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燕皇帝慕容德生来就喜欢吃甜食,无论是做任何膳食,都用糖做调料,盐则一次都没碰过。大臣们为了迎合他,也跟着吃甜食。久而久之,凡是有点儿地位的人,为了趋炎附势,无论做什么饭菜,都用糖做调料。在南燕,糖的价格非常昂贵,一般百姓是吃不起的。相比之下,备受达官贵人冷落的盐则很廉价。吃糖吃盐的数量,似乎成了南燕人品位高低的分水岭。
大臣季春性格耿直,粗懂医道。他懂得盐的价值,所以,无论在什么场合,他都毫不避讳地大谈盐的好处,并且多次向皇帝进言,从国人强身健体,国家长治久安方面考虑,应该多吃些盐才对,不要一味地偏食糖。
慕容德表面不以为然,心里却是老大的不痛快。自己又不是小孩子,什么好什么孬还用一个大臣来指教?岂有此理!在他看来,劝他吃盐,就好像让他脱下华丽的丝织品龙袍换穿布衣一样,成何体统?难道高高在上的皇帝还能跟低贱的平民一样吃盐吗?季春简直是太狂妄了!绝不能让他任意妄为下去,否则,皇帝的威严何在!
这一天,皇帝早朝议事时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大臣们说说到底是吃盐好还是吃糖好。大臣们一来都知道慕容德的嗜好,也了解他的秉性,无论什么事,都听不得和自己意见相左的话;二来要是谁说吃盐好,就等于降低了自己的品位,贬低自己。所以,自然众口一词:吃糖好。还各自引经据典说出一大堆理由。譬如,一把糖,可以当美味几口就能吃下,一把盐吃下去,就会咸出毛病来。吃盐多伤身,会得痨病丧命。唯独季春,还是坚持说吃盐好。
为了定夺是非,皇帝命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盘糖块和一盘盐块端出来,说:“这分别是五斤糖和五斤盐。既然季春说盐好就让他吃。这糖嘛,谁来吃吃试试?”话音一落,就有不少人站出来要求一试。季春的脸都变白了。
皇帝便从自告奋勇者中挑选出饭量最大的一人,让他与季春比赛。众目睽睽下,吃糖的大臣很快就把糖吃完了。季春的盐只吃了少许,就再也咽不下了。他知道这是皇帝故意整治他,吃下吃不下,都沒有好结果。于是,就不再往下吃。皇帝见状,就问季春,到底吃盐好还是吃糖好。季春不卑不亢地回答:吃盐好。
皇帝大怒,认为季春这是故意忤逆自己,便命人掰开季春的嘴,把盐硬往他的嘴里塞,咽不下就用硬棒捣入胃里。结果,一盘盐还没完全塞进去,季春便连急带气加上盐的腌杀,当场毙命。
皇帝还不肯罢休,命令将季春的尸体装入棺材里,把很多盐撒到他的尸体上。然后,将棺材悬挂在城门楼上,作为警示。
第二年仲夏的一天,慕容德带领卫队,在大臣们的陪同下到郊外狩猎。车驾通过北城门,他抬头向城门楼看了一眼,季春那副乌黑的棺材还悬在上面。算算日子,这棺木被吊在这里也有半年多了。他不禁想到,季春的尸体被盐腌着会不会腐烂?自己这么做是不是有点过分?不,他马上就否定了这种想法。季春不识时务,坚持错误观点,竟然公开与皇帝过不去,也算是罪有应得……
大队人马出了城门不久,慕容德忽然感觉饥饿,并且伴随着心慌气短、浑身乏力,急需食物充饥。于是,他命随从赶紧弄点儿吃的。
皇帝出宫狩猎,也有个讲究,都是事先算准了黄道吉日的。常言道,开弓没有回头箭,走出城门,没有收获,断不可回头。否则出师不利,则为不吉。随从慌忙跑到附近守门的卫士伙房,让厨子赶快做点儿好吃的饭食,火速给皇帝送去。
厨子接到命令,非常高兴。这是上天赐给他接近皇帝的机会,可不能错过。这个厨子最拿手的厨艺就是做面。他使出了浑身解数,做好了一大碗自认为是色香味俱全的面。然后亲自用托盘端着,昂首挺胸地往城外走。碰见了熟人,他都会美滋滋地主动打招呼,顺便说出自己的使命──给皇帝送面。他端着汤面,低头跨过城门坎。突然,“吧嗒”一声,有东西从天而降掉到面碗里。他定睛一看,落到汤面上的是一坨黑乎乎的黏稠物。再一观察,这东西原来是从季春棺木里滴下的污血。厨子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差点将手里的托盘扔到地上。稍微定下心来,他想:回去再做碗面,一定还要好多时候。皇帝急需膳食,不能及时吃上,一发怒,怪罪下来,自己的小命也就没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然怎么做也难逃一劫,干脆,他趁人不注意,拿起筷子,将面条搅了搅,污血便均匀地拌入面条里。从外观上,既看不出也闻不出什么异样来,说不准还真能蒙混过关……
