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对儿童的影响

来源 :江汉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戏对于儿童健康生活、快乐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保障儿童的游戏权就是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游戏呈现出游戏种类、时间、伙伴、空间减少,游戏材料商业化,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增加的变化趋势。这一趋势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相一致,城市化所带来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改变是导致儿童游戏发生一系列变迁的重要原因。为使城市化健康、可持续地推进,必须正视城市化对儿童生活与成长带来的影响,并积极作出改善。
   关键词:城市化;儿童;游戏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1)11-0137-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增至2006年的43.9%①。这种急剧的、复杂的、综合的发展和变化给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深刻影响。儿童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其生活与行为也必然因所处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受到影响。但是,由于儿童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所受到的影响最容易被忽视。儿童是社会的未来,是城市的未来,只有关注儿童,保护儿童权益,改善儿童的生活与教育,保证儿童健康生活、快乐成长的城市化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游戏是儿童的生活与存在,对于儿童的成长与幸福具有重要意义。关注儿童游戏就是关爱儿童成长,保障儿童的游戏权就是保障儿童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因此,游戏不只是教育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儿童游戏的变迁及其原因,考察城市化对儿童生活与成长的影响。
  一、现象:儿童游戏的变迁
  为系统了解城市化对儿童游戏产生的影响,笔者在北京市随机访谈了出生在1960、1970、1980、1990、2000年代的个体各30名,调查了解他们儿时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与谁一起、玩什么游戏,结果发现50多年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儿童游戏呈现出以下变化趋势:
  1. 游戏种类减少。自1980年代以来,虽然也有新的游戏类型出现,如轮滑、滑板等,但总体来看,游戏种类呈逐渐减少趋势。尤其是一些传统游戏类型正在逐渐消逝,这些消逝的游戏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以自然物为对象的游戏,如粘知了、拧哨子、捉螃蟹(麻雀、蜻蜓)等;二是需要较大的户外场地、较多同伴参与的户外游戏,如打弹珠、老鹰捉小鸡等;三是有较强烈身体对抗的身体运动游戏,如扛拐、斗鸡、骑马打仗等。1980年代出生的儿童还曾玩过这些游戏,但是1990年代以后出生的儿童就很少再玩。这些传统游戏的消逝使儿童失去了亲近自然的机会,失去了发泄剩余精力的机会,改变了儿童的性情与行为。
  2. 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增加。与传统游戏逐渐消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逐渐增多。电子游戏最早出现在1980年代儿童的生活中,用游戏卡、学习机和电视机组合在一起玩电子游戏是那时最为儿童所青睐的活动。1990年代上半期,还有在具体实物环境中进行的游戏,如斗地主、五子棋等,1990年代后半期以后,这些游戏开始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由于现实生活中缺乏激烈的对抗性游戏经验,加之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使得一些儿童尤其是男孩沉迷于虚拟世界,虚拟空间和网络游戏成为他们宣泄情绪的一个主要途径。
  3. 游戏时间减少。出生在1960年代、1970年代的儿童作业不像现在这样多,做完作业之后就可以玩游戏,家长也不会过多限制。从1980年代开始,儿童的游戏时间逐渐减少。儿童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幼儿园、学校中度过,而幼儿园、学校又多以集体活动为主,很少有自由游戏时间。受访小学生普遍反映,由于课间只有十分钟,教室楼层又高,所以“懒得下楼去玩”。放学之后,儿童又或者往返于各种兴趣班、培训班,或者埋头做作业,或者看电视、玩电脑,能够用来玩游戏的时间很少。
