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相继出现招生困难现象,迫切需要二者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上进行对接。实施连贯性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既能有效解决两级院校招生难的问题,又能满足海南省各家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规格
2011年8月30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再一次为我国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该文要求各省(市)把握这个方向、协调发展;逐步奠定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强政策保障,营造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政策环境。
文件下发以后,海南省教育厅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于2011年10月31日印发了《海南省教育厅转发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及时表明了海南省教育厅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给全省的中等、高等职业院校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在认真研究教育部文件的基础之上,我查阅了许多有关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文献资料,先后考察了几所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规格的实施情况,并结合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对海南省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规格的对接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经济发展形式要求二者对接
“十二五”时期,海南省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这自然就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数以万计的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倡导在全社会实施终身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这就需要重新建构我国的教育体系。因此,属于现代教育体系中一部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迫切需要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我省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相继陷入招生困境,这必然会造成我省中等和高等技能人才的严重匮乏,将极大地制约我省经济的发展。
1.中职招生陷入困境。
2006年,我省高中阶段入学8.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5.1万,中职学校3.4万。国家规定城市职校在校生要达到960人,农村学校600人以上,而海南达到这个标准的仅有10来所学校,在校生不足200人的就有9所,占总数的18.75%。
2.高职招生陷入困境。
2011年,我省高职院校招生开始出现生源危机;全省十几所高职院校,只有一所完成招生计划,其余的高职院校缺额都很大,从400~1100人不等。有一所职业院校招到的学生不足250名。这无疑再次给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如火如荼,热带高效农业、新型工业和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将在海南得到快速的发展,这必然要求我省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大批的中等和高等技能型人才以满足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生源不足,海南职业院校每年的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些大企业只能从外省大批引进技能人才。比如洋浦800万吨炼油厂、中海化学公司等,几乎全部从外省引进技工。一汽海马汽车公司需要大量会开数控机床的技工,这样的高级技工人才海南很少。海南先声医药公司的许多工种,本地学校都没有培训,不得不从上海、南京等地招聘。许多宾馆、酒店领班以上的岗位,一些加工厂的技能型工人大多来自外省。
二、在海南如何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接
1.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进入对口的高等职业院校学习。
《海南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8万人左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流失率低于5%,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教育部有关办学标准,教师队伍人数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每个市、县独立建制的职业教育中心发展态势良好,普遍设立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其中,文昌、琼海、儋州、陵水、澄迈等市县职教中心在校生达到3000人以上,白沙、琼中、保亭、五指山等职教中心在校生达到1000人以上;以职业教育中心为平台,整合扶贫、农业、人社等部门的资源,建立和完善遍布城乡的职业培训网络,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50万人次,基本完成全省各市县行政村主要村干部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历培养任务。
如此众多的中职毕业生,除了一部分因家庭贫困需及时就业外,其余的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到省内相应的高职院校深造,这样既解决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问题,又满足了学生及家长对大专文凭的追求。
这就需要中职和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以便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进行零距离对接。
2.中职和高职统一构建连贯性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海南学生之所以选择读中职学校,往往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家庭贫困,中职学校免学费,学习两到三年即可就业,可以大大减轻家庭负担;二是学生基础差,上高中跟不上,进入中职是为了避免学生过早流入社会,避免染上各种恶习,从而学坏。 面对上述两类学生,海南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采取“三段式”教育模式。“三段式”办学模式指中职学生第一年在市县职业学校(中心)学习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基础,第二年到省市职业学校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
海南省教育厅厅长胡光辉表示,要深化“三段式”办学,继续发挥职教集团龙头示范校作用。在职教集团龙头校的带领下,推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办学;推行“订单式”培养;改革教学模式,特别是推进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强化生产实践和实习实训;促进行业、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并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教学实习中发挥作用。
纵观这种教育模式,我们不难看出,其实,海南的中等学校在严格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掌握一项技能,及早就业,早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减轻父母的负担,甚至成为整个家庭经济的顶梁柱。
