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究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儿童画创作的过程,研究了如何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使其绘画作品更富有新意。实践证明,教师经常以问题引领课堂教学,正确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问题驱动;思维导图;儿童画;想象力;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4-0054-02
艺术大师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儿童画的创作中,儿童缺少的就是想象力,极大一部分学生根本找不到通往想象空间的道路,而是一味地模仿。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打开孩子们的想象大门呢?笔者认为,我们的孩子不是不想创作,而是没有真正找到学会创作的方法。在儿童画的教学中,笔者经过实践发现,以问题驱动教学并正确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驱动教学法与思维导图的结合
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多想、多说、多问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设置问题性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讨论研究分析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反思拓展应用问题、评价总结诱发新问题”的教学路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了学生学科思维的提升。
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启发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出现,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身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更有益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思维导图是大脑发散性思维的外部表现,它依据大脑思维发散性特点,利用色彩、图画和代码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香味、线条、色彩、图像、节拍、音符和纹路),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最终人们关注的焦点会集中在中央图形上。思维导图允许学习者产生无限制的联想,这使得思维过程更具创造性。
在儿童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儿童画创作的主体内容写在黑板中央或以图案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中间(主体内容要清晰),然后根据这一内容进行提问,在学生的配合下,教师完成分支或者分支图(分支要详略得当)。绘制时,要使用美丽的曲线连接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再连接二级分支、三级分支等。分支内容可以使用关键词、符号、颜色和图画等,而且要尽可能地使用多种颜色描绘,可也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或者名词作图,方便记忆和使用。
思维导图在儿童画教学中的作用
在儿童画的创作中,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在大学时代,一位设计老师曾用思维导图和我们做了个游戏,“通过一个词或一个字展开联想,把你所想到的词或字以其为中心展开书写,以此类推,把你所想到的内容都写在黑板上,最好是在头脑中最先踊跃出的词或字”。后来我们发现根本写不完。现在想来,才深切体会到当时设计老师的良苦用心,思维导图对于做设计的人来说确实管用。于是,笔者将其引入课堂,经过教学实践,效果显著。一天,笔者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任务“通过一个字创作一件作品”。笔者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鱼”字,让学生通过这个字展开联想,把所有与鱼有关系的词或字都写出来。学生起初认为这个作品很简单,许多孩子不假思索地在图画本上画了一条鱼。可想而知,这样的作品并没有新意。于是我应用思维导图启发学生。当孩子们看到黑板上这么多通过鱼联想出来的词语和字,一时间好像都从睡梦中醒悟了,争相举手发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的说:“我想画一个小男孩抱着一条鱼,站在瓶子里……”有的说:“我想描绘一条大鱼,放在一个大盘子上,然后在鱼的肚子里画水藻、乌龟……”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笔者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与喜悦。
思维导图引入儿童画教学中,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想象的空间变大了。许多孩子都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法结合思维导图大胆地尝试,通过自学和小组探究的方式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孩子们正逐步朝着多元化的艺术趋势发展。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学习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完成对客体的认识。在儿童画的创作中,学生缺少的就是促使他实践操作的动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想象力”。思维导图的引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其想象力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并且使他们的想象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那么,思维导图在儿童阶段的作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有助于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有利于其大脑完整地发育。第二,培养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同时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不仅是一个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思维习惯。
使用思维导图需注意的问题
1. 学生应该择优选材、组织画面,不可面面俱到
学生在画完思维导图后,应该学会从中汲取精华,挑选对画面有用的素材组织画面,不能把思维导图下所列素材一一画出。如,前面谈到的“鱼”的思维导图,学生应该学会主动挑选自己画面所要表达的事物。当然,每位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同,教师不必担心作品雷同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同一主题、作品类似、缺乏新意”的现象。
2. 教师应适时指导、构建思维导图,以学定教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对思维导图的构建,则应该处理好“预设”与“实际”的关系,因材施教。一般情况下,教师都喜欢课前预设一套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与教师的思维导图有所不同。这时,教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应该适时引导,在学生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最后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的学习导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3. 师生应该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思维导图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在儿童画的创作中有其不可估量的作用。应用思维导图完成作品创作后,教师应该及时总结经验,想一想是否还有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辅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创作,如何才能设计出更优质的思维导图。作为学生应该思考,如果换一种思路应用同一个素材,能不能创作出更富有新意的作品来,如何避免两幅作品的类似等。
