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探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vf43g43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及体会,通过总结以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堂提问提问技巧教学探讨小学语文
  
  著名学者韦志成先生认为,提问应“适时”,要“抓住时机,相机诱发,使提问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若没有抓住时机,或者错失时机,提问就可能导致学生思维阻塞”,达不到提问的预期效果。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设问题情景,投石激浪,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互问氛围,师生平等,发挥学生自主求异优化;讲求问而不滥,难易适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明确教学重点,开发茅塞,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注意问题的启发性,穷根究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
  一、设问题情景,投石激浪,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思维基于实验始于问题。”学生的迫切需要是积极思维的开始,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形成师生的能动“对流”良好开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运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燕子》一课,文后有道练习题,让学生找出文中原句,与去掉修饰成分的句子对比,说说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学生都知道原句好,好在具体、生动,写出了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因此,学生的回答基本上“众口一词”,毫无“标新立异”。但我并不就此罢休,我是这么说的:“原句写得生动,具体,你们的回答也能说得生动、具体一点吗?比如,联系生活实际,用上一些修辞手法,请思考一下。”一位学生受到启示,说:“读原句就像加了油盐酱醋的菜,色香味具全。而缩减后的句子则显得干巴巴的,没味道!”我及时表扬了他。于是,同学们议论开了。有的说,原句是加了方糖的咖啡,越喝越有味;有的说,原句是一杯浓浓的龙井茶;有的说,原句中的燕子就像我阿姨那条美丽的花裙子,真漂亮。新颖独特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既能发展学生的语言功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生收益匪浅。
  二、形成互问氛围,师生平等,发挥学生自主求异优化
  课堂上,教师可以从讲台上走下来,由前台的“演员”角色变成幕后的“导演”;学生可以从讲台下走上去,由台下的“听众”变成台上的“演员”。让学生由静止被动的“录音机”变为去捕捉知识信息的“摄影机”,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如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在评议中,有的说:“巨石太重不动,邱少云还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有的说:“石头本身是不会发出声音的,邱少云也没发出一声呻吟。”更有一个同学说:“巨石是烧不化的。”这个同学的发言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驳,认为邱少云在烈火中肯定会被烧坏。一阵深思之后,我发话了:“邱少云的身体是会被火烧化的,但是他的什么不会烧化呢?”“精神。”有一位同学很快领悟到了,令其他同学恍然大悟。“君子引而不发”,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疑问,可以“话到嘴边留半句”,故意让学生去思考、体味、揣摩,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比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知识本源,求得知识归宿”的正确思维习惯。
  三、讲求问而不滥,难易适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课堂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巧妙施问,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提问题要新颖有趣,且有一定难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思考,每个学生只要“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对一些高层次,教复杂的问题,需要教师给予提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会,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给予多种诱导,最终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少年润土》一文中“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到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句话意思非常含蓄。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时问学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由于問题大而抽象,使学生们一时不知所措,一脸茫然。显然,这时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思维受阻,无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时教师及时变换了提问的角度,设置了如下铺垫性的问题:作者笔下的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他和闰土之间的感情怎样?作者说自己是少爷,少爷是什么意思?“高墙”和“天空”是指什么?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答了这些问题后,整个句子的含义也就迎韧而解了。在学生思维受阻时,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知识,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又能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明确教学重点,开发茅塞,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现实教学目标这个中心,紧紧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重点,优化课堂体问。所以,对课堂中所提的问题,教师备课时应精挑严选,细心设计,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
  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是学习全文的关键,教师围绕中心句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杰出”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从哪些词语可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思想表现在哪里?以上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围绕中心句引发的,首先让学生读懂中心句,初步明确课文的中心,然后弄清围绕中心句所写的内容,使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方面的训练,最后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课文的中心。再如《月光曲》联想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提问:1、皮鞋匠静静地听什么?在静听中他和妹妹仿佛看到了什么?2、(承接问题1的答案)兄弟俩听贝多芬弹琴,怎么会看到“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由于这些问题抓住了课文的难点,因此,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但能高晓完成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是这个道理。
  
  参考文献
  [1] 郭辉雄.利用课文空白,开发思维潜能[J].
  [2] 林冬娥.课堂提问要关注有效性[J].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
其他文献
摘要:良好的课外阅读方法能使学生有效的扩大词汇量,更多的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真正提高综合阅读能力;而阅读方法是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加强指导,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逐步学习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方法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一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低于4万字,初二学生的阅读量不低于10万字,初三学生的阅读量应达到15万字以上。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系
工笔画形成于唐,成熟于五代,而兴盛于两宋,但伴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工笔画日渐式微。如今,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当下,工笔画再次复出。近几年中国工笔画一度成为热门画种,在全国大型展览中也可看到工笔画的形式、风格越来越多,而且表现出很多出人意料的特殊效果,因而备受大家的喜爱。在继承传统中应延展思路让工笔画的创作能更具艺术表现力,同时挖掘具有深度思想内涵的优秀作品,才是现当代工笔画家应具备的素养。从我国历代
普通中学的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贯穿始终的核心部分,渗透在各门学科之中,它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学科,它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代替的。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就这些问题及对策与教育同
摘要:新世纪的教育与课程改革充满文化情怀,开始聚焦学校与课堂。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训练朗读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把握好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教法,根据自己在平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参与学习校本学习研究,不断的通过反思、实践、探究、创新,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关键词:校本研究 阅读兴趣 理解能力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今天的学生
【摘要】地理长期以来都被学生作为“副科”,主要在于学生没有学地理的兴趣,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十分重要。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以通过结合现实、引用资料、直观教学,科学记忆、培养思维能力等方法。  【关键词】培养学生地理兴趣    長期以来,由于中学地理一直为“副科”,使它在部分人眼中成了可有可无的课, 占用、少安排、随意取消常有发生,如何改变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低迷状况呢?当务之急是尽快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而英语写作是听说读写中属于较高层次的信息交流,是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诸如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等. 经常练习写作,可以巩固和发展听说能力 ,还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高中阶段指导、培养学生写英语作文是不容等闲视之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一些方法与措施,不妥之
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之所以能感人肺腑,是与精彩的细节描写分不开的。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呢?  一、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指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进行动态展示。“母亲坐在门槛上干活,我就被安置在青石板上。母亲说我那时好乖,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来,用手指抓青石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痴痴地笑。我流着一大串涎水,张嘴在青石板上啃,结果啃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宋代学者陆九渊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教学中的质疑问难,是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体现,是一种流动的、开放的信息交流活动。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正是开启学生思维门扉的有效方法。下面,谈谈我“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实验课题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爱问问题  l、启发引导  让学生懂得“学贵有疑”。巴尔扎克说过:“打
摘要: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利用数学理论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解题成了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本文将就初中数学解题策略进行探索,以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技巧  要学好数学,学会解题是关键。在进行解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必要的训练,其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规律与技巧。为此,本文结合数学解题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解题策略提出了几点可
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天,日益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然而我们不难感觉到部分教师、家长的无奈和困惑,如何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深处,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成长,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质性问题。我们的体会是:育人者首先要做到——语言有磁性,微笑要真诚。  一、磁性语言与真诚微笑是教师良好心理素养的表现  教师简洁明快、具体生动且富有人情味的磁性言语表达能力,既有感染性,又易于儿童接受。因此,心理学家把教师的良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