这部分学生,他们心中还是有升学的梦想的。只是,家庭的困难暂时束缚着他们,让他们暂时放弃了求学的机会。
因此,我省的高职院校应该继续采取“三段式”培养模式,在学籍管理方面采取灵活的方法,实行弹性学制,随时入学,只要修满学分,即可毕业。这样,这些学生就可以“边工作,边学习”,既解决了中职毕业生的继续深造的问题,又解决了高职院校生源紧张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职院校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高职院校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一个培养的周期内,将高技能人才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层次进行培养,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复合的技能形成过程,采取讲练结合、工学结合、手脑并用的教学方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方式。
这就是说,高职院校的“三段式”,并不是按年来分段的,而是按周期来分段的。这个周期可长可短,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努力程度、知识储备、和原有技能的高低等因素来决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规划出适合自己的“三段”,尽量早点掌握适合自己的技能,及早就业。
当然,各院校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就是质量标准,“三段式”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必须解决每一个技能层次的技能评价标准问题。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只解决了宏观标准,没有解决每一个技能层次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应达到的具体的中观标准和微观标准。没有这两种标准,就不可能对每一个技能层次所达到的状态作出正确的评价。建立完整的技能评价标准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新问题。
对于那些家庭不太困难,但基础知识薄弱的中职毕业生来说,高职院校应该采取另一种“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在第一学年的职业领域能力学习、第二学年的职业岗位素养训练、第三学年的社会就业能力提升等三个阶段中得以落实与强化,从而使高技能人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修养。首先在第一学年中实施职业素质基本课程,坚持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不断获取知识、完善提高自我的方法。第二学年实施职业素质拓展课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夯实其人文素质底蕴,同时坚持对学生身心素质的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加强劳动锻炼和军事训练,积极开展集体活动,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挫折教育,培养学生面对社会、面对困难的正确心态。第三学年开展职业素质实践和职场文化教育,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珍重和忠实于自己的职业,具有很强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工作,扎扎实实为社会作贡献的敬业精神。
3.“校企合作”是构建“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
高职院校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变革封闭式的培养途径,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与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合格标准,再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和制订教育计划,学校与企业利用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
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整体式。学校与一个或若干个企业以股份制形式合作办学,成立董事会,企业全面参与学校的办学与管理。二是分散式。学校与众多企业签订协议,合作办专业,合作办班,实行“订单教育”或定点实习。三是集团式。若干所学校与某个行业或若干个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董事会制,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人才供需和资源利用关系。在这三种模式中,分散式合作灵活性最强,易于操作,有利于学校拓展办学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大力实施“订单教育”。订单教育”有利于培养最适合企业需求的专精型人才,不但可以减少企业招聘时的试工时间,还能省去企业自己培训时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从而减轻企业的培训负担。同时,据统计数据表明,“订单毕业生”良好的工作对接能力为就业后的稳定接轨提供了稳固的保证。
专家认为,由于“订单式教育”培养的学员具有很强的专向性,因此对于许多单位来说,甚至比“高学历”更适合本职工作,因此也吸引了众多单位以“订购”的形式,直接向学校“下单要人”。
海南省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创办自己的企业或主动与省内的相关企业联姻,为本学校的毕业生找到工作岗位。在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今天,如果学生一进校就能吃到“毕业就有单位”这颗定心丸,我相信海南省任何职业院校就不可能出现生源危机。
可见,如果在海南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中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对接,不仅能适应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能真正服务好教育强省的战略决策,真正满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人才的渴求。
参考文献:
[1]唐景莉.“订单培养”魅力初显.中国教育报,2003.12.13.
[2]徐挺,张碧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再探.职业技术教育,2003.
[3]温希东,孙德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04.
[4]段志坚.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术教育,2004.
[5]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与学科式的统一.网络版.
[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Z].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7]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6号.
[8]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R].陈至立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9]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10]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R].
[11]范唯,马树超.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A).
[12]张尧学.端正思想,建设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J].中国高等教育,2007(Z1).
[13]秦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1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教高[2006]14号.
[15]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7(5).