在儿童画的教学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工具,无疑给了笔者莫大的帮助。尽管对于每位应用它的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但对于每位孩子来说,那是打开想象大门的钥匙。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小学阶段作为儿童画创作的主阵地,思维导图无疑有着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问题驱动;思维导图;儿童画;想象力;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4-0054-02
艺术大师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儿童画的创作中,儿童缺少的就是想象力,极大一部分学生根本找不到通往想象空间的道路,而是一味地模仿。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打开孩子们的想象大门呢?笔者认为,我们的孩子不是不想创作,而是没有真正找到学会创作的方法。在儿童画的教学中,笔者经过实践发现,以问题驱动教学并正确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驱动教学法与思维导图的结合
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多想、多说、多问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设置问题性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讨论研究分析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反思拓展应用问题、评价总结诱发新问题”的教学路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了学生学科思维的提升。
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启发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出现,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身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更有益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思维导图是大脑发散性思维的外部表现,它依据大脑思维发散性特点,利用色彩、图画和代码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香味、线条、色彩、图像、节拍、音符和纹路),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最终人们关注的焦点会集中在中央图形上。思维导图允许学习者产生无限制的联想,这使得思维过程更具创造性。
在儿童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儿童画创作的主体内容写在黑板中央或以图案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中间(主体内容要清晰),然后根据这一内容进行提问,在学生的配合下,教师完成分支或者分支图(分支要详略得当)。绘制时,要使用美丽的曲线连接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再连接二级分支、三级分支等。分支内容可以使用关键词、符号、颜色和图画等,而且要尽可能地使用多种颜色描绘,可也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或者名词作图,方便记忆和使用。
思维导图在儿童画教学中的作用
在儿童画的创作中,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在大学时代,一位设计老师曾用思维导图和我们做了个游戏,“通过一个词或一个字展开联想,把你所想到的词或字以其为中心展开书写,以此类推,把你所想到的内容都写在黑板上,最好是在头脑中最先踊跃出的词或字”。后来我们发现根本写不完。现在想来,才深切体会到当时设计老师的良苦用心,思维导图对于做设计的人来说确实管用。于是,笔者将其引入课堂,经过教学实践,效果显著。一天,笔者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任务“通过一个字创作一件作品”。笔者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鱼”字,让学生通过这个字展开联想,把所有与鱼有关系的词或字都写出来。学生起初认为这个作品很简单,许多孩子不假思索地在图画本上画了一条鱼。可想而知,这样的作品并没有新意。于是我应用思维导图启发学生。当孩子们看到黑板上这么多通过鱼联想出来的词语和字,一时间好像都从睡梦中醒悟了,争相举手发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的说:“我想画一个小男孩抱着一条鱼,站在瓶子里……”有的说:“我想描绘一条大鱼,放在一个大盘子上,然后在鱼的肚子里画水藻、乌龟……”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笔者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与喜悦。
思维导图引入儿童画教学中,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想象的空间变大了。许多孩子都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法结合思维导图大胆地尝试,通过自学和小组探究的方式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孩子们正逐步朝着多元化的艺术趋势发展。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学习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完成对客体的认识。在儿童画的创作中,学生缺少的就是促使他实践操作的动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想象力”。思维导图的引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其想象力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并且使他们的想象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那么,思维导图在儿童阶段的作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有助于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有利于其大脑完整地发育。第二,培养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同时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不仅是一个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思维习惯。
使用思维导图需注意的问题
1. 学生应该择优选材、组织画面,不可面面俱到
学生在画完思维导图后,应该学会从中汲取精华,挑选对画面有用的素材组织画面,不能把思维导图下所列素材一一画出。如,前面谈到的“鱼”的思维导图,学生应该学会主动挑选自己画面所要表达的事物。当然,每位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同,教师不必担心作品雷同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同一主题、作品类似、缺乏新意”的现象。
2. 教师应适时指导、构建思维导图,以学定教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对思维导图的构建,则应该处理好“预设”与“实际”的关系,因材施教。一般情况下,教师都喜欢课前预设一套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与教师的思维导图有所不同。这时,教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应该适时引导,在学生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最后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的学习导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3. 师生应该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思维导图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在儿童画的创作中有其不可估量的作用。应用思维导图完成作品创作后,教师应该及时总结经验,想一想是否还有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辅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创作,如何才能设计出更优质的思维导图。作为学生应该思考,如果换一种思路应用同一个素材,能不能创作出更富有新意的作品来,如何避免两幅作品的类似等。
在儿童画的教学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工具,无疑给了笔者莫大的帮助。尽管对于每位应用它的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但对于每位孩子来说,那是打开想象大门的钥匙。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小学阶段作为儿童画创作的主阵地,思维导图无疑有着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