  4. 游戏材料商业化。1980年代之前,儿童玩的多是自然物或利用自然物和废旧材料自己加工的玩具,1980年代出生的儿童还保有这种特征,但1990年代以后出生的儿童开始以购买的玩具为主。如抽陀螺,1970年代之前的儿童要自己选择材料并自己动手制作,而1970年代的儿童开始购买成品陀螺然后自己用绳子抽,1990年代以后的儿童则是直接购买机械陀螺,无需自己制作陀螺,也无需自己用绳子抽,只要扣动扳机,陀螺就会自动弹出并转动。儿童自己寻找和选择材料、制作玩具的过程本身就具有游戏性质,不仅给儿童带来快乐体验,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如果儿童游戏主要依赖于购买成品玩具,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快乐和创造机会就会大为减少。
  5. 游戏伙伴减少。1980年代之前的儿童游戏多是群体性的合作游戏,如捉迷藏、跳房子、木头人等,游戏参与者较多,兄弟姐妹、邻居小伙伴、幼儿园或学校同学等都是游戏伙伴。1980年代之后的儿童更多是在家中独自游戏,这种现象在1990年代之后的儿童中更为明显。社会学研究认为,家庭、邻里、同伴群体等初级社会群体在人的一生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儿童的社会化主要通过初级社会群体完成。在游戏中,儿童探索着身体与自我、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形成着儿童的自我认同与人际关系的亲密性。② 对于儿童来说,伙伴游戏不只是“玩耍”,更是儿童的社会生活。因此,游戏伙伴的减少不利于儿童社会意识的形成。
  6. 户外游戏空间减少。1970年代之前儿童开展的游戏多发生在户外,家门前、麦场上、树丛中、街头、广场等都是儿童的游戏场所。1980年代之后,尤其是1990年代之后,儿童的户外游戏空间明显减少。游戏空间的变化对儿童游戏的类型、参与同伴的数量都有很大的影响。以大肌肉运动为主、同伴数量较多的游戏对场地空间要求高,只能在户外进行,所以现在的儿童更多是在户内进行比较安静的、以智力活动或小肌肉动作为主的个人游戏。
  游戏本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是童年美好记忆的源泉。儿童期存在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游戏的存在,游戏的消逝或内隐,意味着童年期的结束。伴随着城市化的深入推进,虽然也有新型游戏产生,但是儿童游戏类型、时间、伙伴、场地不断减少,这不仅降低了儿童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了儿童的学习与成长。
  二、原因:城市化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儿童游戏的变化趋势与我国城市化进程基本一致。198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化进程非常缓慢,儿童更多是利用自然物或废旧材料,在户外与同伴开展游戏,游戏类型多样并以传统游戏为主;1980年代是承前启后的年代,这一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有所加快但并未高速发展,这一时期的儿童游戏也既保有前一阶段的特征,又具有后续阶段的特点,游戏类型、游戏时间、游戏伙伴、游戏空间都开始减少,游戏材料逐渐商业化;19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儿童游戏变化也开始加速,更多是在室内开展个人游戏,许多儿童甚至出现没得玩、不会玩的问题。
  虽然对于城市化概念的界定一直众说纷纭,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等不同学科对城市化内涵有不同理解,但是一般都认为城市化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应的价值观念的演变过程。本文分析认为,城市化在这几个方面所带来的变化是导致儿童游戏发生一系列变迁的重要原因。
  1. 生产方式变化的影响。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始终与城市化并行前进,相辅相成。工业化的结果就是生产的集约化。工业的发展使得儿童玩具可以采用统一标准进行大批量生产。批量生产的结果是玩具价格降低,普通家庭也有能力购买玩具,玩具不再是少数儿童能够拥有的珍品,而成为大众消费品,这直接导致自然物品和自制玩具逐渐退出儿童游戏,让位于成品玩具。但是,由于批量生产的成品玩具是标准化的产物,所以缺乏个性,不同儿童持有的同款产品是完全相同的,不利于儿童的个性化成长。另外,由于玩具的设计与制作过程缺少儿童的参与,儿童在游戏中的想象与创造空间、自主空间被压缩,不利于培养儿童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 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首先,城市的集聚特性使儿童的户外游戏场所被挤占。集聚是城市的普遍特征,城市不仅是人口密集的地方,而且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集聚的场所。不断增加的人口、住宅、道路和机构势必会逐渐挤压那些曾经流连有儿童身影的街角、胡同口、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而住宅小区建设出于商业利益考虑,总是最大限度地增建住房,尽量减少公共休闲与健身场地,少有的活动场地又以成人需要为中心,较少专门为儿童游戏提供场地与器械。城市建设中虽有公共绿地,但通常要求只可远观;虽有儿童游乐场,但通常需要付费购买入场机会。这一系列因素导致城市儿童可接近、可游戏的户外场所越来越少。
