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今年5月初,甘州区教育局组织我们农村小学教师在城区小学进行了教材培训。我参加了西街小学举办的六年级语文教材培训。在此期间,听了多位教师的教材分析,他们精辟的发言,透彻的分析,使我眼前豁然开朗,为我的教学找准了重点,指明了方向;而几节精彩的课堂展示,更让我受益匪浅,颇感语文的博大精深,方式的精彩纷呈,引导的循循善诱和教师素质的至关重要。现在我就结合易彩银老师执教的《矛与盾》谈谈我对古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情境创设——古文学习的兴奋剂
古文的形成因为时代久远,与现代白话文差别很大,尤其是它的语言凝炼,概括性强,再加之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弱,致使许多学生对古文难以理解,产生了望而生畏的心理,给古文教学增加了难度。所以,我认为在古文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难度。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易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相当成功,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古文《矛与盾》的过程中,一开始就利用一则对联消解了学生的畏惧情绪,“故事生动有趣,道理意味深长”,虽然短短十二个字,但意味深长,让学生领悟了寓言的短小,诙谐;恰在此时,优美的古典乐缓缓响起,大屏幕呈现清晰的古代人物图,矛与盾古字的演变过程,学生好像已置身于遥远的战国时代,领略那儿的风土人情。而此时,教师轻柔而富有磁性的解说,相得益彰,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感情火花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古文兴味盎然,为古文学习扫清了心理障碍。
二、教师引导——古文学习的照明灯
语文课堂是学生思维放飞的地方,智慧开掘的地方,自我重构的地方,身心愉悦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上,既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模式拘束学生,也不能放手不管,放任自流;语文课堂不是教师的一人独唱,也不是做观众的置身事外,而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目的在于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易老师的课堂上,时时可见师生互动的喜悦。她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给学生带来启发,使学生眼前一亮,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产生思维撞击的火花。
1、引导内容理解有序:在初步读通读懂古文内容的基础上,并不是放手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而是通过三问三答将重点内容呈现: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他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特点?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它却贯穿了全文,使文章主要内容一目了然。
2、引导学生理解有方:楚人如何夸耀自己的矛与盾,学生白话文,教师文言文,相辅相成,使学生既理解了古文,又了解了文言与白话的区别。精彩的文言对白,别开生面的情景表演,使整堂课寓教于乐,不仅完美再现了寓言故事,还深入浅出的揭示了古文的道理,其乐融融。如此广而深的内容,就让学生在图文结合,读读说说,
演演练练中,轻而易举的理解了,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读诵结合——古文学习的必经路
古文内容博大精深,表现风格多姿多彩,语言表达更是凝炼含蓄,只有反复吟诵品味,学生才会被作者所抒发的真情所感染,所蕴涵的哲理所触动。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易老师的整堂课上,我也明显感觉到了这一点。整堂课书声琅琅,声情并茂,似走进了一片浓浓的书香之地;而“三读”法,即“一读什么,二读如何,三读感悟”,更让学生在读中得法,在读中了悟。正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所说:“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四、生活应用——古文学习的强化针
语文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古文亦如此。《矛与盾》虽则只讲了市场中卖东西的尴尬,但生活中何尝没有此类事情?平时的言行不一,交往的自相矛盾。易老师通过三项拓展内容,一下子将学生引向了生活:一则国防外交部的报道,通过理解应用,内容强化了,知识面拓宽了,在生活中会用文言质疑了;一则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则让学生顿悟:生活即学问,身边处处有语文;而学生与“楚人”的一段畅谈,又让学生在悟中、说中去评判别人,反省自己。
回首这次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眼界上的拓展。这次培训,如涓涓细流,滋润我眼,更如高山瀑布,撞击我心!
(甘肃张掖市大满镇兰家寨小学 )
一、情境创设——古文学习的兴奋剂
古文的形成因为时代久远,与现代白话文差别很大,尤其是它的语言凝炼,概括性强,再加之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弱,致使许多学生对古文难以理解,产生了望而生畏的心理,给古文教学增加了难度。所以,我认为在古文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难度。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易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相当成功,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古文《矛与盾》的过程中,一开始就利用一则对联消解了学生的畏惧情绪,“故事生动有趣,道理意味深长”,虽然短短十二个字,但意味深长,让学生领悟了寓言的短小,诙谐;恰在此时,优美的古典乐缓缓响起,大屏幕呈现清晰的古代人物图,矛与盾古字的演变过程,学生好像已置身于遥远的战国时代,领略那儿的风土人情。而此时,教师轻柔而富有磁性的解说,相得益彰,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感情火花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古文兴味盎然,为古文学习扫清了心理障碍。
二、教师引导——古文学习的照明灯
语文课堂是学生思维放飞的地方,智慧开掘的地方,自我重构的地方,身心愉悦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上,既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模式拘束学生,也不能放手不管,放任自流;语文课堂不是教师的一人独唱,也不是做观众的置身事外,而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目的在于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易老师的课堂上,时时可见师生互动的喜悦。她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给学生带来启发,使学生眼前一亮,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产生思维撞击的火花。
1、引导内容理解有序:在初步读通读懂古文内容的基础上,并不是放手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而是通过三问三答将重点内容呈现: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他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特点?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它却贯穿了全文,使文章主要内容一目了然。
2、引导学生理解有方:楚人如何夸耀自己的矛与盾,学生白话文,教师文言文,相辅相成,使学生既理解了古文,又了解了文言与白话的区别。精彩的文言对白,别开生面的情景表演,使整堂课寓教于乐,不仅完美再现了寓言故事,还深入浅出的揭示了古文的道理,其乐融融。如此广而深的内容,就让学生在图文结合,读读说说,
演演练练中,轻而易举的理解了,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读诵结合——古文学习的必经路
古文内容博大精深,表现风格多姿多彩,语言表达更是凝炼含蓄,只有反复吟诵品味,学生才会被作者所抒发的真情所感染,所蕴涵的哲理所触动。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易老师的整堂课上,我也明显感觉到了这一点。整堂课书声琅琅,声情并茂,似走进了一片浓浓的书香之地;而“三读”法,即“一读什么,二读如何,三读感悟”,更让学生在读中得法,在读中了悟。正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所说:“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四、生活应用——古文学习的强化针
语文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古文亦如此。《矛与盾》虽则只讲了市场中卖东西的尴尬,但生活中何尝没有此类事情?平时的言行不一,交往的自相矛盾。易老师通过三项拓展内容,一下子将学生引向了生活:一则国防外交部的报道,通过理解应用,内容强化了,知识面拓宽了,在生活中会用文言质疑了;一则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则让学生顿悟:生活即学问,身边处处有语文;而学生与“楚人”的一段畅谈,又让学生在悟中、说中去评判别人,反省自己。
回首这次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眼界上的拓展。这次培训,如涓涓细流,滋润我眼,更如高山瀑布,撞击我心!
(甘肃张掖市大满镇兰家寨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