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分析对策建议

来源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上海市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的对策建议,为推进上海科教兴市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科技投入;产出绩效;对策建议;上海市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06)02—0105—07
  上海经济发展正处于由资本驱动向科技驱动、由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换的过渡时期,科技创新是科教兴市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工程。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前提条件,科技产出是科技创新的绩效体现。通过分析上海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明晰科技投入和产出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获取科技创新优势,增强知识竞争力,最大限度地释放“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能量所面临的重要实践任务。
  
  一、上海市科技投入和产出的现状分析
  
  1.上海市科技投入要素分析
  上海科技投入的资金要素:资金投入是科技投入的物质基础,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催化剂可从科技经费和R&D经费投入情况分析。
  ①科技经费投入中R&D的比重快速增长,科技与经济发展潜力得到提高,有效地带动了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上升幅度。
  近年来,上海科技经费和R&D经费投入呈递增趋势,且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同时,科技经费投入增长正继续向R&D倾斜,科技经费投入中R&D的比重快速增长,从1995年的31%上升至2004年的46.7%(见表1),使科技与经济发展潜力得到提高,并有力地带动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上升幅度(见表2)。
  
  
  以2003年为例,上海市科技活动经费和R&D经费投入均列全国31个省市第四位,位列北京、江苏和广东之后(见表3)。排名位于全国前列,但从数量上看还远远落后于第一名的北京,也低于江苏和广东。
  
  2003年,全国有五个省市的R&D经费在100亿元以上.上海排位第四(见表4),上海市R&D经费投入占到了全国的8.4%,排在上海前面的省份有北京、广东、江苏。R&D/GDP超过2%的省市有三个,即:北京(7.10%)、陕西(2.84%)和上海(2.06%),上海排在第三位,其中北京市的R&D/GDP高达7.10%,遥遥领先于上海。
  
  ②上海市R&D经费和科技活动经费投入类型与来源分析。
  上海全社会R&D经费投入中,基础研究经费、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比重都呈上涨趋势,但相比而言,试验发展经费增长最快,应用研究经费次之,基础研究经费增长缓慢。以2003年为例,上海全社会R&D经费投入活动类型中,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为8.6亿元,占6.67%;应用研究为37.6亿元,占29.17%;试验发展经费为82.7亿元,占64.16%;三者之比为1:4.37:9.62。近年来,政府虽然不断增加基础研究的投入,但在R&D经费中所占比重仍处于较低水平,而发达国家基础研究在R&D经费投入中所占比重至少在12%以上。
  2003年上海市各类企业R&D经费投入达到70.5亿元,占全市R&D经费投入总量的54.69%。科研机构投入达到38.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29.79%。高校投入为17.2亿元,占13.34%。
  2003年上海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总额为304.48亿元,按执行部门分,企业、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高校占全市总投入的比重分别为S8.41%、19.41%和9.82%。
  从2003年上海市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和R&D经费投入分类中可看到,工业企业仍然担当研究开发主体的重任。科技进步水平提高加快,创新活动踊跃,创新能力加强。工业企业在科技经费和R&D经费投入的规模上已经超过科研机构。这也是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4年上海市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投入比重已跃升到2.87%,比2003年提高1.07个百分点(见表5)。但目前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标准中该指标设定目标值为5%,上海距这一目标值的差距仍然很大。
  
  上海科技创新的人才资源投入:上海科技人才分布于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三大系统之 中。由表6可知,上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总体上均呈现减少态势,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工业结构调整,大中型工业企业和科研机构中的部分科技人员分流,或下海经商或从政,如近年来,上海已有96个科研机构完成了向企业转制的改革举措,从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人员缩减态势。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人力资源投入的布局结构渐趋合理的结果。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科技人员总量减少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上海大中型工业企业和科研机构中的科学家工程师数量和R&D人员全时当量虽然也呈现波动性变化,但总体来说,并没有出现萎缩的态势,基本上呈现微增的趋势,这对于强化上海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提升科技原创力是极为重要的。另外,上海普通高等院校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规模开始趋稳,而从事R&D活动的人员规模明显趋升,结构也趋于优化。
  