[16]吴启迪.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引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本课题为2012年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为《海南省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为Hr201114。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规格
2011年8月30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再一次为我国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该文要求各省(市)把握这个方向、协调发展;逐步奠定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强政策保障,营造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政策环境。
文件下发以后,海南省教育厅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于2011年10月31日印发了《海南省教育厅转发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及时表明了海南省教育厅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给全省的中等、高等职业院校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在认真研究教育部文件的基础之上,我查阅了许多有关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文献资料,先后考察了几所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规格的实施情况,并结合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对海南省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规格的对接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经济发展形式要求二者对接
“十二五”时期,海南省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这自然就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数以万计的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倡导在全社会实施终身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这就需要重新建构我国的教育体系。因此,属于现代教育体系中一部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迫切需要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我省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相继陷入招生困境,这必然会造成我省中等和高等技能人才的严重匮乏,将极大地制约我省经济的发展。
1.中职招生陷入困境。
2006年,我省高中阶段入学8.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5.1万,中职学校3.4万。国家规定城市职校在校生要达到960人,农村学校600人以上,而海南达到这个标准的仅有10来所学校,在校生不足200人的就有9所,占总数的18.75%。
2.高职招生陷入困境。
2011年,我省高职院校招生开始出现生源危机;全省十几所高职院校,只有一所完成招生计划,其余的高职院校缺额都很大,从400~1100人不等。有一所职业院校招到的学生不足250名。这无疑再次给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如火如荼,热带高效农业、新型工业和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将在海南得到快速的发展,这必然要求我省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大批的中等和高等技能型人才以满足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生源不足,海南职业院校每年的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些大企业只能从外省大批引进技能人才。比如洋浦800万吨炼油厂、中海化学公司等,几乎全部从外省引进技工。一汽海马汽车公司需要大量会开数控机床的技工,这样的高级技工人才海南很少。海南先声医药公司的许多工种,本地学校都没有培训,不得不从上海、南京等地招聘。许多宾馆、酒店领班以上的岗位,一些加工厂的技能型工人大多来自外省。
二、在海南如何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接
1.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进入对口的高等职业院校学习。
《海南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8万人左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流失率低于5%,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教育部有关办学标准,教师队伍人数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每个市、县独立建制的职业教育中心发展态势良好,普遍设立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其中,文昌、琼海、儋州、陵水、澄迈等市县职教中心在校生达到3000人以上,白沙、琼中、保亭、五指山等职教中心在校生达到1000人以上;以职业教育中心为平台,整合扶贫、农业、人社等部门的资源,建立和完善遍布城乡的职业培训网络,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50万人次,基本完成全省各市县行政村主要村干部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历培养任务。
如此众多的中职毕业生,除了一部分因家庭贫困需及时就业外,其余的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到省内相应的高职院校深造,这样既解决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问题,又满足了学生及家长对大专文凭的追求。
这就需要中职和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以便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进行零距离对接。
2.中职和高职统一构建连贯性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海南学生之所以选择读中职学校,往往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家庭贫困,中职学校免学费,学习两到三年即可就业,可以大大减轻家庭负担;二是学生基础差,上高中跟不上,进入中职是为了避免学生过早流入社会,避免染上各种恶习,从而学坏。 面对上述两类学生,海南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采取“三段式”教育模式。“三段式”办学模式指中职学生第一年在市县职业学校(中心)学习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基础,第二年到省市职业学校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
海南省教育厅厅长胡光辉表示,要深化“三段式”办学,继续发挥职教集团龙头示范校作用。在职教集团龙头校的带领下,推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办学;推行“订单式”培养;改革教学模式,特别是推进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强化生产实践和实习实训;促进行业、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并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教学实习中发挥作用。
纵观这种教育模式,我们不难看出,其实,海南的中等学校在严格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掌握一项技能,及早就业,早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减轻父母的负担,甚至成为整个家庭经济的顶梁柱。
这部分学生,他们心中还是有升学的梦想的。只是,家庭的困难暂时束缚着他们,让他们暂时放弃了求学的机会。
