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国货币若要成为世界货币,必须首先成为本区域的结算、投资和储备货币,并在经济实力强大的基础上,最后成为全球的结算、投资和储备货币。
G20伦敦峰会上,最令世人关注的还是关于国际金融体系和组织机构改革方面的进展。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连续发表文章,提议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国务院院总理王岐山在《泰晤士报》发文表示中国愿意为扩充IMF资金库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是中国首次系统表达对现行的国际金融规则的不满。
国际金融危机危害至今,对美元霸权体系进行怀疑和拷问已经到了必然的历史关口。根据《伦敦峰会声明》,G20各国同意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增资金1.1万亿美元。该资金支持计划旨在恢复全球信贷、就业与经济增长。同时,IMF将增发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SDR)分配给各成员,以增强流动性,并向发展中国家倾斜。
冀望G20峰会从根本上撼动国际金融秩序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是不现实的。Sponsor(发起人国)享有事实上的一票否决权——美国拥有16%的IMF份额,但是IMF的重大事项必须要85%的份额才能通过。
新秩序形成的关键要看现实的利益格局是否已经发生了改变,制衡的力量或者格局是否已经形成?试问,当下哪个国家在现实中能摆脱理论上的“特里芬困境”。全球的经济、贸易增长以及各国储备资产的配置选择无不产生庞大的美元需求,而美元的供给又只能通过美国不断产生逆差来供给,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换言之,现在中国乃至全球跟美国都是一条绳上的,把美元推倒了,谁也不能顶上去。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未来的重心应在依靠自身经济实力提升,从而改变既有的利益格局并促使新的格局形成。近期,中国央行先后与多个经济体货币当局建立了总计㈣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深圳等五个城市开展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人民币正在加速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与其说是政治层面的推动,不如讲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已经成熟。
最近十年,东亚形成了所谓以中国内陆为中心的贸易流,泛太平洋地区(日本、韩国、台湾、东盟、澳洲、巴西、阿根廷等)的出口与中国的进口具有极高的同步相关性,中国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 大量的原料和核心配件,利用国内充足廉价劳力以及基础设施降低贸易成本的优势,形成最终产品出口,跨国公司最近一些年基本按照这个流程来组织全球的生产和销售,故此,所谓“中国需求”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贸易增长、国际收支顺差、乃至经济增长的关键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中国的贸易结构中,对这些泛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累积了庞大的逆差,这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最基础性的条件。如此格局下,周边都主动向中国靠拢,这已经是在传递一种地位和影响力了,那么又何必太在意IMF所谓的话语权呢?
一国货币若要成为世界货币,必须首先成为本区域的结算、投资和储备货币,并在经济实力强大的基础上,最后成为全球的结算、投资和储备货币。至少在这个区域,中国正逐步取代美国。反过来讲,区域货币力量的形成并逐步加强,成为未来改革美元霸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前提,至少会对美元滥发形成有效制约,改变现有“无政府规制的高度垄断性市场”,从而有可能形成“国际本位货币竞争市场”的新格局,这实际上就是对中国庞大的美元存量资产最好的保值增值。
未来国际新秩序的形成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中国经济内需真正启动,一方面意味着中国经济平衡,从美元上松绑,反转过来也就是促使美国经济主动调整结构回归均衡的过程,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更重要的是中国需求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经济的驱动机,将极大地加深世界经济对于中国的依赖性。
当下,除了美国,全球没有经济像中国一样具有纵深、巨大的潜能。中国的政府、企业、居民以及金融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是健康的;从需求看,中国的城市化率仅有43%,这决定了中国经济成长和转型的空间十分广阔。只要适时地抓住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机遇,加快对国内政治经济体系进行改革、加快居民、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财富分配上的调整,挖掘国内需求;减少垄断、放松行政管制,释放经济活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我们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全球经济再平衡的痛苦,实现软着陆,转危为机,变被动为主动,重新创造出中国经济的奇迹。