皇帝已经饿得虚火上升、大汗淋漓,几近虚脱。他把面接过去,狼吞虎咽地一口气将汤面吃完,方觉原神归位。
看皇帝的眼神恢复了神采,厨子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皇帝用毛巾擦了把嘴,突然问厨子:“朕怎么感觉这碗面有一种特别的味道?你在里面放了什么?”
厨子一听,吓坏了,脑子“嗡”地一响,一片空白。他咕咚跪下,一边叩头,一边哀求说:“皇上饶命,皇上饶命啊!”
慕容德非常诧异。这从何说起?难道他在里面下了毒?不可能,量他没有那个胆量。即使他自己不怕死,还要顾及家人,而且自己吃过面后也没有任何不适。但是看他的表现,面里一定有蹊跷。于是就温和地说:“朕饶你不死。你说吧,面里到底放了什么?”
厨子战战兢兢地把过城门滴污血的事情说了出来。
皇帝还没听完,就“呃”的一声,把吃进去的面条全吐了出来。他真想把这可恶的厨子千刀万剐。可是,作为皇帝,一言九鼎,不能出尔反尔,既然答应不杀他,就不能反悔,否则,以后还怎么服众?但是,这口恶气实在是咽不下。这该死的厨子,竟敢把从死尸身上滴出污血的面条给皇帝吃,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于是,命人先将厨子拿下,关入大牢,等候发落。
慕容德恶心了好多天,恨不得把五脏六腑都吐出来。过后,他冷静下来,回想事情的经过,忽然有所醒悟。其实,那天,他尝到了有生以来最有滋味的面,本来还以为那厨子使用了什么祖传秘方,添加了什么特殊稀罕的佐料,于是才随口问问。就冲着这个味道,以后可把这厨子弄到御膳房专门做面给自己吃。哪里想到是滴入了季春的污血!季春尸体腐烂的污血应该是腥臭无比才对,滴入面里怎么会有那么好的味道?慕容德派人去城门口重新弄点季春的污血,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发现,季春的污血除了苦咸,再没有别的味道。慕容德明白了,季春是吃盐而死,他的尸身也是被盐腌渍,那污血水就相当于盐水。
再说他那天本来是刚刚用过早膳,吃饭时还特意多吃了些,怎么会不到一个时辰就饿了呢?按常规说不应该啊!那种饿的感觉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慕容德恍然大悟,这不是季春在向自己喊冤吗?再说那个厨子,要不是天意作弄,给他一千个胆子,谅他也不敢做出如此卑劣之事!事实证明,用盐做调料,饭食的味道比用糖好多了,是自己冤枉了季春。
慕容德这才从心里佩服季春敢说真话,坚持原则的精神。他立刻命人将季春的棺木放下来给予厚葬,并且抚恤他的家人,厨子无罪释放。从此,食盐食糖不再是区分贵贱之分的尺子。一直到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糖是很好的调味品,可非必需,没有盐可就不行了……
选自《民间文学》2018.11
大臣季春性格耿直,粗懂医道。他懂得盐的价值,所以,无论在什么场合,他都毫不避讳地大谈盐的好处,并且多次向皇帝进言,从国人强身健体,国家长治久安方面考虑,应该多吃些盐才对,不要一味地偏食糖。
慕容德表面不以为然,心里却是老大的不痛快。自己又不是小孩子,什么好什么孬还用一个大臣来指教?岂有此理!在他看来,劝他吃盐,就好像让他脱下华丽的丝织品龙袍换穿布衣一样,成何体统?难道高高在上的皇帝还能跟低贱的平民一样吃盐吗?季春简直是太狂妄了!绝不能让他任意妄为下去,否则,皇帝的威严何在!
