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确立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改进作文教学,让作文走进学生。为此,我认为,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有关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改革中学作文,必须寻找相应的作文教学的新策略。面对课程改革,我对初中作文教学产生了一点新的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 作文教学 主体 兴趣 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能力,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中学作文教学非常注重实用性,这是素质教育对中学作文的要求所决定的。以往作文教学都注重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和布局谋篇。但实际上我们却忽略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都知道,在中学生群体里,不仅能培养了大批的文学家,而且还造就了大量的工农业生产等各行各业的后备军,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碰到诸如计划、总结、报告、介绍、书信、诉状、评述等,这就要求我们作文教学应着眼于大多数学生。但是,面对当今作文教学的现状,面对新课改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学生更是倍感头疼,教师虽然费力耗时,用心良苦,却常常事倍功半,收益甚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当务之急应该做到:
一、激发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之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学习需要激发兴趣,作文教学也是如此。
目前,学生作文慑于"我要写"的师命,不得不抓耳挠腮,苦思冥想,所以写出的习作,不是无病呻吟、空话连篇,就是生拉硬扯、照抄照搬。那么怎样能使学生由"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写"呢?这就是如何激发兴趣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的作法:
第一,让学生参与作文讲评,激发写作兴趣。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以往作文讲评课,都是以教师为主,而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应努力使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参与作文讲评。这往往比教师一个人批改作文更利于激发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学生挺喜欢这种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常常是笑声不断,争论不休,觉得这样做收益很大,有时甚至比老师在作文本上的批语容易理解和接受,如评《这就是未来的我》一文时,一名女同学念到"总经理,您下班了......"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笑了。念到"月球工程师,工程验收完了,就可以把我们的亲人接上来了"时,同学们都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兴奋不已。学生平时最怕的作文此时已成了一种欢乐、一种享受。这样一来,学生就更自觉去"自读",去摹仿,去写作,同时也形成了阅读与写作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第二,细心关注学生的进步,激发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随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有一次,我曾接手过这样一个班,学生从来不肯写作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第一次的作文我只要求他们完成"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文中不许出现错别字"。这是最低,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果然,有不少的学生都达到了我所设计的预期目标。于是,在课堂上我当众朗读了这些学生的习作,借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只要发现写得比上一次好的习作,在讲评作文时,我都会给予肯定和表扬,并且把它张贴在"学习园地"上。目的是想通过讲评,使学生慢慢地看到自己的长处,认识到自己也有写出好作文的素质,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科学地指导和训练,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现实教学中的教师,上作文辅导课常常不离口的是多写多练,多想多读,多观察等空洞的教条。教师常常如此教导学生,可学生还是盲人摸象,得不到一个系统的理性的认识,写作水平又从何提高呢?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从写作技巧入手并科学地指导和训练。当然,教师掌握的写作技巧并不是空洞地硬塞给学生,而是化作教师自己的实际感悟,也就是教师要有实际的写作体会,再结合学生的作文,对症下药,具体指导学生写作。在指导训练中应注意:
第一,做到指导和修改相结合。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而往往大多数的语文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一篇作文批改完后就接着布置下一篇。批语写了一大篇,可不起丝毫作用。原因是他们忽略了督促学生修改这一关键环节。教师不单是写写批语,而应该做到与学生同析共改,直到满意为止。
第二,做到要求与水平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他们都能行动起来,教师应做到按学生不同的写作水平而给予不同的要求。如果教师指的问题不多,就会造成他们对作文的恐惧感。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写作的信心。这类写作极差的学生,以培养其积极性为重点,只要写,教师就会有机会辅导,经过较长时间的培养,也是能够写出好的作文的。
第三,做到课文与写作相结合。课文上所列入选的课文,都是指导学生写作的范文。有经验的教师会把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记在头脑中。当讲课时遇到某一方法或某篇文章有何特别之处,会马上和学生的作文联系起来,提醒学生注意并加深印象,指导他们在作文中运用,这要比作文时拿一两篇例文来讲好得多。
三、呼吁新概念,开拓学生写作空间
传统的作文讲究"文以载道"、"文道合一",这表现在文章中就是不允许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在作文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意志与情感的机会和喜悦,造成了学生作文的思想单调平庸,写出来的文章成了公式化、标准化的劣质产物。而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是受现行语文教育中强烈的意识形态束缚。翻开课本可见,凡是社会主义的,一定是歌颂与赞美;凡是资本主义的,一定是揭露与批判,如《皇帝的新装》,课本选文如此,学生的思想也自然地固守在简单的歌颂与批判之间。
作为语文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应该鼓励学生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培养创新,不受题材、体裁的限制,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真切真诚地关注、观察、体验生活。这样,学生就把写作当作了宣泄情感、倾吐心声的需要,当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在这样的自由空间里,学生的人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创新的幼芽也得到了精心呵护。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全国优秀教师论文集》
