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问题及成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ao61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思政课现状不令人满意,存在的问题不少。本文仅从课程教学的角度进行审视,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课教学 问题 成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67-02
  高职院校思政课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建设、素质培养、立身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学生普遍对其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出现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局面,这反映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为此,及时发现问题,准确找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加以弥补。
  一、存在的问题
  (一)課程的互动性不够
  课程的互动性,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育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应该说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互动性教学也在逐步开展,但整体来看还有欠缺:
  一是,互动数量偏少。灌输式的方法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方法这一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变。一些教师整个教育过程都没有互动,要么采用传统的粉笔黑板加一张嘴的形式照本宣科,要么采用播放幻灯片的形式一一照搬教材,上面教师只顾讲,下面学生只顾听,学生和教师各干各的。教师不设置问题,不安排阅读和思考,也不询问学生;学生不提出疑问,不进行讨论和发言,也不请教老师。也有一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互动一下,但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对学生来说,只是少数人被动地参加了互动;对教师来说,只是零星的开展了互动。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互动普遍偏少,一方面是实施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师少,一方面是教师在实施互动教学的量上还明显不够。
  二是,互动质量较低。课堂之上的互动,应该是让学生“眼、手、口、脑”全部动起来,动眼阅读关键词句、动手勾画重点难点、动口辩论相关论题、动脑分析思考问题。而高职院校思政课一些教师认为只要不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就是所谓的“互动”了,于是留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要么提出几个相关问题,先让学生看书后让学生起来回答,有问有答就是“互动”了;要么直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让学生一起讨论后让学生起来交流,既有讨论又有交流就是“互动”了。这样的“互动”完全丧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还有一些教师倒是在互动的形式上做足了文章,一堂课下来一个接一个的互动,使得整个课堂严肃不足、活泼过度,偏离了教学的主题,有时候处于一种半失控的状态。可见,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互动还比较初级,或者是“形式大于内容”,或者是“为了互动而互动”,互动质量整体不高。
  (二)课程的实践性不足
  课程的实践性,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现实,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教育。在目前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还比较突出,实践性教学和运用性学习还很薄弱。
  一方面,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认识欠缺、支持不够。高职院校普遍对思政课实践性教学还存在着“主观认为很重要,客观认为不必要”的情况。在实际中没有同理论教学一样拥有相对完整、独立的教学计划,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及相应的学分。一般来说,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可占相关课程学分的1/3左右。可是,在很多高职院校该课程的实践性教育课时很少,有的几乎没有。多数学校没有正式挂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也没有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多数教师也认为在教学、科研任务重的情况下,搞好理论教学已经不易,哪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和组织好实践教学。所以,教师对实践教学缺乏热情,要么实践教学形式陈旧,敷衍了事;要么实践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可以看出,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还没有积极地投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上来。
  另一方面,课程的实践性教育形式粗放、效果不好。就课堂来说,高职院校教师最常用的就是分组讨论和观看教育片两种形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加每一次课堂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就课外来说,多数高职院校学生无外乎就有组织地参加过军训和“三下乡”等少量社会实践活动,缺少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指导,很难形成真正的实践成果。就校内来说,高职院校要么没有充分利用各级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辩论赛、演讲赛、讨论会、社会调查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要么没有依据思政课的内容来开展,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联系不够紧密,从而出现活动有余、教学不足的情况。就校外来说,高职院校较少加强与博物馆、纪念馆和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开展参观、访问、学术讲座和相关的纪念活动。据调查,高职院校学生最有兴趣参加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到实践基地进行考察,或者开展社会调查或体验。而这样的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很少安排和实施。这样看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没有“走出去”也没有“引进来”,形式和质量都还有待加强。
  (三)课程的针对性不强
  课程的针对性,就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的不同,而采取有益于受教育者本人的教育内容或方法,以达到教育的效果。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做到“有的放矢”,也能做到“因材施教”,是能切实达到教学目的的很好途径。思政课作为一门公共课,教学的针对性,在高职院校中有着明显的不足。