  近年来,上海十分注重完善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营造创新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在充分利用现有科技人才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高科技人才和优秀青年创新人才的力度,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加快创新人才高地建设。
  2.上海市科技产出要素分析
  科技产出能力最终表现即为产出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我们从专利、科技成果、科技论文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几个方面来考察上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科技产出成果。
  上海的专利产出:上海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呈现大幅增长,结构分布趋于合理,行业分布逐渐优化,质量依旧位居全国前列,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孕育于其中。2003年上海市专利授权量共达16671项,远远低于广东(29235项),位居全国第2位。专利申请受理数22374项,远远低于广东(43186项),位居全国第2位。
  从上海市专利授权量的类型分布看,发明专利为880项,实用新型专利为3844项,外观设计专利为11947项。从专利授权量类型的结构看,发明专利占5.3%;实用新型专利占23.06%;外观设计专利占71.66%。
  从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授权量的行业分布看,已经从原来主要集中在钢铁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和非支柱、非高技术产业等附加值不高的行业开始向高技术产业扩散,专利授权量的行业分布开始趋向优化。
  上海的科技成果产出:近年来企业科技成果大幅增长带动了科技成果总量大幅增加,其中成果质量也继续保持稳中有升。以2003年为例,上海市共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达到1508项;其中国际领先147项,国际先进669项,高出全国成果中该项比重,显示科技成果的质量水平稳中有升。与此同时,科技成果推广率达到78.4%。从成果类别看,基础理论成果继续稳步增长,但应用技术成果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不会改变。
  上海的科技论文产出:科技论文是科研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可以从一 个侧面反映一个城市的科研实力和科技创新潜力,一般以被国际颇具影响的三大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收录的论文数来反映。上海科技人员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数从1995年开始逐渐增多,特别是这几年更是大幅度增长,显示了上海强大的科研潜力。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能力:高新技术产业是指那些以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规律是反映一个城市科技实力和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上海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个数正不断增长,从而带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不断增长(见表7)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发展成为技术领域门类较齐全、知识较密集、层次较合理和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的高科技园区。技术合同和成交额的显著提高,也带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
  3.上海市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的相关性分析
  选取科技经费、R&D经费、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科技活动人员四个科技投入指标,分别与专利授权量、科技成果项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成交技术合同金额、科技论文篇数六个科技产出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科技活动人员外,其余三个投入指标与六个产出指标之间均存在着显著性相关关系(见表8)。而科技活动人员不仅与六个科技产出指标均呈负相关关系,而且相关性也不显著。这既与科技活动人员总量减少有关,也表明科技人力投入在科技产出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资金投入仍是科技产出的主要贡献因素。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科技产出包括科技本身的产出与科技的经济产出两个方面。前者如专利授权量、科技成果项数、科技论文产出等,后者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等。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资金投入对科技经济产出的作用比对科技本身产出的作用更加明显,而科技人力投入的影响程度则相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技本身的产出与科技投入之间存在着时滞现象。
  
  二、上海市科技投入和产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技经费投入力度不够,与发达国家及国内部分科技强省(市)差距较大
  上海市科技活动经费和R&D经费投入与发达国家及国内部分科技强省(市)的差距还较大。2003年上海两项科技经费投入均列全国31个省市第四位,位居北京、江苏和广东之后。其中,北京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为上海的1.5倍,广东、江苏的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也比上海多20%左右。作为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中的核心部分——R&D经费投入,上海更是远远低于上述3个省市。北京的R&D经费投入为上海的2倍,广东的R&D经费投入为上海的1.5倍,江苏的R&D经费投入也比上海多20%。
  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值为国际组织对各国科技发展水平评判的主要标志之一。2003年上海的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值为2,06%。此比值相当于国际组织对该指标值分类标准中科技发展大国的中游水平,与美(2.7%)、法、德、日(3.0%)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在国内,北京和陕西的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值分别达到了7.10%、2.84%,尤以北京遥遥领先于上海。这与上海的城市功能定位是极不相称的。
  2.R&D经费投入结构比例不协调,原始创新动力不足
  R&D经费投入结构包括基础研究经费、应用研究经费和试验发展经费三类。根据对各国不同发展阶段数据的比较,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研究活动之间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大约为1.5:2.5:6,即基础研究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大约占全部R&D经费支出的15%(如美国为15%,韩国为14%,日本为12%,英、法、意为15%)。这或许正是R&D三类活动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的反映。而在2003年上海全社会R&D经费投入结构中,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为8.6亿元,占6.67%;应用研究经费为37.6亿元,占29.17%;试验发展经费为82.7亿元,占64.16%。可见上海的基础研究经费在R&D经费中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加之科技政策创新滞后,导致原始创新动力不足。
  3.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力度还有待继续加大
  2004年以前,上海各年度的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在全国各省市排位一般居于第?位左右。2004年,上海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增至39.32亿元,创历史新高。而相比之下,广东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2003年为56.6亿元,2004年为65.4亿元。因此,上海市的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力度还有待继续加大。
  4.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方向尚有待进一步优化
  目前,上海市对医药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力度较大,但对于上海具有比较优势的航天航空制造业、多媒体软件业等新兴产业投入力度还不够。以2003年R&D经费投入为例,航空航天制造业只有3144万元,仅为医药制造业26116万元的1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38920万元的2%。
  5.R&D人员和科学家工程师等人才储备还较匮乏
  上海目前的R&D人员为5.5万人左右,增长较缓慢,“R&D人员全时当量”指标也远远落后于北京、江苏和广东。以2003年为例,上海市的R&D人员全时当量为56211人年,仅为北京109947人年的51%,江苏98054人年的57%,广东93812人年的60%,差距依然明显。“每万人劳动力中从事R&D活动人员”是国际上对R&D人员投入强度的主要评判指标。2003年上海每万人从业人员中R&D活动人员为69人,而发达国家都高达120人以上,例如日本为128人/万人、法国为124人/万人、瑞士为139人/万人。“科学家工程师数量”指标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003年上海科学家工程师数量为12.33万人,而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工程师数量均超过80多万人。
  6.专利申请的质量不高,比例失调
  上海近年专利申请的数量有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步超过北京,但还远低于广东。同时专利申请的质量不高,反映在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较少,而外观设计专利数量居多。2003年上海的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总量的26%,而北京达46%。发达国家该项比例都高达75%以上,如英国为79%,法国为87%,日本为76%。
  7.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还较低
  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相对三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还较低。主要是因为政府的支持资金相对较多,而企业的自筹资金相对较少,因而投入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效性。以2003年为例,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政府资金占企业资金的比例为3%.而股份有限公司和三资企业的政府资金占企业资金的比例分别为1%和0.5%。股份有限公司和三资企业的自筹资金所占的比重较高,其投入和产出绩效也相对较高。
  