  其次,儿童教育与照料的主要场所由家庭转为公共教育机构,儿童的生活被体制化。城市儿童的家长大多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工作,尤其是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比率大幅提高,使得家庭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和照料儿童。儿童都进入正式教育机构中度过自己的童年生活。正式教育机构中都有严格的作息制度,儿童缺少自由游戏时间。儿童的生活被体制化,失去了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
  再次,城市居住模式使得儿童户外游戏减少。城市居住方式以高层住宅为主,到达地面十分不便,这使儿童下楼到户外游戏的次数减少、时间缩短,同伴交往减少,儿童的闲暇时间大部分是在室内度过。高层住宅导致的儿童下楼机会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智力与体力的发展。
  3. 价值观念变化的影响。城市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③。城市具有完全不同于农村生活方式的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塑造了家长对待儿童游戏的态度与行为,导致了儿童游戏的变化。
  首先,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影响。农村是熟人社会,相熟的儿童可以在一起自由游戏。与农村不同,城市是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低,不安全感加强,社会交往具有很强的匿名性和防卫性。许多家长出于隐私和安全的考虑,会限制儿童到户外游戏或邀请朋友到家中游戏,这就减少了儿童与同伴的交往与游戏,限制了儿童探索周围环境的自由。
  其次,从血缘关系到经济关系的影响。农村社会强调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这意味着即使儿童的经济地位差距较大,由于他们有较近的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也会在一起游戏。但是,城市社会更重视经济地位和个人利益,由于主动选择或环境所迫,经济地位相近的群体因住房消费水平相近而居住在一起,造成居住空间分异,这就使得在学校相熟的儿童可能因为居住地相隔较远而无法一起游戏,儿童只能在居住地与经济地位相近的同伴游戏,源于经济地位差异的社会分层结构在儿童期得到延续和强化,使得儿童游戏伙伴出现阶层分化。
  再次,激烈社会竞争的影响。为了争夺有限的优势资源,相比农村社会,城市社会的竞争更加激烈,人们的竞争意识更强。许多家长为了提升儿童进入社会后的竞争力,只是重视儿童的学业与考试,忽视甚至否定游戏的价值。儿童在学校中没有自由游戏的机会,在课后又不得不进入各种课外兴趣班、培训班、辅导班。这种压力不断下延至学龄前儿童身上。对北京市城市幼儿生活状况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幼儿中,绝大多数都参加了兴趣班,有些幼儿还不只参加一个兴趣班。读书和学习成为儿童生活的全部。④
  4. 信息化的影响。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已经深刻地影响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儿童来说,最大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以看电视代替了玩游戏。相关调查显示,每天看电视的儿童占74.5%;每天看1—2个小时电视的幼儿占65%。⑤ 1980年代以后的儿童基本上是“电视的一代”,看电视占据了他们校外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二是以网络游戏代替了现实游戏。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生玩网络游戏的规模已达3682万人,占到总体中小学生的17%,占中小学生网民人数的73.1%。游戏时间是平均每周3.3个小时,每周游戏时间超过10小时的占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用户的5.5%。⑥ 网络已经成为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网络游戏已是当前儿童教育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综合上述分析,在城市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导致儿童游戏在类型、时间、伙伴、场地等方面发生改变,进而对儿童的生活与成长产生了全面、综合、复杂的影响。
  三、建议:积极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使城市化健康、可持续地推进,必须正视城市化对儿童生活与成长带来的影响,并积极作出改善。
