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合作精神;选择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凝聚力和创造力。”语文课程作为人文科学领域内的基础课程,为学生今后学习做好准备,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与发展所需要的品质,形成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280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与能力。它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人格雏形的培养;二是培养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三是提升阅读素养,激活孩子阅读的兴趣,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特别是读整本书的习惯;四是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五是积淀文化,提升审美能力,这关乎到提升一个人的品位和气质。体现语文的课程价值,实施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语文实践的问题,并逐渐使学生具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指出:“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根”,语文教育的“根”丢了,语文教育就会百病丛生、久治不愈。小学六年时间,学生本可以阅读几十本乃至几百本图书,可我们的教师却围着12本教科书翻来覆去地教,语文被教成了索然无味的“干黄瓜”;更为严重的是,广大师生把全部的精力封闭在极其有限的应考知识和练习上,可以说这就是画地为牢、舍本逐末的做法,从短期来看,考试分数是有所提高,但如此下去,学生越往后发展越缺乏后劲。真正的语文教育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应用心引导学生去读原著,读经典,去读原汁原味的“整本的书”,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去品味、去消化。所以我们必须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重视学生的阅读,引导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让学生真正进入“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境界。
一、善于诱导,变“怕读”为“想读”
一般学生面对整本书,觉得厚厚的,有点望而生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热情,变“怕读”为“想读”,使阅读整本书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成为学生的业余爱好。这是学生读好整本书的前提。
激起学生阅读整本书兴趣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在选取一些合乎学生心理特点的书目的基础上,还发须展开富有针对性的推介,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从封面入手,充分利用吸引眼球的书名和精美的装帧,诱导学生揣摩和遐想书中的内容,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简介或前言中,能增进读书期待的有趣语段,唤醒学生的好奇;可以挑选书中一两个有趣的故事,讲到悬念之处戛然而止,让学生萌生“追根问底”的念头;还可以摘取书中精彩的片段,声情并茂地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在人文情怀的浸润下产生亲近书本之情。这样,通过兴趣盎然的推介,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增进学生的读书欲望,让学生自发地走进文本。
二、精于引导,变“难读”为“易读”
学生在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難。因此,教师要先于学生阅读,并注意揣摩学生阅读时可能会有哪些困难,什么措施可以缓解这些阅读困难,如何让学生找到自主化解的方法,帮助学生变“难读”为“易读”,使学生在化难为易的过程中获取成功的快乐,增进读好这本书的信心。这是学生读好整本书的关键。
例如,引导学生阅读《笨狼的故事》时,我事先预想了学生可能遇到的阅读困难,并据此设计了不同章节、不同类型的导读题,有读前的相象推测题,有读中的生活对照和读写结合题,有读后的思考题等等。在第十八章《学游泳》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题:“笨狼照书中的方法学游泳,为什么不管用?”大多数学生在这一问题的追问下,能结合生活经验表明自己的看法。有的谈自己学游泳的经历,有的说自己学骑车的过程,有的讲自己学钢琴的感受……他们在话语中既表达了对文本的理解,又表明了对亲身实践重要性的感悟。可见,这里的思考题有效地深化了学生以本章节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带着成功感坚持读下去。
三、勤于疏导,变“苦读”为“乐读”
读好整本书需要恒心和毅力,这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是件苦差事。加之,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可能预想到所有学生的阅读困难,有的学生阅读困难如果不及时疏导,很容易挫伤其积极性,导致其半途而废。为此,教师在时常关注学生读书状态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近老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种种诉求,以便及时指点,消解障碍,缓解学生畏难情绪,同时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阅读收获,引导学生变“苦读”为“乐读”,学会分享读书的乐趣。这是学生读好书的保证。
在读书过程中,老师可以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学生读书,有准备地排除学生的阅读困难。在与学生个别交流时,可以借用书中鲜活的语言,引导学生融入文境,自主品尝阅读的快乐;可以借助相关的生活案例,唤醒学生相似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写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可以从书中选取一两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学生讨论,让他们的阅读困惑在交流中迎刃而解……这种及时性的师生交流,可以有效地增进学生阅读该书的信心和成就感,促使学生持续地读完整本书。
整本书阅读是需要统一的,需要指导的。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再去自由阅读,收获会更多。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让学生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建立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形成独特的文化人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钱梦龙.阅读,提升语文素养的“抓手”[EBOL]
