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就是说,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发挥作用,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唱好课前准备曲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课铃一响,学生走到课桌前坐下,才发现当堂课的课本忘拿了,急忙到书包中去找,课桌上还是一片狼藉,文具盒、簿本都凌乱地堆在一起……待到整理完毕,一堂课最重要的心理调适期已经过了,等于是士兵还未装备齐全就已经开战一样,自然会严重影响课堂效率。针对这一课堂常规的“盲区”,我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备习惯,即上课前做到:簿本摆放整齐,书本在上,簿本在下,文具盒横放一侧。文具盒下面放随练本,随练本上放一支笔、一把尺、一块橡皮。这样有序地摆放避免学生上课时忙乱地寻找学习用品,避免了打开铅笔盒时那一片的哗啦声以及铅笔盒不慎掉到地上时那令人心惊的声音,学生课堂上无论是翻书还是做练习,都能做到又静又快,从而为一节高效的课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课内新秩序
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包括听、看、想、说、审、检,善于四考问题的习惯,合作性学习习惯等等。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蕴含着教育的成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新型学习方式的构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只是“一张皮”,多维教育目标的完成,就是一句空话。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管理和引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通过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提高课堂管理效率,而且一旦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适应了这些规则后,会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教学效益。
(一)“认真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初中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外界各种反应比较敏感,注意缺乏长久性,实践告诉我们,要使初中学生有较持久的注意力,除了教师认真设计好教案,上好课,吸引住学生外,还必须从平时的点滴训练抓起。1、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导学生,告之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要养成善听,倾听的好习惯。并教给学生一些方法:(1)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2)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3)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2、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至,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以后,课堂效率就能大大增加。
(二)“善于想”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想”的学习习惯,包含着学生“肯想”和“会想”两层意思,根据教育学原理,课堂上既要给学生想的机会,又要留给学生想的余地,还要教给他们想的办法,教学时要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对学生未成熟的意见不过早地干涉和暗示,允许学生走一些弯路。尽可能做到不把学生的思维框在一个小圈子里,让学生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坑里跳,真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不禁锢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提问,并号召全班学生向经常提问题的学生学习,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好。教给学生会提问题的途径:(1)从知识的起源“怎么样”、“为什么”及知识的归纳或分类上寻找问题;(2)从“新”“旧”知识认知结构矛盾交接处来提出问题;(3)从多角度思维处提出问题,如“还可以怎么想”、“假设……又怎样”等。
(三)“敢于讲”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们“敢于讲”的习惯,作为课堂练习的基本要求,我们反复训练学生使用普通话大胆发言,要求他们声音要响亮,口齿要清楚,要求学生想好了就举手,讲话要完整。训练学生大胆发言,对于读的正确、响亮的,当场给予肯定和赞许,对于读的或讲的不准确或有明显错误的同学,从不轻易批评或指责,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而是耐心开导,循循善诱,让他们重讲一遍,讲的好一点。经过长时间这样的训练,学生慢慢地养成了敢说敢讲的好习惯。批改作业时,我们把中下生叫来面批,让他们讲讲想的过程,培养他们“敢讲”的习惯,发现进步,当众给予表扬或鼓励。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设疑。这样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调动了全体学生敢讲的积极性。
(四)“合作”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合作与竞争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两大主题,由此可见,合作学习的习惯正是初中生发展性学习习惯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中也已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初中的合作学习指课堂合作讨论,交流解题思路,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数学、身边数学的信息,研讨处理信息方法,引起思维碰撞,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态度,推动其兴致勃勃的去学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自主解决问题。为此课堂上我们按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身高等情况搭配成组,推选好小组长,作好具体分工,老师在合作前明确任务、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去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促进相互启发及帮带形成。
三、营造课外 “磁力场”
初中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不仅仅在课堂,家庭、甚至社会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因此,我们与家长充分沟通,与家长达成共识,取得家长的配合。以家长的行为为“磁力”。以学生“预习和 复习”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例:预习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途径。复习是学习之母,搞感恩教育,需要学校、社会与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配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学校教育是关键性环节。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最为重要的还是要依靠学校教育,所以,学校一定要肩负起自身的崇高使命,切实提高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从小强化对孩子们感恩意识的培养。家庭教育是辅助性环节,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方式彼此影响。所以,家长要善于率先垂范,勤于自律,并以自身行为来影响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为孩子感恩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最好的环境。社会教育是基础性环节,社会转型对现行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感恩意识缺失所造成的后果严重,感恩教育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感恩教育迫在眉睫,学校、家庭、社会要一起努力,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
