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高校的机遇在哪里?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84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近年来,“教育国际化”这一话题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继“深化教育改革”之后最热的话题之一。什么是教育国际化?教育为什么需要国际化?谁是教育国际化的主体?谁将是教育国际化的受益者?教育国际化有哪些手段和途径?教育国际化要谨防哪些误区?围绕这六大基本问题,《留学》专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帮助读者从现象看本质,把握教育国际化的大势。
  本期嘉宾
  钟秉林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钟秉林,留英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77年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机械系毕业,1987年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在英国威尔士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归国后任东南大学副校长,1996年调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2001年至201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2012年5月当选为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4月,英国卡迪夫大学授予钟秉林“名誉国际副校长”荣誉职位(Honorary International Vice President),这是卡迪夫大学首次在海外颁发副校长荣誉职位。
  2014年12月,钟秉林受聘成为光明日报教育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成 员。
  钟秉林目前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就是教育国际化。这个课题关系到中国教育正在前进的方向,和未来可能产生的图景。
  “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势所趋”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跨国、跨地区流动成为新常态。这种资源的流动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教育要素自发在国际间流动,教育资源自发寻求优化配置,世界各国间的教育交流日益频繁,竞争更加激烈,形成了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
  教育国际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各国政府教育战略的重要目标。各国在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不仅要以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前提,还要适应国际产业分工、贸易互补等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因此,教育国际化的本质,归根到底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想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抢占世界教育的制高点,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本国的国家利益服务。
  从方法论的角度讲,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
  从各国的教育国际化实践来看,教育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最早始于各国高等教育之间,并由此波及中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
  钟秉林认为,教育领域的“人力资源”流动就是教师和学生的流动,“物质资源”流动就是教学资源的流动,比如课程、教材、课件等。而这些要素流动的载体,就是各类不同形式的国际教育项目。
  “到2012年底,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32个、办学机构43个。实际上,未经审批的但是已经实际存在的合作办学项目,可能是这个数字的几倍之多。从全国高校整体情况看,包括本科、高职高专,至少三分之二的高校已经有自己的中外交流或合作办学项目。”钟秉林告诉《留学》。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钟秉林如数家珍:“比较早的,像宁波诺丁汉大学、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珠海联合国际学院。珠海联合国际学院是北师大和香港浸会大学合作的,办得都不错,毕业生已有六七届,一本招生,学费近8万,非常抢手。2013年上海纽约大学对海内外招生,学费逾10万,而且开设的都是经济、金融、管理这样的专业。2014年苏州昆山的杜克大学对海内外招收硕士生,澳门大学在珠海横琴的校区正式招生。香港中文大学在深圳的校区已经动工,俄罗斯的一所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的高校也已在深圳落 户。
  “合作办学就是一个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国际化的课件、教材,都可以流动起来,同时伴随着学生和教师的国际流动。更重要的是,随着师生资源和教学资源的流动,必然伴随着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管理方式的跨国流动与融合。这是各国教育谋求发展的一个重要机会,很有挑战性。”
  通过教育国际化进行资源重新配置的方式很多,比如,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访学游学与国际会议、合作研究与联合培养、结成友好学校等,这些途径为教育国际化搭建了平台,为国际教育要素的流动提供了载体。
  “教育国际化最根本的影响在于对现行教育理念层面的颠覆”
  钟秉林在教育领域浸泡几十年,深谙教育发展的问题和难点。在他看来,眼下中国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过去的“上学难”、教育资源短缺,转变为现在的“上好学校难”、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会使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陷入短见。为什么说现在的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现在每出台一项改革举措可能需要三四年的时间才能初见成效,这是因为教育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容易改的问题都已经改了,剩下的都是不容易改的,要涉及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的协调,涉及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沟通,涉及教育内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之间的协调等复杂问题。比如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不仅涉及到高等教育,触动最大的其实是中学教育,甚至是整个基础教育。它要求学校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调整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也要加强,非常复杂。”
  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使得教育改革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倒逼着中国的学校进行自主的改革;但与此同时,钟秉林对《留学》解读说,教育国际化也为学校改革带来了新的可供参考借鉴的理念和方法。
  《留学》:当教育国际化出现苗头的时候,中国的学校是被迫参与其中,还是主动参与其中?