  三、进一步提高上海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拓宽科技投入渠道,着力提高资本市场与技术市场的融合度   (1)要继续加大上海科技活动经费和R&D经费的投入强度,着力赶超江苏、广东和北京3个省市。(2)着力提高上海R&D经费中基础研究经费的投入强度,努力缩小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3)重视提高上海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进一步引导企业科技创新潜力的释放。(4)要通过增加中试研究的资金投入,提高科技成果的技术成熟度,推动“科研——中试——生产”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5)要继续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推动风险投资介入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开放科技风险投资市场,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与技术市场的融合度。
  2.不断优化科技投入结构,推动上海技术引进主导型模式向自主创新主导型模式转变
  (1)要根据上海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特点,逐步调整和优化科技投入的结构。在目前上海经济发展由工业化后期转向后工业化时期,应注意增加R&D经费中基础研究费用的比例。(2)要增加政府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行业的科技拨款资助率,不断优化上海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投入的行业结构。(3)要增加对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注重提高科技创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逐步调整技术引进经费与消化和创新经费的投入比例,从技术引进主导型模式向自主创新主导型模式转变,着力提高本土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
  3.构建支持原始创新的激励机制,增强原始创新的动力
  原始创新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晦要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必须通过政策创新来支持和激励原始创新。(1)要转变政府传统的科技资助方式,由项目投入为主转向重视对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的资助。(2)要制定和实施对原始创新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3)要构建对原始创新成果的财政补偿机制。
  4.推进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构筑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1)要运用政策手段,促进优秀科技人员向企业流动,增强企业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打造更多的R&D驱动型企业。(2)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努力吸取三资企业等高效的运作模式,提高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的效率。(3)制订鼓励自主创新的科技税收政策,着重对企业研发环节的税收激励,以便进一步促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4)要建立职业技术经纪人参与制度,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步伐。
  5.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的评估机制
  (1)要将总量指标与均量指标有效结合起来考虑,避免因单方面考虑而出现的偏颇。(2)要关汴某些评估指标的内部差异性。如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类,其科技含量依次递减,对产出绩效的贡献程度也有所差异,故在定量评估中的权重赋值也应考虑到其内部差异性。(3)除考虑科技投入和产出的经济效益指标或财务指标外,还必须将生态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纳入到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评价的框架中来,切实关注科技创新对生活质量、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及社会和谐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效应。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生产总值取水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循环资源回收率等指标不容漠视。(4)应当动态地看待科技投入的投资回报率。要着眼于长远的效益而不能局限于近期的收益,更不能以当年的产投比来作为衡量科技投资回报率的唯一依据。因为科技投入往往具有投入量大、风险性较高、研究成果转化到实际应用的时间较长等特点;而科技产出则大多具有后发效应、衍生效应、溢出效应等特征。
其他文献
摘 要:每一种文化都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把自己的历史置于人类历史舞台的中央。与其他文明相比,西方文明可能更是如此。这也是不同文明间冲突的根源。哲学家福山(Francis Fukuyama)提出的历史终结论,视西方政治体系为绝对真理,无可选择地凌驾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之上。这种观点令人质疑,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以“物理”或理智的行动,传教式地殖入所谓“比较高层次的文明”,无助于化解文明的冲突,相反会