这一天,皇帝早朝议事时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大臣们说说到底是吃盐好还是吃糖好。大臣们一来都知道慕容德的嗜好,也了解他的秉性,无论什么事,都听不得和自己意见相左的话;二来要是谁说吃盐好,就等于降低了自己的品位,贬低自己。所以,自然众口一词:吃糖好。还各自引经据典说出一大堆理由。譬如,一把糖,可以当美味几口就能吃下,一把盐吃下去,就会咸出毛病来。吃盐多伤身,会得痨病丧命。唯独季春,还是坚持说吃盐好。
为了定夺是非,皇帝命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盘糖块和一盘盐块端出来,说:“这分别是五斤糖和五斤盐。既然季春说盐好就让他吃。这糖嘛,谁来吃吃试试?”话音一落,就有不少人站出来要求一试。季春的脸都变白了。
皇帝便从自告奋勇者中挑选出饭量最大的一人,让他与季春比赛。众目睽睽下,吃糖的大臣很快就把糖吃完了。季春的盐只吃了少许,就再也咽不下了。他知道这是皇帝故意整治他,吃下吃不下,都沒有好结果。于是,就不再往下吃。皇帝见状,就问季春,到底吃盐好还是吃糖好。季春不卑不亢地回答:吃盐好。
皇帝大怒,认为季春这是故意忤逆自己,便命人掰开季春的嘴,把盐硬往他的嘴里塞,咽不下就用硬棒捣入胃里。结果,一盘盐还没完全塞进去,季春便连急带气加上盐的腌杀,当场毙命。
皇帝还不肯罢休,命令将季春的尸体装入棺材里,把很多盐撒到他的尸体上。然后,将棺材悬挂在城门楼上,作为警示。
第二年仲夏的一天,慕容德带领卫队,在大臣们的陪同下到郊外狩猎。车驾通过北城门,他抬头向城门楼看了一眼,季春那副乌黑的棺材还悬在上面。算算日子,这棺木被吊在这里也有半年多了。他不禁想到,季春的尸体被盐腌着会不会腐烂?自己这么做是不是有点过分?不,他马上就否定了这种想法。季春不识时务,坚持错误观点,竟然公开与皇帝过不去,也算是罪有应得……
大队人马出了城门不久,慕容德忽然感觉饥饿,并且伴随着心慌气短、浑身乏力,急需食物充饥。于是,他命随从赶紧弄点儿吃的。
皇帝出宫狩猎,也有个讲究,都是事先算准了黄道吉日的。常言道,开弓没有回头箭,走出城门,没有收获,断不可回头。否则出师不利,则为不吉。随从慌忙跑到附近守门的卫士伙房,让厨子赶快做点儿好吃的饭食,火速给皇帝送去。
厨子接到命令,非常高兴。这是上天赐给他接近皇帝的机会,可不能错过。这个厨子最拿手的厨艺就是做面。他使出了浑身解数,做好了一大碗自认为是色香味俱全的面。然后亲自用托盘端着,昂首挺胸地往城外走。碰见了熟人,他都会美滋滋地主动打招呼,顺便说出自己的使命──给皇帝送面。他端着汤面,低头跨过城门坎。突然,“吧嗒”一声,有东西从天而降掉到面碗里。他定睛一看,落到汤面上的是一坨黑乎乎的黏稠物。再一观察,这东西原来是从季春棺木里滴下的污血。厨子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差点将手里的托盘扔到地上。稍微定下心来,他想:回去再做碗面,一定还要好多时候。皇帝急需膳食,不能及时吃上,一发怒,怪罪下来,自己的小命也就没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然怎么做也难逃一劫,干脆,他趁人不注意,拿起筷子,将面条搅了搅,污血便均匀地拌入面条里。从外观上,既看不出也闻不出什么异样来,说不准还真能蒙混过关……