  从对象上看,缺乏对“90后”高职院校学生的研究。面对学生群体的变化,思政课教学还没有及时跟上。首先,教师对学生缺少深入的了解,既少于知道他们思想和心理的新特点,也少于知道他们的兴趣源和关注点。一些教师只干巴巴的谈教材内容,对学生感兴趣的许多问题知之甚少,当然就无从进行适时和正确的引导和解答。比如,学生们都上网,而有的教师对网络上的一些热点问题显得很陌生,知之甚少。等等这些,都使得思政课的教学显得苍白,没有说服力和现实感。其次,教师对学生缺少普遍的关爱。“90后”高职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喜欢竞争,且个性独立,他们希望被尊重,不喜欢被强迫接受某种理论。而很多教师片面强调整齐划一而忽视了包容个性。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既不集体交流也不个别谈心,既不付出爱心也不具有耐心。因此,思政课教学就被不少高职院校教师“一刀切”了,要么是“拔苗助长”,要么是“守株待兔”。   从内容上看,缺乏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身特色。《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应该拥有具有自身职业教育特色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和内涵。但是,目前还是以千篇一律、千校一面的情况居多。多数教师没有把思政课教学与其他专业课教育结合起来,没有把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即将面临的职业、岗位教育结合起来,没有把思政课教学与学生最终进入的企业、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有一些教师仍然按中学或中职中专的思政课教学来进行,既没实施素质教育也没突出职业教育。
  二、原因分析
  (一)课程的理念没有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简单地说就是要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所以还存在诸多不足,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教育理念上没有真正的实现“以人为本”。
  首先,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应有权利。目前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仍以规范式教学为主要特点。重规范轻人格,仍然是刻板的灌输、管理和训练,强制学生服从的“美德袋”式教育。重共性轻个性,仍然是同一的要求、主张和模式,强制学生接受的“傻瓜型”式教育。重义务轻权利,仍然是生硬的强调、遵守和执行,强制学生认可的“无权利”式的教育。这种模式极大地造成高职院校学生独立意识、主体意识、权利意识的缺乏,没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理性思考,限制了学生的全面进步和个性化发展,这些都与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本理念格格不入。
  其次,忽视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和情感因素。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的情感,以独断的态度和注入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关于“应该、必须、不许”的信息和教条。把学生当成一个消极的防范的对象,以“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通过强硬的纪律、严密的管理秩序、量化的评价手段,严格地控制学生的行为和成长过程。由于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在情感上的需要及需要的不同层次,学生的情感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极易产生消极的态度和抵制的情绪,使思政课教学难以唤起学生内心的认同和共鸣。
  (二)课程的各方参与者重视不够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作用在高校教育中应该居于首位,但是实际情况却往往并非如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所以还存在诸多不足,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教育的各方参与者没有充分的重视。
  第一、不少高职院校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高职院校的职业性、技术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思政课的实施依附、从属于其他专业课教学的地位,思政课教学的生存和发展失去了舞台和空间。一些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全部围绕市场和职业转动,与之俱来的是学科歧视、“差别”待遇。很多学校并没有按照教育部“要求建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来重视和建设思想政治课程,甚至连专项经费都不予保障;没有按照教育部“从专科思想政治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来安排教學,甚至连理论课程的课时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减;没有按照教育部“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按不低于师生1比400的比例配备”来加强师资建设,甚至师资队伍“鱼龙混杂”。
  第二,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思政课教学的热情不高。首先,一些老师不安心从教,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对教书没有热情,不潜心教书,热衷于干自己的事情。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对学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对自己不严格要求,对学生也不负责任,甚至个别教师上课迟到、早退、矿工。其次,一些教师不认真上课,没有教书育人的理想。备课草草了事,不深入研究,既不针对知识点的特点,又不针对学生的实际,课堂上泛泛而谈,没有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简单地把书本上的知识,像传声筒一样传给学生。上课是为了完成任务,对学生不组织、不管理、不教育。再次,一些教师不钻研教学,没有寓教于乐的追求。不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不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学习不提高,不积极求新求变。
  第三,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政课不重视。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对思政课的厌学情况,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觉得课程不重要。在很多高职学生心里,普遍认为思政课与所学专业无关,与就业不直接挂钩,学得好或不好对自己也没有多大影响。而且,学生们几乎都认为思政课“应付考试很轻松,获得学分很容易”,上课不用认真听哪怕是不听,到期末临时突击一下就行了。二是觉得自己不需要。不少高职学生觉得思政课对自己用处不大,“没有用”的东西用不着学,甚至有人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学生的功利思想比较严重,认为“没用”的学科就“极度冷淡”。三是一贯以来都反感。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使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学变成了一种“教化”,最后沦为很空洞的说教和很无味的重复。很多高职学生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对思政课的错觉,就直接影响到了对大学思政课的热情,从而产生一种反感、甚至抵触的情绪。
  (三)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欠账较多
  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艺术,教师队伍如果不行,教材再好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所以还存在诸多不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师资队伍建设欠账较多。