世界各国都在呼唤人民币尽快走向世界,希望人民币抓住这次历史性的机遇。世界都知道,这个机遇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G20伦敦峰会上,最令世人关注的还是关于国际金融体系和组织机构改革方面的进展。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连续发表文章,提议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国务院院总理王岐山在《泰晤士报》发文表示中国愿意为扩充IMF资金库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是中国首次系统表达对现行的国际金融规则的不满。
国际金融危机危害至今,对美元霸权体系进行怀疑和拷问已经到了必然的历史关口。根据《伦敦峰会声明》,G20各国同意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增资金1.1万亿美元。该资金支持计划旨在恢复全球信贷、就业与经济增长。同时,IMF将增发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SDR)分配给各成员,以增强流动性,并向发展中国家倾斜。
冀望G20峰会从根本上撼动国际金融秩序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是不现实的。Sponsor(发起人国)享有事实上的一票否决权——美国拥有16%的IMF份额,但是IMF的重大事项必须要85%的份额才能通过。
新秩序形成的关键要看现实的利益格局是否已经发生了改变,制衡的力量或者格局是否已经形成?试问,当下哪个国家在现实中能摆脱理论上的“特里芬困境”。全球的经济、贸易增长以及各国储备资产的配置选择无不产生庞大的美元需求,而美元的供给又只能通过美国不断产生逆差来供给,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换言之,现在中国乃至全球跟美国都是一条绳上的,把美元推倒了,谁也不能顶上去。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未来的重心应在依靠自身经济实力提升,从而改变既有的利益格局并促使新的格局形成。近期,中国央行先后与多个经济体货币当局建立了总计㈣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深圳等五个城市开展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人民币正在加速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与其说是政治层面的推动,不如讲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已经成熟。
最近十年,东亚形成了所谓以中国内陆为中心的贸易流,泛太平洋地区(日本、韩国、台湾、东盟、澳洲、巴西、阿根廷等)的出口与中国的进口具有极高的同步相关性,中国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 大量的原料和核心配件,利用国内充足廉价劳力以及基础设施降低贸易成本的优势,形成最终产品出口,跨国公司最近一些年基本按照这个流程来组织全球的生产和销售,故此,所谓“中国需求”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贸易增长、国际收支顺差、乃至经济增长的关键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中国的贸易结构中,对这些泛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累积了庞大的逆差,这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最基础性的条件。如此格局下,周边都主动向中国靠拢,这已经是在传递一种地位和影响力了,那么又何必太在意IMF所谓的话语权呢?
一国货币若要成为世界货币,必须首先成为本区域的结算、投资和储备货币,并在经济实力强大的基础上,最后成为全球的结算、投资和储备货币。至少在这个区域,中国正逐步取代美国。反过来讲,区域货币力量的形成并逐步加强,成为未来改革美元霸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前提,至少会对美元滥发形成有效制约,改变现有“无政府规制的高度垄断性市场”,从而有可能形成“国际本位货币竞争市场”的新格局,这实际上就是对中国庞大的美元存量资产最好的保值增值。
未来国际新秩序的形成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中国经济内需真正启动,一方面意味着中国经济平衡,从美元上松绑,反转过来也就是促使美国经济主动调整结构回归均衡的过程,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更重要的是中国需求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经济的驱动机,将极大地加深世界经济对于中国的依赖性。
当下,除了美国,全球没有经济像中国一样具有纵深、巨大的潜能。中国的政府、企业、居民以及金融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是健康的;从需求看,中国的城市化率仅有43%,这决定了中国经济成长和转型的空间十分广阔。只要适时地抓住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机遇,加快对国内政治经济体系进行改革、加快居民、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财富分配上的调整,挖掘国内需求;减少垄断、放松行政管制,释放经济活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我们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全球经济再平衡的痛苦,实现软着陆,转危为机,变被动为主动,重新创造出中国经济的奇迹。
世界各国都在呼唤人民币尽快走向世界,希望人民币抓住这次历史性的机遇。世界都知道,这个机遇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