  钟秉林:应该比较主动。因为不管是中国的大学还是中小学,都要增强国际视野,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大潮流,中国学校的发展也得跟上这个潮流。如果跟不上潮流,不进则退,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必然会下降,进而导致学校社会声誉的下降,那学校的招生就会受到影响。对学校来说,生源必然和声誉有关。   一所大学不能关起门来自己办学,一要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二要适应教育国际化的潮流,这两点既有联系,也有各自的内涵,但总之一句话,不这样走,这所大学就办不下去了。
  现在高校都在讲压力很大,这里有提升办学质量的压力,也有生源的压力。为什么?2008年,咱们国家的高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一千万,2009年回落到一千万以内,最近几年连续下降,到2013年,只有915万了;尽管2014年略有回升,但今后几年不会出现太大变化。而现在招生规模还在适度扩张,虽然控制很严,每年增长百分之几的比例。在生源减少的情况下,学校跟不上国际化的潮流,不符合市场发展需求,就会出现生源危机,目前少数高职高专院校或民办高校招不满或者招不到学生,这对学校来讲是生存问题。我们经常讲,要把教育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这不是危言耸听。
  学生报考大学,首先考虑学校的社会声誉,最核心的还是培养质量。所谓的好学校,国际化是其很重要的发展战略。
  为了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国内也在推行许多改革,比如在上海、浙江试点逐步取消高考招生录取批次。过去高校按批次招收本科生,分为一本二本三本,这是人为地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一些二本三本学校的专业是办得非常好的,就因为学校落在二本、三本,分批次填报志愿就招不到好的生源。将来取消录取批次后,就靠老百姓选择、社会选择。将来可能跟国外一样,一个学生收到几所大学的录取通知,学生最终做选择。学校要想吸引数量充足的好的生源,就必须提高质量。我经常讲,一所学校办学声誉的提高,不可能靠领导讲话、靠政府发文件解决,而要靠学生的选择和社会的认可。
  《留学》:教育国际化战略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学校提升教育质量?
  钟秉林:一些先进办学理念的引进,可以从长远上帮助学校提升教育质量,不仅包括高等教育,也包括基础教育,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如果在中国的大学就可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具备外语能力、国际沟通协作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这对他们将来在国内工作也好,到国外发展也好,都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教育的两个根本问题是质量问题和公平问题。实际上,没有质量的公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低质量的公平,老百姓也不满意。所以我们追求的教育公平是高质量的教育公平。
  问题是,什么才是高质量的公平?有一个观念需要转变,就是要承认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孔老夫子讲因材施教到现在这么多年了,现在依然是这种大批量一刀切的模式,而现在的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最棒,都能成才,而且成才的途径和标准只有一个—去最好的学校。这显然是不行的。
  教育国际化对学校和社会的第一个冲击就是教育理念发生变化。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这个是比较难的。过去传统习惯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那么如何能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挑战最大的是教师。教师过去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实际上变成了“学习伙伴”的关系。这一方面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大大拓展了知识传播的路径和方式,过去的知识权威、学术权威必然不再那么权威。教师的角色要改变,知识的传播和学生吸收、内化知识的过程,必然要发生变化。
  国外学校提倡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就是一个学习活动共同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实现教学目标。过去,知识传播是在课堂进行的,老师讲,学生听;而知识内化的过程,就是把知识转化为自己能理解的东西的过程,是在课后完成的—通过看书、做习题、老师辅导答疑等。现在这个过程要反转:知识传播过程在课前和课下进行,比如大量的阅读,比如基于互联网的自学;而在上课时,来解决知识内化的过程,教师就不是一个人满堂灌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协作解决问题,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所以,教育国际化最根本的影响在于对传统教育理念的颠 覆。
  此外,教育国际化对学校的教学组织、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模式,乃至教室布局都会带来冲击。一个讲台、一块黑板或一个屏幕、一排排课桌椅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室布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便于分组学习、讨论式学习的教室布局所取代。
  现在,不少学校尝试“翻转课堂”,采取研讨式的教学方式,三五个学生一个组围坐在一起,教师也没有什么讲台;上课时,教师穿插在各个组之间,引导学生讨论。有的学校要求“10 35”。什么意思?一节课45分钟,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其他35分钟都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包括讨论、一起做习题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
  我讲的这些,现在已经不是理念上的问题了,国内外很多学校已经在做了。这里面可以看到教育国际化的作用,绝不仅仅是把学生送到国外留学的问题,而是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的提升完善,都会带来深刻的影响。
  教育国际化双向交流才有生命力
  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支持出国,努力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十六字方针。2014年底召开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习近平对留学工作做了重要批示。这次会议首次提出“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并举,充分利用国内与国际两种资源”。对于来华留学与教育国际化的关系问题,钟秉林也向《留学》作了多角度阐释。
  《留学》:根据你此前的判断,来华留学也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范畴。怎样让来华留学来促进中国高校的国际化?