一、唱好课前准备曲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课铃一响,学生走到课桌前坐下,才发现当堂课的课本忘拿了,急忙到书包中去找,课桌上还是一片狼藉,文具盒、簿本都凌乱地堆在一起……待到整理完毕,一堂课最重要的心理调适期已经过了,等于是士兵还未装备齐全就已经开战一样,自然会严重影响课堂效率。针对这一课堂常规的“盲区”,我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备习惯,即上课前做到:簿本摆放整齐,书本在上,簿本在下,文具盒横放一侧。文具盒下面放随练本,随练本上放一支笔、一把尺、一块橡皮。这样有序地摆放避免学生上课时忙乱地寻找学习用品,避免了打开铅笔盒时那一片的哗啦声以及铅笔盒不慎掉到地上时那令人心惊的声音,学生课堂上无论是翻书还是做练习,都能做到又静又快,从而为一节高效的课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课内新秩序
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包括听、看、想、说、审、检,善于四考问题的习惯,合作性学习习惯等等。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蕴含着教育的成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新型学习方式的构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只是“一张皮”,多维教育目标的完成,就是一句空话。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管理和引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通过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提高课堂管理效率,而且一旦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适应了这些规则后,会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教学效益。
(一)“认真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初中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外界各种反应比较敏感,注意缺乏长久性,实践告诉我们,要使初中学生有较持久的注意力,除了教师认真设计好教案,上好课,吸引住学生外,还必须从平时的点滴训练抓起。1、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导学生,告之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要养成善听,倾听的好习惯。并教给学生一些方法:(1)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2)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3)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2、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至,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以后,课堂效率就能大大增加。
(二)“善于想”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想”的学习习惯,包含着学生“肯想”和“会想”两层意思,根据教育学原理,课堂上既要给学生想的机会,又要留给学生想的余地,还要教给他们想的办法,教学时要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对学生未成熟的意见不过早地干涉和暗示,允许学生走一些弯路。尽可能做到不把学生的思维框在一个小圈子里,让学生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坑里跳,真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不禁锢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提问,并号召全班学生向经常提问题的学生学习,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好。教给学生会提问题的途径:(1)从知识的起源“怎么样”、“为什么”及知识的归纳或分类上寻找问题;(2)从“新”“旧”知识认知结构矛盾交接处来提出问题;(3)从多角度思维处提出问题,如“还可以怎么想”、“假设……又怎样”等。
(三)“敢于讲”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们“敢于讲”的习惯,作为课堂练习的基本要求,我们反复训练学生使用普通话大胆发言,要求他们声音要响亮,口齿要清楚,要求学生想好了就举手,讲话要完整。训练学生大胆发言,对于读的正确、响亮的,当场给予肯定和赞许,对于读的或讲的不准确或有明显错误的同学,从不轻易批评或指责,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而是耐心开导,循循善诱,让他们重讲一遍,讲的好一点。经过长时间这样的训练,学生慢慢地养成了敢说敢讲的好习惯。批改作业时,我们把中下生叫来面批,让他们讲讲想的过程,培养他们“敢讲”的习惯,发现进步,当众给予表扬或鼓励。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设疑。这样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调动了全体学生敢讲的积极性。
(四)“合作”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合作与竞争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两大主题,由此可见,合作学习的习惯正是初中生发展性学习习惯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中也已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初中的合作学习指课堂合作讨论,交流解题思路,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数学、身边数学的信息,研讨处理信息方法,引起思维碰撞,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态度,推动其兴致勃勃的去学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自主解决问题。为此课堂上我们按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身高等情况搭配成组,推选好小组长,作好具体分工,老师在合作前明确任务、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去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促进相互启发及帮带形成。
三、营造课外 “磁力场”
初中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不仅仅在课堂,家庭、甚至社会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因此,我们与家长充分沟通,与家长达成共识,取得家长的配合。以家长的行为为“磁力”。以学生“预习和 复习”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例:预习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途径。复习是学习之母,搞感恩教育,需要学校、社会与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配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学校教育是关键性环节。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最为重要的还是要依靠学校教育,所以,学校一定要肩负起自身的崇高使命,切实提高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从小强化对孩子们感恩意识的培养。家庭教育是辅助性环节,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方式彼此影响。所以,家长要善于率先垂范,勤于自律,并以自身行为来影响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为孩子感恩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最好的环境。社会教育是基础性环节,社会转型对现行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感恩意识缺失所造成的后果严重,感恩教育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感恩教育迫在眉睫,学校、家庭、社会要一起努力,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