  1. 改变城市规划理念,将儿童权益保护引入城市规划。儿童是城市的未来,儿童的成长与生活状况是城市结构与功能质量的直接体现。只有尊重并积极保障儿童权益的城市化进程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2年首次提出儿童友好城市概念,主张城市应该成为保护儿童权益的重要场所,应该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这一倡议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城市的积极响应,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但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规划主要考虑经济指标,缺乏直接反映人们社会生活质量的社会指标,缺乏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看不到“人”的影子,更看不到“儿童”的位置,其引发的消极后果已经逐渐显现。城市规划作为引导、规范和控制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改变“重物轻人”、“重经济轻民生”的倾向,将儿童权益保护引入城市规划,把尊重儿童、保护儿童、关爱儿童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尊重儿童游戏权利,满足儿童游戏需求,为儿童健康生活、快乐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
  2. 保障儿童游戏空间,提供适宜的户外儿童游戏场地。“一个城市环境的优劣可以通过游戏场地的数量来直接测量”⑦。要提高儿童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不能只考虑有多少公共绿地,有多少游乐场,还应该重视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户外游戏场地。一方面,在建设居民住宅小区时,要同时提供适当的儿童活动场地,创建儿童宜居社区。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要同时提供公共游戏场地,因为一些居民区属于门禁社区,这些社区提供的儿童游戏场地不是公共资源,其使用具有排他性,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儿童只能使用公共游戏场地。城市公共游戏场地应该离家近、交通方便,具有可达性;应该便于成人照看,是安全场所;应该能够给予儿童探索、冒险、亲近自然的机会;应该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向所有儿童开放,让居住在不同地方的各阶层儿童都有机会进入开展游戏。
  3. 以社区为依托,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交往环境。社区是城市基本的管理单位和城市运行的主体,是儿童游戏的主要空间之一。社区居民感知到的社区内社会交往环境的性质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行为,影响家长对儿童户外游戏的态度,因此改善社区社会交往环境对于儿童游戏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好的社区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聚落,是可及的、分权的、多样的、有适应力的,并且对待各种尝试保持宽容的态度。⑧ 为此,社区应创建开放、可及的公共空间,组织多样、有效、宽容的活动,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打破社区居民的心理区隔,改善邻里关系,增进居民之间的信任,提高安全感,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交往环境,从而使家长能够放心让儿童到社区玩耍,进而增加儿童游戏机会,扩展儿童游戏伙伴。
  4. 转变价值观念,尊重儿童的游戏。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生活的两个主要初级社会化场所,因此家长与教师对待儿童游戏的态度直接影响儿童游戏的实际状况。儿童家长与教师应转变价值观念,尊重童年与游戏的价值。要认识到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生活作准备,儿童期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不应以所谓的长远利益为借口牺牲儿童当下的快乐与幸福。要认识到游戏就是儿童的学习,是儿童快乐与幸福的源泉,重视游戏对于儿童健康成长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尊重儿童游戏的权利与需要,给予儿童游戏的时间与机会,允许并鼓励儿童与不同的同伴交往和游戏。
  注释:
  ① 李强等:《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②[加]马克斯·范梅南、[荷]巴斯·莱维林:《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陈慧黠、曹赛先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6、109-117页。
  ③[美]布赖恩·贝利:《比较城市化》,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4页。
  ④⑤ 张燕:《北京市城市幼儿生活状态调查报告》,《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1月。
  ⑦ Colin Ward, The Child in the City, London, Architectural Press, 1977, p.73.
