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发挥各自潜能、彰显生命精彩的时空,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调控教学,让学生体验更多的精彩。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增长智慧,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位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互动关系。
2.多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数学课堂上,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性的语言来鼓舞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计算“119+59”这道题,教师可提问:“这题要简便计算,谁会?”当学生纷纷举手时教师说:“那就试试,还要看谁的方法多、妙。”当学生列举了很多种方法时,教师立即肯定:“你们真能干,找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对待经常回答问题出色却一时没说对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体态语言,眼睛直视他:“是这样吗?”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学生自尊心。对于成绩逊色的孩子,只要有勇气举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也要大加赞赏。如此一来,课堂上用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是对学生的信任,对促进学生展示自身的能量有神奇的功能,更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气氛围的融洽。
二、激发学习动机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手段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举个例子: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先让学生举例哪些数是3的倍数,随后教师让学生做小考官报出这些数和一些不是3的倍数的数,教师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由于教师对学生所报的数都能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学生感到非常惊讶。“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此时,教师告诉学生:“我有一个秘密,它能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任何数是不是3的倍数,大家想学吗?”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2.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获得更大、更好的成功,他们总是想展示自己的才能,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比较难的题目,都会从心底里升起一缕喜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即强烈的学习愿望。”小学生如果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获得了成功,就会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果经常失败,那么他们就没有学习兴趣,情绪消沉,缺乏热情。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教师板演或提出的问题要尽量让学生体面、自豪地解答出来,课堂作业也要考虑大多数学生有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心情。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由于考虑到这部分学习内容较抽象,运用性强,所以我在课堂中采用师生互相出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老师或学生出一个乘法算式,对方也出一个算式,两个算式要符合乘法分配律。一位学生出:13×28,教师出:加上13×72,接着教师出:56×360,学生出:加上56×640……,接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此时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这种环境中听不到呵斥和叹息的声音,看不到苦恼、僵持的状态。课堂气氛活跃,教材的重点、难点反复多次练习,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417100湖南省涟源市六亩塘镇良溪学校)
一、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位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互动关系。
2.多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数学课堂上,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性的语言来鼓舞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计算“119+59”这道题,教师可提问:“这题要简便计算,谁会?”当学生纷纷举手时教师说:“那就试试,还要看谁的方法多、妙。”当学生列举了很多种方法时,教师立即肯定:“你们真能干,找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对待经常回答问题出色却一时没说对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体态语言,眼睛直视他:“是这样吗?”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学生自尊心。对于成绩逊色的孩子,只要有勇气举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也要大加赞赏。如此一来,课堂上用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是对学生的信任,对促进学生展示自身的能量有神奇的功能,更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气氛围的融洽。
二、激发学习动机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手段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举个例子: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先让学生举例哪些数是3的倍数,随后教师让学生做小考官报出这些数和一些不是3的倍数的数,教师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由于教师对学生所报的数都能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学生感到非常惊讶。“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此时,教师告诉学生:“我有一个秘密,它能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任何数是不是3的倍数,大家想学吗?”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2.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获得更大、更好的成功,他们总是想展示自己的才能,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比较难的题目,都会从心底里升起一缕喜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即强烈的学习愿望。”小学生如果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获得了成功,就会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果经常失败,那么他们就没有学习兴趣,情绪消沉,缺乏热情。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教师板演或提出的问题要尽量让学生体面、自豪地解答出来,课堂作业也要考虑大多数学生有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心情。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由于考虑到这部分学习内容较抽象,运用性强,所以我在课堂中采用师生互相出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老师或学生出一个乘法算式,对方也出一个算式,两个算式要符合乘法分配律。一位学生出:13×28,教师出:加上13×72,接着教师出:56×360,学生出:加上56×640……,接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此时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这种环境中听不到呵斥和叹息的声音,看不到苦恼、僵持的状态。课堂气氛活跃,教材的重点、难点反复多次练习,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417100湖南省涟源市六亩塘镇良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