  第一,高职院校不少是从中职中专学校升格或转轨而来的,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数量偏少、学历层次较低,加之在职业院校中得到的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普遍较少,教学任务又十分繁重,缺乏钻研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更无科研的热情和动力。基本上,很多高职思政课教师是在吃“老本”的基础上,面对新的教材体系、新的学生群体、新的课程要求,无论是在综合素养、教育理念、理论水平,还是教学能力、方式方法上,都显得“图穷匕见”,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在学生对思政课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建设明显滞后。
  第二,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进年来不断的引进人才,但是普遍偏重于对专业教师的大力加强,而往往忽略了对公共课程教师人才的建设。特别是对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受到一些落后观念、主观偏见以及学校习惯势力的影响,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往往以更多的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取而代之,使得高职院校高学历、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非常缺乏,远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思政课教师的师生比要求。
  参考文献:
  [1]李艳霞.关于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4)
  [2]余洵,傅翔.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4)
  [3] 侯桂莲.关于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J].前沿,2006,(3)
  [4]胡晓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困境及建议[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
  [5]李靖. 浅析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原因及对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6]陈少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7,(5)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变革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由过去“简简单单”的比规模、比资源,逐步发展成为在同等规模和资源占有比例的情况下拼流程的合理、拼企业信
铁路遗产是极具价值的复合型工业遗产,西方国家对铁路遗产的活化利用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英国,其后在欧美国家普遍施行,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有很多成功的案例.铁路遗产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58-01  理解能力是高中生完成语文阅读所需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其不僅是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及应用等诸多语文阅读能力的基础和核心,还是学生日后进入高校学习甚至融入社会生活所必备的能力。透析高中生在提高自我理解能力时所出现的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对策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影响深远的研究课题。  一、
期刊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提高小学生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生要在小学阶段完成3500多个汉字的教学任务,即要让小学生识字,还要让小学生喜欢上识字。如何培养他们对识字的兴趣与爱好,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也是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在识字教学中的应当列为工作重点,也是众多小学语文老师研讨的教学话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 教学 想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汉语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不断发展和积累,形成了自身较为显著的审美特点。充分认识和运用汉语言的审美特点进行教学,对于我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以及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与审美情感等都有巨大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 審美 教学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57-01  汉语言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
期刊
【摘要】小学时期是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通过学校思想品德课程的培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对学生的一生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思想品德课程中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至使思品培养流于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使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从而更好、更深入的培养起学生的优秀品质。本文即针对该课程体验式教学及其具体应用模式作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充满增长机遇的时代,身处不断升级的全球化大潮中,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早已迈开了跨国并购的步伐,甚至形成并购的热潮,与世界优秀的企业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讨论法是适应新课改要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预先设计好讨论主题,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启发性。同时还要注意必须适时有效地把握和控制讨论的时间和节奏。另外,讨论的主体是学生,要尽可能体现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和评价必不可少。  【关键词】讨论法 讨论主题 时间节奏 主体参与 点拨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摘要】课堂教育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要使教学过程充满生命活力,前提是要把学生看成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极具个性的生命体。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课堂应成为师生生命活动的场所,让生命与生命进行真实的对话,创设一种灵动的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精神生命的勃发和成长。思想品德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期刊
所谓课程执行力,简而言之就是贯彻课程标准、达成课程目标、实现课程价值的能力。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设置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是关乎课程执行力强弱的三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