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通常是通过喜怒哀乐等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笑、兴趣、快乐是基本的积极情绪,哭、恐惧、愤怒是基本的消极情绪。情绪主要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出现比较早,新生儿就有快乐和痛苦的体验和表现,所以情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而情感发育较迟,是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与社会需要紧密相关。情绪情感的发展在婴幼儿认知、行为、社会关系、个性形成的发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需要熟悉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达到沟通的效果。
笑
婴儿的微笑反映舒适、愉快,吸引母亲的疼爱,和其他人的积极注意。婴儿微笑分三个阶段:
自发性微笑(0~1个月) 常发生在婴儿睡眠中和困倦时,并且是突然出现,低强度的。
无选择性社会性微笑(2~6个月) 这时人的声音和面孔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但对人的微笑是不加区分的,无论抚养者还是陌生人均报以微笑。
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6个月以后) 能够分辨熟悉的脸和物,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微笑。
哭
出生就有,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反应,但也有重要的适应价值。新生儿的哭声反映身体的疼痛、饥饿、寒冷、便湿等,呼唤大人对他的注意和照顾。
稍大一些的婴儿哭声又有不同的意义,如:饥饿时啼哭伴有闭眼、嚎叫、双脚乱踢蹬;发怒的哭声往往带有一点失真,因婴儿过于用力吸气,大量空气通过振动声带所致;疼痛的哭是突然性的、高声的拉直嗓门,连续大哭数秒,引起一连串叫声;惊吓的哭突然发作,强烈刺耳,伴有较短的嚎叫;不称心的哭,在无声无息中开始,悲悲切切;招惹别人的哭,先是长时间吭吭赫赫、断断续续,无人理睬时就大哭起来。
兴趣
婴儿表现瞪大眼睛、呼吸加快积极专注。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感情性唤醒状态,是婴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内在源泉。兴趣引导婴儿看、听、动作、运动和探究。有三个不同的阶段:
先天性发射阶段(0~3个月) 表现为婴儿感觉器官接触外界物体后持续的维持着反应性。
相似性再认知觉阶段(4~9个月) 适宜的声光刺激的重复能引起婴儿的兴趣,并对自身的活动感兴趣。
新异性探索阶段(9个月后) 对持续存在的刺激习惯化,新异性刺激能引起兴趣。幼儿期兴趣广泛而不稳定、肤浅而易变化。
痛苦和悲伤
疼痛、大声、冷、热、噪声、失望、失败和丢失等等都能引起痛苦情绪。
恐惧
因受到威胁而产生并伴随着逃避愿望的情绪。1岁时婴儿对突然发生的声响、陌生的事物或妈妈离去而惧怕;2岁时,听到某些声音(如噪声、雷鸣声等)及看到某些事物(如汽车驶近时的情境、黑暗等)使婴儿惧怕;3岁时,生人和老人的面孔、黑暗、动物、夜里父母外出都会使幼儿害怕;4岁时对听觉的事物的惧怕增多,特别是警报声;5岁时已不太害怕动物但惧怕受伤或跌倒,害怕黑暗、雷电交加的雨夜、警报声;6岁后,声音、黑暗、孤独等使幼儿害怕,并害怕父母离异,怕受虐待等。
愤怒
愿望不能实现或行动受挫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婴儿愤怒时出现颜面潮红、心跳加快、口干等变化;1岁半至3岁的婴儿发怒时大声哭泣、不停地顿足;3岁后喜欢在床上或地板上来回打滚发脾气,以后用言语来反抗便增多;过了4岁偶尔也会敲打、踢脚;5岁以后一般就能沉住气了。
快乐
人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时感到快乐,儿童经常在成功中得到快乐,有助于形成儿童乐观、开朗的性格,快乐中饱含着力量、魅力和信心的体验。快乐和兴趣的相互补充能支持幼儿游戏、操作、学习等各种活动。
而情感发育较迟,是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与社会需要紧密相关。情绪情感的发展在婴幼儿认知、行为、社会关系、个性形成的发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需要熟悉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达到沟通的效果。
笑
婴儿的微笑反映舒适、愉快,吸引母亲的疼爱,和其他人的积极注意。婴儿微笑分三个阶段:
自发性微笑(0~1个月) 常发生在婴儿睡眠中和困倦时,并且是突然出现,低强度的。
无选择性社会性微笑(2~6个月) 这时人的声音和面孔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但对人的微笑是不加区分的,无论抚养者还是陌生人均报以微笑。
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6个月以后) 能够分辨熟悉的脸和物,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微笑。
哭
出生就有,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反应,但也有重要的适应价值。新生儿的哭声反映身体的疼痛、饥饿、寒冷、便湿等,呼唤大人对他的注意和照顾。
稍大一些的婴儿哭声又有不同的意义,如:饥饿时啼哭伴有闭眼、嚎叫、双脚乱踢蹬;发怒的哭声往往带有一点失真,因婴儿过于用力吸气,大量空气通过振动声带所致;疼痛的哭是突然性的、高声的拉直嗓门,连续大哭数秒,引起一连串叫声;惊吓的哭突然发作,强烈刺耳,伴有较短的嚎叫;不称心的哭,在无声无息中开始,悲悲切切;招惹别人的哭,先是长时间吭吭赫赫、断断续续,无人理睬时就大哭起来。
兴趣
婴儿表现瞪大眼睛、呼吸加快积极专注。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感情性唤醒状态,是婴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内在源泉。兴趣引导婴儿看、听、动作、运动和探究。有三个不同的阶段:
先天性发射阶段(0~3个月) 表现为婴儿感觉器官接触外界物体后持续的维持着反应性。
相似性再认知觉阶段(4~9个月) 适宜的声光刺激的重复能引起婴儿的兴趣,并对自身的活动感兴趣。
新异性探索阶段(9个月后) 对持续存在的刺激习惯化,新异性刺激能引起兴趣。幼儿期兴趣广泛而不稳定、肤浅而易变化。
痛苦和悲伤
疼痛、大声、冷、热、噪声、失望、失败和丢失等等都能引起痛苦情绪。
恐惧
因受到威胁而产生并伴随着逃避愿望的情绪。1岁时婴儿对突然发生的声响、陌生的事物或妈妈离去而惧怕;2岁时,听到某些声音(如噪声、雷鸣声等)及看到某些事物(如汽车驶近时的情境、黑暗等)使婴儿惧怕;3岁时,生人和老人的面孔、黑暗、动物、夜里父母外出都会使幼儿害怕;4岁时对听觉的事物的惧怕增多,特别是警报声;5岁时已不太害怕动物但惧怕受伤或跌倒,害怕黑暗、雷电交加的雨夜、警报声;6岁后,声音、黑暗、孤独等使幼儿害怕,并害怕父母离异,怕受虐待等。
愤怒
愿望不能实现或行动受挫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婴儿愤怒时出现颜面潮红、心跳加快、口干等变化;1岁半至3岁的婴儿发怒时大声哭泣、不停地顿足;3岁后喜欢在床上或地板上来回打滚发脾气,以后用言语来反抗便增多;过了4岁偶尔也会敲打、踢脚;5岁以后一般就能沉住气了。
快乐
人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时感到快乐,儿童经常在成功中得到快乐,有助于形成儿童乐观、开朗的性格,快乐中饱含着力量、魅力和信心的体验。快乐和兴趣的相互补充能支持幼儿游戏、操作、学习等各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