皇帝已经饿得虚火上升、大汗淋漓,几近虚脱。他把面接过去,狼吞虎咽地一口气将汤面吃完,方觉原神归位。
看皇帝的眼神恢复了神采,厨子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皇帝用毛巾擦了把嘴,突然问厨子:“朕怎么感觉这碗面有一种特别的味道?你在里面放了什么?”
厨子一听,吓坏了,脑子“嗡”地一响,一片空白。他咕咚跪下,一边叩头,一边哀求说:“皇上饶命,皇上饶命啊!”
慕容德非常诧异。这从何说起?难道他在里面下了毒?不可能,量他没有那个胆量。即使他自己不怕死,还要顾及家人,而且自己吃过面后也没有任何不适。但是看他的表现,面里一定有蹊跷。于是就温和地说:“朕饶你不死。你说吧,面里到底放了什么?”
厨子战战兢兢地把过城门滴污血的事情说了出来。
皇帝还没听完,就“呃”的一声,把吃进去的面条全吐了出来。他真想把这可恶的厨子千刀万剐。可是,作为皇帝,一言九鼎,不能出尔反尔,既然答应不杀他,就不能反悔,否则,以后还怎么服众?但是,这口恶气实在是咽不下。这该死的厨子,竟敢把从死尸身上滴出污血的面条给皇帝吃,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于是,命人先将厨子拿下,关入大牢,等候发落。
慕容德恶心了好多天,恨不得把五脏六腑都吐出来。过后,他冷静下来,回想事情的经过,忽然有所醒悟。其实,那天,他尝到了有生以来最有滋味的面,本来还以为那厨子使用了什么祖传秘方,添加了什么特殊稀罕的佐料,于是才随口问问。就冲着这个味道,以后可把这厨子弄到御膳房专门做面给自己吃。哪里想到是滴入了季春的污血!季春尸体腐烂的污血应该是腥臭无比才对,滴入面里怎么会有那么好的味道?慕容德派人去城门口重新弄点季春的污血,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发现,季春的污血除了苦咸,再没有别的味道。慕容德明白了,季春是吃盐而死,他的尸身也是被盐腌渍,那污血水就相当于盐水。
再说他那天本来是刚刚用过早膳,吃饭时还特意多吃了些,怎么会不到一个时辰就饿了呢?按常规说不应该啊!那种饿的感觉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慕容德恍然大悟,这不是季春在向自己喊冤吗?再说那个厨子,要不是天意作弄,给他一千个胆子,谅他也不敢做出如此卑劣之事!事实证明,用盐做调料,饭食的味道比用糖好多了,是自己冤枉了季春。
慕容德这才从心里佩服季春敢说真话,坚持原则的精神。他立刻命人将季春的棺木放下来给予厚葬,并且抚恤他的家人,厨子无罪释放。从此,食盐食糖不再是区分贵贱之分的尺子。一直到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糖是很好的调味品,可非必需,没有盐可就不行了……
选自《民间文学》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