  钟秉林:任何交流只有是双向的、互利的,才有生命力,教育国际化也是如此。我们鼓励中国的学生走出去,也欢迎国外在中国合作办学。现在有很多国际化的教育机构,包括中学里的国际班、国际部,大学共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等。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到中国来留学。而且来了不要光学语言,还要吸引他们攻读学 位。
  现在一些“985”学校已经开设了纯英文课程,或开设了国际硕士和国际博士项目,招生对象是外国留学生,不用懂中文,只要会英语并达到学业要求就可以了。进校之后,课程用英语讲授,教师平时用英语指导,论文开题用英语,最后论文撰写和答辩全用英语完成。   现在北师大已经开设了六七个这样的国际硕士、国际博士项目。我自己也在指导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硕士学位留学生,去年第一年招生就考进来七八个外国学生,反映不错。
  《留学》:一些人认为,自然科学缘起于西方,我们在这方面招国际生没有优势。你认为中国应当着力吸引哪部分国际留学生?
  钟秉林:首先,来中国学习数理化、文史哲等学科的国际学生大都来自于欧美国家,或是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发展中国家比如说非洲国家,留学生主要来中国学习实用学 科。
  其次,每所学校的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不同。比如北师大的国际生生源主要来自欧美和日韩,因为北师大以文理基础学科见长,文史哲、教育学、心理学、数理化等学科比较强,我们鼓励这些学科发展英文授课,招收国际学生开展学历教育。
  第三,外国留学生到中国的目的也是多样化的,有的是看重学科专业比较强,有的想来感受一下中国的文化,或者再学点中文,将来好找工作。中国的高校要满足留学生的多样化选择,吸引更多留学生到中国留学。
  第四,中国的教育有自身的优势,不能妄自菲薄。我主张要鼓励将中国的优质教学资源拓展到海外去。在海外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厦门大学已经准备在马来西亚办一个分校,正在进行谈判。有的民办高校已经在加拿大购置了教育场地,开设培训课程。
  拎客
  中国教育学会
  中国教育学会(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成立于1979年4月12日,是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教育学术团体;由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个人、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现有分支机构51个,单位会员53个,教育改革试验区20余个。
  主要业务范围:
  1. 开展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教育学术交流活动;
  2. 为教育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信息咨询和实验样本;
  3. 组织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成果的评价、鉴定和推广;
  4. 研究、编写教材,出版学术书刊;制定学科专业标准;
  5. 举办教育改革实验区;开展教育教学培训活动,助推校长、教师专业发展;
  6. 开展教育业务、政策和法律咨询和信息服务;
  7. 开展对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国际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
  中美两国高等教育数据对比
  中国
  2013年中国共有高等院校2484所
  其中普通本科879所,普通高职1266,独立学院287所,分校办学点52个。
  高等教育在读人数:超过3000万人(资料来源:中国教育部官网)
  美国
  2012-2013年美国共有高等院校7236所
  其中公立院校1980所,私立院校5256所。
  高等教育在读人数:超过2800万人 (资料来源: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
其他文献
2015年2月25日结束的春节假日期间,由于资金充裕,旅游意愿又旺盛,不少中国人避开与亲人在家吃饺子、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的传统,选择出境旅游。今年春节期间出国旅游的中国游客人数估计超过了500万,同比增长10%,出境游人数首次超过国内游人数。
