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永流传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20303622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自然是无稽之谈。但当前,走在中国街头,四处弥漫的大多是外来文化的脂粉气味,而在日本、韩国却到处流着中华文化的淡香。其实,不是中华文明消失了,我相信只要人们信奉礼义廉耻、礼乐诗书,即使服饰不同,文明也不会断流,最多不过是辉煌与暗淡之分。确实,如今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越发不懂珍惜老祖宗赋予我们的宝物,让文明暗淡在了外来文化之下。
  我认为,我们缺乏的是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认为外来的总是好的。曾经,我也非常迷信外来文化,但在与宋词结缘后,在潜移默化之中,我的看法改变了。
  “只有美丑并立,雅俗同分的时代,才能够如此妖娆。”宋朝是一个自由但也任性,开阔但也禁锢,舒适但也离乱的朝代。有人比喻宋词为玉兰,清幽高雅;有人认为宋词是橄榄,生涩却回味隽永,但我总觉情花更为贴切。它将宋朝凝霜合露的园中风情占尽,将尘世浮名,沙场征途,江湖义气皆融为一体。让我感慨于面冷心热,内藏忠魂的包拯;惊叹于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岳飞;钦佩于风尘难没,侠女本色的严蕊……
  在文化的百花园里,各类文化群芳斗艳,许多花努力向上,将花朵努力开得娇艳欲滴,让人忍不住地被它吸了魂去;有些花则相反,它拼命往下扎根,努力汲取大地的精华,却被那些娇艳的花掩住了身体,人们不易发现。中华文化之花便是后者,拿宋词这朵情花来说吧,宋词之情花,开得似乎淡雅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实则每一朵花上都长满了刺,它的美不在表面;许多人更愿意去采外表美丽的花,却忽视了它。但也总有那些不愿随波逐流的人愿采情花,从此他们便中了这情花之毒,深深地被其迷了心窍。每一朵情花,每一根毒刺,都曾汲取了上千年的中华历史养分,一旦被刺中,怎不让人一往情深?无数中了这情花之毒的学者、文人、先贤,甚至外国学者都得出共识:“愿用生命交换宋朝那些流年。”
  其實宋词离我们很近。李清照的词《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秦观《鹊桥仙》中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直白的句子,仿佛与邻家少女的对话。
  我庆幸与宋词的邂逅,它不仅带我认识了不一样的民族英雄岳飞,不一样的一代名妓李师师,不一样的山贼草寇宋江,更让我在春风化雨中传承了华夏文明。
  我也希望我们这一代能及早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折下这朵情花,让它千年的芳香继续沐浴我们这一代人。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皆被外国人采走后才来空折枝。
  (指导教师  石  江)
其他文献
在中国,有这么一些人。  他们褪下现代社会的潮流与时尚,转而披上中国的传统服饰——汉服。  “汉服是穿在身上的历史。”这话不假,中华上下五千年,各朝各代的形制不同,你几乎能不重样地穿一个月。  我也不能“幸免”。  作为汉服的“骨灰级”爱好者,我喜欢,并且乐于在出门游玩时,着一身恰到好处的汉服。于我,是快乐的。  青涩懵懂  现代人对于汉服的了解程度,普遍等于文盲看报——一概不懂。其实,这再正常不
期刊
冰心说,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题 记  学完《报任安书》,我知道司马迁遭受不人道的宫刑时,他可以选择以死求清白,维护尊严。但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想到了父授遗命,“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他想到了自己“成一家之言”的理想。所以他懂得,人生可创造价值,人只要不死,脚下便有路。他有伟大的思想和满腹的文才
期刊
我们都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日常的数字、图形、地图和空间、美术和音乐都是由数学构成的。其实,数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公式,这原本就是一个以好奇心和想象力为出发点的趣味游戏而已。小时候,看到雪人就会联想到数字8,看到电线杆就会联想到数字1,看到蝌蚪就会联想到数字9。把这些复杂的数字和我们熟悉的东西联系到一起,就十分好记了!就像1+1=2一样,如果对已经确定的事实提出“为什么”的疑
期刊
近日,孙杨在金牌颁奖典礼上未穿国家统一队服,而穿了自己代言的品牌服装的新闻,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关于“规则”话题的热议。既有网友认为孙杨无视规则行为欠妥,也不乏网友力挺孙杨“保持个性”,认为金牌得主为国争光,不顾细节无可厚非。然而我认为孙杨行为恰恰说明了规则在现代社会中的严重缺席。规则缺席也是公平的缺席、观念的缺席。  规则缺席, 始于人们对“规则”认知的误区。有网友为孙杨鸣不平:“拿了那么多金牌,穿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根植于生活,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的作文不仅仅空洞虚假,而且毫无意义。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来源,也是写作架构的基础,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来自生活,教师开展小学作文教育必须关注学生们的现实生活,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缺乏良性基础的现状,有效发挥生活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走入生活并感悟生活,真正让作文走入学生内心,这将使小学作文教育真正从封闭走向开放,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一
期刊
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内容的生发或语言表达形式的迁移开展的一种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读练结合,以读引写,以写促读,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是作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那么,怎样才能依托文本,演绎随文练笔的精彩呢?  一、寻练笔点,让学生有“米”下锅  文本练笔点是读写结合相得益彰的关键。如何选定这个支点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练在文本意无穷处,由“虚”到“实” 
期刊
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都富有想象力,而他们的想象力是各不相同的,由于他们此时并不十分善于表达,所以想象出来的东西只能埋没在自己的脑中。教师如果此时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根据想象进行创作,通过激励的方法,就会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究。  一、组织观察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想象能力  
期刊
五年级,何色?  雨过天晴,天化一虹,七色尽现。我注视着赤橙黄绿青蓝紫,想象着五年级的颜色定是——  五年级,是低沉的灰。  五年级,压力如山,作业如海,负在肩上,令人不堪重负,全班上下叫苦连天。  “唉!”小冯望着满黑板的作业,瘫坐椅上连声叫苦:“作业如此之多,我们如何是好?有一篇作文不说,还有大批各科作业,今晚又要开夜车!”一旁,我心中一阵凄凉。大考已近,完成作业之后还有千万习题等着我。我用疲
期刊
1.语文阅读分享课存在的问题  1.1教学任务表中缺乏对语文阅读分享课的课程安排  目前学校的教学任务以传统教学课程为主,注重主要科目的教学,缺少对语文阅读分享课的课程安排,学习任务重,偏向于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创新型课堂的安排。学校缺少对语文阅读分享课相关活动的安排,分享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活跃性的课堂不利于新时代人才的培养。  1.2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中
期刊
我的爷爷是退休教师,正值花甲之年的他退休后的生活依然丰富多彩。虽然不上班了,可爷爷还像以前那样精神十足,一刻也不闲着,体育锻炼、练书法、看报、听新闻、下象棋成了他退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节目。  体育锻炼是爷爷一天生活的开始。他每天都早早地起床,先是跑步,从家慢跑到广场,然后散步回家,一天也不落。有时,还会逛逛菜市场,买一些新鲜蔬菜。他每天回到家都大汗淋漓,累得气喘吁吁。我怕爷爷累坏了,劝他别跑那么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