3、《外国教育动态》
4、《人民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 作文教学 主体 兴趣 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能力,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中学作文教学非常注重实用性,这是素质教育对中学作文的要求所决定的。以往作文教学都注重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和布局谋篇。但实际上我们却忽略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都知道,在中学生群体里,不仅能培养了大批的文学家,而且还造就了大量的工农业生产等各行各业的后备军,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碰到诸如计划、总结、报告、介绍、书信、诉状、评述等,这就要求我们作文教学应着眼于大多数学生。但是,面对当今作文教学的现状,面对新课改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学生更是倍感头疼,教师虽然费力耗时,用心良苦,却常常事倍功半,收益甚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当务之急应该做到:
一、激发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之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学习需要激发兴趣,作文教学也是如此。
目前,学生作文慑于"我要写"的师命,不得不抓耳挠腮,苦思冥想,所以写出的习作,不是无病呻吟、空话连篇,就是生拉硬扯、照抄照搬。那么怎样能使学生由"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写"呢?这就是如何激发兴趣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的作法:
第一,让学生参与作文讲评,激发写作兴趣。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以往作文讲评课,都是以教师为主,而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应努力使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参与作文讲评。这往往比教师一个人批改作文更利于激发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学生挺喜欢这种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常常是笑声不断,争论不休,觉得这样做收益很大,有时甚至比老师在作文本上的批语容易理解和接受,如评《这就是未来的我》一文时,一名女同学念到"总经理,您下班了......"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笑了。念到"月球工程师,工程验收完了,就可以把我们的亲人接上来了"时,同学们都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兴奋不已。学生平时最怕的作文此时已成了一种欢乐、一种享受。这样一来,学生就更自觉去"自读",去摹仿,去写作,同时也形成了阅读与写作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第二,细心关注学生的进步,激发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随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有一次,我曾接手过这样一个班,学生从来不肯写作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第一次的作文我只要求他们完成"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文中不许出现错别字"。这是最低,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果然,有不少的学生都达到了我所设计的预期目标。于是,在课堂上我当众朗读了这些学生的习作,借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只要发现写得比上一次好的习作,在讲评作文时,我都会给予肯定和表扬,并且把它张贴在"学习园地"上。目的是想通过讲评,使学生慢慢地看到自己的长处,认识到自己也有写出好作文的素质,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科学地指导和训练,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现实教学中的教师,上作文辅导课常常不离口的是多写多练,多想多读,多观察等空洞的教条。教师常常如此教导学生,可学生还是盲人摸象,得不到一个系统的理性的认识,写作水平又从何提高呢?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从写作技巧入手并科学地指导和训练。当然,教师掌握的写作技巧并不是空洞地硬塞给学生,而是化作教师自己的实际感悟,也就是教师要有实际的写作体会,再结合学生的作文,对症下药,具体指导学生写作。在指导训练中应注意:
第一,做到指导和修改相结合。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而往往大多数的语文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一篇作文批改完后就接着布置下一篇。批语写了一大篇,可不起丝毫作用。原因是他们忽略了督促学生修改这一关键环节。教师不单是写写批语,而应该做到与学生同析共改,直到满意为止。
第二,做到要求与水平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他们都能行动起来,教师应做到按学生不同的写作水平而给予不同的要求。如果教师指的问题不多,就会造成他们对作文的恐惧感。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写作的信心。这类写作极差的学生,以培养其积极性为重点,只要写,教师就会有机会辅导,经过较长时间的培养,也是能够写出好的作文的。
第三,做到课文与写作相结合。课文上所列入选的课文,都是指导学生写作的范文。有经验的教师会把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记在头脑中。当讲课时遇到某一方法或某篇文章有何特别之处,会马上和学生的作文联系起来,提醒学生注意并加深印象,指导他们在作文中运用,这要比作文时拿一两篇例文来讲好得多。
三、呼吁新概念,开拓学生写作空间
传统的作文讲究"文以载道"、"文道合一",这表现在文章中就是不允许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在作文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意志与情感的机会和喜悦,造成了学生作文的思想单调平庸,写出来的文章成了公式化、标准化的劣质产物。而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是受现行语文教育中强烈的意识形态束缚。翻开课本可见,凡是社会主义的,一定是歌颂与赞美;凡是资本主义的,一定是揭露与批判,如《皇帝的新装》,课本选文如此,学生的思想也自然地固守在简单的歌颂与批判之间。
作为语文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应该鼓励学生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培养创新,不受题材、体裁的限制,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真切真诚地关注、观察、体验生活。这样,学生就把写作当作了宣泄情感、倾吐心声的需要,当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在这样的自由空间里,学生的人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创新的幼芽也得到了精心呵护。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全国优秀教师论文集》
3、《外国教育动态》
4、《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