  ⑧ K·林奇:《城市形态》,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84页。
  作者简介:潘月娟,女,1978年生,山东济南人,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北京,100875。
  (责任编辑 刘龙伏)
其他文献
摘要:二战为美国海权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新的空间。参战前,通过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美国为直接卷入战争做了相关海权战略准备。参战后,坚持“欧洲第一”的“猎犬计划”战略,美国与德、日成功开展海权争夺战。二战结束时,美国从海权强国成功转变为世界海权霸主。美国海权霸主地位确立的过程,也是当时美、日两大海权强国激烈较量的过程。对于中日钓鱼岛争端,有关国家应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关键词:二战;美国;
期刊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排斥与政治容纳:和谐社会的平衡原理”(项目编号:05CZZ003)、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70后”学者学术团队建设计划“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     摘要:当代中国存在一种本土民主的观念,这种观念经过了从理想到实践,从革命到建设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民主观念依次呈现为三种类型,即作为理想原初形态的广义民主,作为开国政治承诺的人民民主,
期刊
摘要:经典因言简意赅,精辟透彻,妙趣横生,让人爱不释手,从而源远流长,广为传颂。通过解读,能够让人品味、珍爱,给人以启迪,最终被认同,直至恒久流传,此即共识的经典效应。这种通过“解读”与“涵咏”,让经典“鲜活”起来,最终成为人文共识的过程,包含着深刻的认识论意义。   关键词:经典效应;解读;涵咏;法哲学;人文共识   中图分类号:B0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表明,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一国经济成熟的一个标志,它体现了一国的现代经济素质。我国“走出去”战略正式提出10年来,OFDI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0%。我国OFDI的发展战略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国有企业在我国OFDI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大量的OFDI都是由主要背负国家投资战略的大型国有企业来实施的。因此,客观评价国有企业OFDI的绩效,正
期刊
摘要: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缺乏实物标准,统计数据不足,较难长期跟踪和测量,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从公共服务的内涵入手,指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概念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构建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东中西部代表省份2002-2009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关键词:基本公共
期刊
摘要:夏金桂是一个被误解被丑化了的女性形象,主要原因是作者、续作者在创作这一形象时受到了潜在的男权意识的制约,而读者则受到了作者与续作者强势话语的驱使。夏金桂的妒与泼,是一夫多妻家庭中女性正常的情感反应,对推动一夫多妻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有进步意义。她身上的“淫”,是高鹗曲意丑化的结果。婚姻伊始她就想“自竖旗帜”,从争取女性权利的角度看,夏金桂形象的积极意义远在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金陵十二钗之上
期刊
摘要:开展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价是对人们探索真理过程的再认识,但在评价目标的理想完美性与现实可行性之间必然要进行一种优化选择。基于这一基本思路,在进行人文社科论文指标体系优化设置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体现学术共同体的共识性认知”、“同行评议为主,文献计量为补充”、“坚持质量为本的评估导向”三项基本原则,不断完善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改进实施策略,寻求较为科学可行的评估方式和手段,以获取更为客观、可用的评
期刊
摘要:在发生学意蕴上考察马克思经济学是由经济史上的结构生发而成的批判实践过程.延伸的具体建构包括:经济思想史、学科方法论以及经济范畴本身(范畴的方法)。马克思经济学原生的标识性文本是“1857-1858年手稿”,基本根据是学科方法论的确立,可以概括为从历史和存在出发的实践的发生学。从具体生成路径看,中国经济学正是旨在弘扬系统而完整的“历史”(存在)和“实践”的发生学,通过专业借用确立属于自己体系的
期刊
摘要:在真德秀的工夫论中,主敬作为“百圣相传”的“圣门心法”,是修养心性的根本工夫。而主静一方面指敬贯动静之义下的“静时之敬”与夜晚之时的主敬工夫,另一方面又含有以静时与夜晚之时的主敬工夫为根本的意蕴。这样,他就将周敦颐的主静说纳入到主敬工夫的意义结构之中,形成了其“合敬静为一”的工夫论特色。就其本质而言,这种涵摄主静之义的主敬工夫既不是牟宗三所谓的对于实然之心气的外在的空头的涵养,也不是对于实体
期刊
摘要:在马克思那里,分工是透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重要视角和方法。“现实的人不是人”这一命题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分工条件下人的现实生存境遇:无论是人的愚钝、无知.抑或人的物化、手段化,都与这种分工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联,分工使“现实的人”变成了“片面的人”、“畸形的人”,使人不成其为人。“现实的人不是人”不仅体现在人的身体的片面化、畸形化发展,而且还与人的精神方面的片面化、畸形化发展密切相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