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本文以培养管理学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着眼点,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在建设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平台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认为培养高校管理学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需要遵循普及性、培育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原则,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和改进思路。
关键词:本科生 科研创新 成功计划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226-01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这一点,并要求着力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对于管理学类本科生的培养,既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架构,更要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运用理论,实现专业知识和实践问题的有机互动。
1 建立管理学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因此,培养管理学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就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会思考,掌握方法,在实践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基于这一基本认识,为了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兰州大学管理学院于2007年启动“成功计划——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成功计划源于“学习管理就是学习成功”的院训精神,是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育平台,每年舉办一次,学生以项目团队形式申报研究课题,通过评审立项后,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开展项目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共有2300余人次参与到成功计划的申报中,267项研究项目获得资金支持。
2 建设管理学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载体的原则
(1)普及性。对于本科生而言,专业知识尚处于学习阶段,知识储备并不完善,缺乏社会调查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方法。因此,培养管理学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必须要具有普及性,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这一平台上开展工作并受益。成功计划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平均参与率达到在校学生的60%以上。
(2)培育性。由于本科生科学研究能力不强,需要在项目的实践开展过程中不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科研能力,所以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需要把培育功能放在首位,为学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等更高级别的各类科研创新竞赛打下坚实基础。
(3)实践性。在学生申报项目的选题上,一方面要贴近工作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开展实践调查研究;另一方面要与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一致,与纵向横向等科研课题有效对接。在成功计划的立项项目中,约有1/3涉及高校学生会绩效、社团工作、班级管理等实际问题。
(4)创新性。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要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管理学类本科生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不仅要锻炼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更要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3 识别管理学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载体现存的问题
3.1 管理机制不健全
成功计划的管理是根据2007年启动时制定的《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成功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但没有明确设置领导机构和运行机构,日常主要是在负责团委工作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会组织开展具体的运行管理工作。近年来一直没有再次修订,缺少必要的更新。
3.2 经费投入不合理
成功计划现有的项目经费标准为1000元,一个项目团队有3至5名学生,当需要走出校园进行调研时,经费明显不足,制约了项目研究的深度。现在的项目经费发放方式为在项目结项时一次性全额发放。学生前期调研需要自行垫付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会锉削学生开展项目研究的积极性。
3.3 项目选题缺少引导和培训
在学生申报项目的选题上缺乏必要的引导,导致选题较为随意,缺少学科交叉课题的研究。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缺少社会调查方法、论文写作规范等知识的培训,使得学生在课题研究时基本上集中于实证研究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不利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3.4 缺乏以成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借助成功计划这一平台,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也为更高级别的相关科研竞赛活动培育了优秀项目。但是公开发表的结项论文偏少,这与成功计划 “项目培育功能”的定位有关,却也暴露出缺乏以成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不利于成功计划的品牌形象向更高层次发展。
4 改进管理学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载体的思路
4.1 理顺管理运行机制
建立以学院一把手为组长,由主管学院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和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的“成功计划领导小组”,负责整体工作。成立“成功计划专家委员会”,由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牵头、各系主任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担负成功计划的选题指导、立项评审、中期审查和结项答辩等工作。建立由学工组老师和学生会成员组成的“成功计划运行团队”,具体负责成功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
4.2 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更多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促进成功计划的长远发展,学院应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改变一次性发放全部项目经费的方式,在立项初期和结项后分两次发放,减少学生在前期调研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费压力;同时,扩大成功计划项目的立项数量,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获得锻炼和提高。
4.3 加强项目引导和审查,提升项目质量
在申报选题阶段,提前公布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及正在开展的课题,增强学生选题的针对性,并面向所有申报人员开展调研方法、论文写作的相关培训。加大项目中期审查的力度,检查项目团队的调研问卷、实地调查记录、与老师的沟通记录等细节问题,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认定,审并对审查结果给予相应奖励与处罚。
4.4 增设评优奖项和奖金,鼓励论文公开发表
成功计划现有的表彰以精神鼓励为主,以结项答辩成绩排序作为评奖的唯一标准。为了鼓励学生开展更高水平的研究,应丰富奖项设置和评奖范围,将所有公开发表的论文纳入“优秀学术论文”的评奖中,对于大一新生和数次参加项目并有优秀表现的负责人均给予表彰。在强调精神奖励的同时,注重物质奖优的激励作用。
4.5 鼓励学科交叉项目,扩大项目成员参与范围
为鼓励学生进行交叉学科项目内容的研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在以后的成功计划中,可依据项目的内容和必要性,有选择的吸纳部分优秀的外院学生参与到项目团队中,从而激起不同学科的碰撞,开拓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 李洪波,杨道建,杜明拴.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江苏大学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6).
[2] 姚立红,薛质,李建华.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项目的管理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
[3] 向延平.大学生科研创新素质现状、问题与培养—— 以吉首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1(1).