期刊
摘 要: 当前对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的理解,主要是从学科层面来理解的。但在根本上,这种危机是一种意义危机,表现为当代哲学家群体的工作及其产品,不能与民族生命和文化达成精神上的自觉联系,不能在时代条件下创造性地建构起基于民族生命的表达系统。 因而,对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回答,就不在于论证有无“中国哲学”,而在于对民族生命当代表达的意义自觉;合法性重建的希望则在于对文化功能的有效承担上;合法性危
期刊
关键词:年青萨特;超越论的自我;非自我论的意识  摘 要:本文以萨特的早期丈献为依据,探讨了萨特思想得以形成的基础和过程。年青萨特通过研读胡塞尔的现象学,澄清了胡塞尔现象学与康德哲学在主体课题上的重要分野;进而又通过对胡塞尔的超越论的自我思想的批判,推进了早期胡塞尔的非观念论现象学的进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非自我论的意识概念,从而为他后来的存在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中图分类号:B565.
期刊
摘 要: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社会结构中出现大量新生群体,不同杜会力量的拉锯,造成严重的社会结构断裂,使城市问题不管是从内涵还是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发生深刻变化,导致当前城市管理者在社会事务的解决与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以城市化进程为背景,对我国目前的城市公共管理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当前乃至表来的城市公共管理变革的方向在于不断提供城市公民参与执政的空间,增强城市的民主氛围。  关
期刊
关键词:叙述流变;叙述方位;叙述方式  摘 要:阿城和《棋王》长期以来被作为“寻根派”文学的当然重要代表,这本身是当代文学史的误会。《棋王》的文学史定位,是典型的创作“体认”超前,作者“默认”居中,后人理论“追认”滞后的文学社会学化行为。《棋王》的叙述学意义探究,如其叙述时间处理和叙述方位(包括叙述人称、叙述视角等)设置、故事内容和叙述话语矛盾等,不仅提供大量反证,且可对《棋王》文本欣赏有所借鉴
期刊
关键词:文明;人性异化;温情;消极浪漫主义  摘 要:本文从工业文明、科技文明对人性异化的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一部美国当代爱情小说《廊桥遗梦》加以介绍分析,揭示了飞速发展的科技工业与灰暗失落的人类温情之间的矛盾,从而探究小说中消极浪漫主义的深刻表现,揭示出更深刻的悲剧主旨和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I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05)05—0073—05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格拉斯对德国著名画家丢勒铜版画《忧郁》的议论,分析《蜗牛日记》及其附录文章,考察作品中形成强烈反差的人物形象和动物意象,勾勒作家一以贯之的基本立场:“蜗牛”象征着在“忧郁”与“乌托邦”之间徘徊者的努力,既不愿停止以笔济世的努力,又对理想主义和希望原则提出质疑。把握这种既反对断念和放弃、更拒绝醉迷和狂热的基本立场,是理解格拉斯中后期叙事作品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  关键词:格拉斯;《蜗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伯尔的代表作《女士及众生相》的分析,证明伯尔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家,《女士及众生相》通过对现实主义形式的借用和过度实施完成的恰恰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叙事模式的侵蚀,伯尔的小说完全可以接入艺术自主的曼学现代性传统。  关键词:透视化;超虚构;伯尔;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102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06)02-0001-06  有三个
期刊
摘要:1939年以前,福克纳在本国较少受到注意,即有研究者,实颇多误解和偏见。而此时的中国研究者却注意到了这位日后誉满全球的天才作家,对他作出了认真评价,成为福克纳最早的知音。本文梳理了早期福克纳研究及其在中国的情形,特别钩沉了学界多有忽视的施蛰存等先生的研究贡献。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早期福克纳研究;英美;中国;知音  中图分类号:1106.4;1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但是由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行政导向和“政绩导向”,城市建设规模大大超前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形成“空城”和“死城”,导致城市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人口导入是城镇化的主要表现,也是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能级、繁荣城市面貌的主要途径。因此地方政府应当通过顾客导向的城市管理,为城市顾客提供高质量的城市产品,以吸引人口进入城市居住、旅游和投资。本文以上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