因此,我省的高职院校应该继续采取“三段式”培养模式,在学籍管理方面采取灵活的方法,实行弹性学制,随时入学,只要修满学分,即可毕业。这样,这些学生就可以“边工作,边学习”,既解决了中职毕业生的继续深造的问题,又解决了高职院校生源紧张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职院校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高职院校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一个培养的周期内,将高技能人才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层次进行培养,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复合的技能形成过程,采取讲练结合、工学结合、手脑并用的教学方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方式。
这就是说,高职院校的“三段式”,并不是按年来分段的,而是按周期来分段的。这个周期可长可短,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努力程度、知识储备、和原有技能的高低等因素来决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规划出适合自己的“三段”,尽量早点掌握适合自己的技能,及早就业。
当然,各院校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就是质量标准,“三段式”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必须解决每一个技能层次的技能评价标准问题。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只解决了宏观标准,没有解决每一个技能层次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应达到的具体的中观标准和微观标准。没有这两种标准,就不可能对每一个技能层次所达到的状态作出正确的评价。建立完整的技能评价标准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新问题。
对于那些家庭不太困难,但基础知识薄弱的中职毕业生来说,高职院校应该采取另一种“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在第一学年的职业领域能力学习、第二学年的职业岗位素养训练、第三学年的社会就业能力提升等三个阶段中得以落实与强化,从而使高技能人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修养。首先在第一学年中实施职业素质基本课程,坚持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不断获取知识、完善提高自我的方法。第二学年实施职业素质拓展课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夯实其人文素质底蕴,同时坚持对学生身心素质的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加强劳动锻炼和军事训练,积极开展集体活动,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挫折教育,培养学生面对社会、面对困难的正确心态。第三学年开展职业素质实践和职场文化教育,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珍重和忠实于自己的职业,具有很强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工作,扎扎实实为社会作贡献的敬业精神。
3.“校企合作”是构建“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
高职院校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变革封闭式的培养途径,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与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合格标准,再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和制订教育计划,学校与企业利用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
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整体式。学校与一个或若干个企业以股份制形式合作办学,成立董事会,企业全面参与学校的办学与管理。二是分散式。学校与众多企业签订协议,合作办专业,合作办班,实行“订单教育”或定点实习。三是集团式。若干所学校与某个行业或若干个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董事会制,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人才供需和资源利用关系。在这三种模式中,分散式合作灵活性最强,易于操作,有利于学校拓展办学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大力实施“订单教育”。订单教育”有利于培养最适合企业需求的专精型人才,不但可以减少企业招聘时的试工时间,还能省去企业自己培训时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从而减轻企业的培训负担。同时,据统计数据表明,“订单毕业生”良好的工作对接能力为就业后的稳定接轨提供了稳固的保证。
专家认为,由于“订单式教育”培养的学员具有很强的专向性,因此对于许多单位来说,甚至比“高学历”更适合本职工作,因此也吸引了众多单位以“订购”的形式,直接向学校“下单要人”。
海南省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创办自己的企业或主动与省内的相关企业联姻,为本学校的毕业生找到工作岗位。在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今天,如果学生一进校就能吃到“毕业就有单位”这颗定心丸,我相信海南省任何职业院校就不可能出现生源危机。
可见,如果在海南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中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对接,不仅能适应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能真正服务好教育强省的战略决策,真正满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人才的渴求。
参考文献:
[1]唐景莉.“订单培养”魅力初显.中国教育报,2003.12.13.
[2]徐挺,张碧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再探.职业技术教育,2003.
[3]温希东,孙德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04.
[4]段志坚.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术教育,2004.
[5]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与学科式的统一.网络版.
[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Z].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7]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6号.
[8]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R].陈至立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9]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10]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R].
[11]范唯,马树超.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A).
[12]张尧学.端正思想,建设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J].中国高等教育,2007(Z1).
[13]秦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1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教高[2006]14号.
[15]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7(5).
[16]吴启迪.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引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本课题为2012年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为《海南省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为Hr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