[4] 路海萍.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2).
关键词:本科生 科研创新 成功计划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226-01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这一点,并要求着力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对于管理学类本科生的培养,既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架构,更要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运用理论,实现专业知识和实践问题的有机互动。
1 建立管理学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因此,培养管理学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就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会思考,掌握方法,在实践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基于这一基本认识,为了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兰州大学管理学院于2007年启动“成功计划——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成功计划源于“学习管理就是学习成功”的院训精神,是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育平台,每年舉办一次,学生以项目团队形式申报研究课题,通过评审立项后,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开展项目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共有2300余人次参与到成功计划的申报中,267项研究项目获得资金支持。
2 建设管理学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载体的原则
(1)普及性。对于本科生而言,专业知识尚处于学习阶段,知识储备并不完善,缺乏社会调查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方法。因此,培养管理学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必须要具有普及性,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这一平台上开展工作并受益。成功计划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平均参与率达到在校学生的60%以上。
(2)培育性。由于本科生科学研究能力不强,需要在项目的实践开展过程中不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科研能力,所以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需要把培育功能放在首位,为学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等更高级别的各类科研创新竞赛打下坚实基础。
(3)实践性。在学生申报项目的选题上,一方面要贴近工作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开展实践调查研究;另一方面要与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一致,与纵向横向等科研课题有效对接。在成功计划的立项项目中,约有1/3涉及高校学生会绩效、社团工作、班级管理等实际问题。
(4)创新性。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要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管理学类本科生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不仅要锻炼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更要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3 识别管理学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载体现存的问题
3.1 管理机制不健全
成功计划的管理是根据2007年启动时制定的《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成功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但没有明确设置领导机构和运行机构,日常主要是在负责团委工作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会组织开展具体的运行管理工作。近年来一直没有再次修订,缺少必要的更新。
3.2 经费投入不合理
成功计划现有的项目经费标准为1000元,一个项目团队有3至5名学生,当需要走出校园进行调研时,经费明显不足,制约了项目研究的深度。现在的项目经费发放方式为在项目结项时一次性全额发放。学生前期调研需要自行垫付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会锉削学生开展项目研究的积极性。
3.3 项目选题缺少引导和培训
在学生申报项目的选题上缺乏必要的引导,导致选题较为随意,缺少学科交叉课题的研究。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缺少社会调查方法、论文写作规范等知识的培训,使得学生在课题研究时基本上集中于实证研究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不利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3.4 缺乏以成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借助成功计划这一平台,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也为更高级别的相关科研竞赛活动培育了优秀项目。但是公开发表的结项论文偏少,这与成功计划 “项目培育功能”的定位有关,却也暴露出缺乏以成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不利于成功计划的品牌形象向更高层次发展。
4 改进管理学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载体的思路
4.1 理顺管理运行机制
建立以学院一把手为组长,由主管学院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和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的“成功计划领导小组”,负责整体工作。成立“成功计划专家委员会”,由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牵头、各系主任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担负成功计划的选题指导、立项评审、中期审查和结项答辩等工作。建立由学工组老师和学生会成员组成的“成功计划运行团队”,具体负责成功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
4.2 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更多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促进成功计划的长远发展,学院应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改变一次性发放全部项目经费的方式,在立项初期和结项后分两次发放,减少学生在前期调研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费压力;同时,扩大成功计划项目的立项数量,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获得锻炼和提高。
4.3 加强项目引导和审查,提升项目质量
在申报选题阶段,提前公布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及正在开展的课题,增强学生选题的针对性,并面向所有申报人员开展调研方法、论文写作的相关培训。加大项目中期审查的力度,检查项目团队的调研问卷、实地调查记录、与老师的沟通记录等细节问题,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认定,审并对审查结果给予相应奖励与处罚。
4.4 增设评优奖项和奖金,鼓励论文公开发表
成功计划现有的表彰以精神鼓励为主,以结项答辩成绩排序作为评奖的唯一标准。为了鼓励学生开展更高水平的研究,应丰富奖项设置和评奖范围,将所有公开发表的论文纳入“优秀学术论文”的评奖中,对于大一新生和数次参加项目并有优秀表现的负责人均给予表彰。在强调精神奖励的同时,注重物质奖优的激励作用。
4.5 鼓励学科交叉项目,扩大项目成员参与范围
为鼓励学生进行交叉学科项目内容的研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在以后的成功计划中,可依据项目的内容和必要性,有选择的吸纳部分优秀的外院学生参与到项目团队中,从而激起不同学科的碰撞,开拓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 李洪波,杨道建,杜明拴.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江苏大学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6).
[2] 姚立红,薛质,李建华.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项目的管理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
[3] 向延平.大学生科研创新素质现状、问题与培养—— 以吉首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1(1).
[4] 路海萍.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