关键词: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280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与能力。它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人格雏形的培养;二是培养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三是提升阅读素养,激活孩子阅读的兴趣,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特别是读整本书的习惯;四是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五是积淀文化,提升审美能力,这关乎到提升一个人的品位和气质。体现语文的课程价值,实施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语文实践的问题,并逐渐使学生具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指出:“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根”,语文教育的“根”丢了,语文教育就会百病丛生、久治不愈。小学六年时间,学生本可以阅读几十本乃至几百本图书,可我们的教师却围着12本教科书翻来覆去地教,语文被教成了索然无味的“干黄瓜”;更为严重的是,广大师生把全部的精力封闭在极其有限的应考知识和练习上,可以说这就是画地为牢、舍本逐末的做法,从短期来看,考试分数是有所提高,但如此下去,学生越往后发展越缺乏后劲。真正的语文教育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应用心引导学生去读原著,读经典,去读原汁原味的“整本的书”,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去品味、去消化。所以我们必须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重视学生的阅读,引导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让学生真正进入“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境界。
一、善于诱导,变“怕读”为“想读”
一般学生面对整本书,觉得厚厚的,有点望而生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热情,变“怕读”为“想读”,使阅读整本书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成为学生的业余爱好。这是学生读好整本书的前提。
激起学生阅读整本书兴趣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在选取一些合乎学生心理特点的书目的基础上,还发须展开富有针对性的推介,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从封面入手,充分利用吸引眼球的书名和精美的装帧,诱导学生揣摩和遐想书中的内容,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简介或前言中,能增进读书期待的有趣语段,唤醒学生的好奇;可以挑选书中一两个有趣的故事,讲到悬念之处戛然而止,让学生萌生“追根问底”的念头;还可以摘取书中精彩的片段,声情并茂地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在人文情怀的浸润下产生亲近书本之情。这样,通过兴趣盎然的推介,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增进学生的读书欲望,让学生自发地走进文本。
二、精于引导,变“难读”为“易读”
学生在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難。因此,教师要先于学生阅读,并注意揣摩学生阅读时可能会有哪些困难,什么措施可以缓解这些阅读困难,如何让学生找到自主化解的方法,帮助学生变“难读”为“易读”,使学生在化难为易的过程中获取成功的快乐,增进读好这本书的信心。这是学生读好整本书的关键。
例如,引导学生阅读《笨狼的故事》时,我事先预想了学生可能遇到的阅读困难,并据此设计了不同章节、不同类型的导读题,有读前的相象推测题,有读中的生活对照和读写结合题,有读后的思考题等等。在第十八章《学游泳》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题:“笨狼照书中的方法学游泳,为什么不管用?”大多数学生在这一问题的追问下,能结合生活经验表明自己的看法。有的谈自己学游泳的经历,有的说自己学骑车的过程,有的讲自己学钢琴的感受……他们在话语中既表达了对文本的理解,又表明了对亲身实践重要性的感悟。可见,这里的思考题有效地深化了学生以本章节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带着成功感坚持读下去。
三、勤于疏导,变“苦读”为“乐读”
读好整本书需要恒心和毅力,这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是件苦差事。加之,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可能预想到所有学生的阅读困难,有的学生阅读困难如果不及时疏导,很容易挫伤其积极性,导致其半途而废。为此,教师在时常关注学生读书状态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近老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种种诉求,以便及时指点,消解障碍,缓解学生畏难情绪,同时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阅读收获,引导学生变“苦读”为“乐读”,学会分享读书的乐趣。这是学生读好书的保证。
在读书过程中,老师可以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学生读书,有准备地排除学生的阅读困难。在与学生个别交流时,可以借用书中鲜活的语言,引导学生融入文境,自主品尝阅读的快乐;可以借助相关的生活案例,唤醒学生相似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写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可以从书中选取一两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学生讨论,让他们的阅读困惑在交流中迎刃而解……这种及时性的师生交流,可以有效地增进学生阅读该书的信心和成就感,促使学生持续地读完整本书。
整本书阅读是需要统一的,需要指导的。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再去自由阅读,收获会更多。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让学生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建立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形成独特的文化人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钱梦龙.阅读,提升语文素养的“抓手”[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