响同学学习,
期刊
【摘 要】自90年代来,余华的创作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他的创作发生了转型,而是作者对过去艺术探索和实验的一种延续,是对现代叙述精通之后的坚守和超越。在余华1996年发表的《我胆小如鼠》中,不论是在叙事模式、时间结构以及主题意蕴上都延续了他早期作品的“先锋性”,并对之有所发展和超越。  【关键词】余华;《我胆小如鼠》;先锋性  一、形式实验的整合  进入90年代,随着长篇小说《活着》、《
期刊
【摘 要】对于普通高中舞蹈特长学生来说,他们往往面临着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双重压力,针对高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在学习阻力较大的情况下学习更多的舞蹈知识,如何更好地对舞蹈特长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训练,使得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舞蹈基础,这是我们所要积极去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本文结合教学工作经验就完善高中舞蹈特长生教学训练的措施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以此可以推进高中舞蹈特长生艺考的顺利通过。  【关键词】高中
期刊
一、漆画教育现状  漆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脱胎于漆器制作,它以天然大漆(腰果清漆)为主材,集合蛋壳、漆皮、金银箔、螺钿等材料,采用画、贴、磨、沥等技法,呈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美。时值今日,漆画艺术在美术领域已经获得一席之地,很多国家级美术比赛中设置了漆画类评比,漆画家们频频走出国门展开世界范围的交流活动。在美术教育领域,一些美术学院和普通院校的美术院系开设漆艺专业已经较为普遍,但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
期刊
【摘 要】在明代主要由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两个部分组成了言官,其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进谏皇帝和对百官进行监察。由于朱元璋出身于贫民,因此在其对天下统一,并登基做了皇帝之后,其相比以往开朝帝王而言,对巩固和加强皇权给予了更多的重视,通过对百官监督的加强,由此将监察制度得到了逐渐的完善。无论是在人员的数量上,亦或者是在职权和职责上,可以这样说,明代的言官都首屈一指,而且在明代言官的政治舞台上,有着非
期刊
【摘 要】小学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审美,享受音乐带来快乐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投入不足,有限的教学资源使农村地区音乐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音乐游戏的应用为提升农村音乐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方法,本文以此展开研究,为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给予帮助。  【关键词】音乐游戏;音乐教学;农村小学  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
期刊
【摘 要】纵观各个国家的各派诗人。有的热烈奔放,有的含蓄内敛,有的朦胧美丽。但最能打动人心的往往并不是写什么宏图大志,烈火如歌。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写人民的诗,是写生活的诗,本文主要论述聂鲁达以及他的诗,聂鲁达的诗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感化着我们。  【关键词】聂鲁达;爱情;革命;诗歌  初次接触外国诗歌是在念初中的时候,那时候还很懵懂,只看得一本软抄的封面上写着英文"I like
期刊
【摘 要】舞蹈表演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思想情感,是大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结合音乐运用丰富的肢体动作流露出表演者内心最真实的感情。舞蹈艺术不仅需要表演者掌握丰富的展示专业技巧,更要突出人物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魅力。舞蹈之美,在于表演者以心带舞,以舞传情,因此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立足于现实,首先分析舞蹈表演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其次探讨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发挥的
期刊
【摘 要】王朔小说是划时代的转变,他的小说以独特的风格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王朔小说相比其它小说更注重现实写实。它的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感染力,使用特殊的语言、不同的叙事方式来描写当时社会最底层人的生活,反映整个社会存在的问题,表达人们对阶层的不满。90年代经济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现状,而且也改变了文学的发展趋势。本文简单介绍了“合俗”小说的产生背景以及王朔他本人的写作目的。主要阐述了王朔小说的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