里约奥运会的举办,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南美大陆,其广为人知的足球、音乐、超模、宗教等元素再次盛行。其实,你可能未曾关注,南美洲的大学同样久负盛名。  提到南美,许多人想到的是足球、超模、桑巴舞等,南美人的热情奔放更是广为人知。作为世界上文化元素最为丰富的地区,南美洲的文化极具包容性和平等性,这种文化包容间接地增加了各国留学生去当地留学的可能性。  以亚洲为例,每年有大批的日本和韩国留学生前往巴西
从新加坡最好的高中到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再到世界顶级的斯坦福商学院,顾及向我们诠释了,昔日的女学霸现如何成为敢为人先的新锐海归创业者。  初见顾及,眼前一亮,高挑的身材,帅气的骑士靴,干练的短发。从新加坡最好的高中到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再到世界顶级的斯坦福商学院,昔日的女学霸现成为敢为人先的新锐海归创业者。海外求学十五年,此间又历经命运的无情拍打,丰富的经历铸就了她坚强坦荡的性格。采访中她从容
近日,硅谷龙公司与北京朝阳海外学人中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作为7月底在北京举行的OTEC大赛的海外分赛,硅谷龙于6月23日在时代广场纳斯达克总部举办的年度纽约城会议上进行OTEC大赛路演。为此,硅谷龙创始人Rebecca A. Fannin撰述了本文。  仅仅是十年前,在全球创新热土的地图上还找不到中国的身影,硅谷和以色列紧紧占据创新热点。但是十年后的今天,一切都已改变。曾经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一跃
1.学生必须在他们的答案中使用证据  2.词汇变得更实用  3.数学部分会包括更少的数学科目  4.计算器会从数学考试的某些部分被取消  5.广为传颂的建国纲领相关文章和演讲稿也会被加入  6.学生不会因为答错而扣分  7.学生可以选择是否写作文  8.总分制由2400重新变为1600  9.SAT数字化考试将能实现
因為与海坡溪及冲会河的沟连,肖旗河的水系也被纳入到了三亚河流域中。  肖旗水,原名烧旗水。光绪《崖州志》载:烧旗水,以明季王熀烧旗于此,名。源出城东六十里过岭。东南流,过大饼、楚核等黎村,注楚港,入于海。约行二十余里。此水夏秋大,春冬小。水小,港则闭。  上面所说的王熀,为崖州人,明末生员。清顺治四年(1647),父亲王应桃因拒绝剃发遇害,王熀潜赴崖西策动“义民”反清,数战不利。顺治六年,北上肇庆
作为最适合中国学生的“世界高考”课程,ALevels课程成为国内国际高中、公办高中国际班不可或缺的选择。  2016常青藤校在中国的录取数字跌至两位数,创历史新低,这表明世界名校录取中国学生的门槛在不断抬高。  之所以海外名校在录取中国学生时愈发审慎,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SAT、雅思考试丑闻频出,降低了世界名校对中国学生的信任度,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反映出中国学生不能适应国外大学学习的现状。  这个现
狄邦事件发生之后,行业内针对此事的讨论,将留学机构的诚信、自律当成落脚点。然而,我们希望探讨更为本质的问题—留学机构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国内的一家留学机构—狄邦教育,因为外媒的一则负面报道,近段时间频繁见诸报端,受业内人士指摘。人们的关注点,很快从这家机构本身的行为,延伸到了留学行业的本质问题—一家留学机构究竟能为留学生提供怎样的服务?  被外媒曝光狄邦“火了”  2016年10月14日,英国媒
精神的车间,除了音乐  是统一的肌体,想在空中  抓住些什么,誰也猜不透  心安情愿脉动,想把自己交给  种子一样五彩缤纷的节奏  在土地上萌芽、绽放、奔跑  然后找到归宿  我在远处,跳广场舞的人  就像一棵棵被风推来推去的树  却始终不愿停下来。广场舞  是灵与肉搭建的伊甸园热爱  茶煮熟了,遥想一株竹子  弹奏的雨声,让江南的风  吹不动一支毛笔的狼毫  吹不动宣纸上平展的月光  热爱,从煮
尽管EB-5项目的投资金额即将面临一次大的调整,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投资者的热情。对于以接受美国教育为目的的投资者来说,EB-5仍是性价比最高的移民美国的通道。  近期,EB-5在TEA地区的投资额将涨至80万美元,非TEA地区将涨至120万美元的消息不胫而走,在遭遇排期之后,EB-5(Employment Based Fifth Preference,是美国基于就业的移民类别第五类)投资移民又被“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